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语文教学中应坚持听读说写相辅相成的原则

语文教学中应坚持听读说写相辅相成的原则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5-20

语文教学中应坚持听读说写相辅相成的原则

"

听读说写是中学语文教学的四个主要方面。就其作用和特点来说,四个方面既有严格的区别,不能混为一谈,不能互相替代,又有严密的联系,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明确和处理好听读说写的关系,对中学生能力的全面发展是十分必要的。

听读说写四个方面中,读是前提。从前,人们习惯地把上学叫读书,读过书的、有文化的叫读书人。这一方面可以看出“读”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另一方面也可以说明知识从读中来(这里说的读包括下面要说的听)。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借助读来传授知识,学生通过读来获得知识,接受思想教育和感情熏陶。通过读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思维和创造能力。读给写提供内容,提供范例。一个有经验的语文教师,对读这一环是狠抓不放的。如果一堂语文课没有一点读,课前也未布置学生预习,教者对教材又不熟悉,那他很难完成这一堂课的教学任务。再说教师不读熟课文,就无法制定教学计划,也就无法上课。即使上课,也只能是无的放矢,乱说一通,学生会听得莫名其妙,教者应传授的知识传授不出来,学生应学的知识学不到,更谈不上对写作有多大的帮助、语言表达能力有多大提高了。当然,并不是说只有读过书的人才会说话,一般的人都会说话。一个人生下来后,只要不是天生的聋子哑巴,只要不是什么猪孩、狼孩,他到了一定的年龄都会说话。不过,一个未读过书,也未受过别的什么有关训练的人,能把话说得很好、很准确、没有语病、语效也高,这恐怕就很难了。教育家段力佩先生在他的语文教学法中,主张“读读议议,讲讲练练”,首先提到的就是“读”。叶圣陶先生也曾说过:“作者思有路,寻路识斯真。”就是说,作者写一篇文章,他都有一定的思路,读者只要顺着这条“路”,就能读懂文章的内容,明白文章的要旨。不读,怎么找到“路”?找不到“路”,怎么“识斯真”?读一篇课文的目的就是要“识斯真”,不读是不行的。

听,其实也是读,是读的另一种形式。读接触的是无声的语言,听接触的是有声的语言。读的对象是直观的书面语,听的对象是抽象的口头语。读是通过视觉接收文字符号,送入大脑储存;听是借助听觉接收声音,送入大脑储存。两者形式不同,实际上是殊途同归,最后的目的作用是相同的。听和读结合得好,可以扩大知识面,增加信息量。一个中学生,完全靠书面的读来获得知识,是不够的,因为视觉读的速度毕竟比较慢,同时要具备一定的条件,要有读物,要有适当的光线和场所。而听觉的“读”则不然。听的声音不分来处,可以是广播的,可以是说话的;听的声音不分形式,可以是悦耳的,可以是刺耳的,可以是文雅的,可以是粗野的;听的声音不受场所和光线的限制,坐能听,走能听,明处能听,暗处也能听。这些听大多是兴趣性的、欣赏性的,无教学意识。对中学生来说,除了这些听,更重要的是在老师指导下的有教学意识的听,那就是课堂里的听、学校里的听、听报告、听老师讲课、听别人发言、听集体讨论等。听可以减轻目读的负担,可以和目读互相调节、互相补充,有利于知识的积累,有利于增加知识的广度,为写提供更多的范例。以前有人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这是有道理的。读得多了,知识积累就多了,智力也就发展了,即所谓“见多识广”,这无疑是对写作有促进作用的。

教过中学语文的都知道,中学语文教学的内容实际上就是两个大方面,读是一方面,写是另一方面。两个方面都重要,但不好说谁比谁更重要。如果把人脑比成一个大水库,那么人脑里的知识就好比水库里的水,听读使知识进入人脑,就好比水流进水库。水储存在水库里,不是永久的,而是暂时的,是为了更有计划地、更合理地、更有效地利用,用于灌溉、用于发电、用于饮用等。知识储存在脑海里,也是暂时的,也是为了更好地利用。人们利用知识来观察事物、辨别事物、分析事物、反映事物,也就是所说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储存的知识越丰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就越强。知识从人脑里输入输出,如水库里的水流入流出一样,只是水库里的水如果没有补充,流一点就会少一点,而知识从人脑里输出后,原知识不会减少。知识从人脑里输出的过程,就是利用的过程,就是说写的过程。人脑这个知识水库,是听读的归向,是说写的源头。

对中学生来说,写应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指作业练习,一方面指写作。当然写作也是作业,这里我们不妨把它分开说。作业练习是对听读获得的知识的消化、巩固;而写作是对知识的运用,它对读起到深化作用,可以培养学生书面表达能力。知识进入人脑,只是作为信息储存起来,是死的,只有输出后才能活起来,才能起作用。写就是知识的输出。无论多么正确的观点、高明的见解或先进的发明创造,不说出来,不写出来,谁也不会知道,那等于没有。

通过写可以发展需要,使听读更有针对性和选择性。任何一个中学生都是从小学生过来的。从语文课来说,小学注重的是读书识字。根据其特点,在三四年级才有简单的作文练习,到五六年级才有初步的成篇的作文。到了初中一年级,已经具备了独立阅读的能力,读的范围扩大了,对读物的内容的领会也比以前深刻了。从知识的积累和模仿、想象、表达能力的提高来看,是开始练习写比较复杂的作文的时候了。但是,刚开始,还未形成这种能力,这就要认真引导,使学生从以读为主逐步过渡到读写结合方面来,逐步养成在老师指导下独立作文的能力。中学的写作训练主要以记叙、说明、议论为主;按其难度大小是先记叙文,再说明文,后议论文。中学的写作训练就是按照这个顺序进行的,中学的语文教材读的内容也是按照这个顺序安排的。不难看出,读和写是相互结合、同步进行的。这就要求语文老师引导学生认真阅读并掌握这些内容,学习其写法,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写作训练。

随着写作能力的不断提高,欣赏能力也会不断提高,学生在写作上逐渐形成特长和爱好。在这种情况下,单靠教材已经不能满足他们的阅读需要,他们还会自己去寻找课外读物来阅读。这时教者就应因势利导,给他们创造条件,帮他们选择读物,激发他们的写作积极性,引导他们进行写作训练。

选择读物的目的不外乎两个方面:一是内容好、思想性强的,通过阅读,起到加强思想教育的作用;二是艺术形式好、对学生有感染力、规范又典型、有模仿价值的,学生只有通过写才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任何一种艺术品,最先受到感染的都是作者自己。学生从读中受到教育,从写中可以进一步深化读中受到的教育。

写是书面形式,说是口头形式;写是无声的说,说是有声的写。要把获得的知识利用起来,把读获得的信息输送出去,只能通过说和写两种形式。运用哪种形式,可根据需要来选择。说和听结合,是信息交流的重要途径之一;说和写结合,可以进一步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听读说写是密切结合而并存的,是相互依赖而起作用的。听读是说写的基础,说写是听读的发展。就“双基”教学来看,这两个方面目标相同。听读是基础知识的传授,说写是基本技能的训练,但总目标是一样的,都是为了学生丰富知识、创造性地运用知识。每个中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然将这四个方面合理安排,有机结合,既要把每个方面抓得好,又要使四个方面配合得好,切不可轻视或偏废某一方面。要做到扎扎实实、一丝不苟、亦步亦趋、环环紧扣。这是培养学生知识和技能全面发展所不可缺少的。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新疆,你还好吗
我的名字
好吃懒做的小明
狡猾的小泥鳅
爱护小树
夏天
初学跆拳道
看《红军魂》感想
实践出真知
不听劝告的小明
美丽的夏夜
苹果又回来了
牙膏和牙刷的争论
想飞的猴子
挪用公款罪有关法律适用问题探析法学理论论文(1)
将私法作为一个整体的学问(下)(2)法学理论论文(1)
将私法作为一个整体的学问(上)法学理论论文(1)
市场管理法与宏观调控法的关系(3)法学理论论文(1)
将私法作为一个整体的学问(下)(10)法学理论论文(1)
我国驰名商标法律保护体系的完善(2)法学理论论文(1)
将私法作为一个整体的学问(下)(9)法学理论论文(1)
论言论自由的保护法学理论论文(1)
将私法作为一个整体的学问(下)(7)法学理论论文(1)
论我国经济法的缺位及缺陷弥补方法(17)法学理论论文(1)
我国驰名商标法律保护体系的完善(3)法学理论论文(1)
论罚则(7)法学理论论文(1)
我国婚姻法中的夫妻财产关系(2)法学理论论文(1)
将私法作为一个整体的学问(下)(11)法学理论论文(1)
论罚则(5)法学理论论文(1)
《燕子》教案
《坐井观天》教案
《植物妈妈有办法》教案
《三个儿子》(第二课时)教案
《看电视》教案
《玩具柜台前的孩子》教案
《乌鸦喝水》教案
《日月潭》第二段的语言文字训练教案
《葡萄沟》教案
《司马光》教案
《蜜蜂引路》教案
《葡萄沟》教案
《黄山奇石》教案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教案
《夏夜多美》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