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读议讲练四段一体教学方法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读议讲练四段一体教学方法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2-11-20

读议讲练四段一体教学方法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

长期以来,地理教学中一直存在着重知识教学、轻能力培养的应试教学倾向。课堂教学以老师讲授、学生 记忆为主,学生处于接受知识的被动位置,思维处于抑制状态,不利学生素质的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低下。怎 样通过课堂结构的改革,把学生的学习情感由抑制状态升华到激动和亢奋状态,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主动性。既能活跃学习气氛,增添教学生机,又能培养能力,开发智力。几年来,在教学实践中逐步摸索出 一套:读、议、讲、练四段一体的教学模式。

教学过程

(一)读。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教师指导学生独立阅读教材,自我质疑、思疑、解疑。具体方法有 :

1.以趣话诱预学,兴趣是开发学生智力的催化剂,预学前教师针应对课文内容运用幽默风趣而富有启发 性的“开场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造成欲知道理何在,须看课文分解的心理状态。以唤起学生的阅读兴趣, 增强预习的自觉性。如在教“洋流”一节内容时,就采用了下面一段开场白:1498年,航海家哥伦布在航 行途中遇到意外:一艘帆船沉没,另一艘帆船上的船员又不听指挥,航行遇到极大困难。于是他向西班牙国王 写信汇报一切。他把这封信装入椰子壳,外面涂满沥青加以密封再投入海里时漂流。他急盼这封信能尽快漂到 西班牙,让国王火速派人来增援他,帮他流过难关。可是这只椰子壳漂呀漂,竟被漂到大西洋比斯开湾一个荒 滩上,一搁就是358年,直到1856年才被遭遇风暴而停泊到那里的船员们发现。椰子壳怎么会漂到比斯 开湾呢?在海洋中传递“邮件”的信使是谁?他不是别人,而是今天我们要学的“洋流”。学生听了这一开场 白,大大提高了预学的积极性。

2.给提纲引预学。自读课文前,先公布阅读提纲,让学生带着问题预学;使学生按教师设计的教学思路 预学。阅读提纲要紧扣重点,纲目明确,多层次,多角度引发,富有指示性。如教洋流这一内容时,出了下面 几个预习题:①形成洋流的原因有哪些?②洋流的分布有什么规律?③画出太平洋洋流的分布示意图。④洋流 对地理环境有何影响?这些问题的提出可用口述,挂小黑板,也可将问题写在胶片上用投影机放出来等方法进 行。

3.针对地形预学。在教学中,教师要经常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指导学生进行读图、做图练习,形 式有:

(1)根据课文内容指导同学阅读各类地图,如景观图、示意图、等值线图等。看图前要先提出问题,让 学生带着问题去看图。

(2)画示意图。学生在阅读课文和地图的基础上,要求以示意图的形式,把有关内容在图上加以反映, 如在水循环图中,可把水循环的各个环节在图上加以反映。

(3)填地图。教师在黑板上画出板图。要求一个学生上黑板填图,其他同学可在下面跟着填,也可以挂 大幅的填图挂图,让大家一起跟着填。这样,学生把所学的地理知识依附在地图上,形成空间概念,不仅牢固 地掌握知识,并能引起一系列的联想,获得更多的新的地理知识。在教学中,凡能从地图上获取的地理知识, 都应该让学生从地图上获取;同时又要善于使学生把课文中各地理事物相互联系性的知识在图上加以落实。通 过做图训练,一方面同学们的知识技能得以提高;另一方面教师也从中接受了反馈信息。

(二)议。对“读”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议论、讨论,具体可分为:

(1)自议。同学们在读的过程中,碰到一些问题进行自己设疑、解疑。通过查资料,翻图册,寻找知识 答案,扩展解题思路。

(2)同桌互议。同桌两同学之间,根据每位同学自己碰到的问题,互相设疑、互相解疑或经过讨论得出 共同答案。

(3)小组讨论解疑。可根据教学内容的难易和“读”的过程中产生问题的多少,确定小组人数的多少, 如前后2课桌4位同学面对面作为一组,也可以临近4张课桌的8位同学作为一组。集思广益,充分讨论,博 采众长。轮流组织。

针对自己发现的问题,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自学讨论,学生发言积极,讨论热烈,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思 维活跃。讨论中,学生间取长补短,互相帮助,共同认识,共同提高,学生学习热情不断高涨,充分体现了学 生的主体作用。教师边巡视边参与学生的讨论,对差生可以特别照顾。如遇困难,教师应启发并正确引导,让 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在理解和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寓能力培养于无形之中。

(三)讲。同学们根据“读”、“议”情况。发表自己的意见,然后教师根据学生的讲述,给予归纳和补 充。在“读议”的过程中,学生有解决不了的问题期待教师给予讲解,教师应抓住时机导其所需,就能很快打 开学生被关闭的思想闸门,使其从“山重水复疑无路”中,升华到“柳暗花明又一村”。解疑讲疑的方法较多 ,但要注意以下几点:

(1)示范性。授人一鱼,顿餐之食;授人一渔,终身受用。对学生中出现的疑难问题不能就题论题地提 示一下,或讲讲答案了事。要通过对疑难问题的分析、归纳,引导学生学会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不仅 要以良好的师德,严谨的治学态度,深湛的知识,广阔的视野和对待科学知识的浓厚兴趣给学生示范教育;而 且要用具有鲜明性、逻辑性和生动性的规范化语言对学生“诱”、“启”、“导”,促使学生效法、悟道、解 惑。

(2)重点性。学生容易糊涂和困难较多的问题,多集中在新旧知识的结合点、新知识的关键点、地理事 物的内在联系上。只有抓住“二点一线”重点架桥,开路引导,才能使学生的思维破关夺隘,深刻而系统地理 解和掌握课文。

(3)趣味性。巧用典型生动的事例、谚语进行点示,将抽象的理论通俗化、形象化,使学生听之有趣, 思之有理。

(四)练。在学生基本理解和掌握课文的基础上,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使所学知识不断深化并能应用, 常用方法是:

(1)一课一练。根据每堂课的教学内容和要求,学生要当堂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如当堂课内完成填图 册中的几个题目,或画一幅示意图,也可以用讲议形式当堂完成。采用当堂抽查和课后面批、详批等不同方法 进行检查,从中获得反馈信息。

(2)小结练习。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每完成一个章节,指导学生用图表或书面语言列出该单元的知识逻 辑系列和知识纵横结构,使之系统化,便于复习和掌握。

(3)拟题练习。课堂指导学生自拟练习题、测验题和单元复习题,每人一份,相互解答,相互评卷。学 生通过出题、评题,一方面有助于搞清各地理事物间的内在联系及教材的知识体系,另一方面又培养了学生的 自学自练兴趣,调动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体会

通过几年的课堂实践,笔者认为;读、议、讲、练四段一体的教学方法具有以下优点:

1.简易可行,机动灵活,便于推广。不同年级段,不同教学内容,不同学校都适宜使用。

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提高自学能力。

3.有利于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互帮互学,发扬集体主义精神。

4.便于穿插其他教学方法,如直观演示法,讲解法等。

5.有利于发展智力,开阔思路,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

6.有利于调动学生动眼、动脑、动手等多种感觉器官。

7.有利于因材施教。教师可以深入到基础差的同学处,进行个别指导;也可以选择基础好的同学进行提 优辅导。

读、议、讲、练四个环节,相互联系,相辅相成。“读”,是基础;“议”,是关键;“练”,是应用; “讲”需贯穿始终。只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联系学生的不同情况,正确把握好“读、议、讲、练”之间的 关系,一定能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一次灵感比赛
花园的四季真美呀
我想对你说
畅想校园
校园的操场
古镇新风
我的表哥
我要克隆一个美好的世界
回家的感觉真好
儿时的照片
数学伴我成长
妹妹不凡
给校长的一封信
一盏灯
一份特殊的作业
论劳动合同法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及思考(1)论文
浅谈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1)论文
浅析陕南汉中端公戏的美学特征
论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的价值原理(1)论文
研究民办高校人力资源战略(1)论文
浅谈古典舞基础训练教学
表现主义舞台美术
谈房地产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现存问题及对策(1)论文
探析能力素质模型的旅游人力资源开发(1)论文
谈路桥施工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1)论文
开拓舞蹈审美文化的新天地
浅探西部地区人力资源开发的几个方面(1)论文
浅论餐饮企业中厨房人力资源管理的作用(1)论文
以情动情,舞在其中
少儿舞蹈的教育作用
《在山的那边》教学设计
《在山的那边》教学设计
《在山的那边》教学设计
《在山的那边》课时训练
《在山的那边》教学设计
《在山的那边》基础知识训练
《在山的那边》教学设计
《在山的那边》教学设计
《在山的那边》教学设计
《在山的那边》课堂练习
《在山的那边》教学设计
《在山的那边》教学设计
《在山的那边》教学设计
《在山的那边》教学设计
《在山的那边》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