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收放自如 循序渐进

收放自如 循序渐进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2-10-14

收放自如 循序渐进

" 收放自如 循序渐进

翻翻中学生的作文,往往千人一面,老师愁批改;看看老师的批语,每每老生常谈,学生不重视;听听师生间的议论,学生诉苦,老师埋怨,彼此伤心。

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忽视面对面教学中的一些重要环节,就是其中之一。

现结合个人上作文指导课的做法谈几点粗浅的体会,以求教于各位师长。

放得开 突出主体地位

所谓放得开,就是在给出题目或材料后,不是急于让学生直接进入写作过程,而是由老师和同学一道,围绕这个题目或这段材料进行讨论,对写什么,怎么写等问题了然于胸;“胸中有丘壑”,笔下自生花。

七嘴八舌,“预贮”素材。我们应该相信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阅读能力。围绕问题,让同学们畅谈自己见到的事情,听到的传说,读过的事例。不管合用不合用,先积累一二十件,然后用高度概括的语言说出来,写下来;这就像是为盖房子准备砖瓦木料一样。清人魏禧说:“譬之富人积财,金玉布帛竹头木屑粪土之属,无不预贮,初不必有用之。而当其必需,则粪土之用,有时与金玉同功。”如让学生写《学会做人之我见》一文,先让每个学生举出几个做人成功的例子,这其中未必个个是名人;甚至刻意要求学生从自己身边举例。这就为下一步写作贮积了最鲜活、最生动的素材,就不会千篇一律地爱迪生、牛顿、保尔、张海迪了。

激活想象,鼓励联想。作为语文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潜心保护学生的想象和联想能力。这是学生弥足珍贵的财富,是他们未来走向成功的基石。要引导学生放开眼光,大到时代观,小到个人生活经历,尽情去采撷自己最有感受的缤纷花朵,编织自己瑰丽的梦想。如要同学写一篇《生活是什么?》,只要放开学生的手脚,就会让我们惊讶于学生们的无尽的想象和联想:事事顺心又率真烂漫的学生会告诉我们,生活是蜜、是春天、是彩虹、是阳光;频遇逆境又深沉刚毅的学生会告诉我们生活是老酒、是咖啡、是进行曲、是一张网……这生活中的一鳞半爪,意念中的吉光片羽,积的多了,学生的表达定会如行云流水,一泻千里。

集思广益,立意布局。“意在笔先”,才能做到“举止闲暇”。有了题目,有了素材,那就要让学生据题立意,杜牧在《答庄充书》中说:“苟意不先立,止以文彩绕前捧后,是言愈多而理愈乱。”立意的过程也是对材料进行取舍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发动同学将已有的材料自觉地分类归纳,并深挖细研,“认题立意,非识之高卓精审,无以中要”(刘熙载《艺概》)。要引导学生向着积极的方向思考,“意”要立的高远,切忌无病呻吟。

题材、体裁相同的精品文章,我们读来少有雷同、重复之感,这不仅表现了作者在材料取舍上的功夫,更有结构布局上的匠心独运。作为中学生,知识的底蕴还不丰厚,不加指导就要求他们一气呵成一篇严谨缜密的文章,实在是强人所难。所以,据题、扣意、定材料后,就要引发同学们用最快的速度列出写作提纲,然后进行交流、评析、修正、完善。但文无定法,要多列出一些,给同学们提供足够的选择空间,以防千篇一律,以防禁锢同学们活跃的思维。

精雕细琢,丰富词汇。“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但有帅无兵,也无法“百战不殆”,在写作中,兵就是语言,就是一个个词语。古人“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的苦吟精神,令人感动莫名;但看中学生的文章,辞不达意者比比皆是,且习以为常。这就要求我们在做完了审题、立意、选材、谋篇的任务后,引导学生搜集语言:词语、成语、诗句、名言,每人三五个(句),集腋成裘。这样做,看似费时,但学生下笔后,却能信手拈来,只要调遣得当,就会简洁精当,文采飞扬。

总之,放得开,就是让同学们知道写什么,知道怎么写。这步工作坚持不懈、踏踏实实的做下去,学生的写作兴趣就会被激发出来,写作水平也会稳步提高;最忌“一日曝,十日寒”,最怕搞形式,走过场。

收得拢,发挥主导作用

一堂45分钟的指导课,会遇到很多意想不到的情况:面对有一定难度的题目或材料同学们往往不敢开口,欲说还休;面对与同学们的生活比较合拍的题目或材料,同学们的思绪又会天马行空,无拘无束。这都是出色完成指导课的障碍。为此,老师就要站到前台,当“主导”,巧“指导”。

循循善诱,开拓思路。面对稍难的题目或材料,课堂不能有太长时间的沉默,老师可以收回同学们纷乱的猜测性的思绪,旁敲侧击,进行联想性启发,以期让同学们由此及彼,打通思路。如1990年高考作文题(给材料作文:两个小姑娘对玫瑰花的不同看法),同学们乍一看,大都无所适从,不知从何处入手,这时老师就可以引领同学们回顾自己所学的哲学原理,大多数同学会迅速想到“辨证统一”原理,并进而领悟到材料在暗示我们“看待人和事不能片面”、“看问题要看主流”等道理,于是,闭塞的思路就豁然贯通了。

三令五申,学会取舍。中学生作文,有时为无啥可写而苦恼,有时为有很多材料可用但不知用谁而彷徨;看中学生的作文,往往被他们所运用的一大堆材料弄的哭笑不得。所以,老师要帮助学生认真领悟材料的弃取原则。要让学生明白:当弃者,“一二言未尝不足”,当取者,“千百言未尝有余”。《红楼梦》写林黛玉进贾府,洋洋洒洒万余言,极尽铺陈之能事,这是为了借林黛玉的眼睛,让读者初识贾府内幕,为整个《红楼梦》故事设置场景,推出人物;而薛宝钗进贾府,则只寥寥数百字。《赤壁之战》,写战前吴蜀的谋划,毫发毕现,而写战争经过,只有四十八个字,更以十字作结。这样的取舍,其依据只有一个,那就是文章的中心(主题)。要让学生明确:一篇文章只能有一个中心,这个“中心”,是我们选择材料的唯一依据。在具体指导中,要借题发挥,利用几次作文指导及讲评的机会,作示范性的分析,既让学生明其理,又让学生学其法。

启发诱导,合情入理。一般地认为,描写性的文章是重情的,议论性的文章则是重理的,这种看法依据于文章的个性特点,是有道理的;但二者虽有轻重先后之别,并无鸿沟山峦之限。作为老师,就要时刻关注学生作文中情理难融的弊端,诱导学生作文时,能叙中带情,情中寓理。《岳阳楼记》的叙议结合,情真意切;《风景谈》的借景传情,借情寓理;《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的字字含情,句句寓理……都应常挂嘴边。特别是在平时的阅读中,如果遇到叙事情炽如火,说理切中肯綮的佳作,要及时推荐给学生。桐城派代表人物之一的刘大魁“即事以寓情……即物以明理”(《论文偶记》),阐释的正是这个特点。彻底改变学生抒情时只管抒情,激扬恣肆;议论时只想议论,义正词严的习惯,才会使学生的写作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谆谆教导,辨证虚实。看学生作文,唯恐在描述上不能穷形尽相,在抒情上不能淋漓尽致,在议论上不能鞭辟入里,结果写出的文章犹如绘画上只会浓墨重彩,奏乐中只会急管繁弦,或让人感到头晕目眩,或让人感到味同嚼蜡,反倒失去了其应有的魅力。这是因为他们还不重视作文中使用辨证分析的原理。老师就要在平时的课文讲读中抽取提示,如:《药》的两条线索,一藏一露,互为表里,一个“人血馒头”,寓含了一场革命的失败;《荷塘月色》,实写荷香月影,虚写淡淡哀愁,以显见隐,使人思而后得。在作文指导中要谆谆告诫学生:明朗与含蓄是相互依存,相得益彰的。

总上所述,作文指导是作文教学中举足轻重的一个环节,是直接关系作文成败的一个不可或缺的步骤。在具体指导中,或先放后收,或先收后放,或亦放亦收,这是符合循序渐进的教育原则的,长期坚持运用于教育实践,定会培养起学生作文的热情和积极的思维创新的意识,定会有很好的收获。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油菜花
我很后悔
美丽的三星堆
美丽的月夜
节约用电
我的小表弟是个小捣蛋
妈妈,我错了
功夫不负有心人
校园一角
秋天的足迹
我很后悔
我的伤心事
家的味道
国庆节三趣事
妈妈,我错了
浅谈关注语文课程改革树立新的教育理念
试论图式理论在大学英语阅读理解中的运用
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融资决策影响因素分析
浅谈认真钻研《课程标准》正确理解语文课程改革
从交易费用解析翻译的信息传播与读者接受
汉语口语修辞中的民族文化信息解析
硅谷的投融资环境与投融资模式研究
企业债务融资决策动因、风险与防范
浅析我国融资租赁公司的融资模式
以融资理论与技术为基础谈我国高速公路融资现状
浅谈学生观对语文课程改革的特殊意义及其实践策略
浅论认知语境对手机短信人际交琉的响
中小企业非正式融资市场创业融资研究
改革和完善攀枝花市新农村建设中的投融资决策机制探索
咏物、抒情与遗民情绪——元遗民诗人的咏梅话语
《白公鹅》教学设计之2
《小木偶的故事》教学设计之2
《母鸡》教学2
《去年的树》教学设计之3
《猫》教学设计之3
《观潮》教学设计之2
《雅鲁藏布大峡谷》教学
《鱼游到了纸上》教学设计
《幸福是什么》教学设计之1
《秦兵马俑》教案3
《颐和园》教案
《自然之道》教案3
《颐和园》教案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教案
《猫》教学设计之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