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关于意会到言传转化的探索

关于意会到言传转化的探索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13-12-19

关于意会到言传转化的探索

" 有一个不信佛教的俗人向释尊问:“不问有,不问无言。”释尊听后,许久不说话。俗人也在释尊面前定定的坐着。过了不久,俗人以称赞的语气对释尊说:“释尊大慈大悲,解开弟子心中的疑惑,使弟子顿悟。”说完就走了。一直陪伴在释尊身旁的阿难莫名其妙,就问释尊道:“刚才您并没有说话。但那俗人何以说他顿悟了?”释尊说:“一匹良马不需主人的鞭打,只要看见鞭子的影子,就能够知道自己该往何处去。”

的确,在生活中,有许多事物是无法用言语表达出来的。只能意会,不能言传,这是一直以来语文表达领域的困惑。这种困惑让我们通过一系列感性的、操作性的活动获得的感悟、体验、情感更趋于内向。这种困惑也让我们在现在的语文教学中盲目的追求豁然开朗,而忽视甚至忽略了内向性的感悟、体验、情感的发掘和表达。在实际的教学中,不能所有的东西都要求学生意会,该言传的一定要通过有形可感的语言传递给学生。因为“教育的第一要义是知识的传承,其次才是价值的引导”。④对于一些有价值的东西,需要意会的东西,要让学生认识到“书读百遍,其意自见”需要一个过程,是一个不断的从生活中、从社会中反复感悟的过程,只有融入到自己的心理倾向中,化为自己的理智和情感,这样才有言传的基础和可能。因此引导学生意会是必要的。但学生声称“不可言传”,其实大多是“不会言传”。这往往是一些学生甚至教师在无以言表是的一句应急之语。但在语文作文教学中,作为一名中学生,碰到自己表达不出的事物时,动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那无疑是语文作文教学甚至是整个语文教学的失败。所以探究意会转化为言传的途径对于深入开展语文作文教学,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十世纪著名物理学家、思想家波兰尼提出了缄默知识理论。他的名言“我们所认识的多于我们所能告诉的”。①揭示了人类的知识不仅有可用言语表达的显性知识,还有难以用言语表达的缄默知识。同时“内隐学习”①的研究也发现,人类除了我们所熟知的有意识的外显学习外,还存在着一种无意识的获得于刺激环境的复杂知识。所以,意会与言传不是能完全割裂,非此即彼的东西。意会是基础,是理解的内在过程;言传让意会显性化,是外在的表达过程。意会是一个寻求言传的过程,是心灵求通而未能的感悟之始。

一、加强诵读,重视积累

诵读就是读,不是吟,也不是唱。我们今天所说的诵读应该是带有一定目的性的、有感情的、有品味性的读书方法。重视诵读在意会转化为言传过程中的作用,具体而言就是在初读意会的基础上探究文章的表达与创造,实现由意会到言传的跨越。因为就整个诵读过程来说,诵读的初级阶段获得的是对语气的直接感受,基本停留在意会的表层上面。探究文章的表达与创造则更能使学生对文章的语感有深切的感受,获得理性的知识,不仅意会,而且能言传。这个言传就是写作。

1、 提供好的诵读材料

如诗歌、散文等,引导学生的审美心理,使学生获得精神上的享受。把学生从消极被动的接受对象转化为积极能动的“审美主体”。通过强化诵读能力,让学生在重音、停顿、速度和语调等方面获得求知以及情感上的喜悦和满足。从而产生和保持一种诵读的兴趣和欲望,并将这种兴趣和欲望转化为可用语言表达的情感体验,进而转移到写作中去。

2、通过诵读培养学生对文字的独特的感受能力——语感

让学生在诵读的过程中去感受语言的气势和韵味。可以说对语言文字发生兴趣,这是我们要实现作文教学提升、发展的第一步。

3、运用语感把握书面语言的深刻含义,并形成感性形象,这是对理解、揣摩、分析、联想及想象能力的培养。运用学生长期语言积累和生活经验,启发他们在头脑中构成言语内容的感性形象,从而从侧面加强对作文综合能力的培训和指导。

4、诵读更高的层次是品味。

文质兼美的文章都富有情味感。情是思想感情,味是审美趣味。通过诵读产生“情”“味”,感悟“情”“味”,最终表达“情”“味”,这是诵读从初级阶段到高级阶段——感受性的表情阶段即由意会到言传阶段转变的实现,也是诵读扶持意会向言传转化的最终归宿。

实现意会到言传的转化还要在平时阅读的过程中重视积累。通过阅读积累语言,将有助于意会内容的表达,因为意会并不是不想言传,而是词不能达意的一种困惑。所以解决这种困惑比较直接的办法是积累语言。同时通过积累获得间接的生活经验,获得有价值的材料,获得作文抽象意义方面的表达技法,这些都有助于意会内容的表达。

二、培养语文应用能力

活动心理学中有一个重要而简单的原理,即人的某种能力只能在相关的活动中才能培养、提高、表现和检验。语文教学在某种程度上说“是一种‘言’与‘意’之间的转换,由‘言’到‘意’的转换是‘阅读’,由‘意’到‘言’的转换是‘表达’”。③所以要实现由意会到言传就必须重视阅读、表达等的基本技能和能力的培养。而这种基本技能和能力只有在读、写、说这些语言实践活动中才能得到培养。这是实现由意会到言传转化必须确立的一个简单的前提性观念。

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及应用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即读、写、说,因此培养语文应用能力,促进意会到言传的转化应主要围绕这三个方面开展教学活动。

(一)开展形式多样的以“读”为中心的活动。教师应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注意向学生灌输“以读促进、以读促写”学习理念,开展多种形式的读书活动,可以尝试每周确定一个主题,每周确定一种表达技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鼓励学生多阅读,为学生阅读创造条件和氛围。

(二)鼓励学生多练笔。可以采用日记、周记的形式让学生多练笔。创设情景阅读一些精美短文;介绍一些有关征文的文学活动和比赛,从而刺激学生对写的兴趣和欲望,培养他们发掘和表达自己情感、感悟、体验的能力。

(三)说是语言表达最直接的方式,也是语文工具性的直接体现。语文教学中应创设情景多让学生说;鼓励学生说;激发学生说,帮助他们养成乐于表达、勤于表达的良好习惯,这对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以读、写、说为中心,培养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将“意会”言传形成习惯的有效途径。

三、加强写作技法指导

“为什么写”,“写什么”,“怎样些”是实现将意会言传必须解决的问题之一。也就是说,加强写作技法指导是实现将意会言传的重要前提。

语文教学,除了生字、生词等基础知识、技能外,重在引导学生学习作者“怎样写”。从心理语言学、写作学的角度而言,作者写一篇文章大致有三个方面:一是为什么写,即文章的中心思想、主旨或称主题;二是写什么,即文章内容;三是怎样写,即写作方法,作者以什么方法写课文中的人、事、物等,以及整篇或局部的表达方法等等。方法是能力的核心因素,学生学习可课文或名家的写法,再在教师的引导和讲解下融进年龄特征、个性心理,捕捉自己年龄、个体所独有的意会心理和情节,这对于出现高质量“言传”有重大意义和影响。

四、将意会直观化

意会是理解的内在过程,这个过程是模糊的,是难以言说的。但它并不是不能通过除语言之外的其他传递信息的方式表达出来的。将意会形象化、直观化,然后通过语言描述和表达这种“形象”、“直观”,这也是很好的言传方式。

将意会直观化的方法和途径有很多,音乐、动作、表情、图片、景物以及将这些因素都能集合在一起的课件,都可以适时地将意会这种独特的、难以琢磨的心理表达出来。

五、激活语文思维

激活语文思维也即是在阅读、积累的前提下能将与语言有关的一切事物通过恰当的语言表达方式灵活流畅地表现出来,进而培养创造性想象、联想能力。创造性想象、联想能力是形成意会并最终表达意会的基础。激活语文思维,最终是要培养这种创造性想象、联想能力。

激活学生的语文思维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程。新大纲所注重的“感悟、积累、运用”是激活学生语文思维的直接的方法性指导。其中“‘感悟’‘积累’是一种信息的获取、加工和存储过程,即心理‘内化’过程;而应用则是一种信息的提取、加工和输出过程,即心理‘外化’过程”。②这符合语言表达的要求,即“意会”需要付诸言传。

有意会到言传,这是语言表达的需要,也是挖掘学生的内心世界,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需要。如前文所说:方法是能力的核心因素。相信只要掌握科学的表达方法和形成科学的表达方法的途径,那学生将“意会”转化到言传的能力必将得到培养和提高,而这种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最终无疑将为中学语文作文教学找到一个新的方向。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我爱芙蓉树
我和福娃看奥运
我终于战胜了胆怯
窗前绿竹
环境的保护
地球妈妈写给人类的一封信
观三叠泉瀑布
常州来的老师
老师,我的职业
真情
我家的大黑猪
观雄伟的万里长城
开学了
捉螳螂
爸爸,请你少喝些酒吧
倡议书格式
母亲节倡议书
修路倡议书
2011年基层党组织承诺书
学生党员公开承诺书
社会实践活动倡议书
扶残助残爱心捐款倡议书
学生党员创先争优承诺书
低碳行动机生活承诺书
认岗承诺书
亲子共读倡议书
公益联合教育消费券倡议书
医院创先争优活动公开承诺书
文明行动倡议书
先进性教育中学教师个人党性分析材料
朱F基:“宰相”之魅
刘源:铁血之魅
帅哥,你的姨妈巾
刘金国:忠诚之魅
林彪鲜为人知的另一面:孝顺父亲,善待朋友
论梁启超《少年中国说》的文学价值研究
英国作家王尔德文学作品语言研究
王儒林:无畏之魅
以文化角度为切入点评析《四世同堂》
《外婆的家当》中的文化语境解读
中西方文学作品中月亮意象差异比较
穿透生命温度的视线
态批评视域下对《查特莱夫人的情人》的解读
延安枣园“五大书记”雕塑站位考辨
乔石夫人郁文:“陈布雷外甥女”的传奇人生
《三峡之秋》教学设计
《十里长街送总理》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草原》教学设计
《十里长街送总理》教学设计
让学生在朗读中感悟、感动——小语九册《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
《草原》教学设计
《十里长街送总理》教学设计
《三峡之秋》教学设计
《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
《十里长街送总理》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
《积累·运用四》教学设计
《地震中的父与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草原》教学设计
《积累·运用一》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