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2-12-14
浅谈让“兴趣”带着孩子畅游音乐殿堂
浅谈让“兴趣”带着孩子畅游音乐殿堂 浅谈让“兴趣”带着孩子畅游音乐殿堂
“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这是把音乐的魅力传递给他们的必要条件。”的确,人的情绪和兴趣对人的认识活动有很大的影响,情绪高涨、精神愉快,认知效果就好,学习兴趣是学生喜欢学、主动学和坚持学的内驱力。所以,在音乐教学中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对培养学生的音乐素质、健全审美心理是有着重要作用的。由于人的兴趣是通过实践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因此,对音乐兴趣的培养就得从实践中获得。
一、游戏引趣促学习
如:我在教学歌曲《金勾勾》时,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有两个难点,一是歌词不认识,二是三拍子的歌曲从来没接触过。我就先让学生回忆了天天在玩的游戏——拉勾勾,让他们和同桌同学按照平时的方式玩一玩。“拉勾,上吊,一百年不许变,谁变谁是小黄狗。”我先让学生们读熟歌词,把游戏中的每个动作同歌曲中的每句话结合起来,又把每个动作分成三个小动作,无形之中就解决了三拍子的问题。下面就是游戏环节了,把学生排成大圆,让他们按照歌词和节拍来进行游戏,先不需要唱,说话就行,以《金勾勾》歌曲为背景音乐。这样一场游戏下来,不用老师教,学生早能跟着音乐演唱了。
二、表演诱趣促理解
其实音乐课上理论知识只占了一小部分,有时候整节课不讲理论,或者理论早就渗透在歌曲当中,多的是学习歌曲、欣赏乐曲。可以表演的项目非常多,可以是上节课教的,表演一下可以用来巩固;可以是这节课刚刚学会的,让学生有展现自己成果的机会;也可以是课外学的,让老师发现一下班级中的音乐小能人。这些表演都可以增加学生对音乐课的兴趣,可以让平时沉默少言或者不喜欢音乐的学生也加入其中,由产生羡慕、蠢蠢欲动到自己积极要求在同学面前表演。
三、故事启趣促想象
如我在教学欣赏曲目《三个和尚》这首民乐时,就先特意找了“三个和尚”的故事,以这首民乐为背景音乐,辅以适当的肢体动作,用生动的语言把故事讲得生动形象。如小和尚一个人在山上的平静、三个和尚的吵闹、寺院着火的慌张等等,让学生随着老师讲的故事情节来感受音乐的高低起落,激起学生主动理解乐曲的兴趣。讲完故事后,将作为背景音乐的《三个和尚》声音转响,结合故事情节,聆听音乐。之后,也可以配上音乐,让班中“故事大王”来讲讲“三个和尚”的故事。经过这样的设计,本来显得很抽象的民乐曲目转化为形象生动的故事,一幅幅美妙的场景在学生脑海中浮现,学生乘着想象的翅膀,在愉悦的氛围中欣赏音乐、享受音乐,自然趣味盎然。
四、影视激趣促欣赏
如音乐教材中的欣赏曲目《劳动歌》,就是动画片《白雪公主》中的插曲,讲的是七个小矮人在劳动时的场面。在欣赏《劳动歌》的时候,同时播放这段动画,让学生看着画面欣赏乐曲,动画的视觉冲击与音乐的听觉冲击相辅相成。第二遍听的时候,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边看边听——乐曲中模拟了哪些声音?由于是看着听,所以学生听完之后印象特别深刻,一下子就把曲子中所有由乐器模拟的各种声音找出来了。如,宝石掉下来“咣”的声音;小矮人们用铲子挖矿藏的声音;他们把挖到的矿藏扔进仓库的声音……学生发言非常积极,也非常投入,惟恐自己知道的让其他同学抢去了。我们课堂上要的不就是这种效果吗?
有时对于特别抽象的乐曲,教师也可以把故事与动画相结合进行教学。如果找不到动画,可以找几张漂亮点的图片来进行比对教学。这样学生才不会觉得听长长的、抽象的乐曲是一件无趣的事情了。
五、妙用评价,培养兴趣
音乐课堂教学评价是以教育目标为依据,通过一定的标准和手段,对教学活动及其结构进行价值上的判断的活动,是教学工作中一个不可缺少的基本环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教师应巧妙运用评价语言,变换评价方式,充分发挥评价的“正功能”,减少“负功能”,使学生更好地学习音乐,促进学生音乐素质的提高。语言上的评价也可以称为即时评价,在学生答题之后,教师做出明确的评价:“你答对了!”“你做得真棒!”“还差那么一点,还要努力哦!”……
评价的语言要新颖,要变化多样,才会引起学生的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评价的时候,尤其在差生方面要多用赞美的语气,让他们觉得自己虽然在其他功课方面差了点,但是音乐课上表现还是不错的,产生对音乐课的期待情绪。
六、在活动中发展兴趣
在学校组织各种艺术团体的基础上,每班都培养了不少艺术成员,所以在班内就可以举行各种小型的比赛。如:民乐队的成员,一般都是一个班的同学学习一种到两种乐器,学习同一种乐器的同学就可以展开比赛。琵琶组的可以各选曲目,让老师们来评评手型、指法、速度等方面哪个同学比较正规、比较优秀。或者按组来比赛,二胡组的和扬琴组的学生各选取两到三首小合奏曲子,让学生或者老师们来评评哪一组演奏得整齐、有感情。通过这样的比赛,不仅能让民乐深入到全校学生心中,更可以提高民乐队员的优越感,让他们在同班同学面前得到表现,以增强他们对学习的信心与兴趣。
正如列夫·托尔斯泰所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调动学生思维、探求知识的内动力。因此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如能使原来无声、不动的内容转化成有声、活动的动态画面,使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充分调动促进学生学习的一切积极因素,定能使音乐课生动活泼、充满情趣,使音乐教学充满活力、流光溢彩。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夏之旅——游丽江
- 童年趣事——种啥得啥
- 多种多样的大自然
- 游牡丹江雪堡
- 秋天里的五彩池
- 唉!现在的年轻人呀
- “可人儿”爸爸
- 四季的美
- 老师的赞歌
- 校运动会
- 声音--------大自然的旋律
- 读《父爱,没有停机》有感
- 读《养花》有感
- 最后一只小鸟
- 奥运畅想
- 浅论中医药院校高等教育教学改革
- 试论大学中文医学图书复本的控制
- 血液灌流抢救急重症中毒的观察及护理
- 浅谈社区服务人员院前急救知识和技能的调查及干预对策
- 浅议“看病难看病贵”的原因及解决思路
- 高血压合并脑出血的临床探讨
- 浅谈三级医院评审中检验科工作的体会
- 关于强直性脊柱炎病人的心理特点分析及护理
- 论规范临床教学管理制度提高教学质量
- 影响临床医学双语教学质量的因素及对策
- 心内科护士心理健康情况的调查及应对措施
- 浅析建立区域性接诊中心创新为兵服务模式
- 浅谈艾滋病患者的心理特点分析及护理对策
- 关于我国社区服务体系研究
- 论社区护理现状及其发展对策
- 叶永烈批评罗布泊商业探险秀
- 青海湖,第二个罗布泊?
- 《敬畏自然》教学杂谈
- 《敬畏自然》导入语设计
- 《敬畏自然》教后反思
- 罗布泊:斯人逝,物已非
-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有关资料
- 《敬畏自然》探赏
- 《敬畏自然》教学设计
- 《敬畏自然》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 《敬畏自然》教学片段
- 整合单元内容,巧掀教学高潮
- 拓展思维,涵养精神──《敬畏自然》教学设计点评
- 《敬畏自然》的备教指要
- 罗布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