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6-14
如何引领学生真正走进音乐
如何引领学生真正走进音乐 如何引领学生真正走进音乐
音乐课程改革走到今天,我们的音乐课堂回归了音乐的本位,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引领学生聆听音乐,参与音乐活动,让学生真正走进音乐,已经成了音乐教师们十分关注的话题。
音乐是瞬间艺术,稍纵即逝,在实际的音乐鉴赏教学中,学生对音乐中的曲式结构、和声、调性色彩等理性的音乐要素很难用感性的方式表达出来。即便能够表达出来,音乐这种感人至深的艺术,单凭理性的认识是远远不够的,唯有通过切身的感受音乐方能真正化为己有。
我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尝试着一切可能的方法引领学生真正走进音乐,培养他们主动聆听音乐的习惯,有自己摸索出来的,也有学习和效仿优秀课例中的方法,确实取得了一些成效,大概可以总结出以下几个方面:
一、切身体验,模拟情境
音乐的特殊性在于用心去聆听和体验,才能感受和理解,而为了让学生能够主动聆听音乐,对音乐产生最切实的感受和合理的理解,教学方法尤为重要。现在的学生喜欢流行音乐,远离古代音乐,让他们比较透彻的理解古琴曲《流水》,真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而要把这节课上成功也是很令人头疼的。后来我效仿优秀课例中的一些方法,果然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在这节课中,我点燃檀香,借着檀香凝神定心的功效,古琴声起,学生很快静心入境,一下子就把学生带入了远古的音乐中,为学生建立了一个精心聆听古琴音乐的学习状态。随后我巧妙地运用皮筋模拟琴弦,适时地让学生随着音乐按拨,让学生的身心和着皮筋的震动与音乐共鸣,体验古人借琴抒怀的情感。学生个个闭目静神,摇头晃脑,好像美妙的音乐真的出自他们自己的琴弦(皮筋)。在琴弦快速拨动表现流水时,我给学生准备了一桶水,让学生随着音乐的起伏用手臂在水中翻滚,引起学生的共鸣。这肌肤与水的亲密接触,虽不足以表现流水的温婉典雅,也不足以表现流水的汹涌豪迈,却有效地帮助了学生感悟古人如自然、如流水般的高远情怀,有效地引领学生走进了远古音乐。
二、让学生在“动”中聆听音乐
音乐教学中“动”的意图之一就是为了激发孩子们听的欲望,从而专心致志地聆听。当然,我们要我防止为了“动”而动,使教学的注意力偏离音乐本身的听觉体验。
在这一阐述中,我想美国苏珊老师设计的聆听《莫扎特圆号协奏曲》一课,给了我们很大的启发:
步骤:
1.想象圆号发出的声音。
2.当听到圆号声音时,大家模仿吹圆号。
3.当听到不同于圆号演奏的主题即第二主题时静坐下来。
4.当圆号的第一主题响起时,大家按节奏自由行走。
5.当重复第一主题时,曲调热烈,教师带领大家用大幅度行走动作来表现这一热烈的重复主题。
6.当第二主题响起时,全体坐下,待第一主题响起时再起身行走。
在这一过程中,以吹圆号动作来引导大家注意圆号音色;以行走和坐下来区别第一和第二主题;以自由行走和大幅度行走来表现第一主题和重复第一主题的情绪变化。在这一愉快的互动中,学生很快就掌握了乐器的音色,乐曲的曲式和情绪特征。而且这一切都是在学生强烈的聆听欲望下进行的。
三、哼唱主题,营造似曾相识的感觉
在我们的音乐课堂教学中,往往就是那些曾经被我们忽视的简单易行的手段,恰恰能引领学生真正走进音乐。俗话说:“生曲儿难听。”学生往往对熟悉的音乐作品更感兴趣,当他们在音乐作品中聆听到熟悉的旋律时,学习的兴趣就会大大增加,因此在聆听作品前,我们可根据作品的需要,创设情境地设计一些哼唱练习。学生在初步哼唱记忆主题旋律的基础上,对完整聆听时出现的音乐主题会觉得格外亲切。一部分学生可能会不由自主地哼唱旋律,有些学生虽然没有出声,但从他们的表情里可以看出,他们正在心里头默唱旋律呢,此时的学生你能说他们没有走进音乐?
四、给学生创造实践的机会,激发听的兴趣
多给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在实践中学习。通过实践可以给学生打开人生的另一扇门,让他们领会人生的丰富多彩,既可以品尝成功的喜悦,又可以经历失败的痛苦,多给学生创造展示的机会,让他们在舞台上历练,在展示中成长。让学生把自己所聆听的音乐的感受展示出来,也许学生会由一首乐曲想到一首诗、一幅画、一首歌、一种表情、一个动作等等,或者反过来说,学生可以用其它的艺术形式多角度的来表现所聆听的音乐,或许是整个作品,或许是一个小小的片段,也或许是就那么一丁点相通的地方,这无疑是学生真正走进音乐的一大体现。
无论强调音乐重在表演也好,重在欣赏也罢,音乐情感和审美感受力的培养应当是最为基础的。音乐的表演也需要对音乐的演绎能力。表演本身就是二度创作,表演者要能够通过技术实践诠释出自己对于音乐内涵的理解,传递出音乐所蕴含的生命精神,并能够把音乐中的情感表现出来让听众欣赏和理解,激起听众的共鸣,也只有这样的音乐才具有丰富的表现力、感染力,才能打动人。这就需要在音乐表演的过程中,多体验、多思考,尤其要有意识地在听的过程中培养丰富的音乐感受。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争当合格小公民
- 擦鞋
- 写给父母的话
- the four seasonsI all like.(我爱四季)
- 童年趣事
- 建春门浮桥
- 可怕的“电老虎”
- 与老外的一次对话
- 鱼化石
- 乡村
- 成长-快乐-和谐
- 童年趣事
- love piano love mother
- 污染对人的危害
- 奇妙的"牛吃草"
- 试论市场营销专业“全真”实践教学平台的建设
- 浅谈英语委婉语的特点及应用
- 微型车市场现状及发展分析(1)
- 论文学的形象本质
- 浅谈角色定位教学模式在《销售管理》课程中的应用
- 在升腾与坠落之间
- 飘零与复归:现代人的精神之旅
- 食品包装设计中黑白模式的运用
- 试论我国遗嘱继承法律制度的完善(1)论文
- 市场经济下商业企业营销道德建设(1)
- 浅谈案例教学法在中职《市场营销》教学中的应用
- 中国政治学应进一步加强自身建设
- 谈企业品牌竞争的路径选择(1)
- 论毛泽东对建设具有中国民族特点的社会主义的艰辛探索
- 浅析高职市场营销专业职业规划教育体系的建设与实施
- 《葡萄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 《太阳》
- 《鸟的天堂》教学设计
- 《观潮》第一课时
- 《棉鞋里的阳光》教案
- 《四个太阳》
- 《落花生》教学片断及评析
- 《火烧云》教学片段
- 《灯光》教案设计
- 《邓小平爷爷植树》教案
- 《她是我的朋友》
- 《她是我的朋友》教学设计
- 《翠鸟》
- 《四个太阳》的教学设计
- 《小摄影师》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