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语文教学中必须加强创造性思维训练

语文教学中必须加强创造性思维训练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2-08-28

语文教学中必须加强创造性思维训练

" 摘要:美国哈佛大学校长认为:“一个人是否具有创造力,是一流人才和三流人才的分水岭。”当前要实施素质教育,就尤其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加强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训练。本文以初中语文教学为例,着重围绕如何加强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训练而展开论述。

关键词:创造性思维 质疑 创新 想象

爱因斯坦曾指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是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随着社会的进步,现代经济和技术的迅速发展,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我们已经认识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是培养21世纪新人才的关键,而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关键在于加强创造性思维的训练。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加强学生创造性思维训练呢?

一、鼓励质疑,培养思维的独立性

怀疑,常常是创新的开始。学生读书,一定会产生许多问题,有完全不懂的问题,有懂得不透的问题,还有别人提出的而自己尚未察觉的问题,有的比较浅显,有的比较深刻。有问题才会产生求知的欲望,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做到不“唯书”不“唯上”,敢于怀疑已成为定论的东西。朱熹曾说过:“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这就是说,学生在学习上的进步,就是在从无疑到有疑,再到无疑的转化过程中得来的,在这个过程中就有着创造性思维的因素。而创造性思维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独立性,它要求学生在解决问题时,与其他人不同,要有新的见解、新的发现,从而具有一定的首创性、科学性,这种独立性的特点往往体现在思维中的怀疑因子上。当然,独立发现疑难,提出问题,对于中学生来讲,需要一个培养、训练的过程。如何鼓励学生质疑,培养思维的独立性呢?

1、激发质疑兴趣,养成质疑习惯。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教师应鼓励学生敢于质疑,敢于提问,敢于不断提出问题又能不断解决问题。对于学生来讲,鼓励是多多益善的,有了鼓励,才会增强他们的自信,这样,才能激发他们质疑的兴趣,学生才会主动的去学习。而要培养学生质疑的习惯,首先要改变观念,改变学生“我不懂,老师会讲”的观念,改变教师那种怕学生提出的问题回答不了,有失威信或怕打乱教学时间、教学计划的观念。实际上,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这些问题都是可以解决的。

2、创造质疑环境,培养质疑精神。

宽松的环境是培养独立性思维的前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遵循民主教学的原则,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个性,要经常鼓励那些积极提问的学生,积极创造一个宽松的课堂气氛,消除学生的紧张感,使学生勇于提出问题。同时教师还应对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做出判断,并不断鼓励他们产生新的想法,大胆地向教师质疑,向教材质疑,在质疑中培养思维的独立性。此外,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还要想方设法为学生创设好质疑情境,朗读法、演示法、激发法、比较法等等都能将学生带入质疑情境,使学生在情境中产生问题,从而产生解答问题的欲望,培养了学生的质疑精神,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也产生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3、指导质疑方法,提高质疑水平。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指导学生掌握质疑的方法,逐步提高质疑水平。打铁要看准火候,教学要抓住契机。孔子说过:“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学生“愤”“悱”之际,正是引导学生质疑的最佳时机。这时,教师要指导学生从文章的语言、表达形式、篇章结构、思想感情、中心内容等方面去发现问题,避免学生不着边际的滥问。以语言为例,教师指导学生在标点不同处、用词确切处、语句重复处等质疑。如《故乡》中有这样的句子:“然而我又不愿意他们因为要一气,都如我的辛苦展转而生活,也不愿意他们都如闰土的辛苦麻木而生活,也不愿意都如别人的辛苦恣睢而生活……”有个学生读到这里,提出问题:“老师,这句话中有三个辛苦,他们的意思相同吗?为什么要重复这个词呢?”又如在教学《炊烟》时,文中有这样一句话:“友好地向你挥动着一方柔情的白手绢……”学生读到这里就提出疑问:这里为什么不用“一块”而用“一方”呢?这些问题,都体现着学生的独立性思维。这样,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的质疑水平会逐步提高。

4、积极引导学生,解决质疑问题。

学生的理解能力不同,问题的难易程度也不同,教学中,在启发了学生提问之后,教师首先要帮助学生对问题进行分类、梳理,发现学习的重点、难点,进而带着问题去学习课文 。接着教师还要解决处理好学生提出的问题,对于一些有思考价值的问题,要予以充分肯定,对于不够好的问题,也不必否定并责备。教师应尽量在教学中解决问题,可以自己回答,可以请其他学生回答,还可以通过讨论来解决。如无法一时解决的,要向学生说明,等到有充足的答案以后,再予以解决。

二、激发想象,培养思维的连动性。

爱因斯坦说过:“一切创造性劳动都是从创造性的想象开始的。”想象是一种以现实为基础,又脱离现实跨越时空的思维,它是结合以往的知识,形成新的形象,把头脑中的东西丰富化,从而使创造性思维顺利开展。通过想象,学生可以由一人一事想到多人多事,由这个空间想到另一个空间,使狭小的扩大,使简单的复杂……想象是学生必须具备的心理素质,在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中,想象具有重要的作用。

1、观察感知,丰富表象积累。

认识事物需要观察,观察能力是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基础,也是学生进行想象,培养创造性思维活动中的一种智能。中学生已经有一定的观察能力,但是教师在平常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习惯,指导他们观察有关的事物,如景、物、人、图片、影片、科技等等。同时还要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将这些事物与课文相结合,这样,才能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2、启发引导,拓宽想象空间。

教学活动的背后还有一个广阔而丰富多彩的世界,我们应把语文教学变成一种富有生气的活动,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注意启发引导学生的思维与各种实践活动联系起来,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全面深入地学习语文知识,才能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拓宽学生的想象空间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 阅读。在阅读教学中,不能生搬硬套地教给学生所谓的“标准答案”,而应让学生借助教材进行想象,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使想象与理解有机地结合起来。如教学《丰碑》一文时,教师引导学生了解全文内容,理解“丰碑”一词之后,又进一步地问:“如果让你为这座丰碑刻上一段碑文,你会怎样写?”许多学生纷纷回答,有人说:“我会写上军需处长永垂不朽!”有人说:“您把寒冷留给自己,把温暖送给别人!”还有人说:“您和日月同光,您与雪山长存!”在教师的启发下,学生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想象力,不仅进行了创造性思维的锻炼,更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再如教《葫芦僧判断葫芦案》,教师设计让学生当一回法官,想一想社会稳定的根源是什么?法律判案的依据是什么?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好法官?再对比看一看,贾雨村如何判案?为什么案子变成了不明不白的“葫芦案”,这不仅拓宽了学生的想象力,更无形中对学生进行了一次关于是非观的法制教育。引发想象,还可以在文章“空白”处进行,所谓“空白”就是故事可能发生的情节、细节和结尾等。如教学《皇帝的新装》一课,根据皇帝最后的心理活动,教师可以让学生想象在游行大典结束之后皇帝回到皇宫会怎么样,也就是让学生补写故事的结尾,可以从皇帝的语言、心理、动作及大臣们的活动等处来发挥想象。此外,将古诗、文言文改写、扩写和即兴表演等都是为学生拓宽想象空间、培养想象力的好方法。

(2) 作文。作文训练为学生创造性思维提供了肥沃的土壤。作文是各种知识的综合运用,运用想象思维指导学生写作,利用写作培养学生创造想象能力,是打开学生思路,丰富文章内容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但是没有丰富的知识是很难写出思想深刻、内容丰富、新颖别致的好文章来,也就不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所以,教师首先要教育学生多读课外书籍。正如培根所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巧意,数学使人精微,博物使人深沉,伦理使人庄重,逻辑与修辞使人善变。”其次可以通过编故事、续写、扩写、科幻作文等等富有创造性想象思维的作文训练形式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以扩写为例,让学生根据上下文扩展内容,包括人物的神态、动作、心理、语言、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具体的情节等等,把原文与想象的内容联系起来,进行表述,在这个过程中,没有想象思维的参与是不行的。此外,为了更好的引导学生运用想象思维写作,教师还可以组织读书班会或专题沙龙,让学生交流交流,或以开辩论会、演讲、办报等形式来锻炼学生。通过阅读、写作,学生的视野开阔了,知识丰富了,也就锻炼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三、打破定势,培养思维的多向性。

1997年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朱律文教授在比较中外学生差异时指出:“中国学生学习很刻苦,书本成绩好,但动手能力差,创新精神明显不足。”美籍华人反映:美国的大学生写毕业论文时常有独特的创新见解,而我国留学生写毕业论文时却四平入稳,墨守成规,缺乏创新和突破。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追根溯源,是由于我们的教育思维习惯和长期形成的思维定势所致。长期以来,我们教学运用一种定式的思维方式,使学生思想僵化,不敢创新,不敢越雷池一步,这种思维定势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始终都存在。教师在教学中,应认真考虑它的两种作用:一是思维定势的积极作用,无可否认,思维定势能促使学生产生学习的正迁移。二是思维定势的消极作用,我们已知道,创造性思维的一个重大障碍就是习惯从固定的角度去看待事物,没有从多角度去分析,思维常常受习惯的约束。因此,我们应克服思维定势的消极作用,打破思维定势,培养学生思维的多向性。

1、同一个任务,鼓励学生寻求不同方法完成。以作文教学为例,教师让学生写一篇以《夜》为题,体裁内容不限的文章,有的学生会想到五光十色的霓虹灯,有的学生会想到昼伏夜出的动物,还有的学生会想到加班加点的工人或登门入室的小偷、街道巡逻的警察等等。他们各展其才都写出了自己的真实感受,这就符合了学生“总感到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询者”的心理特点,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

2、同一个问题或意见,引导学生进行不同的理解或表达。如教学《烈日暴雨下的祥子》一课时,读到最后一句话,教师问:“祥子为什么哆嗦的像风雨中

的树叶?”有个学生回答说:“因为他冷,所以他哆嗦。”教师启发学生“还有别的意见吗?”学生有了兴趣各抒己见:“因为他任凭别人吆喝又被雨淋所以他哆嗦的像风雨中的树叶。”“因为旧时的劳动人民不能把握自己的命运,而像风雨中的树叶一样任人摆布。”再如教学班门弄斧这个词语大部分学生都知道这个词语通常用来比喻和讽刺那些不自量力,竟敢在行家面前显示自己本领的人。教师启发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有学生就会说:“班门弄斧又何妨,这种胆识和魄力不正是改革中每一个成功者所必有的吗?”这样的见解令人耳目一新。这些正是创造性思维的反映,它能促使学生相互激励,在学习中得到乐趣。

3、适当安排一些具有不确定答案的练习。长期以来,教师只习惯给学生布置一些固定答案的练习,如抄写生字、解释词语、选词填空等。经常做这样的练习,学生的思维就会日趋狭窄、僵化,创造性思维就打开不了。因此,教师应该有意识的为学生安排一些利于学生思考的“发散性”的练习。如造句、转换句型、概括段落大意等的练习。以转换句型为例,教师让学生把“我们收回了香港”这句话换几种不同的句型,但不改变句子的原意。学生的答案多种多样:“我们把香港收回了。”(把字句)“我们不是收回香港了吗?”(反问句)“香港被我们收回了。”(被子句)“谁也不能否认我们收回了香港。”(双重否定句)……这些发散性的练习扩大了学生的思维,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多向性。

当然,在语文教学中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途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这方面的工作有待于我们教师在实践中不断地探索、研究、总结。总而言之,我们的教育要从根本上进行改革,就要从根本改变循规蹈矩者为最优的观念,要引导学生敢持歧见,大胆地标新立异,增养学生思维的多向性、批判性培养他们敢于怀疑一切的、敢于挑战一切的无畏精神,以此来支撑他们独特的人格,以此来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以此来迎接未来人生旅途中的一个又一个的残酷而有意义的挑战。

参考文献:

1、张德秀:《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与教学》 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王世堪:《中学语文教学法》 高等教育出版社

4、《于漪语文教学艺术研究》 山东教育出版社

5、谢象贤:《语文教育学》 浙江教育出版社

6、《陶行之文集》 江苏教育出版社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这就是我
三八妇女节----妈妈们的节日
鹞子沟美景
我的家乡
我的神奇小屋
小河的诉说
海上的风
秋天的图画
野外
未来的我
我最崇拜的足球明星
下 象 棋
文艺表演
奇妙的灯
第一次炒菜
大四学生转正思想汇报
秋季党员思想汇报
普通大学生党员的思想汇报范文
9月份最新青年入党思想汇报
党员干部作风建设方面的思想汇报
先进大学生入党思想汇报参考
农村青年群体学习党章后的入党思想汇报
新学期预备党员思想汇报
预备党员的思想汇报范文3000字
大学生学习科学发展观的思想汇报
2011年第三季度预备党员的思想汇报
大学生最新入党思想汇报范文
进行党课学习后的入党思想汇报
ICU护士入党思想汇报
实践服务团队入党思想汇报范文
情与法,真的是两难选择吗
全聚德 跨界“蜡笔”拉动年夜饭营销
探究多媒体技术对化学教育教学的影响及其定位
刘新 京城滇菜开拓者
协商民主:城市治理的有效模式
浅谈班主任如何用爱心教育学生
奇火锅 火锅家宴引爆年夜饭
有关“化学计算”问题的得分现状与应对策略
温岭:票决预算修正议案
分项评议:评得细致,督得实在
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的策略
话说“氧化物”一节的教与学
用数据“说话”
高考重点与热点突破
莫让食堂成“舌尖腐败”新“战场”
《张衡传》教学设计之二
《解读时间—横向展开议论》教学设计之二
《苏武传》教学设计之四
《苏武传》原文和译文
《解读时间—横向展开议论》教学设计之三
《苏武传》教学设计之三
《张衡传》教学设计之四
《解读时间—横向展开议论》教学设计之一
《张衡传》教学设计之一
《苏武传》教学设计之二
《李贺小传》教学设计之三
《发现幸福—学习纵向展开议论》教学设计之一
《张衡传》课文指导
《苏武传》教学设计之一
《张衡传》教学设计之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