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14-01-07
对城镇化与工业化协调发展及政策探讨
摘要:城镇化与 工业 化协调 发展 是新阶段加速推进城镇化和加快完成工业化任务的客观需要。要实现其协调发展,当务之急是要提高城镇化水平,缩小工业化与城镇化之间的差距。其基本思路应为: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增大就业比重,重点通过加快服务业的发展来带动城镇化,而不是反过来,依靠加快城镇化来促进服务业发展。为此,要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加快服务业的发展,转移 农村 剩余劳动力,防止产业“空壳”化。
关键词:城镇化 协调发展 第三产业 政策措施
前言
城镇化与工业化协调发展是新阶段加速推进城镇化和加快完成工业化任务的客观需要。能否做到城镇化与工业化两者的协调发展事关一个国家或地区 经济 增长速度的快慢和效率的高低。从根本上讲,要实现城镇化与工业化之间的协调发展,必须采取行政的、经济的、 法律 的等综合措施,才能奏效,单靠哪一种措施都无法解决。其基本思路应为: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增大就业比重,重点通过加快服务业的发展来带动城镇化,而不是反过来,依靠加快城镇化来促进服务业发展。具体的政策措施就是要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加快服务业的发展,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防止产业“空壳”化。
对策之一: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推动工业化与城镇化的协调发展
传统 理论 认为工业化是城镇化发展的根本动力,第三产业是城镇化发展的后续动力。在相当长的时间里,这一理论一直占据主导地位。但当工业化与城镇化发展到一定 历史 阶段后,第三产业的地位已经发生了较大变化,其推动作用越来越显著,并不断上升,而工业化的作用则呈现递减的趋势,传统理论由此面临新的挑战。
城镇化、工业化与第三产业之间具有密切的联系:工业化推动城镇化的发展,城镇化能够促进第三产业发展,反过来,第三产业的发展也会增强城镇的吸纳能力,加速城镇化的进程,为工业化发展提供丰富的人力、物力资源。城镇化与第三产业的发展存在一定的正相关关系。城镇化水平越高,第三产业发展程度也就越高,城镇化水平较低,表明第三产业不太发达。一方面,发展第三产业,必须依托城镇化。第三产业的地位和作用是不断变化的,在工业化的后期,第三产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会逐渐大于第二产业,对农村向城镇集聚的要求也高于第二产业。只有城镇化才能促进第三产业的繁荣和发展。另一方面,没有城镇化,第
二、三次产业就失去了发展空间和载体。城镇化与相关产业本当融为一体,没有产业支柱的城镇化是没有什么意义的,也是发展不起来的。因为没有产业支持,城镇的人口就很难充分就业,就没有足够的收入,就很难刺激消费,而没有消费就没有再生产。发达国家城镇化与第三产业的相关系数一般为0.8,而 中国 2002年城镇化与第三产业的相关系数则为1.16。中国城镇第三产业比重也明显高于农村第三产业比重。
第三产业对促进和推动中国工业化与城镇化协调发展是功不可没的,尤其是近年来业已成为经济增长的“新高地”。但存在的 问题 不容忽视:第三产业比重明显偏低,而且内部结构不合理。与世界大部分国家相比,中国第三产业增加值在GDP中所占比重偏低。 目前 ,绝大部分发达国家的这一幅比重在60~80%,大部分发展中国家也超过35%,而中国2002年这一比重仅为33.7%。从第三产业内部结构看,发达国家主要以信息、咨询、 科技 、 金融 等新兴产业为主,而中国仍以传统的商业、服务业为主,一些基础性第三产业和新兴第三产业仍然发育不足。这些问题,直接 影响 GDP的增长,制约了城镇化的发展。 对策之二:通过加快服务业的发展,带动工业化与城镇化的协调发展
服务业是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第三产业对城镇化与工业化的推动作用中 ,服务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说,第三产业的发展主要取决于服务业的发展程度。因此,服务业是否发展严重影响着城镇化的发展,影响城镇化与工业化的协调发展。 对策之三:大量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就业,促进工业化与城镇化的协调发展 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要大量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根本的办法就是坚持工业化、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与城镇化三位一体,防止产业“空壳”化:
(1)加快城镇化进程。城镇化水平每提高一个百分点,可以转移农村人口1300万,城镇化水平越高,转移出路越广,就业比重也就越大。城镇化水平过低或滞后,转移出路狭窄,就业比重也就越小。
(2)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同量资本投入第三产业所创造的就业岗位是第二产业的3-4倍;第二产业每增加一个就业者,第三产业相应地增加3-5个就业者。
(3)加快发展服务业。
(4)继续完成工业化。
除以上4个方面的措施以外,要把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出去,还必须注意2个 问题 : 二是要善待农民工,消除农民工抢城里人饭碗的旧观念。要转变观念,树立农民剩余劳动力进城打工是新增就业岗位,而不是挤占城镇原有就业工作岗位的错误观念,适度地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补充经济发展对劳动力的需求。要善待农民工,做好有关农民工方面工作:
(1)要从多方面给农民工“减负”,减少各种收费,降低农民进城务工的成本。
(2)搞好多方面“服务”。建立劳务市场,提供就业信息,加强就业指导与培训,提供法律援助、劳动安全、子女 教育 等方面的服务。
(3)要给农民工“留退路”,力求做到回乡可以种田,进退有路,无后顾之忧。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后悔的一件事
- 拔萝卜
- 我的爸爸
- 可怜的小鸡
- 开心的六一儿童节
- 六一儿童节
- 暑假趣事
- 妈妈的生日
- 吃饺子
- 卖报
- 日记一则
- 称猫
- 可爱条金鱼
- 小兔过河
- 说大话的狮子
- 试论职校生语文教学中口语交际能力的评价与培养
- 试析教师风度的培养
- 试论信息管理在高职高专教学管理中的运用与创新
- 关于农业类高职院校公共英语教学改革策略
- 关于重视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课程特色
- 试析职教语文教学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方法
- 试论教育中职学生如何做人
- 关于新形势下警察院校学员素质教育的特色性分析
- 关于数学课堂提问技巧例谈
- 关于高职英语教学中的文化信息导入
- 高职特色英语教学探析
- 试论艺术类高职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 关于提升高职专业内涵建设的思考
- 关于影响高职院校教学质量因素的应对策略
- 试析中职语文课堂教学目标设计现状
- 《赤壁赋》历代名家汇评
- 重读苏轼的前后《赤壁赋》
- 《赤壁赋》中的“明月”意象略析
- 巧用经典 化工无痕──对《赤壁赋》中一段歌词的解析
- “乌台诗案”和《赤壁赋》
- 苏东坡突围
- 笑解千愁,江月知我心──《赤壁赋》
- 轮回思想──解读《赤壁赋》的一把钥匙
- 古今品评《赤壁赋》
- 饮酒诵诗传真情──深入解读《赤壁赋》
- 《赤壁赋》上下文照应
- 悦目、会心、畅神和超越──苏轼《赤壁赋》自然美审美心理过程管窥
- 《前赤壁赋》赏析
- 清风凌波,流光千古──苏轼《赤壁赋》赏析
- 从赤壁时文看苏轼儒、释、道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