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浅谈思维品质对中学生作文的影响及纠正

浅谈思维品质对中学生作文的影响及纠正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8-09

浅谈思维品质对中学生作文的影响及纠正

" 几年来,在作文教学中,有一个问题始终吸引着我的注意力:一篇又一篇的作文错误五花八门,可为什么总有些类似性?有的作文在某些方面如主题很好,可为什么在结构、语言方面不尽如人意呢?显然,要给出一个完整的答案是困难的。不过,这和中学生思维品质发展有着不可分割的影响。

作文实际上是用语言把客观世界思维符号化,并用语言符号表现为物质存在的过程,它必然受到思维品质的影响。思维品质是人的思维的个性特征,反映了每个个体智力或思维水平的差异。如一次我布置课堂作文《童年趣事》,初一A班48人中能在当堂完成的有27人,其余10 人已完成一半多,另外11人只完成了1/3左右。48篇作文无论从开篇、结尾、结构、语言、选材等方面都不尽相同,这正是思维品质在不同个体之间的差异性所决定的。在同一个体之间思维品质的各个方面是否也存在差异呢?答案是肯定的。据心理学家朱智贤、林崇德《思维发展心理学》中认为:思维品质的成分与表现形式主要包括:深刻性、灵活性、独创性、批判性和敏捷性等五个方面,这几方面在每个学生思维中不是同步发展的,而是互相牵制的网络关系。深刻性是指思维活动的抽象程度和逻辑水平,是一切思维品质的基础。

初一B班王志峰同学作文中有这么一段话:“不必说宽阔的操场、高大的树木、牛皮做的篮球;也不必说小孩在路边坡上玩耍,圆圆的夕阳落在山尖上,一大群鸟儿组成了一个人字形,单是走路就有无限趣味:鸟儿在这里飞翔,燕子在筑巢。翻开泥土来,有时遇见蜈蚣,还有螳螂……”

他对鲁迅先生“百草园”的模仿是一般低年级的学生无法做到的,这是思维品质的深刻性发展的必然结果。显然,他能根据自己原有的思维水平进行整体迁移、创造,语句也较流畅,是敏捷性、灵活性、独创性的具体表现。然而,我们不难发现,他在思维活动中,估计材料的能力还是不够的。“操场”“树木”“篮球”的组合,“小孩”“夕阳”“鸟儿”的组合,并没有显示出一定的顺序或规律性。“单是走路,就有无限趣味”和前文联系不确切,是生搬硬套,显得杂乱无章。究其原因,我们认为,是思维品质中批判性的缺乏。它是对思维活动中各个环节、各方面进行调整并校正的自我意识,是创造性思维活动中不可缺少的因素。从该同学的错误可以知道,他用一定的手段将材料进行组合的过程中,没有进行自我校正、调整思维活动中的错误,或者意识到错误而不能纠正。

在批阅同题作文中,初一A 班郑云飞同学是这样写的:“走近一看,且不必说黄澄澄的鸭梨压弯了树枝,红红的苹果像小灯笼挂满了枝头,单那绿色走廊一样的葡萄架就够我陶醉的了。茂密的枝藤,爬满了架子,在那又大又绿的叶子下,挂着一嘟噜一嘟噜的葡萄,紫黑溜圆,像一串串晶莹的珍珠……”这段文字写作技巧和表现手段都比上段要好。说明她的思维深刻性、独创性等都优于前一位同学,可还是没有注意到“鸭梨”“苹果”“葡萄”等季节性问题,导致不当。

此外,作文中由于粗心大意造成的错别字、漏字、病句,也是很普遍的。

我们认为学生思维品质的发展总有一个过程,在短时期内要求每一个学生都写出令人满意的作文来(不出现错别字,语句通顺,富有文采等等),在理论与实践上都是不可能的。

根据一些研究表明,对于许多的错误,一方面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加深,以深刻性为基础的各个方面都会得到发展而随之消失。另一方面,通过外界因素如指导培养,是可以减少或纠正的。在此,我主要采用了“借鉴课文的迁移训练”,作了初步的尝试。

一、借鉴课文的片断迁移训练。

例如我详细指导学习“百草园”中的景物描写的一些方法,然后要求根据下列词语写一段“晚归图”。

“夕阳、小桥、流水、学生、农夫、鸭子、鹅、牛、小路、炊烟”。为了能顺利地完成,我设计了如下辅助性练习。

示范:菜畦——碧绿(颜色)不必说碧绿的菜畦

模仿:夕阳——红彤彤(颜色)不必说红彤彤的夕阳

石井栏——光滑(性状) 黄蜂——肥胖

小桥——古老(性状) 鹅——白胖、伏在河边

牛——老,过河……

如果学生能比较顺利地创造出句子的话,再进一步思考:鲁迅写百草园选取了哪些景物?可以分类吗?有规律吗?引导他们分析出有动物、植物的区别,并且有静态、动态描写,采用了拟人等修辞手法。根据经验,乡村中你可以选取哪些景物呢?怎么对这些景物分类呢?一般学生比较容易说出:

静态的如桥、柳树、房屋、山……

动态的如学生在路边玩耍、农夫劳动、炊烟升起、牛过河……

然后再按一定顺序进行情境组合。这样就可以纠正上面王志峰、郑云飞同学作文中的错误,学生会尝试着自觉估计自己材料是否严密。

在以上写作过程中,至少渗透着如下几个方面:

A.对描写“百草园”景物整体概括,也包括对景物描写角度的认识的深刻性思维品质的训练。

B.描写出“乡村晚归图”,思维过程中包含着敏捷性、独创性思维品质的训练。

C.思维过程中自觉的与“百草园”相比较,从而纠正自己思维过程中的偏差或错误,找出不当之处,训练批判思维品质。既包含着对语感的训练,也包含着构思策略的培养。

二、为了能有效的迁移,必须强化训练较长一段时间,直至学生能熟练操作。

在这个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自我效能感,激发创造性思维。比如“夕阳”可以是“红彤彤”的,也可以是“灰红的”“淡黄的”“温馨的”“死亡的”“燃烧的”“羞红了脸的”等等,多角度去描绘,激发求异思维,从而独创性与敏捷性思维品质得到训练与培养。自我效能感是肯定他参与这种“自我活动”的成功,并能自觉运用教师指导的和自己所学的写作上的策略,自己主动去尝试并保持训练。需要作个别的指导与纠正,从课内延伸到课外,让学生自己去找些喜欢的句、段、包括描写的、说明的、抒情议论的、记叙的等,然后结合自己实践去运用。这也是迁移过程中从对他人的借鉴暗示到自我控制与创造的过渡。由此,我创办了班级《语文周刊》,大力鼓励全班所有同学参与片断模仿,尤其鼓励差生发表他们的一句二句话,过渡到一段一篇。这激发了他们的创造欲,也激发了班级热烈的竞争氛围。栏目也逐渐丰富,由单纯的写到“辩论台”。有时一周刊发三期。由教师主编转向学生主编。在每节语文课前7分钟,让有作品发表的同学到讲台上朗读、辩论等,

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三、经过大量的规程化的训练之后,应从句段的训练,过渡到篇章的迁移训练。

句、段是构成篇章的基础,所以一般来说,这个过程中要注意结构、立意、选材等方面的指导训练。

根据学生实际,结构一般都能较好的把握,关键在于选材与立意,这就需在写作手法上作些辅助性练习。如学过的《炉中煤》,作者把祖国比喻成“年青的女郎”,把自己说成“炉中煤”,对祖国的眷恋热爱之情通过“煤”而抒发出来。既然“煤”可以抒发情感,那么“粉笔”“路灯”“雪”“春天”这些字眼呢?让学生通过诗与短章的形式尝试这种象征意义文章的写法。许多同学把“夕阳”比作“爷爷”,“春天”比作“人生的青春”,“路灯”比作“默默奉献的老师”。经过训练,最主要的是思维的深刻性与独创性品质得到了培养。

此外,由单篇的训练须过渡到“综合篇”的训练。比如:选取主题相同,而题材、写法不同;题材相同,而主题、写法不同;写法相同,而题材不同等有联系的文章让学生进行比较学习,从而加深他们的深刻性与批判性思维品质的培养。在比较中进行交叉的两轮训练:一轮由教师定题定向训练,另一轮由学生“比较”中而产生“灵感”的自由训练。

当然,这仅仅是我在作文教学中的初步尝试,也许是一个极其幼稚与单纯的开始。目前我深感理论与实践上种种艰辛与缺憾,恳切希望师长能给以指教。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阳光
我的梦想
蜡烛
落叶之美
“火星”风波
“暖”流
陌生
放鞭炮
黑暗
爸爸,我想对您说
那只鸟儿啊
美丽的秋雨
秋菊
七十六级台阶
浅谈以就业为导向办好高职教育的几点讨论
浅谈高职院校营销专业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探讨
应用型高校大学生的英语实用能力的培养
关于就业导向的水利水电工程专业培养模式研究
关于就业导向下高等职业教育评估体系的思考
关于就业导向背景下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基本功能初探
浅谈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动高职教育新发展
浅论高职工学结合的教育模式
关于我国高等教育应对WTO的主要对策问题研究
关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探讨
基于就业导向的我国高职高专课程改革
浅谈关于警官高等职业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浅谈高校实行科技管理创新的主要对策
高等院校在构建以就业为导向的大学生核心竞争力的对策
高职院校课程中一些问题的思考
《美丽的小路》教学设计
《失物招领》教学设计
《失物招领》教学设计
《失物招领》教学设计
《失物招领》教学设计
《失物招领》教学设计
《失物招领》教学设计
《失物招领》教学设计
《美丽的小路》教学设计
《失物招领》教学设计
《失物招领》教学设计
《失物招领》教学设计
《美丽的小路》教学设计
《失物招领》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失物招领》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