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战略性贸易政策评介(1)论文

战略性贸易政策评介(1)论文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13-12-19

战略性贸易政策评介(1)论文

1 两种不同性质的政府干预措施传统的贸易理论认为自由贸易,即不干预政策是最佳政策选择,但这是有一定的限制条件的。当这些条件不存在时,对贸易实施政策干预可能是最佳的选择。

幼稚产业保护论、最优关税论、经济机制扭曲下的政策干预论及发展中国家进口替代与出口导向政策都是基于传统贸易理论基础上的贸易政策主张。当然,它们都有各自特定的适用范围。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政策主张都暗含传统贸易理论的两个基本假定:市场是完全竞争的及规模经济不变。80年代初,赫尔普曼和克鲁格曼的集大成之作《市场结构和对外贸易》(Helpman and krugman,1985)标志着新贸易理论的形成。

新贸易理论认为市场中不完全竞争是普遍现象,完全竞争才是特例;而且,产业领域存在规模经济递增。基于这种现实,新贸易理论对国际贸易的形成、格局等方面作出了新的解释,并提出了新的贸易政策主张。

现实经济中,由于不完全竞争和规模经济的存在,使一国经济运行并非处于最佳状态。适当的政策干预可改善经济运行。

战略性贸易政策(Strat-egic Policy)便是干预性政策之一,又称策略性贸易政策, 主张对存在规模经济递增和垄断性的行业,在同国外厂商竞争时,采取关税或对本国厂商补贴等措施,使本国厂商企业获得“垄断租”(rent)。它之所以称作“战略性的”,是因为这种干预政策把市场竞争看作一场竞赛成博弈,双方的反应都具有“战略性”。

另一方面,象通信产品、计算机、飞机制造等知识密集性的高技术产业,存在外部经济,若一国对其扶持,将有利于这些产业在国际上的竞争。这种国家干预性的政策也被认为具有“战略”意义,但这种干预政策基本上属于国内产业政策,在多大程度上与贸易政策相关,还存在很大争论(Alam, Asand,1995),故本文不加详述。

要注意的是,战略性贸易政策主张的干预是以市场不完全竞争和产业规模经济递增为前提的条件的,不同于传统贸易理论的干预政策主张。2 战略性贸易政策的目的:争夺垄断租金2.1 理论分析在一些产业里,只由几家大公司垄断和控制,它们获取的利润远高于存在充分竞争情况下的利润,即存在垄断租金。

在一个开放的世界经济中,各国都竞相角逐垄断租金。假定目前该垄断租金由国外公司所有,那么,从理论上讲,本国政府可以采取战略性贸易政策,诸如征收关税,对本国企业进行补贴等,把垄断租金从国外企业转移到国内企业,从而使本国总福利水平改善(当补贴或关税额低于垄断租金时)。

最早提出这一观点的是Barbara Spencer和James Brander(1981)。他们构建的模型表明,从国外厂商手中夺取垄断租金的最简单方式是,当国内厂商是垄断市场一个潜在的进入者时,对国外厂商征收关税。

这与最佳关税论采取的措施结果相同。但二者在本质上有所区别:最佳关税论要求一国是“大国”,以便能影响贸易双方的贸易条件。

而垄断租金转移没有这种限制,这就为小国对处于寡占结构下的国外供应厂商征收关税提供了理论依据。当本国厂商与国外厂商在第三国进行双头垄断竞争时,对本国厂商给予补贴,也能达到转移垄断租金的目的。

(Rrander and Spebcer,1985)但其前提是国内企业得到政府补贴后,必须采取进攻性的策略,以扩大在第三国的市场份额。上述情况是假定本国和外国均只有一家企业的情况。

Dixit(1984)进一步证实,当本国有多家企业,但数目不太多时,Brander和Spencer的结论仍能成立。不过,在双头垄断时,由政府给予补贴的方式,并非最佳选择。

Bhgwati,Ramaswami和Srinivas-an(1969),及Bhagwati(1971)早就指出,在双头垄断竞争中,最佳政策应该是政府向本国厂商提供更多的市场信息。另外,Spencer和Blander(1983)还说明了,若竞争对手不采取相同措施,那么只对本国厂商在研究开发阶段给予补贴,使本国厂商在技术上处于优势,从而使其在以后的市场竞争中以高质量、低成本占有较大市场份额,也能逐步将垄断租金转移到本国。

除上述方式外,战略性贸易理论认为,从长远看,保护幼稚产业也能转移垄断租金(Krugman,1984 a)。其基本思想是:假定存在规模经济,全部产业都存在动态的外部经济,那么政府可以对其未达到规模经济的行业进行保护,直至该行业达到最佳规模,并与国外竞争对手竞争时拥有优势为止,同时,转向对下一个行业进行保护。

这样,可使本国厂商拥有更大的市场份额,从而达到转移垄断租金的目的。在这里,国内必须有足够大的市场容量以便使被保护产业达到最佳规模。

克鲁格曼的这一观点是在基于他的另一论文(Krugman,1984 b)中形成的,该文论述了进口保护能促进出口,从而干预性贸易政策能行之有效。戈登(Gorden,1990)认为克鲁格曼(Krugman, 1984 a)的结论没有古诺寡头竞争假定也能成立。

2.2 实证研究克鲁格曼和鲍德温对战略性贸易政策进行了实证分析(Krugman a-nd Baldwin,1988)。他们发现,日本对半导体芯片的保护尽管扩大了其市场份额,但日本国内使用芯片的产业由于支付较高价格而受到损失。

所以,从整体上看,日本经济的净福利并未得到改善。他们对战略性贸易政策分析结果为:虽然能通过转移垄断租金提高一国的福利水平,但其幅度并不太大。

对战略性贸易政策的实证研究,以前主要集中在汽车、半导体及飞机制造领域。90年代以来,其它行业也受到了关注,有关的研究成果集中体现在《战略性贸易政策的实证研究》一书中(Krugman and Smith,1994)。

该书收入了一系列的论文,其中比较共同的结论为:①一些国际性公司的行为确实带有战略性,至少,涉及国际贸易时,其行为受到市场结构的影响。②一般来说,单方面的关税或补贴确实使本国受益,但幅度有限。

③战略性贸易政策的有效程度与各自模型的特殊限制条件相关。一旦改变其假定条件,其有效性便大打折扣,甚至结论完全相反。

3 对战略性贸易政策的批评战略性贸易政策都是在有损他国利益的基础上来改变本国的福利,因而被指责为掠夺性政策或以邻为壑战略;同时,它又不利于整个世界福利水平的改善,因而受到了许多尖锐的批评。对其批评主要来自两方面:实证的和规范的。

3.1 实证的批评Eaton和Grossman(Eaton and Grossman,1986)指出,据战略贸易模型的古诺寡头竞争假定,每一厂商的最佳产出是假定对手的产量给定而推测出来的。但是,当对手采取的是贝尔兰特(Bertrand)战略,即以价格而非产出竞争时,得出的结论就成了出口税是最佳选择。

这与战略贸易措施正好相反。这一批评,几乎动摇了战略贸易模型的基础。

对此,Spencer(1986)作出了回应。他认为,寡头垄断厂商之间的竞争可以分为研究与开发、生产、销售三阶段。

只有销售阶段是以价格竞争为主,前两阶段仍将以产量竞争为主,故古诺假定在前两阶段仍成立,可以用来达到转移垄断租金的目标。国内厂商占有的市场份额扩大之后,能转移的垄断租是否相应增加,也是值得怀疑的(Herstruman and Markusen,1986)。

因为,得到补贴的国内厂商,其效率原本就很低,进入市场之后,其平均成本曲线不是下降,反而会上升,从而会使向国内转移的垄断租金越来越少。此时,从国内厂商得到的回报远小于期望值,国内总福利水平就会低于不采取补贴时的情况。

Grossman(1986)认为,获得高利润率的厂商,都是产品研究和开发、市场调查等早期作了大量风险投资的企业,它们的失败率较高。平时所观察到的企业,仅仅是幸存的取得成功的企业,失败的高风险投资则没被估算在内,从而在总体上高估了这些厂商的行业总利润率。

而政府给予补贴的又恰恰是这些存在风险的寡头垄断企业。因此,被转移垄断租没有考虑到行业总风险成本而被夸大了,政府补贴方式的效果也就不如原先估计的大。

当国内出口行业面临共同的外部环境,又具有相同生产能力时,对其中一两个行业进行补贴,会把国内资源从其它行转移到受补贴的行业,从而受补贴行业的扩大和出口增加是以其它行业规模缩小及出口减少为代价的,而且,这种情况下,代价往往要高于转移的垄断租,所以,自由贸易仍是最佳选择(Dixit and Grossman, 1986)。若各出口行业面临的条件不相同时,一国之福利确实有可能得到改善,这要取决于国内稀缺资源用于出口行业扩张后每一单位资源取得的额外垄断利润大小,而这又取决于国内外技术条件对比、国内外产品替代程度、出口市场需求弹性及寡头竞争性质等因素。

这样,要选择一个目标行业对其进行补贴就需大量的信息,而这往往又是难以办到的。总之,若忽视了国内产业间要素转移及要素价格变化的影响,会使战略贸易政策模型的说明力大受影响。

3.2 规范的批评以邻为壑的战略性贸易政策常会遇到其它国家的报复而两败俱伤。Bhagwati(1989)认为,在知识密集型的高新技术产业更易出现相互报复的现象。

另外,作为小国,遭到报复的可能性也极大。这样,世界总福利水平也因之而下降。

即使战略性贸易政策充分有效,它也是一方受损另一方得益的一种政策,世界总福利水平绝不会增加,而只是全球福利分配的再调整。这种把本来由市场力量决定的贸易福利分配格局代之以人为的手段加以干预,必然不及市场有效,从而,从长远看,会使世界总福利水平下降。

Bhagwati(1989)指出,政府干预的有效性也值得怀疑。政府作出的决策,有时并不符合改善大多数人福利的目标。

少数人或特殊利益集团把持政策制定与执行的情况并不少见,其后果是少数人或特殊集团以牺牲大多数人的利益为代价而获得巨大的利益。所以,采取战略性贸易政策,也许总体上能改善一国的福利,但其分配可能极不公正。

另外,得到政府补贴的国内厂商往往会发现依赖补贴本身较参与同国外厂商的激烈竞争收益更大。于是,它们转而进行寻求补贴的活动,而不关注国家赋于它们的转移垄断租的职责。

这是一种典型的DUP (D-irectly Unproductive Profit-seeking)活动, 因为它占有了资源而毫无产出(Bhagwati 1982)。总之,大部分经济学家坚持认为战略性贸易政策要在特定限制条件下才有效,并不具有普遍性。

而且,世界各国都从日益增长的世界贸易中获得了巨大利益这一不容置疑的事实也证明自由贸易依然具有较强的生命力(Bhagwati, 1992;Baldwin, 1992)。4 小结以新贸易理论为基础的战略性贸易政策虽然受到了各方面的批评,但现实经济中毕竟存在着大量的垄断现象和规模经济递增,因而它有一定的用武之地。

连克鲁格曼本人也宣称,他已从一个谨慎的不干预者,成为一个谨慎的干预主义者了(克鲁格曼,1992)。Bliss(1994 )把战略贸易政策同关税同盟理论结合起来来说明贸易集团也可以象一个国家一样采取一些干预措施来改善集团内部各国的福利水平。

这意味着,贸易集团之间极易爆发贸易战,而非贸易集团成员的国家则可能成为绝对受害者。总之,迄今为止的研究表明,战略性贸易政策一方面适用的范围是有限的;另一方面,在其适用的范围内,其作用也不显著。

更为重要的是,采取战略性贸易政策,无益于整个世界福利水平的提高。战略性贸易政策要想得到普遍的认同和支持,除非能找到一种使世界整个福利水平改善的方式,并在理论上加以证明。

参考文献1 赫尔普曼,埃尔赫南;保罗·克鲁格曼.市场结构和对外贸易.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842 克鲁格曼P.著;邹薇,庄子银译(1992 ):“新贸易理论呼唤着新贸易政策吗?(上)”。现代外国哲学社会科学文摘.1993:

(12)3 王建业.“开放条件下的贸易和产业政策”。现代经济学前沿专题.(第一集),北京:商务印书馆,19894 Baldwin R. "Are Economists Traditional Trade PolicyView still Valid?". Journal of Economic Literature. 1992:30,804~8295 Bhagwati J N."The Generalized Theory of Distortion sand Welfare".in J. Bhagwnti et al (eds), Trade, Growth andthe Balance of Payments: Essays in Honour of GottfriedHaberler, Chicago and Amsterdam: Rand- McNally and NorthHolland.19916 Bhagwati J N. "Directly Unproductive, Profitsecking (D-UP) Activities",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90,988~10027 Bhgawati, J. N. "Is Free Trade Passe'After All?" W-eltwirtschaftlicks Archiv.1989:125,17~448 Bhgawati, J. N. "The Threat, to the world Trade System". The World Economy.1992:15,433~4569 Bhgawati, J. N. Ramaswami Vand Srinivasan T N."Domestic Distortions, Tariffs and the Theory of Political Subsidy:Some Future Results".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1969:77,1005~101010 Bliss, christropher, Economic Theory and Policy forTrade Blocks. (Manchester:Manchester University Press) 199411 Brander J A and Spencer,"Tariffs and the Extractionof Foreign Monopoly Rents under Potential Entry".Canadian Jou-rnal of Eonomics. 1981:371~38912 Brander J A and Spencer. "Export subsidies andInternatienal Market Share Rivalry". Journal of InternationolEconomics. 1985:18,83~10013 Dixit A K "Trade Policy for oligopolitic Industries".Economic Journal, Supplement. 1984:94,1~1614 Dixit A K and Grossman G.M."Targeted Export Promotionwith several Oligopolitic Industries",Journal of InternationalEconomic s. 1986:21,233~24915 Eaton J. and Grossman G.M"Optimal Trade and Industrral Policy Vnder Oligopoly,"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1986:2,283~40616 Gorden W M. (19

90),"Strategic trade policy:How New?How Sensible?", Working Paper Series,1992(3

9

6) (Washingon D.C:The World Bank)17 Grossman G M."Strategic Export Promotion: A Critique,"inP Krugman (ed.),Strategic Trade Policy and the New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Cambridge:MIT Press) 198618 Helpman,E,and Krugman P. "Market Structure and Foreign:Increasing Returns,imperfect Competition and International E-conomy". Cambridge, Mass:MIT Press.198519 Horstman I J and J. R. Markusen, "Up the Average costCurve: Inefficient Entry and the New Protection", Journal ofInternational Economics, 1986:20,225~24720 Krugman,P.R."The U.S Response to Foreign Industrial T-argeting and the U.S Economy,"Brookings Paper on Economic Act-ivity, 1984,121 Krugman P R,"Import Protection as Export Promotion:International Competition in the Presence of Oligopoly andEconomics of scale",in H.Kierzkowski (ed.), Monopolistic Comp-etition and International Trade (Oxford: clarend Press).198422 Krugman,P and Baldwin R,"Market Access and Internatio-nal Competition:A Simulation Study of 16K Random Access Memor-ies",in Feenstra,R.C.(ed.) Empirical Methods in InternationalTrade, MIT Press,198823 Krugman. P R. and Lasdair Smith A. (ed.), EmpiricalStudies of Strategic Trade Policy,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9424 Spencer, B "What should Trade Policy Target?", in P.Krugman (ed.), Strategic Trade Policy and the New InternationalEconomic (MIT Press).198625 Spencer, B. J. and Brander J A. "International R & DRivalry and Industrial Strategy", 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1983:50,707~722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书籍·理想·人生
我与书的故事
我的理想
保护自己
《我的理想》演讲稿
学会生存
我的理想
梦想
学会生存
让希望栖息在灵魂里
在逆境中不要悲观失望
理想是生命中神圣的向往
分离之际
珍爱生命,学会生存
我的理想
酒店照明设计
我国施工工法制度诞生始末
居住小区的植物选择与规划
高层建筑外墙保温注意的问题
园林工程中的施工放样
抓好小城镇消防规划之我见
中式庭院泼墨山水
景观概念的误用
论欧洲园林发展历程以及我国园林发展规划
中关村生命科学园休闲广场设计
探讨园林监理质量标准
对改性沥青路面施工程序与质量监理的分析
论现代水景观设计——以泰安市居住区、广场、公园为例
诗境与“西溪山水小品”
工程建设项目管理在设计阶段的投资控制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重点字词梳理
《自然之道》训练素材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教学设计四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教学设计二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作品介绍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相关故事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训练素材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随堂练习 提高篇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随堂练习 巩固篇
《自然之道》范文习作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教学设计三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范文习作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重难点分析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老师语录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教学设计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