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浅谈说明文阅读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浅谈说明文阅读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4-16

浅谈说明文阅读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 《壁虎》这篇课文通过“我”的观察,介绍了壁虎的外形及其特点,并描写了壁虎两次捉虫的精彩场面。这是一篇说明文,说明文不像记叙文那样,有曲折的情节或感人的情境能够很快地引学生入情入境,从而可以很成功地激起学生内心丰富的情感。说明文一般是介绍说明性的文字,教师很难引学生进入情境。而且,教师如果不注意,很容易把说明文的阅读课堂变成自然课。因此怎样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课堂活跃起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在激起学生对壁虎的喜爱之情的同时,又不能把说明文上成传授知识的自然课,发挥语文课的工具性作用,这是在《壁虎》教学中我所极力试图突破的难点。下面我想结合我在《壁虎》教学中的体会,和大家探讨一下在这样的说明文教学中,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一、课前查阅资料,激起学生对壁虎的兴趣,降低难度。

我曾做过一个小小的测试。在学生毫无准备的情况下,我请学生谈一谈他们对壁虎的了解,仅仅有三位学生想起小壁虎会断尾巴的知识,课堂气氛很不活跃。虽然学生对小动物比较感兴趣,但壁虎并不像小猫小狗一样,是学生常见和喜爱的动物。因此要激起学生更大的学习兴趣,必须从让学生查找资料、深入了解壁虎做起。因此,在上课之前,我布置了一项预习任务:查找有关壁虎的资料。并且指导学生整理资料为己所用。阅读相关的资料,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而且培养和提高了学生独立阅读、获取信息的能力,促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充分地发挥了他们的主体性。

在课堂上,学生把自己查到的与课文内容有关的资料运用到理解课文当中去,从而使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有了深度和广度。如果课前学生对壁虎知之甚微,教师要使学生理解壁虎的外形特点、壁虎的外形特点与其捉虫的联系、壁虎是怎样捉虫的三个方面的内容,不仅耗费时间,而且难度较大。壁虎的外形特点和它捉虫之间的联系,本来是学生理解的难点,在经过学生观察壁虎的外形和联系相关资料,一经教师引导和小组讨论,这个难点就迎刃而解。由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是一点就破、不点自破,学生发言和讨论都十分活跃。若有学生提出疑问,就会有学生主动地根据自己对壁虎的了解做出解答或补充。这样,问题来自于学生,解答也来自于学生,因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高,充分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课文讲完后,教师留几分钟时间让学生说一说对壁虎还有哪些了解。学生们争先恐后,高高地举起小手想展示自己。这种方式很有效地肯定了学生的劳动成果,激励他们更主动地查找资料和学习。

二、变抽象为形象,降低学生理解难度。

壁虎不是学生常见的动物,在理解壁虎的外形特点和它捉虫的联系时,学生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因此,除了让学生查阅资料之外,教师有必要通过直观的教学手段为学生搭建一个梯子,让学生较容易地往上爬。同时,教师还可以节省出更多的时间让学生自己体会和感悟,增加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的时间。从而提高了学生参与主体性的深度。

在教学中,为了更形象地把壁虎的外形展示在学生面前,同时突出壁虎的外形特点,为学生理解壁虎的外形特点与它捉虫之间的联系打好基础,我扫描了一张很有代表性的壁虎图。图片比课本插图更逼真,而且壁虎的外形特点十分明显。在教学中我请学生一边观察壁虎图片,一边读书体会壁虎的外形特点,因此理解壁虎的外形特点就变容易了。这一步骤非常重要,它为解决课文的难点——壁虎的外形特点和它捉虫有什么关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壁虎到底是怎样展示它高超的捉虫本领的呢?壁虎怎样捉虫不是课文的难点。但真正让学生形象地了解壁虎捉虫,加深对课文地理解,必须借助壁虎捉虫的录象。我在放录象之前这样提醒学生:告诉大家,因为壁虎捉虫的速度很快,如果你眨一下眼,可能机会就错过去了!仅仅一句话,学生特别认真,积极性特别高,观察的效果非常好。

三、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参与的机会。

教学的过程是教师在学生已有认知水平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发展特点去帮助学生构造新的认知结构的过程。这个过程中,只有学习的主体——学生能够主动地参与,新的认知结构才能构建起来。小学生本身具有的认知水平比较低,知识经验比较少,而且他们的注意力容易分散。根据这些特点,教师必须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参与课堂的机会,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主体性发挥的广度和深度。

在《壁虎》的教学中,我设计了学生多次参与课堂教学的机会。比如:课前布置查阅相关资料的预习作业;课堂上提供边读课文边观察壁虎图片的机会;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同桌讨论壁虎外形特点与捉虫的关系;仔细观察壁虎捉虫时的录象;在老师范读的同时学生模仿壁虎捉虫做动作;在读中体会壁虎高超的捉虫本领……

这里,我要重点说一说:让学生动起来,提高主体参与的深度!壁虎捉虫速度之快,动作之敏捷,不是一两句话能说清楚的,必须给学生创造机会去亲身体会。课文描写了壁虎两次捉虫的经过。学习第一次捉虫时,我是采取放录象,让学生体会,并引导学生通过有感情的朗读把自己的理解读出来。学习第二次捉虫时,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所以我采用下面的方法:老师有感情地范读,学生边听边把自己的体会通过模仿壁虎捉虫时的动作做出来,并提醒学生,看谁更像一只机敏的壁虎。哪儿该速度放快,哪儿该猛地一蹿,使飞虫躲闪不及?哪儿该放慢,静悄悄地,让飞虫发现不了?学生在心里都会有一个清晰的把握,为理解课文和有感情地朗读做好了铺垫。

四、以读代讲,让学生在读中领悟。

在说明文教学中,老师往往害怕学生不能深刻地理解课文,所以抓紧一切时间用来讲解文中所谓的知识点。这样,只会剥夺学生主体参与的机会,往往事倍功半。如果教师能恰当利用教学手段地为学生理解课文搭建阶梯,引导他们去理解课文,并且通过恰当的语言做引导,让学生在读中领悟,其效果比单纯地分析课文要好得多。

说明文一般比较难读得精彩,并能入情入境。《壁虎》这一课也不例外。讲壁虎捉虫时,课堂时间所剩不多,采取以读代讲,为学生争取主体参与的时间无疑时最好的选择。首先,我通过录象和模仿壁虎捉虫时的动作两种较为直观的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壁虎捉虫时的特点,然后通过学生的朗读进一步指导并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在指导学生朗读时,用上这样的语句:壁虎爬得慢时,能不能让飞虫发现?壁虎爬得快时,能不能让飞虫逃跑?想一想,怎样通过你得读,展现出一只机敏的小壁虎?……因此,学生通过亲身的体会和朗读,对壁虎捉虫时的动作把握得比较到位。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我喜欢这样走路
嵊州地震啦
自我评价
我和我的家乡(诗歌)
我爱我自己
好朋友
哈哈镜
介绍自我
捉迷藏
浅谈法与正义的关系(2)法学理论论文(1)
外观设计的法律保护法学理论论文(1)
民法、民诉法与知识产权研究
外观设计的法律保护(6)法学理论论文(1)
公用企业滥用优势地位行为的法律管制(2)法学理论论文(1)
原产地域产品保护制度的研究法学理论论文(1)
民法、民诉法与知识产权研究
日本专利法的历史发展(代序)(7)法学理论论文(1)
外观设计的法律保护(3)法学理论论文(1)
民法、民诉法与知识产权研究
2013年的法理学研究与动向(9)法学理论论文
民事之诉法理探微(14)法学理论论文(1)
公诉词能否构成诉之指控
2013年的法理学研究与动向(10)法学理论论文
原产地域产品保护制度的研究(3)法学理论论文(1)
《葡萄沟》教学设计之二
《日月潭》教学设计之二
《葡萄沟》教学设计之一
《日月潭》教学设计之一
《雷锋叔叔,你在哪里》教学设计之一
《泉水》教学设计之二
《雷锋叔叔,你在哪里》教学设计之二
《找春天》教学设计三
《小鹿的玫瑰花》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之一
《泉水》教学设计之一
《找春天》教学设计四
《北京亮起来了》教学设计之三
《卡罗尔和她的小猫》教学设计之二
《北京亮起来了》教学设计之二
《卡罗尔和她的小猫》教学设计之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