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13-12-19
发展上海国际金融中心需“软硬兼施”(1)论文
摘 要: 本文认为,努力把上海发展成为国际金融中心,是一项系统性战略,需要“软硬兼施”,既要有较高的货币自由化程度和金融产品创新能力等直观的“硬指标”,也要有健全的法律环境和监管与税收环境等隐性的“软环境”。这同样也是我国实现金融深化与金融现代化,摆脱金融弱势形象的必由之路。
论文关键词: 区域经济,上海经济,金融中心,金融现代化 上世纪中后期以来,国际金融中心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起到了难以替代的重要作用,它们不仅能实现金融资源在全球范围内更有效的整合,而且可以提升东道国经济实力与国际竞争地位。 应该说,当前国际金融中心的发展,逐渐呈现出多极化特征,除了纽约和伦敦等传统中心之外,许多新兴市场经济体也拥有了具备区域话语权的金融中心。
不可否认,金融中心的出现,是与东道国经济发展程度密切相关的。作为21世纪最具活力、规模最大的发展中经济体,中国有必要尽快弥补金融“短板”,其核心内容之一便是打造国际金融中心。
对此,已经走上金融中心发展之路的上海,自然应该成为该项国家战略的首选。 一个城市之所以能被称为国际金融中心,既有直观的“硬指标”,也有隐性的“软环境”,上海在资本市场建设、引入外资金融机构等方面虽已成为国内中心,但在“软硬”两方面距离真正的国际中心还有很多差距,这应是未来发展战略中的改革重点。
首先,要发展国际金融中心,必须努力完善几方面“硬指标”: 一是不断提高货币自由化程度。早期国际金融中心往往呈现从货币交易中心到资本流动中心的发展轨迹,货币自由化程度愈高,就越吸引本土和离岸金融业务的蓬勃兴起。
对此,一方面应继续推进人民币汇率改革,稳步推动资本项目可兑换,促使人民币实现国际化,这是建设国际金融中心难以逾越的前提。另一方面,外汇交易规模反映了金融中心的“自由程度”,也是重要的评价指标,这就要求我国外汇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
当然,在不违背金融开放次序的情况下,也可以考虑在上海展开相关改革试点。 二是不断推进金融产品创新。
金融产品是金融交易的载体和对象,在各个国际金融中心,通常都有令人眼花缭乱的金融产品,把金融资源的效率发挥到极限。在上海推进的金融产品创新,应遵循两个原则。
一方面,同步促进基础金融产品与结构化产品的创新。另一方面,上海在抓住资本市场产品创新这一具有传统优势的线索同时,也应该促进基于银行资产负债表的产品创新,以首先满足作为国内金融中心的需要。
另外,当务之急是推进人民币产品的创新,掌握本币产品的定价权,这才是金融中心的立足之本。 三是不断促进金融机构创新。
国内外银行、保险公司、基金等多种金融机构聚集在一起,是金融中心特有的一道风景,也是在金融中心“唱戏”的主角。在混业经营的大趋势下,当前国内金融机构创新正处于加速时期,对此,可考虑把上海作为一块“试验田”,一方面放宽市场准入,引进更多的国外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另一方面使之成为本土金融机构创新的温床,如金融控股公司、房地产投资信托、私募基金等。
四是不断实现金融市场创新。国际金融中心理应拥有多层次金融市场,以满足不同层次的货币、股权、债权等交易需求。
金融市场的不完善,是国际金融中心的重要制约因素,如债券市场落后,就是香港走向全球金融中心的主要阻碍之一。对于上海,多层次金融市场意味着在直接金融和间接金融、场内和场外等多个维度上,构造健全的市场体系。
作为有比较优势的突破点,则是应该在资本市场发展上下功夫,真正建立公开、公正、透明、理性的市场形象。 其次,要使上海逐步迈向国际金融中心,还需要一系列“软环境”建设。
一是保持经济与金融稳定。在国际金融活动中,“信心”是影响交易行为的基本因素。
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必然能够给参与者带来稳定的信心。这既需要中国经济发展避免大起大落,也需要使人增强对上海发展环境的信心,真正树立地方政府作为市场“守夜人”的公正形象。
二是构造健全的法律环境。从现代金融中心的发展历程看,一套健全而不失灵活的法律制度,以及独立有效的司法体系,都是国际金融中心最坚实的制度保障,这对于长期资本流动来说尤其重要。
否则,在法律缺失背景下的“拔苗助长”,难以真正形成能承受经济周期考验、被国际资本认可的金融中心,这也是我们最迫切需要解决的。 三是改善监管与税收环境。
近年来,这也成为各国公认的影响金融中心地位的主要因素。在监管方面,既要改善一行三会层面上的监管协调机制,也应完善中央与地方之间、上海政府部门之间的监管协调,最终建立一套适应金融中心发展的、与国际接轨的监管规则。
在税收方面,则应借鉴国外经验,设立一套能吸引金融资源、技术、机构,激励金融交易活跃程度的税收优惠体系。 四是完善会计与信息环境。
与国际接轨的会计制度、透明的信息公平和披露机制,这是现代金融体系的基本原则,却也是我国金融发展中的弱项。在打造金融中心的过程中,更应从此方面着手,提高金融市场的公平与效率。
五是完善金融基础设施。交易成本的高低,也是金融机构是否认可一个城市作为金融中心的原则之一,而金融基础设施则是决定成本的重要因素。
对此,无论是交通、通讯、清算、结算、中介组织等物质要素,还是社会信用环境等无形要素,都是需要发展的金融基础设施重点。 六是优化人力资源环境。
人才是金融中心发展之本,只有创新人才政策、改善人才环境,既吸引外部金融人才的流入,又建立培养本土人才的持续有效机制,才能增强发展金融中心的可行性。 总之,努力把上海发展成为国际金融中心,是一项系统性战略,需要中央与上海政府的政策协调、上海与其他地方政府的竞争与合作、政府和金融机构的多赢性配合等,这也是我国实现金融深化与金融现代化,摆脱金融弱势形象的必由之路。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竞选学习委员发言稿
- 班长竞选发言稿
- 六一”联欢会发言稿
- 童年趣事
- 一件令我感动的事
- 国庆节演讲稿
- 大队长竞选发言稿
- 竞选升旗手发言稿
- 感动
- 一件令我感动的事
- 一件令我感动的事
- 一件令我感动的事
- 雨夜
- 一件令我感动的事
- 一件令我感动的事
- 二手房交易验房阶段实用技巧
- 建筑工地钢筋工施工技巧大全
- 建筑行业常用技巧汇总
- 安全管理违章违纪情形
- 某学校食堂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一位人力资源经理给应届生的一些忠告
- 关于施工组织设计的改进
- 某住宅楼安全专项施工方案
- 高层建筑施工后浇带的设计与施工
- 钢筋工工地经验集锦
- 建筑施工基础构造知识问答
- 钢筋算量30条重点注意事项
- CAD施工图详细画法
- 焊接工程施工技巧100招
- 图集速记法 钢筋工程口诀
- 《最大的“书”》 写作指导及训练素材
- 《最大的“书”》 相关介绍
- 《雷雨》随堂练习 巩固篇
- 《最大的“书”》 范文习作
- 《雷雨》 整体阅读感知
- 《雷雨》 趣闻故事
- 《雷雨》 重点字词梳理
- 《雷雨》重难点分析
-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 知识点精析
- 《雷雨》 考点练兵2
- 《雷雨》老师语录
-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 整体阅读感知
- 《最大的“书”》 重难点分析
- 《最大的“书”》 老师语录
- 《雷雨》 重点字词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