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学校美育的重新定位和现代建构

学校美育的重新定位和现代建构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2-01

学校美育的重新定位和现代建构

"

内容摘要基于对当前时代条件、文化背景和教育领域发展趋势的认识,针对以往美育所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将当代学校美育的重新定位和建构落实在培养和造就青少年新型的文化品格这一基点之上,并提出若干具体的实施意见。

***

当前学校美育面临着重新定位和建构的紧迫任务,这一任务的提出,乃是基于对时代条件、文化背景和教育领域发展趋势的认识,有着非常现实的依据。目前我们所处的文化背景不同于以往任何时代,这是一个大众文化深入人心的时代,市场经济、商品大潮为大众文化时代的到来拉开了大幕。大众文化是一种以经济实效原则为杠杆,以大众传播媒介为载体的消费性文化,这一文化特质决定了大众文化的许多长处,同时也造成了它的某些缺陷,在大众文化背后起着操纵作用的工具理性、技术统治和市场权力正在严重地消解着文化的精神性而代之以物质性,降低了文化的人文含量而不适当地提高其技术含量,例如商品广告对于大众传播媒介日益专断蛮横的侵占和控制正是物质无情地挤压精神这一现状的生动写照。这种物质与精神相互失衡的情况有可能导致物本位倾向的抬头。另外,大众文化的商品性一旦失去约束而发展成为商品化的倾向,事情就有可能走向反面,出于赢利的目的,大众文化往往追求娱乐性、消遣性和刺激性,以提高上座率、收视率、发行量和畅销度,对于人们的官能快感、感性欲望、原始冲动的过度纵容和曲意迎合有可能孵化出一种浅薄、粗陋、萎靡、弛懈的文化风尚,对于推动社会进步的奋斗精神、进取精神和创造精神将产生严重的消解作用。凡此种种,对于青少年危害尤烈,成为目前青少年中出现的许多问题的深层原因,同时对于当前的学校教育也提出了新的挑战。

再从教育领域的发展趋势来看,人们对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学校教育的任务和目标的认识已日趋明确、日趋一致。党的“十四大”制定了“必须把经济建设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的宏伟战略目标,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又郑重告诫全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现代化的实现,最终取决于国民素质的提高和人才的培养。《中国教育改革的发展纲要》指出:“发展教育事业,提高全民族的素质,把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这是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一条必由之路。”最近江泽民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又一次地重申了上述基本精神。由此可见,从中央开始,已经明确认识到,人的素质的培养和提高应成为当前教育工作的中心。另外,在《纲要》关于美育的论述中明确指出:“美育对于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重要作用。”这可以看作是上述认识在学校美育中的具体化。这些基本精神和思想对当前学校美育的重新定位和建构无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提出学校美育的重新定位和建构这一目标,也是针对以往美育所存在的问题,具有现实的必要性。其次,对于美育的本质还存在着认识上的偏差,一些流行的观念还未得到有力的纠正。一种观点认为,美育是德育的一部分,从属于德育,美育是实现德育的工具、途径和辅助手段,这种观点过于强调美育与德育之间的联系,但忽视了美育与德育之间的区别,以至取消了美育的独立性,否认美育在目的、内容、功能、方式上的特殊性,不利于美育的展开。另一种观点认为,美育即艺术教育,是关于绘画、音乐、舞蹈等艺术技能、技巧的培养。这种观点的不足在于将美育的功能限度缩小和降低了,仅仅局限于培养具体的技能、技巧的范围,而没有在塑造新型文化品格这一更高的层面上来认识美育的意义。还有一种观点认为,美育是一种情感教育,这是就美育与德、智、体育的分工而立论的,即认为德育是道德品质的教育,智育是知识、能力的教育,体育是身体素质的教育,相对于此," 美育则是情感的教育。这种分析是有道理的,但又是不够的,因为美育的目标不仅仅在于情感教育,还在于人文品格的塑造,人文品格的丰富内涵并非情感生活一端可以囊括,故仅谈情感教育有以偏概全之弊,有可能取消美育的丰富性。

再次,目前学校美育的现状也不容乐观,而目前学校美育之困境的造成,既与社会文化环境有关,又与教育体制、教育思想分不开,同时也是由对于美育本质的模糊认识所致。其一,目前学校美育受到当代社会文化环境中消极因素的干扰,而学校美育的力度与这种干扰的强度不成比例,形成较大反差,学校美育的内容和形式相对落后,其作用和效果相对有限,中小学教师在一个学期中苦口婆心的教育所取得的成效可以在一个假期中丧失殆尽,大学教师辛辛苦苦教了四年所达到的效果抵不上毕业分配所带来的思想波动。其二,学校美育在学校中受到智育的排挤,而所谓“智育”又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考试和升学率,由于目前教育体制所存在的问题,升学率成了支配学校教育的指挥棒,普遍存在以升学率评校、评教、评学的情况,相形之下,美育变得可有可无,其重要性在思想上得不到确认,甚至在教学内容和课程安排上都得不到保证。其三,目前学校美育的目的和内容不明确,一般偏重于初步的艺术鉴赏和艺术创作能力的培养,人文导向的目标感不强烈,造就新型文化品格的目的尚未真正确立,同时美育的形式也偏于陈旧、落后和单调,运用现代化科技手段不够,严重影响到美育实施的水平和效果。

最后,当前学校教育最突出的问题是如何适应社会经济体制的转型,培养“四化”建设所需要的人才。如前所述,在当前社会经济体制转型的大背景下,人的素质的培养和提高的问题显得十分突出,人的文化品格的重建尤显急迫,但是目前学校美育并未对此给予足够的重视,并制订相应的实施方案,在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人才方面存在着不相适应的情况。

总之,明确当前学校美育的重新定位和建构这一目标,并将其落实在培养和造就新型的文化品格之上,这不仅具有充分的现实依据,而且也是历史的必然要求。

通过以上关于学校美育重新定位和建构的客观依据和必要性的考察,我们对于美育的本质可以在更高的层面上形成更加确切的认识。

首先,美育并不是具体的艺术教育,也不是单一的情感教育,美育有着更高的目标和更丰富的内涵,它是美学这门“人的哲学”在教育领域中的具体应用,充分体现着美学的人文精神。美学以对于永恒的宇宙之谜和深邃的人生真谛的思索、追踪和破解为使命,它通过对于人类命运的终极关怀、对于存在价值的不断追问和对于生命意义的最高阐释而为人类进步提供有力的人文导向,为历史发展增添巨大的精神动力,美学关心的是人的本质、价值、潜力、目标、成就等一系列终极性的问题,是如何提高和优化人的情感生活、文化素养、价值取向、精神旨趣等根本性的问题。美学丰富的人文内涵使得美育的重新定位具有了内在的依据,当代学校美育应高扬人文精神,体现人文关怀和人文导向,以培养和造就青少年新型的文化品格为神圣使命。

其次,强烈的人文精神和深切的人文关怀也就把美育与德育区分了开来。德育偏重于思想观点、政治觉悟和道德品质的培养,而美育则偏重于精神素质和文化品格的培养,与德育相比较,美育进入了更为宽广的文化的领域,更富于文化的意味,这一点也就决定了美育与德育在内容、形式和性质上的重大差别:其一,德育是一种规范教育,它注重培养青少年的理智力和意志力,使之能够按照一定的社会准则和道德规范来约束自己的思想行为;而美育则是一种发展教育,它注重在审美过程中培养青少年的创造力和建构力,并按照一定的美学原则去引导他们发展个性和人格。其二,德育是以理服人,重在说服、训示和灌输;而美育则是以情动人,重在引导、启发、劝诱,它要调动学生自身的感受、体验和领悟,依靠学生精神的自我建构,来达到个性的发展和人格的完善,因此这是一种双向互动的教育,在美育过程中,学生始终保持其主动性和自由度。其三,德育注重社会性人格的培养,强调个人对于社会的服从;美育则注重个体人格的培养,更多关心青少年的个性发展,更多强调实现自身价值、发挥个人潜力、健全个性心理和提高个人素质的必要性,并在此基础上谋求建立一种更加合乎人性的合理完满的社会秩序和社会准则。总之,拿德育与美育作比较,前者偏于社会尺度,后者偏于个性尺度;前者遵循现实性原则,后者遵循理想性原则;前者持社会本位,后者持人本位,因此尽管美育与德育可以相互渗透、补充和辅助,但是二者却不能相互包容、取代和排斥。

再次,美育的人文精神在本质上是形而上的、理性化的,带有很强的理想色彩,它常常表现为一种人文理想。这种人文理想只是一种价值观念,它不完全属于知识的领域,而在一定程度上属于信念、信仰的领域,是一种价值的界定、意义的界定,它通过提供某种信念和信仰的概念、范本以凝聚整个社会的精神结构,使得时代精神、社会心理和民族风尚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准之上,使得人们的社会行为包括政治、经济、文化行为保持一种健全、合理、向上的趋势,进而有效地达到一定的社会目标。一般说来,健全的社会价值体系必须由两个部分构成,一是现实价值观,一是理想价值观,这二者相互抗衡、相互制约,使得整个社会得以在相对稳定的状态中向前发展。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社会价值体系的建立也必须有这两个部分,现实价值观讲究功利性、实效性、自主性和本位性,凭借这种现实价值观可以促进社会经济和社会生产的发展,但是也可能导致金钱至上、唯利是图、损人利己、见利忘义等不良风气的滋蔓,这就需要理想价值观来加以制约,加以引导,以信念、信仰的冲动力来制衡经济的、物质的冲动力,理想价值观并不强求人们必须如何行事,而是靠信念、信仰的精神力量感召人们应当如何行事,进而形成一种既讲究实效、又承担道义,既主张竞争,又鼓励互助,既承认利益原则,又强调义利并重,既保护个人利益,又明确社会义务,既重视行为的目的性,又提倡手段的合理性这样一种整体社会价值体系。学校美育所体现的人文精神、人文理想便归属于理想价值观的范畴,它通过向青少年提供某种审美理想的概念和范本,对其人生态度、人格境界、心理结构、文化素养发挥规范和引导作用,进而培养和造就一种新型的文化品格。

第四,当代学校美育不应全盘照搬西方模式,也不应简单地回归传统,而应立足于当代,立足于中国,立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给社会文化环境带来的变革和进展,应善于发现和大力弘扬当代精神结构中那些具有生长性和生命力的因素,那些具有超前性和未来性的质点,例如当代人的参与意识、竞争意识、主体意识和风险意识,当代人开放的心态、开阔的视野、优化的知识结构,当代人的创业精神、开拓精神和务实精神,当代人勇于选择、勇于实现自身价值、勇于承担责任的胸怀,当代人的社会责任感和道义感等等。当前学校美育应以这种新型的时代精神为核心、为基点,去凝聚和整合我国传统文化中具有现代生命力的因素,“五四”新文化运动特别是新民主主义革命以来形成的优良传统,以及西方文化中积极有益的成分,达到一种既体现时代特点和中国特色,又融汇古今中外优秀文化的现代建构,形成一套可供具体实施的新体制、新规范、新内容。这里有三个方面的关系需要很好解决,其一,要解决我国传统文化的现代转换问题,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一种思想原型深深地凝结在中国人的心理结构之中,其中许多因素已经不适合于现时代,尤其是不适合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属于死去的东西" ,如保守主义、平均主义、中庸之道等,但也有不少方面在今天仍然具有积极意义,属于仍然活着的东西,例如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舍生取义的崇高气节,重义轻利的人格境界,以天下为己任的爱国精神等等,当代美育的一大任务便是以当代新型的精神结构为标准,激浊扬清、去芜存菁,在现代条件下使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得到发扬光大。其二,对于“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特别是新民主主义革命以来所形成的优良传统,同样存在着一个现代转换的问题,不可否认,其中也存在着与现代生活和现行体制不相一致的方面,这就需要注入新的内容,赋予新的形式,使之与新的时代精神相互接轨。其三,对于西方文化中积极有益的成分应持“拿来主义”的态度,而不应一概拒之门外,西方文化中存在着许多负面因素,但同时也有大量正面因素,后者是全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同样是建构当代文化可贵的思想资源,对待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大可不必厚此薄彼,民族虚无主义固然不对,国粹主义也显然是错误的,如何吸收西方文化的有益成分,作出符合中国国情的改造和运用,这也是当代美育的一个重要课题。总之,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所孕育的当代新型文化为本位,在与传统文化、西方文化和“五四”新文化以及新民主主义革命文化的多方对话中保持自己的主体性地位,在促进其他文化形式向当代新型文化的转换过程中实现美育的当代建构,这应该成为我们坚定不移的目标。

根据以上对于当代学校美育的再认识,可以提出以下几条具体实施意见:

首先,青少年的教育和培养问题关系到祖国的前途、民族的未来,应是我们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必须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放到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上来加以认识。当前学校美育的正常开展,需要一个优化的社会文化环境,需要社会美育和家庭美育的积极配合,这就需要提倡一种全民重视教育、重视美育的风气,特别要加强政策宏观调控的力度,使得学校美育的正常实施得到有力的政策保证。目前人们对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文化的性质、功能和意义的认识尚不明确、尚不一致,我们的文化政策尚不健全,相应的文化法规尚不配套,造成了认识上和实践上的种种偏差和失误,应该对此进行深刻的反思和及时的纠正,从各个方面进行有效的综合治理,以期造成一种有利于学校美育、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优化的社会文化环境。

其次,学校美育的正常开展还有待于教育体制的进一步完善,我们必须贯彻党中央提出的关于“把经济建设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的基本精神,重新认识学校美育在学校教育发展中的战略地位,进一步确立培养和造就青少年新型的文化品格这一战略目标,在美育中体现深切的人文关怀和有力的人文导向,把美育的重点转到提高青少年的价值观念、人格境界、文化素养和精神旨趣的总体水准上来。同时也必须将美育的战略地位和战略目标明确列入我们的教育方针,使之取得立法的形式,并在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上得到有力的贯彻和具体的实施。

再次,学校美育必须依靠教师去实施和完成,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也是保证学校美育正常开展的重要条件,而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一方面要采取增加教育投入、提高教师的生活待遇、稳定教师队伍等积极措施,另一方面教师队伍本身也面临着提高自身素质的问题,包括思想品德素质和文化业务素质,特别是教师自身必须具备一种新型的文化品格,在价值观念、人格境界、文化修养、精神旨趣等方面达到较高水准,在实施美育的过程中起到为人师表的作用。

第四,在学校的课程设置中,应保证并适当增加美育的比重,应在其他课程中渗透美育的内容,还应在课外活动中广泛开展美育。同时要改革和更新美育的内容和形式,强化其现实感和实践性,使之与世界范围内科技发展和经济增长的进程,与社会主义“四化”建设的成就相一致,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历史、展望未来、接触社会、体验人生,以利于塑造一种新型的文化品格。

最后,要重视教材建设,各个地区可以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组织力量编写适用的美育教材。在条件成熟的时候,可以由国家教委牵头,组织美学界的专家学者、长期在教学第一线从事美育的教师、以及分管相关工作的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通力合作编写全国通用的美育教材,使得学校美育的实施具有相对一致、相对稳定的依据和规范。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美丽的雪
夜色
柳絮
春天来了
美丽的春天
秋天的影子
美丽的秋天
公园的夜色
乘凉
秋天
下雨了
美丽的空地
下雨了
秋天真美丽
金融论文发表写作技巧
护理论文的书写技巧
毕业论文写作要求及管理办法
入党志愿书的写法
聘请书写作的基本要求
章程写作的基本要求
怎样写入团申请书?
入学生会申请书的写作格式
如何写好自我鉴定
工作制度写作的基本要求
会议请柬写作的基本要求
会议记录写作的基本要求
演讲稿的写作指导
论文基本格式要求和基本规范
招标书写作的基本要求
淮北地区小麦春季生育特点及管理措施
黑荆人工林与黑木相思人工林生长量的对比分析
中幼龄林抚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微波诱变华山松种子生长效应研究
板栗大砧高接换种试验研究
小麦喷施“华徽佳宝”氨基酸水溶肥料试验
苹果树腐烂病的防治
杉木抗旱造林技术措施
不同枝接方式对皮胎果生长的影响
稻曲病的发生及防治对策
氰虫·啶虫脒悬浮剂防治纵卷叶螟药效试验
莆田东圳库区流域防护林体系修复与重建
含山县木荷防火林带构建关键技术措施
油茶栽培与管理技术探讨
邱村镇经济作物土壤改良措施探讨
《中彩那天》 美文欣赏二
《桃花心木》 教案1
《桃花心木》重难点分析
《桃花心木》之美文欣赏1 百合花开
《桃花心木》同步作文范文
《桃花心木》之美文欣赏 阳光的香味
《桃花心木》 教案2
《桃花心木》 重点字词意思
《桃花心木》 随堂练习提高篇
《桂林山水》同步参考范文-校园中的奇松
《桃花心木》老师语录
《桃花心木》 重点字词梳理
《桃花心木》同步作文 相关素材
《北京的春节》 教师感想
《桃花心木》同步作文 在挫折中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