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创设情境在语文教学中的认识与运用

创设情境在语文教学中的认识与运用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2-11-15

创设情境在语文教学中的认识与运用

"

一、对教学情境的认识

1、历次的基础教育改革都非常关注教、学和课程。然而,人们却很少关注另外一些很重要的方面,如学习地点的设计(物理环境),支持学习目标的知识环境的选择(软件),与学习结果一致的价值氛围的建立。虽然在商店和公司,人们花费大量的金钱和时间来设计环境,以刺激顾客的购买欲望和提高雇员的工作效率,但是在教育中却没有认真地考虑和坚持这方面的努力。如果我们想设计这样一种学习环境,它能够促使学生除了作笔记和记住事实之外还会做更多的事情,例如深层次的思考、小组合作等,教育者就必须特别注意自己设计学习环境的方法——包括物理、知识和情感三方面的环境。

国家最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特别强调体验性学习。学生学习不仅要用自己的脑子去想,而且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嘴说话,用手操作,即用自己的身体去经历,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这不仅是理解知识的需要,更是激发学生生命活力、促进学生成长的需要。基于此,《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强调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规律;鼓励学生对教科书进行自我解读与理解,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见解。

但是过去在语文实际教学中,我们往往只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情境的创设(有时是难以创设),以至于出现上《祝福》和《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之类课文而学生笑语不绝的尴尬局面。当然,尴尬的绝不止于此。现在,我们有了新“课标”,有了多媒体,有了发达的电子技术,可以从根本上改变这种面貌了。

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建构主义学习环境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不仅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且要求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建构主义认为,情境创设为提取长时记忆中的知识、经验与表象创造了有利条件。在传统的课堂讲授中,由于不能提供实际情境所具有的生动性、丰富性,不能激发联想,难以提取长时记忆中的有关内容,因而将使学习者对知识的意义建构发生困难。 现在,应该是我们充分地利用电子技术,创设与当前学习主题相关的、尽可能真实的情境的时候了。

二、情境在语文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语文教学应创设接近真实情境的学习环境,在该环境下应能仿真实际情境,从而激发学习者参与交互式学习的积极性,在交互过程中去完成问题的理解、知识的应用和意义的建构。在这种环境中应有自包含的"帮助"系统,以便为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随时提供咨询与帮助。

协作学习环境设计

设计协作学习环境的目的是为了在个人自主学习的基础上,通过小组讨论、协商,以进一步完善和深化对主题的意义建构。例如在多媒体网络教学环境下,让学生当堂进行看图作文或命题作文,然后在课堂的后半段利用多媒体教室网络进行全班性的评议交流就属于这种情况。因为在此情况下,事先只确定了一个目标——通过集体的评议交流来促进全班的作文学习,而具体的评议内容即学习主题在事先并不清楚。

情境中的问题解决的设计

创设课程的一个有效策略就是设置一个中心“问题”。以问题为中心的课程,就是围绕真实世界中问题的解决而建立的。将问题设为学习的中心,强调的是学生的“做”,而非掌握一些零碎的知识或技能。我们应该利用电子技术,选择合适的问题,即现代的、非琐碎的和真实的,而且一定是现实的、足够复杂的问题,让学生在其中探究。教师设置的问题真实性水平越高,问题与真实生活的联系就越紧密,学习者的反应就会越积极主动。

知识学习的设计

在知识内容的教学中,还必须强调与“做”学科有关的过程的学习。学科知识与学生生活最为密切的就是学生用来解释自身经验的思维习惯与策略。教师进行教学设计时,要强调包括“做”的过程,为学生理解他们所经验的世界的过程做好准备。也就是说,教师要为学生的学设计一个合适的情境。例如,在经济学课堂上让学生通过扮演经济学家来学习经济学知识。让他们在网上参与到市场产品的发明中,进行劳动分工从而可以大规模生产;使用数据库分析市场调查图表、图像进行广告宣传;用电子表格对成本、资金、利润进行核算;投入到买卖的关系中。------学生通过“做”而学习了经济学,这样所学的东西要比通过教科书上的经济术语的概念和定义要多很多。语文教学同样要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做”的过程中学习。

读写教学环境的设计

为了设计读写教学,教育者应该从学生的兴趣以及社会情境中选择相关内容,提供符号表征的实例,并给予学生解释和反思这些实例的机会。

传统的课堂教学中,老师往往会通过朗读帮助学生感知课文的情感内容,以便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但是,同样的一篇文章,有人能读出感情,引起别人共鸣,而有人平铺直叙,没有丝毫感情。再加上方言等因素的影响,课堂朗读的教学还不尽如人意,许多时候,教学效果的好坏完全取决于教学主体水平的高下。多媒体教学软件制作时,课文朗读可以交给专业人员来完成,他们能够很好地把握课文的情感,用标准的普通话,抑扬顿锉的声调、准确、传神地传达出课文的感情基调。无论是快乐明朗的、缅怀追忆的、慷慨激昂的,都把把握地非常到位。同时,图片、声音、音乐等多媒体手段一起参预进来,可以渲染气氛,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感官系统,帮助学生感受全文,把握文章的基调。举初一上册《背影》为例,这一课的朗读配有音乐、文字、图片,文字根据朗读速度滚动,图片根据课文朗读的进度而自动切换,朗读声情并茂,音乐舒缓、低沉,使人仿佛感受到“父亲”深沉的爱,这对理解课文的主旨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艺术都是相通的,音乐、画面、声音的辅助手段,无形中丰富了课文的审美空间,增加了课文的表现力,整个音乐、文字、声音、画面造成了巨大的情感磁场,真正营造了一个可感、可知的情境,让人如临其境,深受感染。

诗歌教学情境的设计

诗歌不是说明文,不能通过教条的分析去讲解;也不同于议论文,不能运用逻辑和抽象去分析。诗歌是形象,教学中要靠老师调动学生情感去理解、欣赏。传统诗歌教学讲究字、词的疏通,句意的理解,不象是讲诗,把好端端的诗歌分解成大白话,了无诗味。诗歌的教学重点应该是让学生去理解诗中的情,去感受诗歌意境,而中国古代诗歌本身的含蓄、韵味又很难通过语言去描述。所谓“只可意会,难于言传”,老师很难用有限的语言去表述诗歌的意境美和独特韵味,学生也就很难领会诗歌的美。多媒体的优势在这里表现得可谓淋漓尽致。中国古典诗歌很多都具有“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特点,诗、画相通,音乐、画面,动画,很易于表现诗歌的意境。《翰林汇多媒体课堂》对两首诗的表现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且看一看多媒体对李清照的《如梦令》的解读:一幅清新淡雅的水墨画首先映入眼帘,明丽、轻悦的古筝声作为背景,一古典女子轻摇小舟,从荷花池中缓缓驶出,一飞鸟从荷花丛中腾空而起……整个过程让人如痴如醉,仿佛自己被带入宋朝,带入诗人“沉醉不知归路”的那个傍晚。车尔尼雪夫斯基曾说过:“形象在美的领域占着统治地位,美是在个别的、活生生的事物,而不在抽象思维。”在这里,诗歌的意境美通过具体可感的画面、声音得以充分的表现。

设计趣味盎然的检测与评价

多媒体易于将游戏与教学内容相结合,使学习者在轻松、愉快的游戏过程中掌握知识。翰林汇的“语文多媒体课堂”“文趣园”的设置,就是这方面的典型代表。“文趣园”包括“古诗填趣”、“词语溯源”、“猜谜”等游戏内容。“古诗填趣”中,列出一组诗句,每句诗中有一两个空缺,要求学生将相应的图形拖至诗句中的空缺(漏字)位置。如这样一组诗句:

1.留连戏___时时舞,自在娇___恰恰啼。(杜甫《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

2.明月别枝惊___,清风半夜鸣___。(辛弃疾《西江月》

3.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___声一片。(辛弃疾《西江月》

4.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___啄春泥。(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每一句诗中都有空缺,这时,学生只要将“蝶”、“莺”、“鹊”、“蝉”、“蛙”、“燕”这些图形拖入相应位置,图形即变为文字,诗句也就完整了。这样,学生不仅背熟了诗句,还增加了对诗歌的感性认识。

像这样的例子,以多媒体的教学软件中还很多,它提供给我们一种思路:游戏与教学内容的紧密结合,可以将呆板的教学内容变得生动、活泼,更易于被教学对象接受、掌握,这是基于多媒体的游戏化教育最大优势。

三、结语

重视教学情境的创设实则就是重视学生知识的建构,实则就是把学生当人而不是当“容器”来看待,实则是把新课标落到实处。随着多媒体、电子技术的普及与利用,我们相信信息技术可以把课堂与外界联系起来,把学生的学习放在真实的生活上中,把现代与历史融合起来,学生在这样丰富真实的环境中不仅获得了知识,更主要的是发展起了他们以后生活所必需的收集信息、分析信息、创造信息、交流信息的能力。而这些能力远比拥有大量的知识更重要。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我的伤心事
油菜花
我很后悔
我很后悔
美丽的月夜
我终于战胜了胆怯
校园一角
功夫不负有心人
美丽的三星堆
妈妈,我错了
妈妈,我错了
小伙伴,我想对你说
秋天的足迹
我的同学
节约用电
业务员团队倡议书
协会党支部书记个人党性分析材料
保护视力,保护心灵之窗
小学党支部共产党员创先争优公开承诺书13份
创建无吸烟学校倡议书
大学院系党支部创先争优活动承诺书5篇
扶贫救困倡议书
关于净化考场的倡议书
工厂党员创先争优承诺书
军队党员承诺书
地震募捐倡议书
2011年6月党员公开承诺书
学院支部创先争优承诺书
个人廉政责任承诺书
教师党员公开承诺书
高校校园法治文化建设研究
社会治理现代化视角下德治与法治的关系辨析
青春不是大冒险
美国反垄断规制模式历史嬗变对我国的启示
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惩罚性赔偿制度的完善
合作供给居家养老服务研究
“四个全面”:开辟了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新境界
分手后相互躲着对方怎么办等4则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构建与培育
军休干部的文化特点与社会工作介入
韩版微信之父,是个“凤凰男”
传播先行,实现民心相通
关于生态文明建设主体的哲学思考
如何理解发展与法治的逻辑关系
探究沪港通的意义与风险
《十里长街送总理》教学设计
[语文教案]五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语文教案]五年级语文上册《夕照》教学设计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海上日出》教学设计
[语文教案]五年级语文上册《海上日出》教学设计
《十里长街送总理》教学设计
《十里长街送总理》教学设计
《夕照》教学设计
《十里长街送总理》教学设计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敢于向“经典式”的语文讲读法挑战
《十里长街送总理》教学设计:文学独白,传课文之情
《夕照》第二课时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