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04
国内音乐形态学的思考
国内音乐形态学的思考 国内音乐形态学的思考
一、中国民族音乐形态的主要特点概览
我国地大物博,多民族共聚一堂,各区域的地态、心态、史态、语态、乐态[2]各不相同,形成了民族音乐千差万别的音乐之源,导致了我国多姿多彩的音乐形态。
(一)生态环境对民族音乐形成有深刻的影响
不同的自然生态环境,是形成每个民族或地区音乐差别的自然环境基础。人类的一切活动,首先都受制于一定的地理气候环境,即所谓“顺其自然”。地态即自然地理和气候条件,它决定人们生活的一切方面,在不同地态生存的人们过着不同的生活,也决定音乐表现的差别化的具体形式。自然因素的差异,必将影响人的心理活动。与某种特定的生态环境相适应的人文环境,经由心态的作用创造出音乐形式的文化。这种差异化的心态,也将形成不同区域民族音乐的内容与形式。中国北方的人群常年在艰苦的客观环境生活,甚至以游牧为生或要与各种各样的野外生存环境相抗争,因而形成了特定的彪悍与豪放的性格特质。生活语言转化为音乐语言,两种语言虽各具不同特征,但必须依据和遵循语言本身的特殊状态和特定规律。这便是语态。语言组合,语言繁简,语言的声、韵、调,语气语法,语言的自然节律,等等,总之,语言的一切表现形式与方式,都将直接影响到民族音乐特定形态的形成与发展。乐态是受上述地态、心态、史态、语态等四态的共同作用与影响而被创作出来,但乐态又具有自身的各种不同特征与不同功能的基本形态。上述“五态”既有前因后果的逻辑关系,又有相互作用与相互影响的辩证关系。中国的民族音乐形态学理论的研究,必须先要研究我国各民族、各地区不同的“五态”,解读5种形态的逻辑关系和辩证关系。因为地态、心态、史态与语态共同制约着乐态的形成与发展,各区域的地态、心态、史态、语态各不相同,形成了民族音乐千差万别的音乐之源,进而导致了我国多姿多彩的音乐形态。
(二)民族音乐的旋律特征与板块分布
(三)民族音乐的调式体系与板块分布
(四)民族音乐的结构特征与板块分布
二、中国音乐形态学发展中需要解决的若干问题:小学音乐论文:音乐课堂教学过程 我国民族音乐的形成与特点 音乐鉴赏教学中的创造性思维培养
国内音乐形态学的思考 文章来源3edu教育网
前中国音乐形态学面临的第三大问题。在田野工作时,绝大多数音乐工作者对少数民族音乐进行采集时采用的是按汉族音乐形态产生的记谱体系。他们还没有意识到这可能对记谱的准确性大大降低[7]。针对此现状,依笔者浅见,我们应以“求同存异”的观点来对待少数民族音乐形态的研究。从民族音乐学的角度来说就是以“局内人”和“局外人”双重身份来进行研究。“从内部看文化”的音乐理论研究,就是以局内人的观点来对待少数民族音乐的形态研究,其具体方法就是在对某一具体文化的调研中发现、挖掘和提炼该文化整体所特有的概念和术语,并应用这些概念和术语来认识和重现这个文化整体的特征。以“局外人”的身份来进行研究,就是所谓的“从外部看文化”,采用类似语言学中国际音标那样的适用于不同民族或不同区域文化整体共同的概念和术语,这些概念和术语适应于对各种文化整体的分析与研究,这种研究将有助于者宏观的、一般的音乐理论体系的建构。对于中国音乐形态学少数民族音乐形态这一方面来说,“三大乐系”的提出,为我们日后的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局内”和“局外”这两者同等重要,均可以为中国音乐形态学的研究提供有益的研究工具和研究方法。当然,这些研究方法与工具不可分割,研究者应该从多维视角,才能够为客观地审视不同民族和不同区域的音乐文化整体提供科学的音乐形态理论。我国多元文化并存,各民族共同创造了辉煌灿烂又各具特色的中华音乐文化。中国的音乐形态学研究拥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在当代,中国音乐形态学研究无论对民族音乐学的学科建设,还是对认识传统并创造性地发展传统,均具有基础性的重大意义。应继续深化各分支学科、各体裁、乐种、乐目以及根植传统的新作品的研究,加强并深入少数民族音乐形态的研究,从整体形态学的层面进行比较与整合。如能选择性地借鉴西方音乐形态学之长,把握“局内”与“局外”双重客观的视角去研究各民族音乐形态,笔者相信,随着我们在理论和实践上的不断努力,中国音乐形态学的发展必将获得质的飞跃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森林里的遭遇
- 春天的畅想
- 鹬蚌相争
- 一张盗版cd的自述
- 女娲补天
- 我上六年级了
- 喜羊羊与灰太狼之水下大战
- 蜜蜂的自述
- 狼和刺猬的故事
- 老鼠国开会
- 最后的六一
- 小燕子和小猫
- 亲情
- 圣诞节前夜
- 白马涧一日游
- 从部门预算改革看预算法完善之必要
- 劳务经济与中国农民收入增长问题研究
- 走出我国纳税人权利义务观的误区
- “费改税”基本思路
- 财政政策对投资总量的影响与我国财政政策选择
- 浅议税法债务与税收他人责任问题
- 关于税法学体系的几个问题
- 扣缴义务人的管理
- 税收之债的构成要件及其对税收征管的影响
- 论破产清算中的税收优先权
- 抓好政策协调,顺利启动经济
- 避税与税法的基本理念
- 税收优惠的导向研究
- 论税收法定原则
- 试论税法上的诚信原则
- 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难忘的泼水节》教学一得
- 体验真情评价──《难忘的泼水节》教学后记
- “多”出一份情,“泼洒”一颗心──记《难忘的泼水节》教学预设与生成
- 让生成资源成为教育的良机
- 《难忘的泼水节》案例分析
- 《难忘的泼水节》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及点评
- 以“情”代讲──《难忘的泼水节》教学手记
- 《难忘的泼水节》教学杂谈
- 《难忘的泼水节》教学一得
- 僧·寺·塔
- 躲不开泼水节──美丽而忘情的
- 走进课堂 倾听教师与学生的声音──《难忘的泼水节》听课札记
- 读中体味 升华感情──《难忘的泼水节》教学片断
- 傣家井
- 《难忘的泼水节》案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