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中国加入WTO还有哪些障碍论文

中国加入WTO还有哪些障碍论文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5-15

中国加入WTO还有哪些障碍论文

应外经贸部长石广生的邀请,欧盟贸易委员、法国人帕斯卡尔-拉米已于3月28日抵京,中欧开始了部长级的第三轮世贸谈判。 此前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中国与泰国、印度、阿根廷、哥伦比亚、波兰、吉尔吉斯达成了入世双边协议。

“拉米”与中国入世的最终结局无关,但他决定着长达14年的中国WTO悬念落幕的速度。因为与欧盟完成谈判后,中国的双边谈判对手就只剩哥斯达黎加、厄瓜多尔、危地马拉、拉脱维亚、马来西亚、墨西哥、瑞士了。

完成所有双边谈判后,中国的入世进程将进入多边协商阶段。再往后,WTO中国工作组将起草并通过加入议定书,最后完成中国入世进程。

在此之前,中国还有可能遇到哪些障碍呢?本报两位财经记者张庭彬、马克在拉米抵京的同时进行了讨论。 电信、金融保险仍是坎 马克:我记得在2月那一轮中欧谈判期间,外经贸部新闻处处长对等候在外边的中外记者说,只要拉米来北京,那么就有新闻了。

但那几天记者们没能等来拉米,中欧也未能如大多数业内人士预期得那样达成双边协议。 但是通过两轮谈判,中欧之间的分歧确已所剩无几了,据了解,在1月24日第一轮谈判开始前,中欧对包括汽车在内的300多种商品的关税存在分歧。

对电信、银行、保险、零售等服务业的开放也未能达成一致。2月24日,第二轮谈判结束后,双方的分歧已经集中在汽车等数十种商品的关税和电信、金融领域了。

张庭彬:预测正在进行式的事件结果,吃力而不讨好,好像猪八戒照镜子,说准了人们会说三岁娃娃都知道,说错了会被嘲笑为不如三岁的娃娃。但是,这并不影响我们从事件发展的内在脉络中把握一些迹象和趋势。

中欧谈判恐怕未必像一些预言讲的那样已经是木已成舟,只需画龙点睛了。我们关注到,中国外经贸部部长石广生最近透露:中国对欧盟关心的问题与条件尽量给予回应,除了对任何世贸组织成员都不可能承诺的条件外,中欧之间剩下的分歧已经不多了。

在已经剩下的分歧中,最关键也最具悬念的中国电信和金融保险的开放,欧洲希望它们的企业可以拥有51%的股权。而去年11月15日,中方首席谈判代表龙永图接受中央电视台采访时,认为刚签定的中美世贸协议是一个双赢协议,请注意,他举例说:关于开放电信业和保险业的问题,这是21世纪的大产业,美方一定要掌握主导权,也就是要有管理控股权,即是51%和49%甚至是51%和50%的争论。

他说,双方进行了非常激烈的斗争,到最后一分钟,中方“坚决的打掉了它(美方)要求掌握管理控制权的说法”。 因此,在电信和保险业中,外资不能控股51%,这是中方的一个底线,这个底线既然不对美国让步,对欧盟让步的可能性也不大。

当然,既然是谈判则不可能不出现各种形式的妥协和让步,这将考验着双方的智慧和意志,也将取决于各自价值观的取舍。 另外一个值得注意的事情是,3月14日,美国公布了在去年11月达成的中美世贸协议的全文本,共250页,此前美方尽管曾经公布过文本摘要,但一直对全文保密,担心公布后会吊起欧盟的胃口。

但值此关键时刻,美国反而公布全文,表明了美国急切希望中欧尽快达成世贸协议的心愿。这不排除对中欧谈判产生微妙的正面影响。

马克:我对中欧谈判持乐观态度,当双方的战略利益一致时,技术性问题就退居其次了。中国加入WTO,无论对欧盟、美国还是中国都是一个战略性的选择。

这个选择实际上已经有了答案,就是中国尽快加入WTO。中欧谈判的复杂性在于大多数人认为欧盟对中国的底线提出了挑战。

但我认为,无论是有关汽车、电信还是金融的具体条款,相对于各自的战略诉求,都是技术性的问题,也都可以找到最终的妥协办法。我记得在中美谈判期间,电信业的51%被认为是双方都志在必得的,但最终的妥协是,中方不再坚持51%的控股权,而美方同意将中国汽车业的开放时间延长一年。

本次中欧谈判在级别上是高于上两轮谈判的。据我了解,欧盟代表团在上轮谈判中的僵硬立场也招致了不少批评。

我们可以预见,拉米应该是带着一种积极的心态参加此次部长级会谈的。 中欧本轮谈判达不成最终协议对大多数观察家而言,是比上轮谈判无果而终更出意外的。

但即便如此,中国加入WT O的进程也不会推迟多久。 美国不给中国PNTR:中美双输张庭彬:另外一个可能存在的障碍是美国国会能否通过美国政府提出的关于给予中国永久性正常贸易关系(PNTR)的议案。

中美世贸协议内容中,中方权益的非常重要的一条是,中国对美国的商品,服务和资本开放市场,而美国必须给予中国PNTR,这是中美WTO协议生效的前提和基础。 按照WTO的游戏规则,既然中美两国正式达成了双边贸易协议,如果中国和其他所有向中国提出谈判要求的世贸成员国都达成了协议,并完成了其他必要程序,那么中国将自然成为WTO的正式成员国,这完全无须美国国会的批准。

即使中美正常的贸易关系因美国国会依照其国内法的干预而产生贸易纠纷,那么,WTO也会按照其游戏规则进行裁判。 马克:按照加入WTO的程序,中美协议并不需要美国国会批准,但根据美国1974年贸易法中的《杰克逊--瓦尼尔修正案》,非市场经济国家获得美国的最惠国待遇,必须经过美国国会一年一度的审议。

而中国一旦成为WTO的正式成员国,就意味着世界经济已不再视中国为非市场经济国家,而美国国会也应顺理成章地给予中国PNTR(依照WTO的普遍最惠国待遇原则)。如果美国国会因为国内政治原因不给予中国PNTR,那就意味着中美去年11月达成的双边协议失去了实施的基础--相互给予最惠国待遇是WTO的四大基本原则之一。

但与此同时,这并不妨碍中国成为WTO的正式成员国,也不妨碍WTO其它成员国与中国开展正常贸易。也就是说,对美国而言,这是一种损人不利己的结局。

因此,美国参议院主席罗斯提醒说:此议案只是确保美国在中国市场的商业利益,与中国是否加入WTO无关,如果议会不能通过,那么美国的竞争对手日本和欧洲将坐享其成,摘取中美艰苦谈判13年的成果,受损的只能是美国的消费者与商人。所以克林顿说:拒绝中美协议将使一代美国人为之后悔。

张庭彬:人们说政治家们常常说假话,但这一次无论是克林顿还是罗斯,我认为他们都说了真话。从目前的美国国内舆论来看,在美国总统克林顿3月8日向美国国会提出议案后,几乎所有的大人物都在重复类似的话,这其中包括美国民主党总统候选人、现任副总统戈尔,众议院议长哈斯特尔、美国所有还在世的商务部长,财政部长萨默斯等等。

一般认为,参议院通过PNTR问题不大。最近我看到一个调查说,大多数的众议院议员也表示支持这一议案。

最新民意调查显示:美国有48 %的民众支持,而反对者只有36%。 现在美国坚持反对给予中国PNTR者,主要是工会和中小企业主。

前者代表着美国劳动或资本密集型企业的劳工,他们认为,如果在诸如纺织等领域对中国开放市场,来自太平洋西岸的价廉物美的商品将占领美国,这些行业的美国工人将会大面积失业。后者认定,目前的所谓WTO规则注重的是跨国公司的利益,它将会给中小企业带来灭顶之灾。

因此,他们在西雅图的世贸组织会议上,用暴力等极端手段表现了自己的愤怒。 马克:美国对华贸易逆差也是一部分美国议员反对中美协议的原因。

按照美方的统计,美国近年来对华逆差一直维持在每年400亿美元以上,这些人认为:一旦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廉价的中国商品将会如潮水般涌入美国市场,扩大逆差数字,威胁美国的经济繁荣。 张庭彬:这个理由有点掩耳盗铃的味道。

当然首先是统计口径有问题,中国的统计是每年大约在100亿美元左右,同时许多所谓“中国制造”,更是美国企业或第三国企业在华生产的,因此,朱镕基总理曾说:中国背了个大冤枉。 换个角度看,从1991年以来,美国的国际贸易逆差从90多亿增加到了1998年的1692亿,但美国经济却迎来了长达9年的高增长、低通胀、低失业率的良性循环,美国股市节节上扬,企业利润不断增长,1997年,美国政府更是在许多年后首次摆脱了财政赤字,赢利700亿美元,1998年度更达到了创历史最高记录的1100亿美元。

这一现象是无法用贸易额逆顺差理论来解释的。 诚然,贸易额逆顺差理论是西方式国际经贸游戏规则的基石之一,其实它并不像西方经济学家宣扬的那样神奇。

顺差仅从外汇还贷角度来讲,是对中国有好处的。但从国家经济发展的角度来说,它的作用是间接的,极为有限的。

因为从发展的角度看,只有产生利润,才能形成企业的扩大再生产,才会成就社会总资本的增值,才会乘数地扩大国家市场的容量,成为国民经济的“发动机”。 因此,真正在国际经贸关系中扮演主角的是“利润”。

而如果从利润的角度看,中国出口商品的平均利润极低,这已经是不争的事实。而美国得到的则远比中国多得多。

一是由于其对华出口的商品多半是高科技甚至是垄断性产品,利润丰厚;二是美国企业在华子公司从中国市场赚取的利润;三是美籍在华员工的附加工资,即高出在本国同级员工工资部分的补贴也可以视为一种利润;四是中国企业在美没有销售网络,中国商品在美销售必然被美国销售商赚取了利润;我们还可以把由于中国商品进入,而避免美国企业在生产这些产品时的亏损看成是第五种利润。 因此,美国人从中美正常经贸关系中获得的利润远比中国多得多,即使中国获得了一定量的外汇储备,由于需要保值增值,多半还要存放在美国的银行或投资美国的基金会,流回美国。

因此正常的中美贸易关系几乎对美国百利而无一害。美国人怎么可能自己抛弃经济发展的助动力呢?我个人以为,美国人夸大逆差危害,不排除作秀成分,以图在WTO谈判中赢得更多砝码。

马克:这的确是一种令人耳目一新的分析方法。但我想一些美国议员更多是从政治因素出发而反对中美协议。

这些对中国历史文化知之甚少的议员们本来就视中国为战略对手,当他们用抽象的西方价值观评价中国事务时,往往会陷入“扼制中国”的思维定式之中。此种背景下,一年一度的国会对是否给与中国最惠国待遇就成了这部分议员表达其政治主张的重要舞台。

从1989年开始,人权、宗教等问题每年都要被他们提出来作为中国不能无条件获得最惠国待遇的理由。即使在克林顿政府明确宣布贸易与人权脱钩之后也依然如此。

由此可见,最惠国待遇即NTR已经在相当程度上从一个纯经济问题变成了政治问题。 一旦中国获得PNTR,这些议员就失去了这个一年一度的舞台,失去了这个评论和影响联邦政府中国政策的机会,这显然是他们不情愿的。

另一方面,相比政府成员,美国国会议员注重更多的是局部利益,他首先要对所在选区的选民负责,其次才考虑整体利益。在这种联邦制的分权政治架构之下,美国的议员往往打出一些我们认为不合牌理的牌来。

因此,不能完全排除美国国会不给中国PNTR的可能。 万一如此,尽管中国仍能成为WTO成员,但美国这个世界最大的市场门坎依旧,中国加入WTO的价值将大打折扣。

与此同时,中国这个潜在的巨大市场也将继续对美设置较高门槛,相对欧日,美国的商品和服务将明显处于竞争劣势。 这是一个中美双输的局面。

张庭彬:克林顿政府正在尽一切努力避免这种情况,美国商界也在全力游说议员支持PNTR,代表大公司利益的商业圆桌会议甚至花了200万美元打广告来推动PNTR。 马克:事实证明游说是富有成效的。

我今天看到一条消息,说美众议院少数派领袖格普哈特私下里保证不会组织民主党议员反对中美协议。此君是著名的贸易保护主义者,具有相当影响力。

政治突发事件可能会影响进程张庭彬:世上纯粹经济层面的重大事件几乎没有,政治、经济、文化往往是一体的,尤其像中国加入WTO这样的全球性重大经济事件更是无法摆脱意识形态和文化差异的影响,当然,每一种政治力量和社会团体及个人,对这一事件进行各自的利益预期评估,并发表看法,都是正常的。 马克:我认为,现在可能出现的变数有可能是某些无法预期的政治性突发事件。

就像去年4月份,朱总理访美之后,大多数的观察家认为中美在短期内,甚至在4月内会达成WTO协议。几乎没有人想得到,5月8日,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悍然袭击了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使中美关系堕入冰点,而那时也较少有人预测到,不到一年后的今天,中美关系回暖。

世事无常,变幻莫测,我们只能认定最后的结果。 张庭彬:历史从来不是某一两个人在某个时间确定的,历史是所有的人在不间断的时间长河中利益对撞平衡后的凝固形态,于是,过去的形态往往会表现出未来一种不可逆转的趋势,就像前人所说的,天下大势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

对于目前的时代而言,和平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流,多极世界对人类的均衡发展更有利。当然,无论中国加入WTO与否,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归根结底还是中国人自己的事。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游黄河滩
未来的学校
可爱的乐乐
眼力“闯关”
故乡的梨园
下课了
校园的早晨
校园春景
未来的昆承湖畔
风景这边独好
珠江的导游词
美丽的枫溪广场
秋游
美丽的农村
关于广西振兴高等教育的政策分析
简论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的发展方向
关于加强教学档案管理工作的思考
关于新时期独立学院特色校园文化建设探讨
关于网络空间交往行为视角下对网络道德缺失的反思
关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课堂教学研究
简论建设高校网络文化技术平台的思考
关于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视角谈高等教育改革
关于手机媒体环境下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
简论网络平台的研究性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关于独立学院党校建设之思考
试论新建本科院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研究
关于大学生职业发展类社团发展现状及策略研究
关于中澳合作办学中职业规划与发展管理课程开发与实践
试析大学校园景观和校园文化
《凡卡》解疑
《鲁滨孙漂流记》写作特点
《鲁滨孙漂流记》文章导读
永不放弃!──读《鲁滨孙漂流记》有感
笛福及《鲁滨孙漂流记》简介
《鲁滨孙漂流记》课文重点
读《鲁滨孙漂流记》有感
让坚强与我们为伴──读《鲁滨孙漂流记》有感
《鲁滨孙漂流记》学习要点
《鲁滨孙漂流记》课文结构分析
《凡卡》辩论教学实录
《鲁滨孙漂流记》相关链接
读《鲁滨孙漂流记》有感
笛福的《鲁滨孙飘流记》
《鲁滨孙漂流记》中心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