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谈谈散文

谈谈散文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8-05

谈谈散文

" 这里说的散文,是狭义的散文,一般称作抒情散文;五四时期,曾有“美文”“小品文”和“随笔”之称;当代又有人称之为“艺术散文”。 散文,是一种描写见闻、表达感悟的自由灵活的文学样式。

描写见闻、表达感悟,是就散文的内容而言; 自由灵活,是就散文的形式而言。我们欣赏散文,既要细心领会作者对于自然和人生的描述与感悟,又要认真品评作者表达这种感悟所用的形式。

先说内容。作者不论是述说人生,还是描写自然,不论是说“自家事”,还是说“人家事”,无不从自我感悟出发。

这种感悟,既是对事物的特殊意义和特殊美质的发现,也是作者感情激荡、神思飞扬的心灵体验过程。作者的感悟,是散文的思想感情、意味情趣的本源。

这种感悟的特点,首先是它体现着作者的个性。也就是说,作者披襟剖心,真诚道白,让读者从文中见出作者本人的经历、个性、趣味、爱好、志向、学识、修养……如老舍的《济南的冬天》,描写了济南暖冬日照下的地形地势、积雪的山、清明的水……作者是“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一个刚由伦敦回来的人”,他传达给我们的是一个“外来人”“客居者”新鲜、独特、丰富的感受(或许这种感受是济南本地人习以为常的,以至于感受力“钝化”了)。

其次,作者的感悟包含或暗示着时代和社会的影响。作者的所思所想,所感所悟,来源于社会生活和个人生活的体验。

因此,作者的感悟要保持个体的真实性,又不陷于个人心灵的“狭隘”圈子,而寻求与读者心灵的直接、广泛的沟通,以期获得读者的共鸣。如鲁迅的《藤野先生》,描写作者一生中最难忘怀的一段生活,表现一个普通的日本教师对中国留学生的关爱,也写出了作者当时经历的一次重大的思想转折。

读者既能读出作者的爱国情怀以及对异邦师长的深情,也能看到中国人作为弱国子民备受异族人的欺侮的悲惨现实。 再说形式。

散文通常写自然风物、社会风云的一角,写名士凡人的一些片段事迹,抒写一缕情思,传达某种趣味。有人说散文姓“散”,“散”就是散淡散漫、自由灵活。

这种自由灵活,表现为在服从内容需要的前提下,写法不拘一格,任意起止,“大略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所不可不止,文理自然,姿态横生”(苏轼)。我们读过鲁迅、朱自清、冰心的散文,它们无一不是精思巧构、自然顺畅而又奇妙独异之作。

因为作者对所写材料十分熟悉,胸有成竹,能够为散文设计出最佳的结构蓝图,同时又具有娴熟的表现技巧,能轻松自如地使那结构蓝图得以实现。 如细致探究,具体情况又各显不同。

就结构而言,千变万化,文无定法。有的比较讲究章法,精心布局,形式显得缜密、谨严,读者很容易掌握其脉络、层次,如朱自清的《春》;有的只是围绕一个中心,牵住一条线索组织材料,控制思路,形式比较松散、自由,但脉络、层次也清晰可辨,如老舍的《济南的冬天》;还有的只是抒写一种心境或情绪,错综变化,全凭主观感情的暗中控制,因而在形式上显得更加随意,似乎无迹可求,如居里夫人的《我的信念》。

就笔法而言,细小处落笔,诗意盎然。散文作家的笔墨,总是在对人物事件的细微处、局部的精描细绘处见出精彩的。

如朱自清的《背影》抓住父亲背影这一细节大做文章,对父亲过铁道、上下月台买橘子的情景不厌其烦地写来。正因为有这样的精描细绘,后面的“我的眼泪又来了” “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这样的抒情语句才有出处,才落到实处。

又如宗璞的《紫藤萝瀑布》,写景抒怀,其中对“像一条瀑布”的“一片辉煌的淡紫色”藤萝景况描写细致生动,淋漓尽致,占据了大量篇幅,分外引人注目。这些描写是抒情的起点或依托,是情思遐想得以飞动飘扬的缘由,是作者由小见大、悟出“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这一深刻哲理的基础。

有人说“好的散文就是一首诗”,这诗意就从这种精描细绘中来。 就语言而言,散中见整,清新自然。

散文的语言具有朴素、自然、流畅、简净等特点。它不刻意雕饰而不乏文采,不有意追求而自得其意蕴。

而且,散文的语言经过情感的陶冶、锻炼,又有很强的抒情味和感染力。看看这样的句子: “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春》)虽然平白如话,但写得很动情,很有韵味,有一种自然流动.的节奏。有时作者也特意锤炼一些富有深刻哲理的语句,“立片言以居要,乃一篇之警策”,分外引人关注,如冯骥才的《珍珠鸟》最后写道: 我笔尖一动,流泻下一时的感受: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这是全文的点睛之笔。另外,为了增强语言的感染力,作者经常运用多种修辞方法,表现出文学语言的精彩, 以期收到更好的效果。

如《春》的结尾: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 其中有比喻、拟人、排比等多种修辞方法,有文采,有气势,有感情,像诗一样美。

这些内容上的意味、情致和形式上的变化、创新,只有通过广泛深入的实践,通过对朗读、默读、精读、略读等多种阅读方法的体认,通过多多接触各种不同的散文作品,多多磨炼我们的感受力、想像力、理解力、悟性,才能体会得到,才能体会得深透。有人说散文是“将作者思索体验的世界,只暗示于细心的注意深微的读者们”,这既道出了散文创作的特点,又道出了散文欣赏的特点。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我的同桌
登山
电脑夺去了我的父母爱
我的宠物
了解世界
天鹅、梭子鱼和虾
登山
我发明的新型汽车
乐于助人的文韬
丑小鸭新编
热闹的“沃尔玛”
我爱家乡的龙眼
懂事的
假如我是百万富翁
多媒体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浅谈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以新理念开展思想政治课教学
让生活走进语文教学的课堂
浅谈小学实施语文教学生活化的策略
浅谈合唱声音训练
创设情景 诱发情感
抓好地理会考命题促进素质教育实施
小学美术教育未来趋势透视
谈信息技术与高中生物课程整合
关于中学语文阅读教学改革的思考
浅谈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
高师数码钢琴集体课浅探
对小学语文课程与教材的思考
高一学法指导·《故都的秋》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中几句话质疑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结构分析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疑难解析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写作背景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课文说明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解题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指瑕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重点难点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学习目标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学法指导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多音字辨析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中心意思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语句揣摩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写作特色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修辞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