马斯内的管弦乐组曲
翻新时间:2023-08-06
马斯内的管弦乐组曲
马斯内的管弦乐组曲
1863年,马斯内凭借他的康塔塔《大卫·里奇奥》(David Rizzio)获得了“罗马大奖”。按照惯例,他可以在罗马的美地奇别墅居住两年。在罗马,马斯内结识了李斯特。1866年,马斯内和他的钢琴学生喜结良缘。在国外的这段时期,马斯内游历了意大利、匈牙利和德国,并创作了一部交响序曲、一首安魂曲和一些后来用在清唱剧《玛丽-玛德莱娜》(Marie-MagdelEine)中的片段。 马斯内的作品风格多样,他的歌剧经常以小说为基础改编而成,比如《玛侬》《维特》和《堂吉诃德》都改编自小说,也有的改编自童话,比如《灰姑娘》,还有的则根据历史故事改编,如《埃罗底阿德》。尽管创作了许多歌剧,我们仍不该忘记,马斯内还创作了近两百首歌曲以及不少管弦乐作品,包括各式各样的乐队组曲。 《埃罗底阿德》的首演是在布鲁塞尔,当时有四百多名热情的马斯内的粉丝从巴黎赶去观看。马斯内采用同《圣经》以及王尔德不同的版本来对待希律王、埃罗底阿德、莎乐美和先知约翰的故事。先知约翰反对希律王和他兄弟的寡妇埃罗底阿德的婚姻,后来希律王又爱上了莎乐美(莎乐美不知道埃罗底阿德就是自己的母亲)。莎乐美拒绝了希律王的求爱,因为她爱的是先知约翰。莎乐美跟随约翰来到耶路撒冷,袒露了自己的心迹,因此约翰被指责为异教徒入狱。希律王本来有意救约翰,但当莎乐美为他求情并表白爱意时,希律王放弃了营救。希律王用各种各样的舞蹈去款待罗马的执政官及其随从,这些舞曲形成了这套组曲。当约翰被处死的消息传来,舞蹈中断了,悲痛欲绝的莎乐美想要杀死埃罗底阿德,这时埃罗底阿德说出了真相:她就是莎乐美的母亲。于是莎乐美在绝望中自杀。这些舞曲富有浓郁的异国情调,具有强烈的性格特征。 马斯内管弦乐组曲的创作可以追溯到十九世纪六十年代。《第一组曲》1865年创作于威尼斯,是罗马大奖的获得者必须提交的作品。这部早期的管弦乐组曲并没有表现出作曲家后来在迷人的《埃斯克拉蒙德》(Esclarmonde)和熠熠生辉的《灰姑娘》(Cendrilllon)中对感官丰富性和戏剧性的的微妙变化的掌控力。1868年,当这部作品再次上演时,评论家阿尔伯特·沃尔夫找到机会调侃了一把马斯内,说他将 这部作品称作交响曲实在是太寒碜了些,很多部分都应该送去医生那里“治疗”一下。于是争论开始了,马斯内始终坚称这是一首组曲而非交响曲,而德高望重的作曲家西奥多·迪布瓦(Theodore Dubois)则抱怨已经非常成熟的评论家对待年轻的作曲家过于苛刻了。这部组曲共有四个乐章,它以田园曲开始,引出一个赋格段落,然后是若干精巧的变奏,在“夜曲”中有对夜晚气氛美妙的描写,最后强有力的终曲乐章又再次回到开头的田园主题。 马斯内的其他组曲基本上都是描绘性的,只是方式不同。《第二组曲——匈牙利风光》于1871年11月首演,评论家阿图尔·普然(Arthur Pougin)称赞这部作品富有“画面感”。马斯内在一封给朋友的信中提到,这套组曲实际上是根据四首钢琴四手联弹的作品配器而成,包括一系列匈牙利婚礼的标题:开始是一首匈牙利舞曲,然后是一首优雅的间奏曲,接着是一个告别新人的仪式以及对教堂管风琴的模仿,最后是新人离开教堂。 马斯内的《第三组曲——戏剧场景》是以莎士比亚的戏剧为基础而创作的,完成于1874年的夏秋之际,1875年1月首演。三个乐章依次是:第一乐章,暴风雨——阿里尔与精灵;第二乐章,黛丝蒂蒙娜的沉睡;第三乐章,麦克白——女巫、宴会、鬼魂、马尔科姆国王的桂冠、号声。这些最初的标题后来被作曲家换成了比较中性的“前奏曲与嬉游曲、音乐剧、场景终曲”。 第一乐章以一场令人印象深刻的暴风雨开始,表现了莎士比亚戏剧中核心的事件。在暴风雨中,反复无常的阿里尔和岛上的精灵们出现了。黛丝蒂蒙娜的梦境在首演时获得了最多的掌声,它唤起了人们对这位悲剧性女主人公纤柔天真的印象,以及因其丈夫奥赛罗极富嫉妒心而注定的命运。第三乐章戏剧性地以女巫所唤起的雷鸣、闪电和大雨开始,这个女巫是麦克白从战场上回来时碰到的。麦克白谋杀了国王,并篡夺了苏格兰的王位。在他举办的宴会上,他看见了被杀害的国王的鬼魂。最后,音乐在国王的儿子马尔科姆击败麦克白并登上王位中结束。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 连载《漂流瓶的故事》
- 挖笋
- 小馋猫
- 天鹅之死(第一章痛苦过去)
- 帅气也是一种罪过
- 乌鸦的王子殿下
- 小树叶旅行记
- 我班四十二变
- 胆小的我
- 我们班的肉丸子
- 给我印象最深的人
- 难忘的口袋
- 天上掉下了钱后
- 小尹的梦想
- 我看我们班的男生
- 谈农村小学劳动课的分层次教学
- 学法似春雨,指导如润物
- 阅读教学中渗透生命意识
- 发挥初中数学试题正向功能的几点认识
- 关于中国电影导演群体研究
- 从音乐立场看「敬拜赞美」
- 巴赫的音乐神学
- 现代音乐永远是:你去挑战观众,让观众挑战你
- 历史概括能力的考查和培养
- 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兴趣十三法
- 人民的鸦片?——对莫扎特的《加冕弥撒》的神学思考
- 关心学生成长着力实施美育
- 论样板戏的角色等级与仇恨视角
- “美术”对艺术100年历史的误读与偏离
- 小学生解题能力测量的新思路
- 《孟子》短文两篇(孟子见梁襄王、弈秋)
- <沁园春。长沙〉
- 《汉魏晋诗三首》学习要点
- 蜀道难教案
- 杜甫诗三首(望岳 春望 石壕吏)
- 人生的境界(教师中心稿)
- 2005年高三语文最后一课
- 《离骚》知识要点与能力训练
- 人生的境界
- 蜀道难
- 杜甫律诗五首
- 人生的境界
- 《蜀道难》教案
- 杜甫诗五首 教案(教师中心稿)
- 《邹忌讽齐王纳谏》、《触龙说赵太后》知识与能力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