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我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研究(1)论文

我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研究(1)论文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8-07

我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研究(1)论文

摘 要:首先分析了金融危机之下我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紧迫性,在此基础上,从产业技术水平、产品竞争力、劳动力情况及相关政策等四个方面详细分析了制约我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因素,最后,针对促进我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途径提出建议。 关键词: 加工贸易;金融危机;转型升级;途径 1 引言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增长的不利影响开始得到进一步释放,11月份出现2000年以来进出口各项指标首次同时负增长的状况。

进入2009年,外贸形势继续严峻,2月份出口达到最大降幅25.73%,虽然受出口退税等扶持政策的影响,出口快速下降的势头在3月份得到明显减缓降幅为17.1%,但

4、5月份又扩大到22.6%、26.4%,单月进出口各项指标已连续7个月出现负增长。目前,受世界经济增长前景仍不明朗、世界贸易形势依然严峻以及近期世界各国采取防范甲型H1N1流感措施将会导致全球贸易进一步萎缩等影响,预计在接下来的几个月中,我国外贸将难改下降趋势,进出口可能继续呈负增长。

受此影响,2008年1-12月份,我国来料加工装配贸易出口额为1105.2亿美元,同比下降4.8%,比2007年回落27.6个百分点,进料加工贸易出口额为5646.6亿美元,同比增长12.6%,比2007年回落8个百分点。我国加工贸易企业附加值低、缺乏核心技术、自有品牌缺失,容易受国际市场波动影响,另外加上人民币升值,原材料价格上涨,劳动力成本增加,我国加工贸易企业面临巨大的压力。

此次金融危机的爆发,使得我国加工贸易自身存在的问题更加突出,众多出口加工企业在这次危机面前泥足深陷。因而,我国加工贸易的转型升级势在必行。

2 影响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制约因素 2.1 产业技术水平落后 目前我国加工贸易企业技术水平普遍不高,近1/4的企业技术水平属于国内一般水平。在企业类型上,内资加工贸易企业的技术水平落后于外资企业,国有企业是我国内资企业中技术整体实力最强的群体,国有企业的技术实力没有显现,是加工贸易发展中的一大不足。

与国外同行业企业相比,我国加工贸易企业的竞争优势依次排列为:满足客户需要提供生产和服务能力强,劳动力成本低,质量一流,技术先进。其中,劳动力成本优势位于第二位,表明劳动力价格低廉仍是我国加工贸易的强项。

技术要素在四项选择中居末位,并且比重远远低于其他三项选择。这表明我国加工贸易出口总体来看并不具备技术优势,劳动力优势仍是竞争取胜的决定因素。

这些现象表明:我国加工贸易产业的技术水平仍然很落后。在加工贸易中,通常情况下跨国公司技术水平等同于或略高于东道国国内先进技术水平,从而使我国加工贸易的中间产品供应能力增长缓慢。

并且跨国公司将我国的加工贸易置于技术含量较低的链条,从技术上阻碍了加工贸易配套产业的发展,妨碍了我国加工贸易的转型升级。 2.2 国内产品缺乏竞争力 首先,我国国内产品质量参差不齐,技术含量低。

有许多国内企业目前仍然存在着管理水平、生产技术落后的状况,大部分企业没有自己的研发机构、缺乏创新能力,从而导致产品质量的不稳定,无法达到加工贸易企业的要求。其次,我国并没有一套完善的信息引导机制,很多企业并不了解国际标准,所生产的产品与进口品在质量上、技术含量以及价格上仍存在差异,不能完全替代。

再次,我国大多数企业的国际市场营销渠道不畅,使我国许多产品的国际知名度很低。而我国加工贸易企业的研发、设计等环节大多在海外进行,外资加工贸易企业更倾向采用国外生产的原材料和零部件。

同时,许多国内产品存在着价格偏高、交货延误、运输缺乏保障等缺陷,因而削弱了其竞争能力。 2.3 劳动力素质低且数目庞大 劳动力优势是我国在国际竞争中最大的比较优势,劳动密集型的加工贸易在我国仍然将有较长的生命周期。

但是根据加工贸易“微笑曲线”原理,那些人力资本(体现为知识技能的丰富而非人员数量的多少)比较丰裕的国家可以在产业链中做增值率的高端部分,由于我国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的普及率并不高,人力资本供给不足,能够大量供给的主要是未接受过良好教育的简单熟练劳动力(人力资源),因此我国的加工贸易只能做产业链中增长率较低的低端部分,缺乏处于国际分工产业链高端和中端领域里的比较优势和竞争力。即使在低端部分的中间加工制造环节,我国的劳动生产率也仅为日本的4.1%,美国的4.4%。

“微笑曲线”理论是我国台湾省著名的电脑专家、宏基集团的创始人施振荣先生根据他从事电脑信息技术行业的多年经验,在波特模型的基础上率先提出的,如图1所示。其基本含义是:某一产业的微笑曲线由上、中、下游部分不同附加值而产生,在中游的生产制造部分,其附加价值最低、利润空间也最小,在上游的研究开发与设计或下游的营销与售后服务,则附加值较高,利润空间也较大。

2.4 相关政策不健全 首先,我国的贸易政策与产业政策存在一定程度的背离:我国的产业政策鼓励“进口替代”,促进资本密集型的产业发展;而贸易政策则提倡“出口导向”,刺激技术密集型加工出口的增长。而我国加工贸易中,资本、技术密集度较高的大型跨国公司投资的加工贸易企业,一方面,享受着贸易保护和产业倾斜政策,另一方面,却由于我国处于加工贸易低技术环节,技术的外溢效应不明显,对相关产业的带动作用不强,导致技术密集型产品的出口能力不高,“进口替代”在低水平上不断重复。

其次,我国知识产权保护法规体系不健全以及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方面存在着缺陷对加工贸易的发展存在很大的制约。此外,对境外投资较为严格的外汇管理既造成了企业开展境外加工贸易缺乏充足的外汇资金,又降低了境外加工贸易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以上这些因素制约着我国加工贸易的顺利转型升级,要扫清这些障碍,就必须对症下药找出转型升级的有效途径。 3 促进我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途径 3.1 提升我国在全球生产价值链中的地位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产品的价值环节在全球范围内开展,总体而言,发达国家占据了研发、技术与资本密集的零部件生产以及品牌、分销等高附加价值的产业环节,而发展中国家主要从事成品组装、简单的零部件加工等低附加价值的产业活动。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多数行业的技术密集度有所提高,纺织、服装和家电等消费品行业在国际市场中占有了一席之地。但总体来看,中国产业的技术水平仍与发达国家存在着较大的悬殊,我国在全球价值链上的地位仍然处于低端产业层次。

要使我国的加工贸易从全球价值链上不断升级。就要从“简单的组装—复杂的组装—零部件制造—零部件研发—最终产品研发—自有品牌产品的研发、设计和生产”等逐步做起。

 3.2 调整加工贸易产业结构,促进加工贸易向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首先,我国在加工贸易领域突出的问题是缺乏核心技术的研究、开发和生产能力,在国际高新技术产业中没有形成水平分工的格局。对此,我国需设立具有标志性的国家级研究开发中心,制定高新技术产业加工贸易的扶持性政策。

同时强化产业政策对加工贸易的引导,实行加工贸易产业评估制度,向高端产业环节升级,重点发展电子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新材料和环保型高新技术产业,着力吸引跨国公司把更高技术水平、更大增值含量的加工制造环节和研发机构转移到我国,以促进加工贸易的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升级。 其次,为加工贸易科研开发成果商业化生产创造基础,是提高我国加工贸易产业结构升级换代能力和高新技术产业国际竞争力的一个重要环节。

3.3 延长加工贸易在国内的产业链条 3.3.1 向产业链上游发展,提高技术开发和产品设计能力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劳动力成本优势逐渐弱化,而资金、技术等优势将不断加强。因此,我国应向具有研发、设计功能以及营销等高附加值环节迈进。

要加强本地的知识产权保护,鼓励加工贸易企业在我国设立研发、设计中心,加强与本地大学和科技中心合作,提高自主开发能力和创新能力;鼓励加工贸易企业加快对国外先进生产的技术消化吸收和二次自主创新,提升企业从事OEM(委托制造)配套能力,努力向ODM(委托设计制造)和OBM(自主品牌加工制造)发展,逐步形成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具有广泛知名度的自有品牌。 3.3.2 向产业链下游延伸,积极发展国际物流和配送业务 在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过程中,我国加工企业不仅要提升加工制造、装配、检测、包装等非核心价值环节的能力,还需具备应用性研发、工艺、外观设计、物流、供应链管理以及附加服务等更加系统化的功能。

加工贸易价值链向下游产业延伸是今后我国加工贸易发展的重要方向,这有利于提高加工贸易的附加价值,也有利于提高我国加工贸易出口竞争力。 3.4 鼓励本土企业积极开展加工贸易,调整加工贸易的主体结构 据前所述,目前我国加工贸易中国有企业及民营企业所占比重小,且处于国际分工与产品价值链的低端,我国加工贸易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的主动权被外资企业所掌握,其发展规划受到外资企业战略目标的影响。

要改变这种状况,就必须加强国有企业及民营企业在加工贸易中的主导权。为此,要加大国有企业体制改革的力度,提高其适应市场的能力,鼓励民营企业积极参与加工贸易;要赋予内资企业平等的竞争机会,营造有利于内资企业发展的政策环境,为内资企业提供有关技术服务、市场开发、信息咨询、人员培训等方面的支持与服务;逐步取消对外资企业的“超国民待遇”,特别是纠正一些地方政府长期以来奉行的“外资优于内资”的观念,避免“内资给外资让道”的现象;鼓励和支持科技型、自主知识产权型民营企业进入跨国公司的产业链,提高同国外企业的产业配套能力,促进我国内资企业生产能力和自主开发能力的提高。

 3.5 发挥政府部门管理效能,着力引导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制定长期发展战略 加工贸易管理涉及到贸易政策、产业政策、财税政策的综合平衡,涉及到区域经济发展以及利用外资、增加就业等。要做好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及其监管工作,有赖于国务院各部门的协调配合,有赖于商会、行业协会、报关行、会计师事务所等社会中介机构的积极参与。

必须积极、有效、充分、合理地发挥综合协调的整体效能,实现制度创新和手段创新,形成促进与监管的整体合力,使加工贸易与国内工业体系融为一体,着力引导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真正把我国发展成为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世界制造业基地。 参考文献 王怀民.产业转移、产业升级与内地贸易中心的建立[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06,

(3). 邬关荣.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研究―以服装产业为例[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 王怀民.市场分割、比较优势与加工贸易[J].世界经济研究,2005,

(1). 李少华.产品内分工视角下我国加工贸易升级探论[J].经济前沿,2009,

(1). 隆国强.加工贸易转型升级之探讨[J].国际贸易,2008,

(1

2). Chingyuan Lin.East Asia and Latin America as Contrasting Models[J].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Culture Change,1988.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妈妈,我错了
国庆节三趣事
秋天的足迹
油菜花
家的味道
功夫不负有心人
节约用电
校园一角
我很后悔
我很后悔
我的伤心事
美丽的月夜
我的小表弟是个小捣蛋
妈妈,我错了
美丽的三星堆
坚守诗性存录历史——《饮冰室诗话》的诗学思想分析
浅析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
论融资成本对企业融资方式选择的影响
论析《尔雅•释亲》亲属称谓体现的文化信息
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融资渠道及资金来源分析
关于言语行为研究的历史、现状及启示
全球船舶市场融资动态与中国船舶融资
浅谈文化背景知识对阅读理解的影响
试论施工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知识产权证券化融资策略探析
应收帐款融资、融资租赁和杠杆收购融资的比较研究
论杜甫诗歌的忧患意识
新企业融资准则下如何加强企业融资管理
新企业融资准则下企业融资管理策略研究
融资成本与风险对融资方式选择的影响
《自然之道》教案3
《雅鲁藏布大峡谷》教学
《颐和园》教案
《母鸡》教学2
《颐和园》教案
《白公鹅》教学设计之2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教案
《观潮》教学设计之2
《鱼游到了纸上》教学设计
《猫》教学设计之1
《幸福是什么》教学设计之1
《去年的树》教学设计之3
《小木偶的故事》教学设计之2
《秦兵马俑》教案3
《猫》教学设计之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