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当前课堂教学的弊端及其对策

当前课堂教学的弊端及其对策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6-17

当前课堂教学的弊端及其对策

" 当今语文教学中仍然不同程度地存在少、慢、差、费的情况,语文教学怎样走出狭窄的“瓶颈”?我认为很有必要对我们课堂教学的现状作一番深入的调查研究。首先要找到问题,然后客观地分析问题,探求解决问题的办法。我带着这个目的,听了一定数量的课:有本校老师的课,有兄弟学校老师的课;有的是随堂听课,有的是研究课、观摩课。听后我分析归纳了一下,有相当多的课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该讲的不讲课堂教学变“灌输式”为“启发式”后,有一部分教师认为启发式教学就是多提几个问题。因此“满堂灌”在一定程度上也变成了“满堂问”。我作过统计,一堂课问题多的达82个,少的也有37个。其实,教师的讲解在课堂教学中是必不可少的,尤其是小学基础教育,因为小学生的自学能力毕竟是有限的。古语讲:“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道”要靠教师“传”,“业”要教师“授”,“惑”要靠教师“解”。大纲上说得好:“教师要把知识讲清楚,要抓住重点和难点;不在讲得多,而要讲在点子上;不在讲得深,要抓住重点和难点;不在讲得多,而要讲在点子上;不在讲得深,而要讲究实效;不在讲得细,而在于启发学生的思考。”那么哪些地方需要教师讲解呢?我认为:①新的知识点要靠教师讲解。例如《白杨》一文中写父亲回答孩子问题的一段话只用了冒号,没有加引号,这是新的知识,以前学生没有学过。如果教师不作任何讲解,不管怎样启发诱导也无济无事。这就需要讲解:不直接引用别人原话,而是用自己(作者)的话把别人的意思概括起来时,只用冒号,不用引号。这样一讲,学生就多了点知识,以后在读书作文时就能理解和运用了。所以老师在备课时,一定要排出新的知识点,并考虑如何把新知识讲解准确、清楚。②课文的重点需要教师讲解。例如《落花生》一课按种花生、收花生、吃花生、议花生顺序,重点写了“议花生”,“议花生”中的重点又是父亲的话语,父亲把花生和桃子、石榴、苹果作对比的一段话。就需要教师讲解。通过讲解,落花生那实在、谦逊、相互的品格才能给学生以深刻的印象。因此,我们就多研究如何讲解好各篇课文的重点。③学生理解上的难点需要讲解。这一点尤为重要。要求我们在备课时既要备教材,又要备学生,吃透两头,了解学生理解中的难点。例如《繁星》一文,第三小节中“海上的夜是柔和的,是静寂的,是梦幻的”一句,就是学生理解的难点,夜怎么是“柔和”、“梦幻”的呢?我上课时就引导学生理解“柔和”,从作者当时的感受和在陆地看繁星的感受去对此引导学生理解“梦幻”。这样学生心中的疑团就解开了,起到了“解惑”的作用。

二、该导的不导导,指教师的启发引导,这是启发式教学的关键,也是教师主导作用的集中体现。可是课堂教学现状是相当一部分教师在引导上下功夫,该导的时候不引导,一任学生的思维兜圈子、走岔路。那么什么时候需要做教师引导呢?

①当学生的思维受阻时,教师要给予引导。思维受阻也有几种情况,其一是学生原有知识储备不足,不能解答新的问题,这时教师要给予学生知识上的补充。其二是老师提问有相当的难度,学生的思维一下子难以跃上这一高度,这时需要教师铺设思维的阶梯,让学生拾阶而上。铺设阶梯的办法可变换角度或化大为小。有的问题换个角度一提,学生就豁然开朗,有的大问题分解成几个小问题,就能迎刃而解。

②当学生的思维偏离正确轨道时,教师要“拨乱反正”。学生思维偏“航”往往都是没有听清或听懂教师的问题,这时教师可把问题再重复一遍,或者把所提问题解释一下,让学生明确问题后再思考回答,否则问题没能解决,时间却白白浪费了。

③当问题的答案包含几个方面的内容,学生只答对某一方面时,教师要给予引导:例如《草船借箭》一课,“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表现在哪些方面?”这类问题就应引导学生从诸葛亮的识天、识地、识人等几个方面去回答,仅回答某一方面都是不完整的。这类问题要教给学生思考的办法,经常训练定能培养学生思维的周密性,提高阅读水平。

三、该问的不问教师的提问是启发式教学的核心,什么地方应该问,什么地方不应该问,确实应该好好研究。现今课堂教学中经常出现的问题是该问的不问,或问不好;不该问的一味发问。什么地方不该问呢?那些学生已经完全理解的地方就不该发问,在这些地方提问,一是激发不起学生思考的兴趣,二是浪费学生宝贵的学习时间,长此以往,学生必然对学习语文失去举。那什么地方该问呢?

(一)学生自以为懂而实际没懂的地方教师要设问。例如《马背上的小红军》第3节“小鬼摆出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盯着陈赓那长着络腮胡子的瘦脸,微微一笑”这句,表面意思很简单,但内含却比较丰富,学生自认为懂了,其实却没有真正理解。因此教师应提问:“小鬼看一下陈赓的瘦脸就行了,为什么要‘盯着’看呢?小鬼盯着陈赓的瘦脸心里可能会想些什么呢”?这叫做无疑处设疑,教师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后可总结:祖国的语言文字表现力极其丰富,我们不仅要理解它的“字面意”,更要理解它的“字中意”和“字外意”。

(二)学生朦朦胧胧,半懂不懂的地方教师要设问。例如上文最后一节“陈赓一把搂住小鬼,狠狠地给自己一个嘴巴:”陈赓啊,你怎么对得起这个小兄弟啊!‘“学生对陈赓打自己的嘴巴这一点基本能理解,而陈赓为什么要搂住小鬼,说自己对不起小反不太理解。教学时教师就应该提问:①小鬼已经牺牲了,陈赓为什么还要把小鬼紧紧地搂在怀中?②从陈赓的表现中可以看出陈赓不时怎样的心情?

(三)学生不理解地地方教师要设问,通过教师的引导、讲解,使学生经历由不懂到懂的过程,获取成功的快乐。再如上文中“陈赓突然喊了一声‘不对,我受骗了!’”。为什么陈赓会知道自己受骗呢?学生不理解,教师可提问:①陈赓坐在马背上想到了什么?他打过交道的孩子都有什么共同的特点?②陈赓打过交道的孩子,回想到小鬼的哪些方面感到自己是受骗了?如果我们能在以上三方面提问,并且提问设计得富有启发性,那课堂教学的效益一定会有所提高。

四、该读的不读读指朗读和默读。大纲提了:“朗读和默读是最主要最经常的阅读训练,是理解课文的重要方法,也是必须具备的阅读能力。”可是在教学实际中,教师对读,尤其对朗读没有摆到重要的位置,该读的时候不让学生读,脱离课本搞一些问题,架空了搞一些分析,结果一节课下来,还有好多学生连课文都读不通,长此以往,学生的水平如何提高?那么什么时候该读呢?

(一)讲前要读。这是感知性的读,要起到读正确、了解课文内容的作用。可运用指名朗读或全班默读,轻读的方式,要带着问题读,读后能回答有关问题。

(二)讲中要读,这是理解性的读,要读出感情,尤其对讲解的重点记号、重点句要读好。可运用教师范读,指名朗读或全班齐读的形式。

(三)讲后要读。这是品味性的读。要读出“味道”。可运用全文朗读、配乐朗读、表演朗读等形式朗读,加深理解;通过朗读,带入情境;通过朗读,训练语感;通过朗读,陶治情操。

五、该练的不练训练是把知识转化为技能的唯一途径。学生语文水平提高不快,很重要的一点是课堂训练的针对性不强,训练时间得汪以保证,该练的不练。譬如中年段是以段的训练为重点,但事实上许多老师设计的练习仍然是词句训练,段的训练只是其中的一些点缀。这个问题在教材中也存在。再如这节课是讲读分析课文,可让学生做的作业却是抄写词语。讲的和练的不一致,知识难以转化为技能。我认为,课文、单元,年度的重点是什么就应训练什么,教什么就应该练什么,要增加训练的针对性。例如教学《鸟的天堂》,重点训练项目是“动态和静态”,可课后却没有这方面的笔头练习,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就应补充让学生写一段静态和动态的小练笔,使学生不仅掌握这一知识,还能运用知识,变成写作能力。

当然,课堂教学的弊病不只是以上例举的几种,我们要面对现实,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那么课堂教学中少慢差错的现象就会越来越少,语文教学定会从狭窄的“瓶颈”走向广阔的天地。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精彩的篮球赛》
向爸爸妈妈说说心里话
妈妈,我想对你说
小树,我想对你说
春天的校园
我爱你
春天的校园
《开国大典》观后感(6)
校园的石子路
老师,我想对您说
校园的春天
我眼中的校园
美丽的校园
妈妈我想对你说
校园的一个角落
浅议我国老年居住环境的现状和发展
垃圾填埋场的安全运行
浅议节能健康与清洗空调机
中国城市生活垃圾高温堆肥技术的现状和发展
老居住区环境改造初探
以人为本,搞好城市环境建设
城市排水体制的选择和管理
开发商在商品房道路交通噪声污染中的民事责任探析(上)
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和集中处理过程中的环境管理
水泥砼路面板真空灌浆技术的应用
浅议新加坡城市规划纵览
流域水资源循环利用与可持续发展规划概论
浅析绿色建筑设计要点分析
浅议住宅区室外照明的选用
生态保护与居住
《荷叶圆圆》趣闻故事:“小鱼儿”的“儿”怎么读?
《荷叶圆圆》考点练兵:小树苗
《荷叶圆圆》第一讲义
《荷叶圆圆》考点练兵:春天的公园
《荷叶圆圆》重点句品读
《荷叶圆圆》教学目标
《荷叶圆圆》同步作文:荷叶的故事
《荷叶圆圆》美文欣赏:荷叶母亲
《荷叶圆圆》第二讲义
《荷叶圆圆》同步作文:荷叶
《荷叶圆圆》教学重难点
《荷叶圆圆》作家作品及写作背景
《夏夜多美》老师语录
《荷叶圆圆》随堂练习:提高篇
《荷叶圆圆》随堂练习:巩固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