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现代汉语动词的配价研究与对外汉语教学

现代汉语动词的配价研究与对外汉语教学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7-22

现代汉语动词的配价研究与对外汉语教学

现代汉语动词的配价研究与对外汉语教学

配价语法自70年引进以来,在我国取得了相当大的成绩,特别是汉语动词的配价研究。但目前为止很少人把这种理论成果运用在对外汉语教学的研究中。本文将在分析现代汉语动词配价研究成果的同时结合对外汉语教学,分析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这些动词及其句式的配价偏误。

一 、现代汉语中动词的配价研究

“价”这一概念来源于化学,原指分子结构中某种原子与其它原子相互化合的性质,后被特思尼耶尔借用到语法学中来说明谓语动词的支配能力。最早把配价理论引进汉语语法研究的是朱德熙先生,他利用配价理论分析了“的”字结构的歧义问题,从而奠定了汉语配价语法的基础。目前,我国现代汉语动词的配价研究成果主要体现在理论和事实分析两个方面:

1.现代汉语动词配价研究的理论成果主要体现在动词配价的性质、

分类及确认配价的方法、原则等方面。对于这几个基本的问题,因侧重点和角度的不同,我国语言学家存在不同的看法,如对于动词配价的性质,目前存在三种不同的看法。张国宪、范晓等认为它属于语义范畴;朱德熙等认为它属于句法范畴;吴为章等则认为属于句法—语义范畴。语言学家们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确认配价的多种方法,如范晓利用提问形式的测试框架,袁毓林提出配价层级思想等等。

2.现代汉语动词配价的事实分析研究,如对特殊动词类的配价研究,它主要针对动词某一次范畴的语义特点来进行,如袁毓林对现代汉语的准双向动词进行了研究;朱景松对加工制作义动词的价进行了分析,周刚考察了“化”尾动词的配价。同时还对相关的动词性结构和动词句式的配价进行了研究,如动结式、动介式、动趋式等的配价研究,它着重探讨短语的配价跟组成成分的关系。这类研究扩大了动词配价研究的范围,使配价研究的理论更深入,如王静、王洪君二人根据名词的语义特征和动词语义特征的潜能匹配情况对汉语中存在的被字句和无被字句的同义转换做了较为合理的分析。

总的来说,我国现代汉语动词的配价研究越来越细化,不仅是对动词配价理论进行了发展深入,而且把配价理论溶入现代汉语动词具体问题的分析讨论中,如廖秋忠(1984)从配价角度解释现代汉语动词后相关成分的省略情况;沈阳(1994)运用配价分析了动词句位及句位变体结构等等。

二 、对外汉语教学中动词配价的偏误分析

配价理论以谓语动词中心论为出发点,它注重语义选择对句法结构的影响,也就是说,它不仅决定句法结构还决定语义。特思尼耶尔认为动词及其依存于构成的结构包括价载体、补足语、自由说明语。补足语是一种必要的句构成分,具有补足价载体的功能,它出现的数量和种类都依存于价载体,自由说明语则不具有补足价载体意义的功能,与价载体之间没有任何语义上的必要联系。

1. 动词“价”能力的偏误。

这类偏误的主要原因是对动词“价”的认识不够准确,我们称之为动词“价”能力的偏误。从配价语法来看,单价动词只要求有一个补足语同现,双价动词要求有两个补足语,即与两个名词性成分相联系,三价动词则要求有三个补足语。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一个动词所要求的某个补足语可以不出现,但如果一个动词句中动词支配的补足语的数目超出了这个动词能带补足语的数目,往往就会产生偏误。如:

(1)安娜不在,她回去美国了。(安娜不在,她回美国了)

(2)人们都叫做她孟姜女。(人们都叫她孟姜女)

(3)我们服务。(我们为人民服务)

(4)律师辩护。 (律师为张三辩护)

(5)大家看齐。 (大家向先进看齐)

我们需要补充另一个补足语,例(3)可以改为“我们为人民服务”,例(4)可以改为“律师为张三辩护”,例(5)可以改为“大家向先进看齐”。

2. 语序偏误。

张国宪指出:配价不仅决定句法结构,而且还决定语义结构。他同时还指出:这不仅表现在补足语同现的选择,还表现在补足语语序的选择,动词的补足语本身是无序的,但一旦进入句法结构,其语序的安排则不是任意的,而是由价载体决定的。这为我们分析外国学生学习汉语时在补足语语序上的偏误,提供一个新的维度。如:

(6)她生日那天,我送一束花她。(她生日那天,我送她一束花)

(7)您这是五块,找两毛二分钱您。(您这是五块,找您两毛二分钱)

(8)他生我的气,于是我赔不是他。(他生我的气,于是我给他赔不是)

例(6)中动词“送”补足语的顺序出现了错误,颠倒了与事补足语“她”与受事补足语“花”的顺序。例(7)中的“找”是三价动词,它的语义配置式“施补+‘找’+与补+受补”,因此,需要调换“你”和“两毛二分钱”的顺序,例(8)可做同样的分析。

3. 补足语的偏误。

上面我们已经指出动词配价还决定语义结构,补足语的出现的数量和种类都取决于价载体,价载体决定补足语的性质,价载体与补足语之间有一个语义是否兼容的问题,价载体规定占据其语义空位的句构成成分的语义角色类型。因此动词配价决定了它对补足语语义特征的限制。如:

(9)我认识这件事的经过。(我知道这件事的经过)

(10)老师分布了这学期学生的奖学金名单。(老师公布了这学期学生的奖学金名单)

例(9)中“认识”和“知道”, “固定”和“确定”,“加入”和“参加”语义上相有密切联系,且都是双价动词,但他们对补足语语义有不同的选择。“认识”和“知道”都有熟悉了解的意思,但是“认识”的受事动元一般是表示具体的某个人、某个地方、某件事、某种东西的名词性词语,一般不带形容词性或动词性短语做受事补足语,表示事件、经过、情况、时间等的名词语,如“那件事” “目前的情况”、“上课的时间”等也不能做“认识”的受事补足语,但这些名词语可以做“知道”的受事补足语,“知道”还可以带形容词或形容词性短语、动词或动词性短语以及小句做受事补足语 ,因此此句中的“认识”要换成“知道”。例(10)中“分布”是指散布,其受事补足语比较具体, “公布”是指公开发布,使大家知道。其受事补足语一般是政府机关的法律、命令、文告,团体的通知事项等。明白了这一点可以帮助我们减少在学习中的偏误。

补足语偏误还表现在:同一动词往往有不同的词汇意义,动词的配价能力也往往因词汇意义的不同而有所区别,如不明确这两者的区别很容易产生的偏误。例如“说”在“告诉”这一义项和“批评”这一义项上的语义配置式不同,前一个义项上的受事补足语不能是指人的词语,而在后一个义项上所带的受事补足语却可以是指人的词语,如:

(11)老师常常说我们学习不努力。

(12)我说他了,这个周末有一个讲座。 我们还需要注意,不同语言中,即使词义相对应的词的配价往往不同,在对外汉语基础教学阶段,往往用学生的母语中词义大致相当的词语来解释汉语的生词,如用英语“meet”来解释汉语的“见面”。有些学生就用相应的英语词的用法来套用汉语的动词,于是就出现了下边的偏误:

(13)昨天我见面我朋友了。

(14)不论喜欢不喜欢他,你都要见面他。

汉语中“见面”是双价动词,其语义特征表示同时关涉两方的人,同时一方以另一方的为行为对象,其语义配置是“施补+与补+见面”或者是“施补+(介词)与补+见面”,通过对“见面”配价进行说明分析,我们就可以避免再出现这类偏误。

三、结语

现代汉语动词的配价研究分析和解决了许多具体的问题,这对我们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动词及及其句式的教学无疑是有帮助的。同时配价理论重视句法形式和语义关系之间的联系,而在我们对外汉语词汇教学活动中,不仅是要让学生了解词语的意义,更重要的事让他们了解这个词语与其他词语配合构成句子的能力,从这个角度看,配价理论应用于对外汉语教学是合情合理的。但如何更好的将配价理论运用到我们的对外汉语教学过程及教材中,还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交通规则人人守
伤心的一天
我的“历险记”
可怕又可爱的梦
幸福的回忆
一次队会课
过生日
那一次妈妈哭了
远离火灾,珍惜生命
巴掌风波
愉快的寒假
一张挂着泪珠的照片
在迎接校庆的日子里
一件快乐的事
我是篱笆爸妈是桩
浅谈幼儿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实践研究
师范院校加强养成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农民工子女养成教育点滴体会
试论自己对德育工作的几点认识
关于信息化教学设计探讨
对职业师范院校学生养成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试论高校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问题的探讨
论加强大学生养成教育的思考
浅谈班级管理中学生习惯养成教育
关于信息化教学设计研究
浅论班主任与养成教育
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中教师信息技术培训的思考
高职生行为习惯常见问题养成教育方法
高校养成教育的思考
农村中小学教育存在的弊端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
入情入境,引发三情共振──《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