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大提琴演奏音色

大提琴演奏音色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8-05

大提琴演奏音色

大提琴演奏音色

大提琴以它自身的美妙独特音色吸引了众多的爱好者,它是一种歌唱性乐器,声音洪厚纯净接近人声,自然圆润的歌唱性音色也是大提琴演奏者们多年来研究探索的重要技术,大提琴演奏是技术性很强的艺术门类之一。技术是手段,而绝非目的,演奏技术固然重要,但是高超的演技,一定要融入音乐的表现形式,将其形诸于艺术,这乃是大提琴演奏者孜孜以求的最高境界和终生课题。

一、听觉与音色关系

美的声音是要求有穿透力、干净、饱满、均匀、宛如小溪流水般自然流出的,能满足各种音乐表现所需的声音。

在音乐演奏中要具备一定的音乐听觉、内心听觉(弓弦乐器专业的内心听觉尤为重要,听觉思维是人脑对感受到的音乐进行分析思考理解认识的过程,内心听觉能力就是内心听觉思维能力),所以要有一对敏锐而有辨别能力的耳朵,所以在演奏中听觉是首位的。唐代大画家张彦远曾经说过:“旨在于立意而归乎用笔”,可见作画时构思是第一位,我们演奏也是一样的,在演奏前先要在脑海中想像出和唱出音乐中所需要的那种声音,再去用听觉严格监听演奏出的声音,直到发出和我们想像中一样符合音乐要求的音色。

在教学中教师也要严格的按照理论加示范相接合的教学方式因材施教,给学生示范出好的音乐,并阐述清楚这美好的音乐是怎样来的,让学生能更形象的理解好的音色,要培养学生在学琴过程中用敏锐的听觉一直追求、研究美好音色的习惯。大提琴有很多著名的作品,如协奏曲、奏鸣曲、变奏曲等等。如法国著名作曲家恰·圣-桑的《a小调第一大提琴协奏曲》非常适合大提琴富于描绘感情的表现手段,其中 主题部分是要求左手的颗粒性,要干净清楚的完成每一个音符,右手则要求连贯流畅的运弓,奏出了如歌的富有诗意的主题。这样美妙如歌的旋律主题如果没有听觉监听,没有很好的左右手配合是不能被听众所喜爱的。

二、右手与音色的关系

好的音色和右手的握弓和运弓是密不可分的,右手在大提琴演奏中起着不可小觑的作用。

1.正确的握弓方式

正确的握弓方式是事半功倍的条件,手指的正确握弓接触点与状态,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拇指在握弓时要自然弯曲,与弓的接触点应放在弓角上,指甲在弓杆一边,保持一种松驰状态。二是中指指尖的一半放在金属圈上,另一半放在弓毛上,不仅接触金属圈和弓毛,而且还要触到弓杆,接触弓杆部要使第一个关节成弧状,自然贴扶在弓杆上就好。三是食指第一关节弯曲处,大体上成垂直状与弓杆接触,在食指与弓杆的接触点上要使第一与第二关节活动自如以取得所需要的力量,将右手的重心稍微倒向食指一点点就好。四是无名指应当伸直自然的放在弓毛尾箱上,并能轻松触到它的整个凹面。五是小指自然的放在弓毛尾箱上小圆圈的附近,起到平衡弓的作用。

2.弓毛接触点与运弓 三、左手与音乐的关系

左手的技巧有很多,如换把、音准、揉弦(颤音)等。音准对于一个演奏者来说也是毕生重视的问题,它决定了一个演奏者能否变成演奏家。左手对能否发出美妙、纯正的声音同样起着一定的作用。

1.按弦

首先是用左手指尖肌肉最厚的部分(手指肚)按弦。当然有时也有一些例外,如手指特长的,指尖肌肉很多的等等,总之根据自己的条件来选择,不能盲目的模仿。手指在弦上如何使用力量,这是很多人容易发生错误的地方。要特别注意。因为它直接影响右手运弓时发音的好与坏,以及左手的抬落指、换把、揉弦的正确练习。

2.抬指和落指

通常手和上臂大致平行,肘部随着把位的高低适度变化,和弹钢琴一样将力量传输到指尖,要和右手一样自然放松。手指在指板上按音必须结实稳定,各部位要保持积极的状态,一般在演奏快速的乐曲时,对左、右手的协调配合是要求很高的,强调音色干净、清楚,具有“颗粒性”,左手要在右手前抬指落指,这些也是要着重训练的,使手指能达到适应各种速度、各种技巧演奏的需要。

3.换把与把位位置

换把是左手技巧的关键和重点,一般换把时左手要在右手前,而换弦时,恰恰相反,右手要先于左手。这里有个稍纵即逝的时间差一定要抓住。我认为在演奏的时候,必须保持一个手指站在弦上,换把时由左手小臂带动手指向上或向下换把,同时必须使右手运弓有计划地配合好。把位的“位置感”也非常重要,这时就要演奏者一定要先于左、右手之前在内心唱出下面换把后的音乐,这样手指就可以立即到新的把位,在音准方面就会好很多,同时再把手指组织起来,进行新把位的工作,这个训练也是需要长期慢慢反复练习的。

4.揉弦

说到揉弦(有人也叫颤音),揉弦在演奏中的作有如同画家的调色板一样重要,也是要认真练习,反复训练的。首先在练习时,一定要先放松下来,让左手小臂在琴颈上做上下运动,大拇指要放松,定在一个点上,利用惯性来做,心里数着拍子练习一拍一下,一拍两下,一拍三下……练到数不清时,就找到惯性了,小臂是揉弦的动力,惯性的产生也是由小臂带动出来的。揉弦幅度可以根据音乐的需要可大可小,这个幅度是自己可以控制调节的,幅度越大,频率越慢,幅度越小,频率越快,音乐不同,所需要的情绪不同,自然揉弦也就跟着变化了。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有趣的影子
收稻谷
小制作
巫溪夜景
做数学苗苗报
要下雨了
我的小花狗
雷雨
打靶
什么最重要
"公园的一角”
环保夏令营
小提琴
牵牛花
找春天
试论对新建本科院校大学生毕业设计质量的分析
试论创新方法在幼儿园语言教学中的应用
试析当代大学生人文精神的现状与培育
图书馆与地方文献资源价值浅论
公共图书馆地方文献搜集与利用工作探讨
关于制约成人高校教师成长原因探索
试论新课程背景下小学体育游戏创编案例的教学实践探索
论公共图书馆地方文献工作的现状及对策
西部地区地方文献保障系统建设初论
公共图书馆地方文献的小册子整理
深圳图书馆台港澳文献资源的建设与利用
试论中职“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实践与研究
探析语篇分析在大学英语课文教学中的应用
《温州南戏数据库》建设刍议
台湾家谱文献的收藏、特点、体例及研究意义
《蟋蟀的住宅》教学反思
创造性复述在课堂中的运用──《蟋蟀的住宅》教学后记
《蟋蟀的住宅》第二课时教学实录
面向全体 读说结合──《蟋蟀的住宅》教学实录与评析
《蟋蟀的住宅》教学实录与评析
他山之石,未必可以功玉──《蟋蟀的住宅》教学后记
魏格纳生平简介
《蟋蟀的住宅》案例
《蟋蟀的住宅》课后反思
《蟋蟀的住宅》教学反思
《蟋蟀的住宅》教学反思
《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教学展示 参考图片
《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相关链接
《蟋蟀的住宅》教学反思
《蟋蟀的住宅》第一课时教学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