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建声听觉中心
翻新时间:2013-12-19
台北建声听觉中心
台北建声听觉中心
这是一家为残障人士提供各项听觉康复辅具选配,及结合医疗检测和儿童语言教室等专业服务的中心,其机构的完整性也体现了企业的创新理想。原建筑是一幢有着40岁屋龄的老旧房子,初次勘探环境状况,设计师用“废墟”两个字眼来形容它。脆弱的建筑外观,老旧的结构以及严重的漏水问题等,诸多的难题要求设计师思索如何根据行业类别的特定需求及商业行为作出应对,调整出多人共用的室内格局,更要为未来的 使用动线作完整规划。
听障者的生活,是大多数人感到陌生且无法想象的世界。同样对设计师来说,也是陌生和需要了解的。整个空间的创意源自业主的一句话“听见城市的雨意与花季”。声音对大多数人来说是再寻常不过的感知途径,却也是一部分人已经消失和逐渐模糊的记忆。业主希望在助听器诊所营造一个自然的环境,让听障者也能感受到自然的变化,希望听障者也能够听见城市的雨意与花季。空间的设计如何透过创意及想象,让听障者重新听见、感受这个世界,是此次个案在空间中最精华的概念,也是整个听力保健中心的精神与主题。 于是整个空间的设计有了“户外植生墙”的引入概念。整扇墙面绿意盎然,巧妙地给这栋老旧的建筑重新注入了生命力。由于考虑承重问题,只在四楼和五楼设置了植生墙。并且利用采光天井,引入自然光线,从而协调空间中的光与自然景致,在利落与简洁的线条中,调整室内格局的动线,透过茶玻和茶镜,层层透视空间的延伸感,同时映照光线与景致,不论晴天雨天,都已经赋予建筑一个诗意的脚本,任时光流转而有不同的剧情。观感的视觉、触觉将人们带入全新的空间感受。 空间的改造在建筑立面和室内都做了大的调整,比如在建筑外观上,茶镜在建筑外墙的巧妙运用,削弱了柱体的沉重,与户外景致相照应,随光影的流动而有不同的时间轨迹。利用横跨两个楼层高度的灯箱,与灯箱间彼此的排列韵律,将原本矮胖建筑的比例拉高:同时被视觉拉高的商业招牌,意外地共同塑造了浑然天成的露台。洗练的浅灰色建筑外观,外露的数道不规则玻璃灯柱,虚化了水泥量体的冷漠和距离感,精致的照明再加上大量玻璃茶镜的空间剔透感,塑造了迷人的街景,成为城市的新景象。 接待前台设置在四楼,这是考虑串连楼上医师办公室与楼下诊间的便利性。设计师表示:“柜台其实是这层楼最早出现的量体,如果摆的位置不对,很可能会压缩其他空间或影响整体比例”。于是设计师以切斜角的方式,将柜体嵌合在结构柱中,将柜台及柱子连为一个整体,一并修饰了突兀的结构缺陷。辅以天花板的不等边三角形组合,在利落、简洁的线条中,理性地处理了所有的机能与使用行为。而部分茶镜的运用,淡化了实体的存在,并有效地将户外精致相呼应,立体的斜面造型,随光影产生生动的层次感,由此感受时间的轨迹。 此外,在四楼室内梯旁角落位置,是植生墙露台与挑光天井的位置,也是两个楼面共享自然与绿意的地方,植栽、绿意,些许留白,温润调色,和一点点的热闹,让等候区不再空虚,处处以感受性为出发点来设计此空间!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 节约水资源,从我做起
- 爱的价值
- 读《狼牙山五壮士》有感
- 珍惜时间——读《匆匆》有感
- 读好书,谈荣辱
- 畅谈荣辱观
- 爱,是生命的力量
- 读《漂亮鱼》有感
- 感恩的心-读<<双麂战狼>>有感
- 我最喜欢的一本书
- 《一个苹果》读后感
- 精彩的演出
- 读书收获
- 读《鲁宾逊漂流记》后感
- 读《圆明园的毁灭》有感
- 浅谈思维文化因素在中国工艺美术起源演绎中的作用
- 中小学并校:政策与策略的再认识
- 关于幽默广告的修辞格赏析
- 详述策展和策展的针对性与有效性
- 浅谈多媒体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 学前儿童外语教育的可行性与优越性
- 浅谈戏曲在高校艺术教育中的重要性
- 儿童美术才能的发现与培养
- 初中毕业生升学体育考试项目设置与分类初探
- 雕塑创作中的语言及感受
- 儿童才艺教育:好奇和热情最重要
- 中国传统艺术论
- 实行中小学继续教育教师资格认定制度之我见
- 创新人才培养与中小学德育
- 农村义务教育中职业教育内容的渗透
- 《画》 教学设计一
- 画
- 比尾巴
- 爷爷和小树
- 雨点儿
- 阳光
- 《画》 教学设计二
- 《画》 教学设计三
- 小小的船
- 影子
- 《画》 教学设计三
- 我多想去看看
- 静夜思
- 《画》 教学设计一
- 《画》 教学设计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