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4-03
谈《诗经》中对音乐用途的分类
谈《诗经》中对音乐用途的分类 谈《诗经》中对音乐用途的分类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歌曲总集,共收集诗歌三百零五首,作品多数为西周初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多年间,年代多不可考量。另外还有六篇有题目无内容,属有目无辞,故称为笙诗,又称《诗三百》。先秦称之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诗经》里面的诗其实都是歌,因此在古代诗和歌不分家,词和曲也都是
音乐歌曲,“凡有井水处,皆能歌柳词”。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相传中国周代设有采诗之官,每年春天,摇着木铎深入民间收集民间歌谣,把能够反映人民欢乐疾苦的作品,整理后交给太师(负责音乐之官)谱曲,演唱给天子听,作为施政的参考。西汉史学家司马迁说:"关中自汧、雍以东至河、华,膏壤沃野千里”。这些民间歌谣是如何集中到朝廷来的,则有不同说法。汉代某些学者认为,周王朝派有专门的采诗人,到民间搜集歌谣,以了解政治和风俗的盛衰利弊,又有一种说法:这些民歌是由各国乐师搜集的。乐师是掌管音乐的官员和专家,他们以唱诗作曲为职业,搜集歌谣是为了丰富他们的唱词和乐调。诸侯之乐献给天子,这些民间歌谣便汇集到朝廷里了。《诗经》在诞生之初以和乐的形式存在流传,正所谓风雅兴寄,弦歌鼓舞,是研究我国古代音乐的一部极其宝贵的资料。但是,由于《诗经》只有歌词,没有曲谱,很多学者多年以来从文学、史学的角度对《诗经》进行了大量探索,然而从音乐角度对《诗经》进行研究的学者,限于音响资料的搜集以及对乐器的研究所限,进展甚微,本文试图从音乐用途对《诗经》进行一些臆测与探索。
《诗经》按因音乐种类和用途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宋代的郑樵对风、雅、颂是这样分类的:“风” 是国风,指各地方的民间歌谣;“雅” 大部分是贵族士大夫作的宫廷正乐,是朝廷音乐;而“颂”则是周天子和诸侯用以祭祀宗庙的舞乐,宗庙音乐。 可以说“风”是老百姓的歌,“雅”是贵族和小资产阶级的歌,“颂”是统治者的歌。
一、《诗经》中的“风”
《风》包括了十五个诸侯国的民歌,包括今天山西、陕西、河南、河北、山东一些地方(齐、韩、赵、魏、秦),大部分是黄河流域的民间乐歌,多半是经过润色后的民间歌谣叫“十五国风”,有160篇, 是《诗经》中的核心内容。“风”的意思是土风、风谣。“风”即民歌,代表了劳动人民的口头创作,还有其他部分,例如周南是属于湖北北部汉水流域(今天的湖北襄樊、十堰,以及陕西安康、白河一带)民歌。“风”是劳动人民的歌,表现了劳动人民的爱恨情仇,历代统治阶级非常关心民歌,因为它是上下层之间沟通的一个桥梁,民间对统治阶级的不满常常会通过民歌表现出来,因此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那就是“谶语”,“谶语”其实也是一种特殊的民间歌谣,它反映了民间对于统治阶级王朝兴衰的一个预示。因此统治阶级对这些民间歌谣非常敏感,后世大兴文字狱也是起源于古代的传统。这也是古代拥有相对的民间自由的一个表现。“国风”是《诗经》中的精华。 “国风”中的周代民歌以绚丽多彩的画面,真实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生活,表达了他们对受剥削、受压迫处境的不平和争取美好生活的信念,是我国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古代有“采风”(即收集民歌)的制度,统治者通过收集上来的民歌来观察社会民情,
二、《诗经》中的“雅”
《雅》分为《小雅》和《大雅》,是宫廷乐歌。“雅”是周王朝直辖地区的音乐,即正声雅乐。它是贵族享宴或诸侯朝会时的乐歌,按音乐的不同又分为《大雅》31篇,《小雅》74篇,共105篇。《大雅》多为贵族所作,《小雅》为个人抒怀。除《小雅》中有少量民歌外,大部分是贵族文人的作品。虽然《大雅》多半是士大夫的作品,但《小雅》中也不少类似风谣的劳人思辞,如黄鸟、我行其野、谷风、何草不黄等。“雅”是“王畿”之乐,这个地区周人称之为“夏”,“雅”和“夏”古代通用。雅又有“正”的意思,当时把王畿之乐看作是正声——典范的音乐。周代人把正声叫做雅乐,犹如清代人把昆腔叫做雅部,带有一种尊崇的意味。朱熹《诗集传》曰:“雅者,正也,正乐之歌也。其篇本有大小之殊,而先儒说又有正变之别。以今考之,正小雅,燕飨之乐也;正大雅,朝会之乐,受厘陈戒之辞也。辞气不同,音节亦异。故而大小雅之异乃在於其内容。”
三、《诗经》中的“颂”
《颂》包括《周颂》(31篇),《鲁颂》(4篇),和《商颂》(5篇),是宗庙用于祭祀的乐歌和舞歌,共40篇。“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和史诗,内容多是歌颂祖先的功业的。《毛诗序》说:“颂者美盛德之形容,以其成功告于神明者也。”这是颂的含义和用途。王国维说:“颂之声较风、雅为缓。”《说周颂》)这是其音乐的特点。《颂》诗主要是《周颂》,这是周王室的宗庙祭祀诗,产生于西周初期。除了单纯歌颂祖先功德而外,还有一部分于春夏之际向神祈求丰年或秋冬之际酬谢神的乐歌,反映了周民族以农业立国的社会特征和西周初期农业生产的情况。
从对《诗经》的音乐用途分类研究中我们可以看到,《诗经》作为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其中音乐美不仅仅表现在风、雅、颂的乐调方面,同时在礼乐教化、文学语言的形式,以及由此表现出的音乐曲式方面都有巨大的美学价值。
参考文献: [2]周振甫.诗经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2002.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
- 种族的崛起之不死亡灵
- 小河
- 戏猴
- 种族的崛起之兽人部落
- 我家的传奇人物
- 我爱四季
- 疯娘
- 5.12地震的纪念
- 春节
- 费鲁乔的鲜血读后感
- 乡村景色
- 我想悄悄对你说
- 龟兔赛跑续集
- 生日聚会
- 探索性研究
- 浅谈当前县级供电企业的财务风险及防范对策(1)
- 企业筹资的风险防范(1)
- 上市公司财务治理中的代理问题分析(1)
- 关于上市公司收益质量分析的思考(1)
- 网络财务对传统会计理论及实务的影响(1)
- 对当前内部控制质量的保证分析(1)
- 论预算控制模式的改进(1)
- 银行信贷员如何分析贷款企业的现金流量表(1)
- 刍议产业集群与中小企业融资(1)
- 解析中小企业融资难(1)
- 银行信贷员要提高对现金流量表的分析能力(1)
- 对我国公路建设外汇贷款风险管理问题的思考(1)
- 论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成因及对策
- 企业新业务计划的实质与内容
- 秋颂(罗兰)
- 种子传播的奥秘
- 植物为什么能预测地震
- 植物种子的传播有哪些方式
- 《饮湖上初晴后雨》赏析
-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6
- 两片秋叶
- 黄山十大名松
-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赏析
- 《小蝌蚪找妈妈》习题
- 《秋天的图画》说话训练活动
- 改写《山行》
- 黄山四绝:奇松、怪石、云海、温泉
- 青蛙的本领
- 黄山景点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