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论我国机械工业吸收能力与FDI技术外溢

论我国机械工业吸收能力与FDI技术外溢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14-01-07

论我国机械工业吸收能力与FDI技术外溢

摘 要:东道国 企业 的技术吸收能力是 影响 FDI技术外溢的重要因素,主要 分析 我国机械 工业 在人力资本、技术基础等方面的技术吸收能力对FDI技术外溢的制约情况,提出增强技术吸收能力、促进我国机械工业FDI技术外溢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FDI;技术吸收能力;技术外溢;机械工业

1 研究 回顾

我国学者赖明勇、包群、阳小晓(2002)通过实证研究表明在影响我国外商直接投资的众多因素中,人力资本存量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我国人力资本存量的丰裕度决定了对FDI的技术扩散效应的吸收程度。张斌盛、唐海燕(2006)选取留学回国率和外资就业率作为人力资本流量的代理指标,与传统的人力资本存量指标一起纳入模型进行回归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FDI和人力资本相结合与经济增长呈显著正相关,尤其是留学回国率以及外资就业率与FDI的结合,其正效应更为显著。

2 我国机械工业吸收能力对FDI技术外溢的制约分析

(2)我国机械工业人力资本水平低对FDI技术外溢吸收的制约。由 中国 机械工业联合会、中国机械冶金建材工会组成联合调查组于2005年的一项调查表明:目前我国机械行业高级技工所占比例小且年龄结构老化。据对87家机械行业国有大中型企业调查统计,生产工人中,高级技师和技师、高级工、中级工、初级工、无等级工分别占工人总数的2.26%、13.54%、31.77%、34.34%和18.09%。 87家企业中,中级工、初级工、无等级工所占比例达84.2%。这与工业发达国家高级技工占40%的比例相差甚远。 从调查情况看,高技能人才奇缺,后继无人严重。以调查的企业数据为例,高级技师仅占工人总数的0.26%,技师占2%。而且近70%的中级工、初级工(不含无等级工)只有中等以下文化程度,这种素质状况远不能适应高、新、精设备对操作工的需要。高级人才、技术人员的匮乏必然会影响到外资企业对我国机械工业的技术转移和扩散。跨国公司子公司需要在东道国雇佣熟练劳动力和高素质的管理人员,如果当地劳动力素质与跨国公司的要求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就会加大跨国公司的进入成本。因此,由于人力资本的限制,我国难以吸引资本技术密集型的跨国公司进入,同时也不能有效吸收跨国公司扩散的技术。

(3)政策、体制不完善也 影响 到FDI对我国机械 工业 技术外溢的大小。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我国 科技 体制改革不到位。我国机械工业比较分散,开发能力建设上过多注重行业 研究 所研究能力的提高,每个产品都有归口研究所,产品开发主要依靠研究所,而没有重点把产品开发能力放在 企业 进行。同时,对于大量尚不具备建立开发中心能力的中、小企业,政府未能充分利用科研院所力量,为其提供技术支持,建立起技术开发支撑体系。在这种背景下,希望提高技术水平从而进入跨国公司全球分工体系的企业既得不到科技资源,也难觅技术支持和帮助,外资企业在国内市场遭遇不到有力的竞争。这样,技术外溢既缺乏有效的利益激励,也缺乏有力的竞争促进,技术外溢的步伐就会相应放慢。第二,通过FDI引进技术的管理体制上还不完善。未能很好地组织各设计、制造、施工、使用等单位和产、学、研各方面力量进行协同攻关,加之缺乏支持机械装备国产化的激励政策,致使许多引进项目消化吸收缓慢,国产化程度低,发挥作用有限。就已引进的技术看,从图纸资料的翻译、转移到投入批量生产,一般要用三年以上时间,大型复杂装备的消化周期还要拉长。 第三,劳动力市场不完善。人员流动是产生FDI技术外溢的重要途径。在跨国公司的高薪诱导下,大批国有企业技术人员流向外资企业,却很少看到外资企业的管理人员与技术人员回流到国有企业。在人才流动方面,主要是在外资企业之间流动。人员流动带来技术溢出也包括跨国公司的管理和技术人员离开跨国公司后自己创业。这需要国内存在较为健全、完善的 金融 与资本市场,但从现在的情况看个人创业的困难较大,特别在融资渠道方面还不够通畅,贷款担保风险投资基金业的 发展 尚显不足。第四,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不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不力,使得外资企业更加注重对技术的严格保密,也不能更有效地发挥我国机械工业企业在技术上自主创新的积极性。据机械工业联合会的统计, 目前 工业发达国家的新产品贡献率52%,我国仅为5.9%。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的产品少,克隆产品较多。这样的结果除了自主创新能力削弱之外,还容易遭到侵权指控。即使出现了自行研制的技术,也很容易被指责为“剽窃”。 中国 不久前自行研制的“CM1海豚”磁悬浮列车还没有试运行,就被德国一些媒体和企业指责为“抄袭了德国磁悬浮技术”。

3 提高技术吸收能力促进FDI技术外溢效应的对策

首先,加强机械工业人才队伍的建设。结合行业和企业的发展实际,积极支持和指导企业对各类人才队伍的建设工作,特别是要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加强对各工种岗位技能工人的培养,通过继续 教育 、技术比武、职业培训、技能鉴定等多种方式,加快提高技能工人队伍的整体素质。此外还应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充分发挥技术人才的创造性与积极性。确实落实国家有关技术入股、技术参与分配的政策,鼓励有真才实学的技术人才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或 应用 高新技术提高传统机械产品的技术水平。

其次,努力推进技术创新和“产学研”相结合,建立和完善以企业为主体的 社会 技术创新机制。我国机械工业企业要充分利用已掌握的自主知识产权,加强与国内外科研单位和企业合作,充分利用并整合国际国内先进技术,扩大市场占有份额。按照市场 经济 规律 ,利用产业集群的载体,以企业为主体,以高校和工业研究院等科研院所为依托,促进产学研紧密结合,加快对机械行业亟待解决的科技 问题 、重点项目的研究和重点产品的技术升级、以及产品前沿性的研究和攻关,形成三者互相合作、合理分配和利用资源、研发成果共享的创新局面。这样不但会使创新能力增强,而且还可以加快新技术的扩散,可以使机械工业生产力总体水平在较短时期内迅速提高。

再次,增加我国企业研发投入。要解决研发资金不足的问题,首先应转换企业经营机制,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不断提高自身实力。只有实力提高了,才有更多的资金投入到研发活动中。同时,政府也应有辅助投资并且给予相应的鼓励政策。在有关机械工业的科技计划中,增加创新技术研发的比重以及重大技术机械装备国产化专项基金的预算。在原行业技术发展基金的基础上,可重组成立国家产业技术基金,重点用于支持共性、基础性、关键性和竞争技术的研发。另外,要健全、完善金融市场,为国内企业提供良好的融资渠道。尤其是要大力发展科技信贷业务,扩大金融机构对企业的科技投入。

参考 文献  [2]周述琴,邹艳.从吸收能力谈西部FDI的利用[J].经济论坛,2007,

(15):11-12.

[3]吕士生,张诚.当地企业吸收能力与FDI溢出效应的实证 分析 ——以天津为例[J].南开经济研究, 2004,

(6):72-77.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彭园快乐游
夏天,我想……
快乐的“五一”节
快乐的“五一”节
猴子过河
快乐的“五一”节
啄木鸟是森林小卫士
快乐的“五一”节
克和千克的对话
快乐的“五一”节
爱护国旗
快乐的“五一”节
美丽的万安——我的家
我的“五一”节
我喜欢这样的妈妈
正确的观点、缺憾的论证
亟待法治建构的警察裁量权法学理论论文(1)
文化的民间传承机制与传统诉讼理念的形成
法治的基础、目标和途径
“非典”事件的法律性质法学理论论文(1)
中国法引论法学理论论文(1)
两种自由概念(二)法学理论论文(1)
法律价值概念的解释法学理论论文(1)
宪政政府的难题法学理论论文(1)
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法制问题法学理论论文(1)
市民社会理论的研究法学理论论文(1)
再论建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学法学理论论文(1)
法律家的技能与伦理法学理论论文(1)
析自由心证原则法学理论论文(1)
自发的法律与自由市场法学理论论文(1)
《葡萄沟》教学设计五
《葡萄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五
《葡萄沟》教学设计七
《难忘的泼水节》教学设计一
《葡萄沟》说课设计一
《葡萄沟》教后感
《葡萄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三
《葡萄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四
《葡萄沟》教学设计六
《葡萄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
《葡萄沟》说课设计二
《葡萄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二
《葡萄沟》综合资料
《葡萄沟》片断赏析
《葡萄沟》教学设计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