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07
R&D投入、技术引进与制造业技术进步的实证研究
[关键词] 制造业;TFP;R&D投入;技术引进
一、引言
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是国民经济的物质基础和产业主体,是富民强国之本,是国家科技水平和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是国家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体现,是世界产业转移和调整的承接主体,决定着 中国 在经济全球化格局中的国际分工地位。我国是一个制造业大国,在走向新型 工业 化道路、加速实现 现代 化、打造制造业强国的进程中,必须依靠技术进步,才能走出一条 发展 制造业、通向制造强国之路。
自美国经济学家索洛在技术进步贡献率研究方面作出突出贡献而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以来,技术进步就成为经济学一个持久不衰的研究课题。一般而言,技术进步分为劳动节约型技术进步、资本节约型技术进步和中性技术进步,后者具体表现为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意味着技术进步的提升,即以更少的投入获得更多的产出。在经济全球化下,影响技术进步的因素既有国内的因素即自主研发,同时还有国外的原因即国外技术引进。无论是自主研发还是引进国外技术都可以大大增加我国技术知识存量,并且转化为全要素生产率(金雪军等,200
6)。本文的内容由四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国内外的 文献 回顾;第二部分是计量模型设定、指标选取、数据的来源;第三部分是计量模型的回归结果与分析;第四部分是结论与政策建议。
二、文献回顾
国外对于技术进步的研究可以追溯到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当时,经济增长已经成为各国学术界研究的一个重要主题,而技术进步的研究则是在经济增长理论框架下的一个重要分支。荷兰经济学家Tinbergen首先在生产函数中增加了一个用以表示生产效率的时间趋势,由此开始了技术进步的理论、方法、应用等各方面的研究。Solow于1957年发表了一篇名为“技术变化和总量生产函数”的经典文章,把总产出看作是资本、劳动二个投入要素的函数,从总产出增加中扣除资本、劳动力带来的产出增加,所得到的“余值”作为技术进步对产出的贡献。
技术引进是促进一个国家和地区技术进步的另一个重要手段。李俊霖(200
7)通过实证研究,发现中国的技术进步主要来源于国内的研发投入和通过FDI渠道发生的国外技术引进。周斌等(2000)对上海的技术进步进行分析后得出结论:技术引进大大提高了上海工业的整体技术水平,实现了技术进步。李光泗等(200
6)就技术引进对江苏省的技术进步作用进行研究,发现1990-2004技术引进对江苏省的技术进步未表现出预期的正向作用,同时未表现出显著的Granger因果关系。吴先聪等(200
7)对四川的技术进步研究表明:技术引进对产业的影响是积极的,但是不十分显著,技术引进和技术外溢出的时滞效应、国内企业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效果不明显、引进技术质量低以及结构不合理等是引起该结果的主要原因。
综上研究,目前国内从技术引进和R&D投入角度对技术进步的影响进行研究的 文献 还不多,特别是针对制造业的技术进步进行研究目前还未见到。为此,本文从技术引进和R&D投入两个角度出发,对 中国 制造业的技术进步进行实证分析,应该具有一定的创新性。
三、计量模型及指标数据
(一)TFP的估算
对Cobb-Douglas生产函数Yt=ALtαKtβeμt(其中Yt、Lt、Kt分别为第t期的产出、劳动投入以及资本投入,α、β分别代表劳动投入、资本投入的产出弹性)两边取对数得:
lnYt=lnA+αlnLt+βlnKt+μt
(1) lnY=-8.6514+1.0943lnK+0.7466lnL[AR
(1)=0.6899] AdjR2=0.9504,F=116.119,DW=2.204
(二)TFP影响因素的计量模型
我们将Cobb-Douglas生产函数扩展开来,加入新的变量:
Yt=ALtαKtbRDtgTIthem
(3)
其中Y为制造业工业增加值;RD为研发经费投入;TI为技术引进经费投入。一般地,采用全要素生产率进行度量,令:TFP=Y/LαKβ为全要素生产力,则:TFPt=ardtγtitη,再对它求 自然 对数,可得:
lnTFPt=lnA+γlnRDt+ηlnTIt+μt
(4)
说明全要素生产率也即技术进步,它与研发经费投入、技术引进投入有关。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吹泡泡
- 家乡的美景
- 洗碗
- 第一次演讲
- 雨中情
- 水仙花
- 聪明泉
- 一次难忘的升旗仪式
- 我
- 我的家
- 《沙滩惊奇》观后感
- 乌鸦和狐狸
- 萝神鼓
- 呼家庄——我的乐园
- 鹦鹉
- 杭州市轨道交通客流预测中的一些问题及对策
- 广州新白云机场轻轨桩排式地下连续墙的受力分析
- 城市轨道交通开发利益影响范围研究
- 我国城市轨道交通项目的融资模式探讨
-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利益关系分析
- 客运专线对沿线城市铁路客运量分流问题的研究
- 钢轨电位限制装置与框架保护关系的分析
- 全球化背景下国际公共事务管理主体的合法性思考
- 跨座式单轨高架车站结构选型
- 可比性的概念:文化政治视野里的普遍与特殊
- 上海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融资与管理的改革
- “民主集中制”的本质与毛泽东的集权思想
-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架空接触网电分段的设置
- 轨道交通对杭州城市发展的作用
- 政治研究的微观层面
- 《北京亮起来了》教学设计之一
- 《画风》教案
- 《清澈的湖水》教学设计之二
- 《数星星的孩子》教学设计(北师大版小学语文教案)
-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教学设计之三
- 《动手做做看》
- 《葡萄沟》教学设计
- 《画风》教学设计之三
-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教学设计之二
- 《北京亮起来了》教学设计之三
- 《难忘的泼水节》教学设计
- 《数星星的孩子》教学实录(北师大版小学语文第二册教案)
- 《日月潭》教学设计
- 《北京亮起来了》教学设计之二.
- 《清澈的湖水》教学设计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