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谈小学一年级的语感训练

谈小学一年级的语感训练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2-11-30

谈小学一年级的语感训练

"

李伯棠教授在《语感的培养》一文指出:“语感的培养不能一蹴而就,因为语文知识、生活经验、思维成果的积累,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所以我们必须从入学的那天起就要有意识地耐心培养,并逐步提高要求,以达到我们的目的。”如何从入学的那天起就有意识地培养,李文未展开论述。笔者以为,新大纲虽未出现“语感”字眼,却明确规定了语感训练的要求和提示了训练的方法。一年级是儿童学习书面语言的开始,是语感训练的启蒙阶段,应依据大纲、凭借教材严格训练,扎扎实实地打好基础。

一、在字词教学中,要特别注意指导字词教学同认识事物结合起来

语感强的人,很容易把语言文字转换为生动的画面,从而进入其所描述的意境。完成从语言文字到画面的转换,表象是基础。没有丰富的表象积累,要完成转换是困难的。因此,在字词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把学习字词同认识事物结合起来,建立起字词同事物的联系,不断积累字词所表达的事物的表象。

1.用直观的形式使学生把字词同相应的事建立联系

直观的形式包括实物、图画、幻灯直观,动作、表情直观。要用直观的形式让学生把常用的名词、动词、形容词同事物建立起联系。对学生少见的事物更应该用图像直观加上语言直观等多种直观方法,让学生认识这类事物,建立起这类事物的表象。一年级课本每篇课文插图,很多字词都可以利用插图引出和教学,不仅“看图学词学句”、“看图学文”如此,“课文”也是如此,如《鹅》文中的“鹅、曲项、白毛、绿水、红掌、清波”等词语都可以利用插图使学生把词义同认识事物联系起来。

2.引导学生把字词同有关知识、生活经验联系起来

对一个字、词的意思的理解程度,也是同已有知识、生活经验密切相关的。因此,在字词教学中,对一些信息量大的词和较难理解的词都应联系有关知识、生活经验理解词义。如第一册《我是中国人》中的“五星红旗”一词,在引导学生认识五星红旗的形状时,应适当讲清楚旗上符号的意义。这样,学生在以后的阅读中,一接触到“五星红旗”一词,就会把它同“党的领导、民族大团结”联系起来。

二、要严格进行理解句子意思的训练

理解句子是理解句群、甚至是理解段、篇的基础;理解简单句是理解复杂句子的基础。一年级应就理解简单句进行严格的训练。在训练过程中,一是要启发学生掌握理解句子意思的基本方法,二是要遵循一定的程序。基本方法是抓主干理解句子意思,要引导学生感性认识一个句子一般包括两部分,开头部分讲的是“谁”或“什么”,接下去的部分讲的是“是谁(什么)”、“做什么”、“怎么样”,表达这两部分之间关系的只有三个基本句式,即“谁(什么)、是谁(什么)”、“谁(什么)怎么样”、“谁(什么)做什么”,按这三个句式引导学生理解句子意思。按一定的程序教学,一是先理解句子的主要意思;二是在这基础上体会修饰语的意思,体会句子所表达的丰富的意思。如第一册《秋天到了》中的“一片片叶子从树上落下来”,先理解句子讲的是树叶掉下来,再抓住“一片片”这个词理解是很多树叶掉下来,从而知道是秋天到了。

三、要初步训练咬文嚼字的能力

实践证明,要有比较敏锐的语感,必须经过严格的语言分析训练,做到叶老所说的“一字未宜忽,语语悟精神。”这语言分析,就是咬文嚼字。一年级课文虽浅显,一年级学生虽是刚接触书面语言,也要进行咬文嚼字的训练。必须引导学生咬文嚼字的有:和其他词意思区别细微的词,如《小小的船》中的“月儿”;看似平淡、在具体的语境中表现力丰富的词,如《雷雨》中“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的“压”;要联系上下文揣摩才能理解的词句,如《要下雨了》中的“是要下雨了吗?小白免往前看……”中的问句。咬文嚼字的主要方法有:

1.比较法。就是把文中的词换词比较,来体会文中用词的丰富的表现力

运用比较法,要先初步体会该词在句中的意思和句子的意思;再换词比较,体会文中用词的丰富的表现力。如“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引导学生咬文嚼字的过程如下:①这句话写什么?(乌云)乌云怎么样?(乌云压下来)“压下来”是什么意思?(降下来)怎样的乌云?怎样压下来?(满天、黑沉沉)“满天”、“黑沉沉”表现乌云什么特点?(云多、云层厚)这么多的乌云遮住天空,越降越低,好像要靠近地面,课文用了哪个词?(压)②引导学生用“降”,“落”同“压”比较,体会句中“压”的用词的准确和丰富的表现力。(物体小,一般用“降”;落到地面,用“落”、“掉”;“压”字有一种令人越逼越近的感觉,而“降”、“掉”则不能使人产生这种感觉)③就这句话想象乌云满天、越压越低的情景。

2.联系上下文体会

如《要下雨了》中的“是要下雨了吗?”不是表示询问的,而是表达小白免对小燕子的话将信将疑的心理,这个意思要联系上下文才能体会出来。教学过程如下:①联系上文引出句子;小燕子说要下雨了,小白免相信吗?从哪句话看出来?要是小白免相信燕子的话,它会怎么想?(要下雨了!)②联系下文进一步体会句子的意思:从课文什么地方还可以看出小白免不完全相信小燕子的话?(小白免不是直接跑回家,而是又去问小鱼为什么跑出来。)从而领会到这句话表现了小白免将信将疑的心理。

3.用想象的方法理解

引导学生用想象的方法把有关词句的情景具体化,以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词句,如《蒲公英的种子》中的“飞呀,飞呀,飞到哪儿,哪儿就是我的家。”中的“哪儿”一词的教学,先启发学生想象“蒲公英的种子飞到什么地方?(山冈、平原、小溪边、房前屋后)再引导学生归纳:这么多的地方,不管是山冈、平原、小溪边等,都可以用“哪儿”表示,“哪儿”可以指任何一个地方。最后要求用“哪儿”说一句话,在应用中检查学生是否真正理解了这个词。

四、要引导学生充分进行语言实践

语感的形成主要靠理解,靠在实践中积累。因此,要让学生充分进行语言实践。

1.要重视朗读课文和熟练成诵

没有足够的语言积累是不可能形成语感的。因此,要强调在朗读中加深理解,熟读成诵积累语言。其一,不读破词是初步理解句子的标志之一,因此,在指导朗读时,除了要求读准字音外,应把按词连读,不读破词作为基本要求。其二,要引导学生掌握陈述句、疑问句、感叹句的语气。其三,要发挥老师范读作用,让学生听读、跟读、仿读。其四,要熟读成诵,把课文的语言化为自己的语言储备起来。

2.要重视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

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是理解能力的训练,也是写作训练,是读写结合的一种较好的形式。新教材从二册开始,安排了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的训练。一年级的上述形式的训练,要特别强调在读懂句子、了解句子的叙述顺序的基础上进行。在训练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一篇课文前,应就复述一句话的意思进行训练,使学生认识到同一个意思可以用不同的语句表达。打好了复述句子的基础,可就复述一段话训练,然后才进入复述篇的训练。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夏天雨后的景色
小猴学艺
课间十分钟
知错就改的亮亮
帮助小鸟
夏天的凤凰广场
这次轮滑真开心
小白兔运南瓜
做好事
可爱的动物
精彩的球赛
春 景
我爱杨梅
检讨书
课间十分钟
知识社会中法律的回应性特征(下)(7)法学理论论文(1)
美国专利法中的等同理论
美国专利法中的等同理论
网络媒体的自组织架构与法律规制(3)法学理论论文(1)
美国专利法中的等同理论
物权法应当规定海域使用权制度(9)法学理论论文(1)
美国法律援助史评介法学理论论文(1)
知识社会中法律的回应性特征(下)(10)法学理论论文(1)
网络媒体的自组织架构与法律规制(2)法学理论论文(1)
证明标准及其功能与层次(6)法学理论论文(1)
美国专利法中的等同理论
公序良俗在日本的最新研究动向(5)法学理论论文(1)
知识社会中法律的回应性特征(上)(3)法学理论论文(1)
证明标准及其功能与层次(5)法学理论论文(1)
美国专利法中的等同理论
《雷雨》教学设计
《画风》教学设计
《植物妈妈有办法》教学设计2
《一分钟》教学设计3
《泉水》教学设计
《黄山奇石》教学设计4
《我们成功了》教学设计与反思
《画风》教学设计
《雷雨》教案
《看雪》说课稿
《雷雨》教学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教学设计之一
《看雪》教学设计3
《小柳树和小枣树》说课稿
《我选我》教学设计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