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一把刀、一根绳、一团火——语文新课程备课之我见

一把刀、一根绳、一团火——语文新课程备课之我见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13-12-19

一把刀、一根绳、一团火——语文新课程备课之我见

" [摘要] 在刚刚过去的一周里,我们沙湾中学语文组举行了一次别开生面的初一新课程展示课。在上课、说课以及评课的过程中,我强烈的意识到:再用“老瓶装新酒”的方法是行不通的,惟有通过学习新的理论,并把理论结合到实际中,才能融会贯通。面对着新课程,教师备课更需要 ——

一把刀、一根绳、一团火。

[关键词] 备课 取材要准 环节要紧 提问要巧

“以学生发展为本”,已经喊了多年,但是许多课堂还是“涛声依旧”。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是我们的老师长期受传统教学的影响,已经习惯了原来的一套备课方式,即从备教材出发来安排课堂教学结构。只要是新授课,就会毫不犹豫地从复习铺垫开始,遵循这样一条教学途径:检查复习──揭示课题──新授──巩固──小结──布置作业。不可否认,这一教学结构是多年教学经验的总结。但是,在实施新课程的今天,要使新课程的理念真正落实到每日的课堂上来,我认为,首先要从备课开始进行全面的转换。那么,面对新课程,我们该怎样备课?

一、一把刀,取材要准

教材只是个例子。没错,教学中我们就是以“例子”做为最佳辐射点,来尽可能教会学生学会更多的东西。由此,教材处理得是否得当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质量。那么如何用好教材,有意识地对教材进行恰当的处理,成了值得教师研究的一门学问了。在实际备课处理教材时,我们常常会犯许多毛病。其一,考虑问题过多。把教参所提供的方方面面都考虑进去,生怕有一点给学生遗漏,面面俱到而事倍功半。其二,考虑问题过浮。仍走入应试教育的误区,不敢从教材本身所具有的特点上出发去处理教材,蜻蜓点水,浮光掠影。其三,考虑问题过简。不充分挖掘教材作为例子的典型意义,高唱大语文观,避重就轻,适得其反。如:《安塞腰鼓》课堂上,配着震天轰响的安塞腰鼓多媒体的展示,学生的情绪一下子调动起来,老师紧紧扣住课文特点,引导学生以各种方式朗诵课文,看得出学生是沉浸在了安塞腰鼓的氛围之中。但有一点,老师忽略了文章的开头和结尾。而这,恰好是文章的点睛之笔。安塞腰鼓,它是在“从来不曾响过”的宁静中响起的。“冰冷的空气”、“恬静的阳光”、“困倦的世界”,安塞腰鼓訇然震响。这是起于沉寂。当安塞腰鼓“戛然而止的时候,世界出奇的寂静”,“简直像来到另一个星球。耳畔是一声渺远的鸡啼”。它止于寂静。这寂静正意味着黄土高原的贫瘠、苦难、闭塞,以及它的多少年多少年的一成不变。而安塞腰鼓则正是起于这样一种状况下的抗争、呐喊与宣泄。读安塞腰鼓,不止是要一点激情,不应该是一种喜形于色。它应该是爆发式的,呐喊式的,震撼式的﹗准的取材才更有助于朗读。

新课程、新课标、新教材要求我们能够创造性地进行“教材处理”,同时也给我们教师的创造性劳动提供更广阔的空间。

1.要求教师站得更高,看的更远、更宽,树立新课程意识,以新的课程理念(包括学生观、教材观、课程资源观、教学观、师生观)来重新审视自身的教学实践、审视学生、审视教学设计,不能局限于教科书和即时的教学实效。

2.优化教学内容要紧扣目标,科学准确,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抓住关键。在教材处理中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对教材进行浓缩、调整、选择等艺术处理,以减轻教材的难度、减缓知识的坡度,使教学内容更趋于合理化,让教材的教育、教学功能得以充分实现。教师在处理教材过程中要注意寻找新知识的“生长点”,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知识基础促成知识迁移,作为教学突破口,这对提高课堂效益有着重要意义。

3.摸清学情,以学定教,把“教材”处理加工成“学材”。教师在处理教材、设计教学过程中,应把握教材的“思路”和学生学习的“思路”来设计教师的教学“思路”。既要考虑到教师教学行为,又顾及到学生学习行为。

4.挖掘教材内涵,达到“三维目标”的整合效果。在课程标准的指导下,通过“知识与技能”的学习,渗透“过程与方法”,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提升课程功能,体现素质教育理念。

二、一根绳,环节要紧

课堂教学是师生、生生之间有效互动的生成过程。强调课堂教学的生成并不是说让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信马由僵式地展开教学,而是要求教师在备课时不仅要有教学方案的设计,还要在教学方案中为学生的主动参与留下时间和空间,为教学的动态生成创造条件。教师可以设定教学目标,但目标不仅仅局限于认知,还应该涉及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其他维度;目标要有弹性,要顾及学生之间的差异,坚持上不封顶,下要保底的原则;教学设计重全程关联式策划,重从何处开始,如何推进,怎样转折等。这样的设计,较以往精细的提问、预定的标准答案,写下教师上课的每一句话,计算好教学过程每一环节所需时间的教学方案来说,留下了很多的不确定性和可变性。正是这种不确定性和可变性,才使教学贴近每一个学生的实际,使师生积极互动,发挥出创造性来。

在本次语文组活动中,我上的是《孙权劝学》,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环节:情景导入(谈三国)——讲文学常识——讲故事接龙(整体感知)——猜词义(重点)——揣人物语气(难点:指导朗读)——小结课文、培养读书意识。通过这样的环节设计,我自以为是完美无缺的,但在实际上课过程中发现:讲故事接龙这一环节差点要了我的“命”——因为学生不知道该怎样讲。尔后,我反思,原因是自己备课没考虑学生的学情。试想,我把这一环节改为话剧演出,既可以让学生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又可以让学生揣摩人物语气,那不是一箭双雕了吗?

从中我认识到,教师只有认真备好上课的每一环节,并用一条主线把这些环节窜在一起,这样,可以为一节成功的课打下好的基础。

三、一团火,提问要巧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为重要。”课堂提问是教师组织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一个好的课堂提问能够把学生带入“问题情境”,使他们的注意力迅速集中到特定的事物、现象、定理或专题上;能够引导学生追忆、联想,进行创造性思维。一个好的课堂提问犹如一团火有助于燃烧学生的内心世界,激发起求知欲望;有助于教师及时得到反馈信息,不断调控教学程序,实现教学目标。

在听《孔乙己》,老师原本有很好的创意,让同学们在阅读了《孔乙己》以后自己提出问题。课堂理所当然的活跃起来,许多很好的问题由学生一一提出,如:“站着喝酒的唯一穿长衫的人”说明了什么?孔乙己是不是真死了?孔乙己的悲剧是谁造成的?外貌描写有什么作用?等等。老师如能循着这些问题,让学生再进一步阅读课文,在整体理解课文的基础上,一步步地探求作解,教学应该是十分成功的。遗憾的是,老师并未对来自学生的问题作认真的处理,他只是把由学生提问当作一个教学“民主”的幌子。在走过了这个过场以后,他就一下子抛出了他自己事先已经准备好的三个问题:用什么方法写孔乙己?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作者的写作目的?引学生入我彀中。课堂一下子就跌入冷落。30多分钟的时间纠缠在第一个问题上,课堂上充斥着老师的“他说”、“你说”,结果谁也不知道说了些什么,或应该说一些什么。一堂课成了开局好整个教学又不甚成功的一个例子。留给人们许多思索。

优化课堂提问内容要兼顾到以下几个方面:

1.提问内容要有启发性

设计提问内容要多编拟能抓住教学内容的内在矛盾及其变化发展的思考题,为学生提供思考的机会,并能在提问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尽量少问非此即彼的问题。提问要能引导学生到思维的“王国”中去遨游探索,使他们受到有力的思维训练。要把教材知识点本身的矛盾与已有知识、经验之间的矛盾当作提问设计的突破口,让学生不但了解是“什么”,而且能发现“为什么”。同时,还要适当设计一些多思维指向、多思维途径、多思维结果的问题,强化学生的思维训练,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2.提问内容要有趣味性

提问内容的设计要富有情趣、意味和吸引力,使学生感到在思索答案时有趣而愉快,在愉快中接受知识。教师要着眼于课文或知识点结构体系巧妙的构思设计提问,以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望,促使学生在生疑、解疑的过程中获得新的知识和能力,并因此体味到思考与创造的欢乐、满足。

3.提问内容要有预见性

提问能事先想到学生可能回答的内容,猜想学生回答中可能的错误或不确切的内容以及可能出现的思维方法上的缺陷,据此设计解答的方案。值得注意的是每堂课都有一个主题,即这堂课的主要内容,在设计课堂提问内容时应该紧紧围绕着主题构思。在课堂上,一般不宜提发散性思维的问题,以便使学生集中精力学好一课的内容。

4.课堂提问内容要有难易区分度,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

提问内容过于简单,达不到启发的目的;提问内容太难,学生无从下手。要为学生搭置一些合适的台阶,让学生循此台阶拾级而上,跳一跳,摘得到,保证学生的思维经历发现的过程,而不会感到高不可攀。教育测量中的难度PH=1-W,W表示课堂内的学生总数,P是答问通过的人数。难度PH在0至1之间,提问的难度一般应控制在0.3至0.8之间,使多数学生通过努力都能解答。

[参考文献]

1 《现代中小学教育》

2 段志贵 《优化课堂提问的六个策略》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最难忘老奶奶眼中的无奈......
无知
我的奶奶
爸爸的生日
委屈的泪
当“模特”
悔之无及
童年趣事
蜗牛比赛
电视争夺战
脚心脚背都是“爱”
童年趣事
第一次和大海的亲密接触
发生在家里的一件事
晨曲
计算机审计与传统手工审计的比较研究
铁路运输企业内部审计向服务型转变之探索
新时期加强农村集体财务审计的思考
大学建筑工程造价的审计
美国内部控制审计准则发展及其启示
审计委员会制度在我国上市公司的现状研究
发挥内部审计作用促进地勘单位管理
论经济责任审计风险成因及控制
审计三方关系人的理论嬗变及其解读
审计视角下内部控制相关概念的探讨
由“炭”与“金刚石”所想到的
理解审计准则国际趋同 做好内部控制GCC工作
审计师强制轮换制度的理论分析
美国变更审计独立性相关规定对我国的启示
盈余管理与独立审计质量相关性研究
《紫藤萝瀑布》说课稿
《紫藤萝瀑布》教学设计
《紫藤萝瀑布》教学设计
《紫藤萝瀑布》教学设计
《紫藤萝瀑布》教学设计
《紫藤萝瀑布》说课稿
《紫藤萝瀑布》教学设计
《紫藤萝瀑布》教学设计
《紫藤萝瀑布》教学设计
《紫藤萝瀑布》教学设计
《紫藤萝瀑布》教学设计
《紫藤萝瀑布》教学设计
《紫藤萝瀑布》教学设计
《紫藤萝瀑布》教学设计
《紫藤萝瀑布》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