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改革教学方法,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改革教学方法,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4-18

改革教学方法,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

小学语文教学是在教师的引导下,使学生获得语文知识,掌握听、说、读、写多种技能的过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是获得知识的主人。教师最主要的任务就是为学生获得知识的过程创造良好的条件。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改革课堂教学方法,改变以往那各学生在学习中消极、被动地接受知识的局面以优化的方法组织教学,传授知识,启发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掌握技能,做学习的主人。

一、改变提问方式,调动积极性

“提问”是课堂教学中的一种必要手段。传统的教法,总是老师提问,学生回答。虽然,老师力求提高问题的质量,但仍有一种过于严密“监护”学生的感觉。学生也产生了听老师指令的依赖感。要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提高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就要求我们必须实破传统的“师传生受”的观念,改变提问方式,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

这两年,我试着以“自问自答”的提问方式组织教学,引导学生自已提问题,自己来解决问题,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如教学《穷人》这一课时,我先让学生根据文章层次,提出相应问题:桑娜一家生活怎样?桑娜怎样对待西蒙的两个孩子?渔夫又是怎样对待西蒙的孩子?等等。在他们对文章有了整体了概念和层次的概念之后,再引导学生就课文重点、难点部分进行质疑,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如:对桑娜抱回西蒙两个孩子后的那段复杂矛盾的心理描述,我引疑发问:“你读了桑娜的内心活动之后,觉得可以提出什么问题来研究?”经过思考,学生提出了“桑娜想到什么?”“她忐忑不安的原因是什么?”等问题。在学生对上述问题作了回答之后,我又趁热打铁,让学生把这段话进行分解,根据桑娜想到了具体的人和事继续提问题,以达到对桑娜的内心世界作进一步了解的目的。在充分的酝酿之后,学生又提出:桑娜都想到了谁?考虑到这些人的什么问题?这说明什么?读了这段话我们了解到桑娜是一个怎样了人?接着我又让他们对题作答。学生回答是:桑娜想到渔夫,考虑到“够他受的了”,说明桑娜对丈夫的体贴;想到孤儿考虑到只有抱回她们,说明桑娜对孩子的怜爱;想到自己,考虑到会挨揍,那也心甘情愿。说明桑娜是一个纯朴、善良、宁愿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人。学生通过这样的“自问自答”,把这段话作了剖析,研讨,理解起来就容易得多,也深刻多了。

实践证明,引导学生自问自答,不但能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而且有利于锻炼他们,自行探索问题的能力。

二、科学评价,着眼创造性

教师的评价对学生起着直接的影响。优秀的教师面对学生的回答,从不轻易使用“不对”、“错”这些字眼。因为他们知道,这样的评价会打击学生积极性,滋长怯懦畏惧的心理。心理学指出,胆怯和过分自我批判的心理状态,是妨碍创造的最危险的敌人。离开了勇敢,实际上就陷进了平庸,就取消了求异思维,取消了想象,取消了独创。因此,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要有科学性。另外,要鼓励学生勇敢地争论,不但对同学,对老师可以提出不同意见建议。对学生的独立见解,只要是经过认真思考提出来的,哪怕有几百分之一的正确成分,教师都应抱百分之百的欢迎态度,给予肯定。这样才能增强他们信心,使他们勇敢地去探索知识。

记得一次我上《草船借箭》这一课时,有位学生提出《草船借箭》这课题应该改为《草船骗箭》。我觉得这个学生的意见很有探讨价值,于是我说:“这位同学的意见提得不错,一个‘借’一个‘骗’,哪个好,我们来讨论一下。”结果赞同“骗”的学生认为诸葛亮是用欺骗的手段从曹操那里骗到箭的,用“骗”确切;而赞同“借”的学生则认为“骗”字带有贬义,不符合文章赞扬诸葛亮足智多谋的感情色彩,同时“借”字给人的想象空间大,蕴含的意义也深,还是“借”好。最后大家还是倾向于“借”,但对那位同学的大胆想法十分佩服。我也给予了他高度的评价。这位学生十分高兴。从那以后,,每次上课总会有学生提出与众不同的问题。比如:教学《凡卡》一课时,有学生认为凡卡九岁就当了三个月的学徒,可见凡卡没上过学。即使上学也不过是二年级,根本不可能写这么长的信。这是作者考虑不周等等。诸如此类的事例很多。看到学生在创造性思维和求异思维方面迈出的可喜一步,我体会到老师的鼓励和支持是学生勇敢探索的精神支柱。所以我们应该注意评价的科学性,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以健康发展。

三、改革练习方式,培养自主性

要在教学中真正形成“人自为学”的生动局面,使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跟随老师的主导而登堂入室,进而自身“修行”进取,还必须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学生的自主性是指学生自己有目的、有计划地学习的意识,有了这种意识,才会有主动性和自觉性。要培养这种自主性,就要改革练习方式。

“布置练习”这是一句常用的教学用语。这个“布置”,带有指令性质,能不能来点儿“弹性”,让学生有自主的余地呢?比如造句,采用“自由造句”,即用教材的某些规定的词语造句,也鼓励学生另造,学会什么词语,就用什么词语造句。句式不限,数量不限。再如,“抄写词语”,可以由他们根据自己对课文中字、词、句的掌握情况去决定抄什么,抄多少,不搞一刀切。这种做法是让学生体现自主意志,给他们松绑,让他们自已去研究,自己去创造,学生也会凭着自己的意志和良好的习惯主动地学习。

四、化静为动,强化感受性

让学生动手操作,参与教学,在实践中获取知识,这是一种十分必要的做法,可是长期以来,“动手操作”多出现于数学或其他技能课堂,语文课堂上学生动手机会少。其实语文课让学生动手也是相当必要的。语文课堂上学生的动手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写”,二是“做”。至于“写”,老师们大都重视起来了,而“做”却被忽略了。笔者认为语文课上让学生动手“做”,可把语文课本中的抽象事物、概念通过学生动手,进行充分感知建立表象,使他们摆脱感性知识材料一束缚。将感性活动与操作活动相结合,顺利形成概念。

比如教学〈詹天佑〉这课时,可先让学生动手画居庸关、八达岭隧道和“人字形线路”的示意图,再让学生用泥土做居庸关、八达岭隧道模型,然后分别采用“从两端同时向中间凿进法”和“中部凿井法”凿隧道模型,来体会詹天佑采用这两种办法的实际操作过程。最后,让学生制作“人字形线路”来体验火车在“人字形线路”上的行驶路线。这样操作可以使学生亲身感知。强化感受,化静为动,以动促思,培养学生动脑又动手的能力。

综上所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有改革教学方法,不断创造条件,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才能使学生在知识的大海中自由畅游,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我的老爸
“唠叨院”院长
我班的可爱水果--草莓
对母爱的倾诉
爱干净的妈妈
我是女生
自我介绍
《西游记》人物评论
奖状多多的我
成长
妈妈,让我为您画张像
馋猫啊馋猫
我的爸爸
开心豆
关于居住区绿化规划设计的分析
现代测绘技术的发展特点与研究
建筑装饰材料的发展趋势
监理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质量控制探究
桥梁墩身施工及质量控制
建筑工程监理的现状问题、对策与未来
武东铁路站区供水能力的提高和改进
浅论房屋施工管理中常见问题与对策
铁路铺轨的施工方式及其特点分析
砌体结构产生裂缝的原因、预防及处理方法浅析
林业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风景资源保护与发展的辨证关系认识
房屋施工管理与施工质量分析
关于强化人防工程建设的重要性分析
地下工程建设安全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山谷中的谜底》教案之五
《天游峰的扫路人》第二课时教案之三
《山谷中的谜底》教案之三
孙建峰教学实录《最大的麦穗》之一
《天游峰的扫路人》第二课时教案之二
《山谷中的谜底》教案之四
《山谷中的谜底》课堂教学实录之二
《山谷中的谜底》教案之一
《最大的麦穗》第二课时教案之二
《山谷中的谜底》课堂教学实录之一
《最大的麦穗》教案之四
《最大的麦穗》第二课时教案之一
孙双金教学实录——《天游峰的扫路人》
《山谷中的谜底》教案之二
《天游峰的扫路人》第二课时教案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