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诵读——语文教学之根本

诵读——语文教学之根本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2-11-02

诵读——语文教学之根本

" 近几年来,我在教学中发现现在的学生朗读能力太差,一个班级能把一篇课文流畅的读完的同学寥寥无几。究其原因是我们的一些语文老师在课堂上只顾滔滔不绝的讲,却忽视了对学生诵读能力的培养,课堂上失去了学生琅琅的诵读之声。我认为:这是语文教学中的缺陷。诚然,语文教学要改革,但语文教学中的诵读什么时候都不能丢弃。俗话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这虽然是传统的教育思想,不够完善,但它说明了书读得多,读得好,知识自然掌握得多的一定道理。翻开历史,哪一个文学家、政治家不是饱学之士?而哪一个饱学之士不是跟“诵读”有关?《语文大纲》中明确要求:“初步掌握精读、略读的方法……能用普通话流利的朗读课文,背诵基本课文中一些精彩片断。”可见,诵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位置。所谓的诵读,就是背诵与朗读,语文离开了诵读,就不成其为语文。所以,我认为,在“深化语文教学改革”的今天,“诵读”不但仍有其现实意义,而且要努力抓好。然而,怎样才能抓好呢?

一、“诵读”要摆正位置

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上,一定要摆正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位置,避免单一的说教,努力做到“读读讲讲”“讲讲读读”以诵读带动讲解,以讲解促进诵读。这样才能使教学相得益彰,活跃课堂气氛,诵读之声才能不绝于耳,课本上的知识才能潜移默化地转为学生自己的知识。

文章中能适合学生自己诵读的内容,尽量让学生自己去诵读,老师决不要担心学生学不会而以自己滔滔不绝的讲解去替代。尤其是诗歌、情景交融的散文,汉语里面那种轻重缓急的节奏感,那种和谐悦耳的韵律感,那些词汇美、句式美等,老师就更不要去多费口舌作讲解,而只要强调学生自己反复去诵读就好了。让他们在反复诵读中去识字悟义,让他们在反复诵读中去感受汉语特有的审美表现力,让他们在反复诵读中去理解文章的内容、层次、主旨,让他们在反复的诵读中去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如果不是这样,而只靠老师讲,文中的美妙怎么能品味出来呢?有一位特级教师说:“诵读是有形无形的写作指导。”所以说,语文中的东西,有时让学生自己诵读不可以与老师的讲解完全分开来,而要伴随着老师讲解的活动(启发、提示、解说、学生的答问、讨论)一起进行。一些应掌握的语文知识,老师要随着学生的诵读需要给予适当的讲解,开拓其知识面,给学生的诵读作有目的的引导;学生在诵读过程中遇到疑难问题,老师也同样应给予点拨、疏通,以排除他们在诵读中的障碍,激发他们诵读的激情;对课文有直接关系的,能帮助领会课文,对学生起思想教育作用的作者、时代背景,与课文有关的资料,老师也应作适当的介绍。当然,介绍务求精当、简明扼要。如果注释上有的就可以让学生阅读注释,教师只作简略解释、补充就行了。这样由诵读带动讲解,由讲解促进诵读,讲解和诵读结合,语文教学就会显得轻松融洽,教学效果就会更好。

二、“诵读”要讲求效果

在语文教学中,语文老师不但要引导学生植根于诵读,而且又要把诵读升华。也就是说,既要紧紧抓住诵读这一环节,放胆让学生去诵读,又要使学生不要死读书,读死书,一定要使学生通过诵读这途径去求“知”去获“知”。例如:诵读一篇课文,开始诵读时要掌握书中写了哪些内容,接着诵读时,就要理解书中为什么要写这些内容,作者的意图是什么,然后诵读时就要掌握书中的谋篇布局、表达方式、语言运用等知识,更重要的是,学生每诵读一篇课或一个文段,教师都要组织他们认真讨论,谈学习心得,让学生们把诵读中所遇到的“疑”和感到的“知”,毫无顾忌地说出来,再让他们各抒已见,互相切磋琢磨,互相补充,互相完善,这样,“错误的”就自然得到纠正,“正确的”就自然得到证明。学生就能够从不知到无知,从知其然到其所以然。

三、“诵读”要讲究方法

要知道,语文教学最忌的是“万人一面,千课一法”的教法。诵读如果不分文体,不辨好恶,一味地要求学生按同一模式去读各类文章,那一定会使学生如坐针毡,越读越烦,久而久之就自然会失去读书的兴趣,更不用说去猎取知识了。因此,诵读一定要讲究方法。不同的文体,诵读的要求也不同。

(一)议论文的诵读。议论的语言功能是对社会政治生活中各类问题的讨论,对人民群众起宣传鼓动的作用,语言表达上以逻辑性和形象性有机结合为基本特征。一方面,通过充足的论据、严谨的推理,令人信服;另一方面,也不排除必要的感情因素,在理智上启发读者,在感情上打动读者。如毛泽东的《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鲁迅的《“友邦惊诧”论》,闻一多的《最后一次讲演》等。这类文章一般不要求背诵,只要求在朗读上多下些功夫就行。在朗读这类文章时,要依照文章的思想脉络,总体上要求声音宏亮,刚劲有力,要把宣传、鼓动的特点充分的表现出来以引起共鸣。

(二)小说、散文、通讯、报告文学等文体的诵读。这些文体的语言均属于散文语体。其特点是词语材料、修辞方式的选用都比较广泛,句式灵活多变,短句居多,适当穿插长句,结构自由。如:老舍的《在烈日和暴雨下》、朱自清的《背影》、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等。这类文章有的要求背诵(或精彩片断或全篇),有的不要求背诵,但要反复朗读。古人云:“读书十遍,其意自见。”这也告诉我们,教师不讲,学生就读不懂,这种担心是多余的。在诵读这类文章时,语速或快或慢,语调或高或低,感情或飘柔似水,或激越奔放,或如泣如诉、或怒发冲寇,都要随着字里行间的情感的变化而变化。

(三) 诗歌的诵读。诗歌包括诗、词、曲。诗歌的语言集中凝练,具有鲜明的韵律和节奏,优美的诗歌还具有浓浓的抒情意味。“诗者,志之所言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毛诗序》语)。如:毛泽东的《沁园春•、雪》,无论是纵横千万里,大气磅礴,旷达豪迈的写景,还是上下几千年,气雄万古,风流豪壮的议论,无不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壮丽河山的无限热爱,表达了当今革命英雄空前伟大的抱负和无比坚定的信心。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中“兴,百姓苦;亡,百姓苦。”中诉说了历代战祸给老百姓带来的深重灾难,也表现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疾苦生活的同情。王勃的《杜少府之任蜀州》中“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更是道出了古今上下几千年人们的共同心声。诗歌一般都要求背诵,在背诵时,就要抓住其韵律与节奏的特点,通过熟练的背诵,达到了解诗歌“志之所言”的目的。

参与诵读的人数也要灵活多变,或一人,或几人,或小组,或全班;甚至还可分角色诵读,比赛诵读(含师生比赛诵读);如果有条件在课堂上播放诵读的录音带或录相带,就更能使学生读兴大发。例如,在教《皇帝的新装》这一课时,我在课堂上播放录音,个个听了瘾头大增,纷纷效仿,形成了诵读的高潮。所以,讲究诵读的方法至关重要,决不能可有可无,随随便便。如果能根据“文”、“人”、“情”的不同,灵活采用不同读法,学生坐在课堂上一定会感到如坐春风。

四、“诵读”要强化训练

叶圣陶先生说:“习惯不是一会儿就会有的,也得逐渐养成,在没有养成的时候,多少也用一些强制功夫。”这就说明,要使学生养成一种良好的诵读习惯就必须进行强化训练。每一篇课文,都要严格要求学生认真诵读,重点课文、精彩文段还要背诵。每上一节新课,课前一定要求同学预习,上课时一定要先检查预习情况,指名试诵读老师课前布置的课文内容,听他诵读,语气语速是否合乎文意,断句、间歇是否合理,口齿是否流利,表情是否丰富。诵读得好的,当堂给予表扬,诵读得不合要求的,就让他们反复诵读,诵读到合要求为止。每上完一节课,一定要布置一些精彩文段让同学背,下节课检查并给予评分入册。虽然,这会失之于空洞呆板,但长期这样坚持下去学生自然会日诵不辍,养成一种认真读书的习惯,书中的知识就会读进脑里面,以后写起文章来就能够左右逢源、运用自如。

总之,诵读可以调动学生动眼、动口、动脑。要把握一篇好文章的整体、提高写作能力,语文教学一定要努力抓诵读。如果离开了诵读这个“本”而去大谈些花里胡哨的“法”,就等于本末倒置,就不是明智的选择。明智的选择应该是反璞归真,抓好语文教学之根本,还归语文之本来面目。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爷爷,谢谢您
我最喜爱的一本书
假如我会变
快乐的节日
我爱家乡的苹果梨
老师压堂学生心慌
快乐生活之放炮大赛
未来的汽车
小书谜的我
给妈妈的一封信
我爱我家的玫瑰花
我的发明
两校友谊
故乡的杏子
阳光下,我们快乐成长
介绍人意见应注意的问题
怎样写入党申请书?
入党个人学习心得体会
入党思想汇报的写法
简历型入党申请书
入党思想汇报写作基本思路
入党申请书不能电脑打印,必须亲笔写
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进一步认识
为什么申请入党要写入党申请?
思想汇报:关于十七大中文化和大学生的认识
如何写入党介绍人的推荐信
写入党申请
入党自传材料的写法和要求
党员思想汇报格式
入党思想汇报相关常识
“最窄人行道”存在的背后
非公司企业发展中的法律问题
浅谈网络谣言的刑事追责
论我国的证明标准
在现阶段如何建立起一套治安案件中非法证据的排除制度
浅析辩诉交易制度
对新刑诉法证人制度的探讨
商事登记制度法律问题研究
浅析和谐社会语境下的我国民事调解制度
试论签订合同的风险防
劳动争议仲裁制度的缺陷与完善研究
浅析适用盗窃新解释第二条第一项后的量刑问题
浅析侦查讯问人员能力结构
手捧爱走进你,孩子
现行中国大陆刑事法律援助制度内容与落实情况
《悲壮的一幕》教学设计
你知道长城有多长?
从“文本课程”到“体验课程”
《小镇的早晨》
《古诗两首》
《麋鹿》
《万里长城》教学设计之一
教案
《鼎湖山听泉》第三课时教学设计
《悲壮的一幕》 第二课时
创设情景 注重语感——《月光曲》教学体会
《三亚落日》
《夜晚的实验》
《将相和》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鸟的天堂》听课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