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对我国贸易顺差发展进行分析(1)论文

对我国贸易顺差发展进行分析(1)论文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8-05

对我国贸易顺差发展进行分析(1)论文

近年来,我国贸易顺差规模迅速扩大引起国内外各方面的极大关注。一方面,我国相继出台了积极扩大进口、调整税收政策、控制“两高一资”产品出口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意在抑制顺差过快增长。

另一方面,欧美等西方国家不断对我国施压要求加大人民币升值幅度。本文从历史的视角,通过国际比较,对我国贸易顺差发展进行分析

(1),并对未来走势作出初步判断。

一、我国贸易差额变化情况 1950年以来的58年间,我国有20年出现贸易逆差,37年出现贸易顺差,1年达到贸易平衡。我们将1950年以来我国贸易差额变化分为三个阶段。

(一)贸易差额规模较小阶段(1950年至1977年)。在这28年间,有10年出现逆差,其中,1950年逆差最小,为0.3亿美元,1974年逆差最大,为6.7亿美元,平均每年逆差为2.6亿美元;有18年出现顺差,其中1961年顺差最小,为0.4亿美元,1973年顺差最大,为6.6亿美元,平均每年顺差为2.68亿美元。

这一阶段无论是顺差还是逆差规模都很小,变动幅度也很小。

(二)以贸易逆差为主阶段(1978年至1993年)。在这16年间,有10年出现逆差,平均每年逆差为63.5亿美元,规模超过100亿美元的有3年,1985年逆差最大,为149亿美元;有5年出现顺差,平均每年顺差为50亿美元,1983年顺差最小,为8.4亿美元,1990年顺差最大,为87.4亿美元;有1年出现贸易平衡。

这一阶段,总体上是以逆差为主的。

(三)持续贸易顺差阶段(1994年至2007年)。从1994年开始,我国进入持续贸易顺差阶段。

1994年至2011年,11年累计顺差达到2819.3亿美元,每年平均顺差规模为256.3亿美元,大部分年份顺差规模均维持在200-400亿美元之间。2005年顺差1020亿美元,2006年1775亿美元,预计2007年可达2600亿美元,这三年贸易顺差规模持续扩大,平均顺差规模将达到1798亿美元。

二、贸易顺差的国际比较 与世界主要工业化大国相比,我国贸易顺差主要有三个特点:

(一)我国贸易顺差持续时间不算长。从历史上看,英国、美国、德国、日本在其工业化过程中均出现过大规模的贸易顺差,而且持续较长时间。

英国工业革命后的1784年至1913年,贸易顺差持续129年,其后顺差也时有出现;美国自1874年至1970年的97年中,有93年顺差;德国自1952年以来,连续55年顺差,近5年来顺差规模一直位于世界第一,2006年顺差达2021亿美元,占出口总额的18.2%;日本自1981年以来连续26年顺差,连续18年高居世界第一。而我国从1994年开始连续出现贸易顺差也不过只有14年。

从国际经验看,一般各国都是在国际收支出现较大负数情况下,才把国际收支平衡作为宏观调控目标。很少有国家在顺差时要求贸易实现平衡。

德国、日本长期存在较大贸易顺差,但都强调是市场经济作用的结果,是“德国制造”、“日本制造”得到世界公认,是外需强劲的结果。这对我们回应近年来欧美等西方国家以顺差为借口不断对人民币升值施压,突破外国贸易壁垒和封锁,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二)我国顺差规模增长幅度最大。我国贸易顺差2011年为320亿美元,2005年、2006年、2007年,依次增加了700亿美元、755亿美元、825亿美元。

而德国贸易顺差从2001年的955亿美元上升到2002年的1328亿美元,属于年度最大增幅,只增加了373亿美元。日本贸易顺差从1997年826亿美元上升到1998年的1073亿美元,属于最大增幅,也只增加了247亿美元。

(三)我国顺差占出口总额比重仍处于合理水平。目前我国顺差占出口总额的比重,与德国相当,比日本最高点还低一些。

2006年,我国顺差占出口总额比重为18.3%,德国为18.4%,日本为11%。日本、德国和我国顺差占出口总额比重(在持续顺差期间)最高水平进行比较,日本最高(39%,1986年),我国(23.7%,1998年)略高于德国(22.6%,1988年)。

三、我国贸易顺差规模剧增的原因 2005年以来,我国贸易顺差规模急剧扩大,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国际制造业加速向我国转移,由此转移部分贸易顺差。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国际制造业加速转移,在亚太地区形成了以我国为加工装配中心,以东亚为原材料和零部件供应方,以美欧为技术研发方、品牌持有方和主要市场的产业链,使我国对美欧顺差在很大程度上替代了东亚对美欧顺差。

2006年,我国对美国顺差1443亿美元,对欧盟顺差917亿美元。而同期我国对台湾地区逆差663亿美元,对韩国逆差452亿美元,对日本逆差240亿美元,对东盟逆差182亿美元,以上逆差累计达到1537亿美元。

(二)国际市场需求强劲,对我国形成严重依赖。近几年世界经济持续增长,对我国产品需求强劲。

2011年至2007年,世界经济增长率超过3.0%,最高达5.4%,世界贸易增长率均在6.0%以上,最高达8.0%。我国制造业基地珠三角、长三角地区很多企业反映,近年来出口订单明显增加,一些公司由以前的抢订单变成挑订单。

有些公司由于订单量都很大,而且客户还在继续加单,公司春节期间没有放假,各生产线都已满负荷运转。随着我国出口产品国际市场份额的不断提高,国际市场对我国产品的依赖程度也不断增强。

目前,我国超过50种机电产品占世界市场份额80%以上,轻工产品占60%甚至达到70%,纺织产品占30%。从短期看,国际市场采购商没有替代选择,只能从中国采购。

(三)我国经济发展阶段决定了大规模顺差有其历史必然性。随着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和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特别是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制造业产业链迅速伸延,配套供给能力大大提高,国产材料和配件的竞争力不断增强,在全球产品供应体系中所处的地位稳步上升,“中国制造”已得世界公认。

目前我国是世界消费品生产和出口大国,而很少从发达国家进口消费品。由此可见,我国大规模顺差产生是目前经济发展阶段的必然反映。

(四)我国特殊贸易结构是造成大规模顺差的客观原因。从进出口商品结构看,我国进口产品以能源、原材料、技术设备为主,出口以低附加值的消费品和机电产品为主。

在国内投资需求减弱的情况下,这种贸易结构一方面造成能源、原材料、技术设备进口增速减缓,另一方面由于国内市场容量有限造成制成品出口大量增加。从贸易方式看,我国加工贸易占据半壁江山,虽然一般贸易顺差很少且经常出现逆差,但由于加工贸易存在大量顺差,使加工贸易顺差在弥补一般贸易和其他贸易方式逆差后,还出现较大规模顺差。

(五)国内综合优势集中释放造成大规模顺差。一是我国劳动力优势明显。

我国劳动力资源丰富,价格低廉,素质相对较高,具有不同知识层次的人才储备,适合工业制造业上、中、下游各个环节对各种层次人才的需求,使我国劳动力资源无论在绝对数量还是质量层次上均具有优势。二是投资环境明显改善。

几年来我国通过发行国债扩大固定资产投资规模,铁路、公路、能源、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为吸引外资、扩大出口创造了良好的基础设施环境。三是产业综合配套能力大大增强。

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我国制造业产业链迅速伸延,配套供给能力大大提高。目前我国珠三角和长三角地区已形成电子信息、光机电一体化、家电、机械、光学仪器等比较完备的产业集群,在方圆数公里之内,企业均可实现产品配套。

尤其是加入世贸组织以来这几年,国际产业加速向我国转移,制造业产能快速扩张,目前已进入集中释放期,推动了出口大量增加。 在一国工业化的过程中,随着制造业竞争力的不断提高,出口能力明显增强,出口规模不断扩大,同时国内生产对进口的替代效应越来越强,贸易顺差的出现不可避免。

目前我国所处的国际分工地位、经济发展阶段及自身资源优势决定我国贸易顺差的产生有其历史必然性。

四、我国贸易顺差走势 从近期贸易顺差情况看,我国进出口增速有所放缓,进出口差距有所缩小。这种发展趋势还将会持续下去,主要原因有:

(一)我国人民币持续升值。我国从2005年7月实行汇率改革,当月人民币即升值2%,之后人民币累计升值已经超过10%。

预计今后我国人民币还将会保持小幅升值态势。随着人民币持续升值,其抑制出口、扩大进口的作用将会进一步显现。

(二)从长期看,我国进口价格涨幅将高于出口价格涨幅。从进出口结构看,我国出口以工业制成品为主,而大多数商品我国并无国际话语权,因而价格上升的空间极为有限;我国进口的主要是能源、原材料等大宗商品,如原油、铁矿石、农产品等,此类商品受国际价格上涨的左右,而且价格将呈不断上涨趋势。

我国出口企业受上游能源、原材料、中间产品价格上涨的冲击,而处于下游的出口产品价格却难以提升,利润空间明显收窄,贸易顺差规模扩张会受到一定抑制。

(三)我国即将成为世界第一出口大国,出口增速也将逐步回归到世界平均水平。据世贸组织统计,2007年初我国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二大出口国,到8月份,我国月度出口总额1114亿美元,首次超过德国(1058亿美元)。

2006年我国出口9689亿美元,同期德国出口11111亿美元。按照两国目前出口速度,如不考虑汇率变化,预计2008年我国出口总额将超过德国,成为世界第一大出口国。

从国际经验看,世界主要贸易大国一般都要经历从出口增速迅速增长到维持相对平稳,再回归到世界平均水平的发展阶段。因此,即将成为世界第一出口大国的中国出口增速可能逐步回归到世界平均水平。

对我国贸易顺差的未来走势,我们得出以下基本判断:一是未来几年内,我国贸易顺差规模仍将继续扩大,但增幅会逐渐回落。预计在2010年前后,我国贸易顺差规模将达到顶峰,即4000亿美元左右,然后趋于稳定或有所回落;顺差增幅也将由2005年的74%下降到2010年的10%以内。

二是未来相当长一段时期我国对外贸易将继续维持顺差。我国出口基数远远大于进口基数。

2006年,出口总额9690亿美元,为进口总额7916亿美元的1.22倍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特殊的“马拉松”
花香弥漫的林中小路
讲故事比赛
金黄宝塔
开会的小鸟
小小运动会
金鱼
雾灵山游记
我的好朋友***
一场风波
蚂蚁搬东西
奶奶的生日
家乡的美景
我敬爱的老师
铅笔、橡皮、削笔刀和笔盒
浅谈变压器
干式变压器的选型
设计与设计管理/Design and Design Management
家用电器安全标准和电气安全性能(1)
消防工程设计缺陷百例谈之消防电气
电气设计中低压交流接触器的选用
消防自动报警系统与智能化系统的联动
长常高速公路长益段上跨天桥设计构思及工程特点
石河道大桥基桩成孔施工方法
面临国际竞争的中国工业设计业
关于漏电火灾报警系统设计统一技术措施(供讨论用)
数字广西地理空间基础框架建设的研究
厦门蔡尖尾山隧道灯光控制系统简介
河南电网“十一五”发展规划
低压电网中有关电动机的接地保护问题
《燕子专列》教学设计一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学设计五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课后反思
《燕子专列》教学设计二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第一课时教学实录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说课设计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学设计一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学过程简述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综合资料一
《路旁的橡树》教学设计二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学建议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综合资料二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学设计二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学设计四
《路旁的橡树》教学设计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