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20
论王尚文的语文教育思想之“语感中心说”
论王尚文的语文教育思想之“语感中心说” 论王尚文的语文教育思想之“语感中心说” 论王尚文的语文教育思想之“语感中心说”
在20世纪末,“知识中心说”陷入了困境,迫切需求新的理论来充实和完善语文教育思想,这样“语感中心说”才应运而生。而“知识中心说”到“语感中心说”的变化不可能一蹴而就,它的演变大致经历了一个由纯理论研究到以教学实践为指向研究的发展过程。王尚文先生的《语感论》就是这实现这一关键转变的一部力作。王尚文在《语感论》中提出的“语感中心说”也不是无源的理论,有其深刻的时代背景与理论基础。
一、“语感中心说”产生的背景
感觉有多种,美感、乐感、手感等,语感的“感”与美感、乐感、手感的“感”相同,只是语感所要感觉的对象为“语”。王尚文先生在书中曾反复强调,语感所感的“语”为言语,并非语言,这一点是不容忽视的。王尚文先生在综合前人的论述后,在《语感论》中提出“语感是思维并不直接参与作用而由无意识替代的在感觉层面进行言语活动的能力”,简称为“半意识的语言能力”。从语文教学的角度出发,我认为,语感即是学生在语文听说读写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种对语言文字由内到外的,由感性到理性的直接感受,是一种极具个性化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王尚文先生的“语感中心说”源于夏丏尊、叶圣陶、吕叔湘等前辈有关语感及语感教学的论述。他第一次提出“语感中心说”,是在1991年《教育研究》第10期发表的《语文教学的错位现象》中提出“在语言能力这个包括读写听说的多层次的系统里,最重要的核心能力,就是语感能力”。其后王尚文先生用长达五年的时间完成了他的呕心力作《语感论》,虽然这里包含着很多基础的研究,但是它的理论始终指向着语文教学。
二、“语感中心说”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第一,要充分尊重学生的语感图式。
语文教学的目的就在于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而学生的语感能力必须通过学生自身的言语实践才能生成,语感能力是在言语过程中生成和发展的,语文教学因此也就必须以学生主体的活动为基本途径。而语文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组织学生的读写听说活动,并在这一过程中给予适当的启发,引导,指点,示范。
在讲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时,常常有老师用幻灯片放出图片,然后解释说,这张图片就是朱自清先生散步的荷塘,那个就是江南采莲的场面……这样一来,同学们的思维完全被照片先入为主,学生本可以自己在脑中根据自己的语感图式想象出一个曲曲折折的荷塘,轻纱般的月光泄在上面,感受作者那份淡淡的喜悦,淡淡的忧伤以及内心的那份颇不宁静。可是学生的语感图式却被几幅画给打断了。
新课标反复强调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而在大多数的语文课堂上,教师对学生都没有做到足够的尊重。所以在讲《荷塘月色》时未必就要告诉学生这是在大革命失败的背景下作者在白色政权的笼罩下怎样的彷徨。这样的说法便又成了统一答案,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似乎没有权利再去根据自己的语感去理解朱自清那颇不宁静的心绪。在学生那纯净的语感图式中,他们感受到的未必就是作者那与政治相连的心情,也许仅仅是朱自清身为人夫、人父时那种无处释放的压力,又或者朱自清想起江南采莲“妖童媛女”时的一次内心的出轨,对美好爱情的向往。
第二,要在反复的言语实践中创造学生的语感。
语感是由言语主题对言语对象的感受积累而形成的,而感受正是来源于感受的实践,把所感受到的言语对象转化为语感的实践的最直接的方式就是读。“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是为什么呢?最主要的就是因为熟读之后,自然而然地将客观的言语对象内化进主观的语感图式。所以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通过反复品读文本来创造学生的语感。
比如在学习鲁迅先生的《纪念刘和珍君》时,读完第一句“中华民国十五年三月二十五日……”我们得到的信息只是下文所叙之事发生的时间,可是语文教学绝不能停留在这样肤浅的层面上。当我们反复读了这篇课文,再回头看这句话时,就会明白,鲁迅先生绝不是仅仅在交代事件发生的时间,真正的目的是想通过这种严肃独特的形式让读者感受到他彼时沉重悲痛的思想感情。学生只有在反复诵读后才能对这一表达形式有了新的感受,才能增强对言语对象的感受,语感就是在这样的反复感受中被创造出来的。
第三,选取优秀的言语作品培养学生的语感。
语感是来源于言语的,有什么样的言语,才能有什么样的语感。所以,必须通过优秀的言语作品才能真正创造出灵敏、丰富、优秀的语感。王尚文先生在《语感论》中有一个比喻非常的有趣,他说要创造一个人对茅台的味觉,必须让他亲口品尝茅台,任何其他的酒都是无法替代的。一般的酒创造出一般的酒的味觉,只有茅台才能创造出茅台的味觉。同理,一般的言语只能创造出一般的语感,只有优美的言语才能创造出优美的语感。
语文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和其他科目一样要弄懂“说什么”的同时,但更要明白它是“怎么说”的,也就是说相对于言语的内容,语文课堂上更加关注的应该是言语形式。对于一篇优秀的言语作品来说,语言表达的形式总是具体而独特的,使学生对这具体而独特的语言的表达形式有所领悟有所体验,从而深化、敏感化学生的语感,这正是语文教学的重点所在。
正如朱光潜所说“深入所见物者亦深,浅人所见物者亦浅”,在优秀的言语作品中,学生未经世面的语感就会与作品有很大的落差,而这样的落差正是学生在培养语感的道路上源源不断的动力。所以,在这些优秀的言语作品中浸染久了,才能真正地培养出独特的语感。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龙舌兰
- 风筝树
- 我长大了
- 我的爸爸
- 我的爸爸
- 堆雪人
- 荷花
- 我的乐园——东风湖冰雪大世界
- 妈妈哭了
- 我爱春天
- 我长大了
- 我和小鸟的故事
- 福娃妮妮
- 爱睡懒觉的爸爸
- 快乐暑假,快乐生活
- 新图集受拉钢筋锚固长度解读
- 冬季施工方案重点注意事项
- 建筑施工基础构造知识问答
- 钢筋算量中容易漏算的项目汇总
- 常用建筑材料试验与要求
- 建筑施工重点难点分析对策
- 建筑基础放线放样知识汇总
- 土建工程施工工艺流程
- 结构工程植筋技术规范
- 砼工程常见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 建筑工程常见疑难问题解答
- 建筑图纸会审要点大全
- 图集速记法 钢筋工程口诀
- 钢筋算量30条重点注意事项
- 我学习11G系列图集后的一些认识
- 《泉水》考点练兵
- 《泉水》随堂练习-----巩固篇
- 《泉水》教案一
- 《泉水》美文欣赏 山茶花
- 《泉水》随堂练习-----提高篇
- 《雷锋叔叔,你在哪里》之雷锋生平与简介
- 《雷锋叔叔,你在哪里》之雷锋事迹
- 《泉水》同步写作范文 泉水姑娘
- 《雷锋叔叔,你在哪里》重点问题探究
- 《雷锋叔叔,你在哪里》重点字词意思
- 《泉水》写作指导
- 《雷锋叔叔,你在哪里》重点字词梳理
- 《雷锋叔叔,你在哪里》相关作品
- 《泉水》美文欣赏 丑小鸭
- 《雷锋叔叔,你在哪里》整体阅读感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