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语文课堂教学应把好的“四关”

语文课堂教学应把好的“四关”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2-11

语文课堂教学应把好的“四关”

"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进行语文素质教育,首先要解决的是学生的兴趣问题,要想点燃学生的兴趣之火,让他们活泼愉快地学习新知,老师就要不断地探索点燃“爆竹”的技巧,使语文课“活”起来。那么如何才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题和求知欲望,让学生带着新鲜感,好奇心上语文课呢?在教学实践中,我觉得组织语文课堂教学主要应把好以下“四关”。

一、精心设计开场,创设最佳氛围。常言道:“好的开头,等于成功的一半”。新课开场是教师把学生引入兴趣大门,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的重要一步,试想每堂课之始,学生首先听到的是富于启发性、感染力的开场白,定能精神为之一振,浓厚的兴趣与强烈的求知欲望也就随之产生了。导入新课的方法很多,这里主要介绍以下三种:

1、欲擒故纵。教师在讲授裸文前,巧设玄机,欲擒故纵,一上来就“错误”百出,等学生纷纷给予指正后,方显出明知故错或明知故问本色。不过这时,课堂氛围已经活跃起来了,老师就可以趁机引导,调控,水到渠成地完成教学任务。如:《荔枝蜜》,可以这样设计导语:“同学们吃过荔枝蜜吗?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介绍荔枝蜜的说明文。”学生马上就站起来反驳:“不是说明文,不是介绍荔枝蜜的!”老师可以趁机接问道:“那它是什么体裁?又是写什么的呢?让我们一起看课文。”这样,学生势必急切地打开书,寻找要回答的内容,从而使整堂课有一个良好的开端o

2、质疑激趣。面对一篇新课,会有字词句篇,语修逻文,思想内容等许多疑问。巧妙设疑,能激发学生的思维,增添他们的兴趣。

如《纪念白求恩》一课的导入:“请同学们看课本最后一个人物图像,这个外国人是谁?他的肖像怎么出现在我们的课本里?他为何来到中国?他牺牲了,毛泽东主席为何亲自写文章纪念他?他具有什么精神?我们应从哪些方面向他学习?这样,连环设疑,学生的兴趣会如久壅顿开的泉水,汩汩不绝。

3、激情导入。我们的课文大都是文情并茂的,但心智不太成熟,阅历颇为单纯的学生,往往不能一下子就有所领悟,那么怎样引导学生进入作品的情境,与作者的心情相契合呢?不妨设计一段充满激情的导语,相信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如《论语》可这样导入:“火之光,电之光,能照亮时间的道路,思想之光能照亮人们的思想,谁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思想家呢?联合国科教文组织确立的世界上最伟大的十位思想家,谁排在第一位?他就是我们中国的孔子。今天我们就一起来采撷几朵他思想的火花。”

二、巧选切入点,出奇制胜。一堂课就是一幕剧,是师生共同活动的相对完整的实践过程和艺术创造,所以根据课文不同的特点,巧妙地选择切入点,力争出奇制胜,是上好一节课的又一关键环节。恰当的切入点像投石激浪,能够启开学生思维的大门,点燃他们智慧的火炬,激发他们的求知动机, 从而带动全篇的教学。那么,如何才能选好切入点呢?我认为一般应从下面几个方面入手。

1、抓关键句做为切入点,以一句带全篇。许多课文都有主旨句和中心句,全文的深刻思想通过此“一斑”而可窥见“全豹”。这时,老师就不妨以此作为切入点,以一句带全篇,激发兴趣,促使学生含英咀华,探幽揽胜。如:《看戏》,可抓住也是全文的主旨句,“我们拥有这样热情的观众和这样热情的艺术家”作为切入点引导学生深入分析作者是如何赞扬“热情的观众”和“热情的艺术家”的。学生很快能体会出作者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连设几个与“海”相关的比喻,来渲染观众看戏时的热情场面;对热情的艺术家,主要是通过对其婉转的唱腔,圆润的歌喉的精彩描绘来表现的。这样,教师在抓住时机,稍加疏导,整篇课文的教学就在教师轻松,学生活泼的情境中瓜熟蒂落了。又如教鲁迅的《社戏》,即可抓住文末“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一一一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一句,带动全篇的讲读。“文中哪些文字写看戏?戏到底好看不好看?”“既然戏并不好看,那结尾为什么还发出上述感概?”课堂顿时楔入到具樟情节的揣摩体味上来。

2、抓关键词作为切入点,以一词带全篇。戏有戏眼,文有文眼。这个作为切入点的词语,往往就是文章的“文眼”。以“文眼”切入,尤如下棋,动一子而统关全局。如《曹判论战》一文,主要在于表现曹刿的“远谋”,那么“远谋”二字即为文章的“文眼”。授课时教师可以抓住这两个字作为切入点,巧钞设疑。如:文章是如何表现曹刿的“远谋”的呢?或者,曹刿的“远谋”是通过那些具体事例表现出来的呢?这样,学生就很容易地进入情节,并分析出曹刿通过论述战前的政治准备,有利的反攻时机和有利的追击之时,表现了其政治上的远见卓识和军事上的雄才大略。从而,不难看出,文章就是围绕“远谋”二字刻画人物,展开情节的。又如《陋室铭》中,“德馨”二字是“文眼”。“陋室”是作者所托之物,“德馨”才是作者所言之志,写陋室是为颂德馨。那么,教师可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后,紧紧抓住“德馨”二字,一步步深入分析,揣摩作者是如何紧扣文眼展开描绘的。学生通过反复朗读思考,逐渐明白文章的思路,开头以虚衬实引出“德馨”,然后分别从陋室环境、室中人、室中事来印证“德馨”。最后,又用类比,以古贤自况,突出“德馨”。

3、抓关键物作为切入点,以一物带全篇。有的文章,作者抓住一物作为感情的聚光点,而且这一物还起贯穿全篇的线索作用。这类文章,我们就不妨以此物为切入点,为整篇课文的教学搭桥铺路,蓄势兴波,以“一波”之“动”带动“万波”之“随”。

如《背影》一文,作者以父亲的“背影”作为表现父子感情的聚光点,而且以“背影”为贯穿全文的线索。这时,我们就不妨抓住“背影”作为剖析全文的切入点,围绕“背影”设置问题.如:文中一共几次写到“背影”?集中在哪些自然段?父亲的哪一次背影给“我”的印象最深?找出浓墨重彩描写背影的语句作重点研读等。随着问题的深入,文章中那浓浓的父子亲情,深深地感染了学生。又如《小桔灯》,可用“小桔灯”这一感情聚光点和线索,作为深入分析课文的切入点。授课时,围绕小桔灯设疑,以一点带动全篇。先问,文中的小桔灯出自谁手?作何之用?接问:我和小姑娘熟识吗?我和她是怎样认识的?再问:她为什么做小桔灯送我:作者歌颂的是小姑娘,为什么以“小桔灯”为题?这样,一连串的发问,在学生心中激起一波又一波,最后,让学生找出了描写小姑娘制作小桔灯的语句,描写小桔灯使我浮想联翩的语句,作重点研新通过分拆,学生很容易理解小桔灯的象征意义了。

三、因势利导,把握高潮。语文课堂教学,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滤、思想交流、情感交流,以及学生为完成学习任务而进行的各种思维活动,始终不断地进行着,可以说,它是一个动态的流程。既是流动的,其前后的流势不可能处于同一水平面上,或层层推进,水到渠成;或山环水转,突死显现;或波涛汹涌,雷霆万钧……创造性思维的浪花跳跃,奔腾、四溅,并使师生产生情感共鸣,便是一堂课的高潮。至于何时设置高潮应灵活掌握,综合考虑。一般文体不同,教学要求相异,高潮的处理也不同。

1、抒情性较浓的记叙文、散文之类,高潮应设置在学生的情感和作者的情感发生共鸣,相交相融之时。如《背影》,在研析了文章的感情聚光点“父亲的背影”之后,教师可以因势利导,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让学生给“背影”加一个修饰语。这时,学生心中情切难捺,群情雀跃,于是“踌珊的背影”、“难忘的背影”、“黑色的背影”、“艰难的背影”、“努力的背影”、“吃力的背影”、“肥胖的背影”等,答案丰富多彩,这正说明学生深刻地领会了“背影”的内涵,情感与作者发生了共鸣,所以,此时就是本节课的高潮。

2、议论性体裁的文章,高潮应设置在课堂内外知识点的扩展延深上。我们常常说语文课应培养创造型人才,这首先要教师多用一些创造性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创造性的思维导向,让学生在紧张思维后,用创造性的浪花激起课堂的高潮。如洪授《从三到万》,教师先讲“从三到万”的故事,只讲一半,然后要求学生揣测后面的情节,接着让学生捎测作者在故完之后讲了哪些道理。然后让同学们读课文,同学们在比较中惊喜地发现自己的揣测与作者的议论是多么的吻合。

师生讨论完课文内容后,教师又讲了一个“点石成金”的故事,也是只讲一半,接着要学生读讲,然后要求学生就此发表议论,此时的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和获得知识的愉说并驾齐驱,创造的火花更是跃跃欲闪。此时的课堂,高潮叠起,充溢着热烈欢快的学习氛围。

3、在说明文教学过程中,理清了说明顺序,分析了说明方法,品味了说明语言后,都可以随时掀起一个个小小的高潮。如理清故宫博物院》空间顺序后,当即让学生运用这一顺序有条理地说明自己的学校或所处的教室。研讨了《人类的语言》中比较的说明方法后,结合“人类语言是变化无穷的”这一内容,让学生就《书信与电话》的优缺点进行比较,可谓一举两得。再如,学习了《看云识天气》一文后,让学生用生动的说明介绍圆规,可能当即就有佳段出现……

四、瓜熟菩落,圆满结课。有的老师,不重视一节课的最后几分钟,给人虎头蛇尾的感觉。其实,结课方式也非常重要,是圆满上好一节课的最后一个环节。学生对一节课的知识是否有一个整体的印象,文章所包含的感情是否淋漓尽致地领悟透彻了,都离不开教师在最后几分钟的归纳总结和感情再激。一般结课有这样几种方法。

1、借助音乐,巧留余韵、一堂课,如果能巧借音乐煞尾,便可有“余音悠长,绕梁三日”之奇效。的确,一首恰当的歌曲,一段美妙的音乐,有时,会起到推波助澜、画龙点晴的作用。

如讲完《背影》后,适时播放一曲满文军的《懂你》,学生在把握了父子情深这个中心,理解了背影的深刻内涵的基础上,不由自主地深情唱起,“你静静地离去,一步一步独孤的背……”。学生的感情完全融入课文的情境中。又如,讲完《枣核》文后,播放一首《我的中国心》随着“河山只在我梦中,我心依然是中国心,我的祖先早已把我的一切,烙上中国印……”的深情顿诉,文中身在异国他乡的老人拳拳之心,赤子之情再次随深情族律一泻如瀑。文言文《愚公移山》在分析了“愚公精神”后,把江涛的《愚公移山》引入课堂,听着那慷慨激昂的旋律,品着那耐人寻味的歌词,学生心头怎能不涌起一种迎难而上的斗志?而这些正是我们要各学的“余韵”。有了这些,文章会更绵长、辞香,令人念念不忘。

2、巧设结语,回味悠长。如果说教师的讲授语应力求做到言之有味,言之有物,言之有利的话,那么一堂课的结束语应当如撞钟,余音绕梁,不绝于耳, 会给人悠悠的情思,很多很多的回味。在这方面,很多老师都有丰富的教学经验,有的根据授课内容,以号召鼓动性的语言作结,使学生气风发,踌躇满志;有的根据悬念断课,给学生无边的遐想,无尽的思索;有的不以课文教学内容为满足,而是把知识引向课外,引向纵深,引发学生阅读古今中外世界名著的兴趣,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当然还有其它好的结课方式,再此不一一赘述了。

总之,语文课堂教学的设计,必须引起语文教师充分重视。小小—节课,如果把几个关键环节设计好了,那么教师讲的自如,学生也学的轻松,一方面常教常新,一方面越学越乐。既培养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又可以启迪学生智慧,丰富学生的想象能力,何乐而不为呢?相反,如果不注意课堂创新设计,千篇一律地按照老模式诱下去,到头来教师是卖力不讨好,学生是费力学不会,又如何能跟上语文教改的新步伐,培养创新型人才呢?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秋天来了
我的妈妈
妈妈,我想对你说
溜旱冰的乐趣
妈妈,我想对你说
美丽的曹妃甸港
给予妈妈的礼物
春天的公园
周密计划过“三八”
陈老师,我想对您说
三十年后的家乡
送给妈妈的礼物
谈虎色变
乌龟
感恩的心
预备党员思想汇报1000字
关于大学生活的思想汇报
入党积极分子转正思想汇报范文
大二预备党员思想汇报
党课培训思想汇报
大三下学期思想汇报范文
入党积极分子思想汇报范文一篇
优秀学生预备党员思想汇报
入党积极分子思想汇报900字
业余党校学习思想汇报
党课学习思想汇报800字
5月份预备转正思想汇报
11月入党积极分子思想汇报
学习党课的思想汇报
10月份大学生党课思想汇报
谈新的办学背景下“学困班”的化学教学
立法评估应凸显廉洁性指标
高中化学目标导引设定和促进学习的评价
父亲,我们永远怀念您(续)
8年履职只为一方水土
课堂设疑拓展学生的思维
对一个初中化学实验的探讨
一条建议打开一扇致富门
问题点燃思维想象插上翅膀
阿伏加德罗定律的推论及其应用
饱和溶液在中学化学实验中的应用种种
理科思维融合对提高化学教学实效性的研究
“问题引领”教学模式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跟踪问效让承诺“不打折”
初中化学课堂启迪思维的有效途径
《长亭送别》教学设计之七
《长亭送别》教学设计之六
《雨霖铃》原文和译文
《哈姆雷特》教学设计之二
《雨霖铃》教学设计之四
《雷雨》教学设计之三
《雷雨》教学设计之二
《雨霖铃》教学设计之五
《定风波》教学设计之二
辛弃疾《水龙吟·过南剑双溪楼》宋词鉴赏
《定风波》阅读练习
《长亭送别》教学设计之五
《哈姆雷特》教学设计之一
《雨霖铃》教学设计之三
《雨霖铃》教学设计之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