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当前我国房地产金融风险的表现及防范对策

当前我国房地产金融风险的表现及防范对策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8-05

当前我国房地产金融风险的表现及防范对策

【摘要】房地产 金融 是房地产业 发展 的重要方面,防范房地产金融风险,不仅是房地产业和房地产金融业稳定和发展的要求,而且对整个金融业和国民 经济 的稳定与发展也至关重要。文章首先 分析 了我国房地产金融发展的现状与特点,接着描述了当前我国房地产金融风险的集中表现,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必要的风险防范措施。

【关键词】房地产 金融风险 风险防范

房地产业是国民经济最重要的支柱性产业,是一个投资巨大、回收缓慢、回报丰厚、具有风险的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房地产业发展迅速。房地产金融是房地产业发展的重要方面,防范房地产金融风险,不仅是房地产业和房地产金融业稳定和发展的要求,而且对整个金融业和国民经济的稳定与发展也至关重要,因此对房地产金融风险进行分析具有一定的必要性。

一、我国房地产金融发展的现状与特点

商业银行提供个人住房抵押贷款,是房地产业与金融业相联系的另外一个表现。据统计,1997年底,全国商业银行自营性个人住房贷款仅为190亿元,到2006年底,全国住房公积金贷款已经达到6364.33亿元,个人住房贷款余额达到3804.71亿元,十年的时间,增加了近20倍。(数据来源:中宏数据库2007-3-23)

总体而言,我国房地产金融的发展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发展时期短,起步快

从我国房地产融资的历程来看,房地产是在1998年以后真正进入融资阶段,伴随着个人住房商品化制度的实施以及个人购房按揭的启动,大量的购房者进入房地产市场,短短几年时间,我国用于房地产开发与个人购房贷款余额大幅增长。

2、融资渠道单一

从我国房地产市场的运行过程及其资金链来看,房地产金融主要是由银行房地产信贷构成的,商业银行的信贷几乎介入了房地产业运行的全过程,是我国房地产市场的主要资金提供者。而其他融资渠道如信托、房地产债券、住房资产证券化等融资方式,在我国房地产金融市场尚处于起步阶段,所占贷款比例很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3、融资比例较高

融资比例较高,是我国房地产金融的又一个明显特征。房地产 企业 的融资策略大都离不开“市场——资源——资金”三者之间的资本运作,以银行贷款为主,建立阶段性融资安排,实现低成本融资获得高额利润回报。2003年及以前,我国房地产开发企业在房地产开发过程中,自有资本金占项目总投资的比例普遍低于30%,部分企业甚至在20%左右,剩余部分则主要通过银行贷款等融资渠道来满足资金需求。

二、当前我国房地产金融风险的集中表现

房地产业先天具备的高风险性以及和金融的天然联系决定了房地产金融风险的必然存在。它不仅包括单项业务、单个金融机构面临的风险,也包括整个房地产金融体系的风险。一方面,金融业务与金融机构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相互联系,一旦产生风险往往相互连累,且房地产金融风险属于一种消极的外部效应。另一方面,金融部门经营的外部环境变化,也可能使整个金融部门都遭遇系统性风险,从而造成大损失。在当前,我国房地产金融风险主要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房地产投资的市场风险和融资信用风险集中于商业银行

据估算,在土地购置和房地产开发资金中,80%左右都直接或间接地来自于商业银行信贷,而且在我国 目前 的房地产市场资金链中,商业银行基本参与了房地产开发的全过程,包括土地储备贷款、房地产开发贷款、流动资金贷款、消费者按揭贷款等。商业银行实际上直接或间接地承受了房地产市场运行中各个环节的市场风险和信用风险,因此,一旦市场出现波动,房地产开发商,尤其是中小型的开发商就会由于资金链的断裂而导致还款困难,房地产投资的市场风险和融资信用风险将集中于商业银行,转变为信贷风险,最后损失的将是商业银行的利益。

2、土地储备贷款存在隐性风险

我国的土地是被政府部门高度垄断的,在土地出让过程中,地方政府往往出于土地收益的考虑,希望获得较高的土地溢价,由此带动了房地产价格的上涨。由于各地城市开发和改造的规模都很大,土地的资产价值较高,因此,土地购置的融资要求十分巨大,而土地储备属于政府行为,使得土地的购置和开发非常容易获得商业银行的巨额贷款。土地收购和开发的资金来源主要是银行贷款,而还款则主要依靠土地出让金。此外,土地的价格本身也是频繁波动的,这些都增加了土地购置与开发贷款的隐性风险。

3、个人住房消费信贷开始进入国际上公认的违约风险高发期

根据国际上对个人住房贷款偿还风险的判定,一般是在购房后5至8年才逐渐暴发出来,我国住房贷款的规模 发展 才持续几年时间,随着越来越多的个人住房商业贷款进入风险暴露期,银行的潜在风险不断加大。个人购房资金的70%至80%来自于银行,而贷款的偿还则依赖于未来收入的预期。尽管我国当前宏观 经济 的发展形势较好,但对未来经济发展的良好预期具有不确定性。一旦经济形势或购房者自身等因素导致未来良好收入预期没有实现,最终的风险将转移给银行,因此其潜在的 金融 风险较大。

4、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经营上存在管理风险

由于银行管理人员对房地产风险认识不足,风险意识不强,商业银行普遍大力发展房地产信贷,在经营业务上容易产生急功近利的倾向。在发放房地产贷款过程中,信息掌握不充分,贷款过程缺乏足够控制力,或对借款人审查不严,容易造成决策失误。部分商业银行对政府担保和政府干预的项目盲目乐观,甚至盲目追捧,忽视了这些项目所具有的风险性。为抢市场,占份额,部分地区的商业银行甚至违反有关规定,放松信贷条件,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房地产“过热”的行为,这些管理上的不完善都会给银行带来一些潜在风险。

三、我国房地产金融风险的防范措施

对房地产金融风险的防范,应根据经济发展的需要,适应国内国际经济形势的不断变化,因此,本文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考虑。

1、实行融资渠道多元化,积极推动房地产贷款证券化

当前,我国房地产融资渠道仍然比较单一,房地产 企业 的资金来源仍以银行贷款为主,我们必须尽快建立多元化房地产融资机制,将 目前 集中的银行贷款融资转化到银行贷款、房地产信托、住房资产证券化等多种融资渠道模式,以构建房地产业多元化融资体系,这是化解房地产金融风险的必由之路。具体可以考虑以下几个手段:一是发展房地产业基金;二是培育和发展住房抵押二级市场,试行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三是在防范风险的前提下,积极引导外资进入国内房地产市场;四是积极稳妥地发展住房公积金贷款。房地产融资渠道的多元化应该是当前乃至今后一个时期的主要方向,通过对直接融资的制度化创新设计,从而在根本上防范银行的风险。

2、加快土地制度改革,完善土地管理模式

如何有效的发展土地市场,制定适合发展形势的土地制度方面的政策,是预防房地产金融风险的关键因素之一。我国目前的土地储备制度,在规范土地市场、增加政府土地收益等方面效果明显,但其负面效应对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也产生了很大的 影响 。要保持房地产市场的可持续发展,应该在条件成熟时进行土地制度改革,加快土地管理模式的转变,加强对土地供应的监管。有效地界定和规范政府行为,规范土地供应市场,加快改革和完善与房地产金融市场的稳定密切相关的各项制度。

3、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和引导,加大中央银行的监管力度

对于国家而言,房地产金融市场的稳定具有重要的作用,国家必须加强对房地产金融市场的宏观调控,有效控制房地产金融风险,引导房地产金融机构有序竞争,保证房地产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中央银行应对房地产市场进行深入的调查和 分析 ,提高自身 研究 判断的准确性,建立房地产风险预警体系,实行房地产市场信息披露制度,及时发出预报,果断采取相应措施,对金融机构进行调控和引导,加大监管力度。

4、完善房地产金融的 法律 环境

确定房地产金融的法律地位,同时要建立健全有关房地产金融的法律法规,创造有利于房地产金融业务发展的良好环境。根据国内外的实际情况,制定适合房地产金融市场不断发展的政策、法规,保证房地产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有效控制房地产金融风险。

5、建立个人及房地产企业信用制度,健全信息传递机制

针对我国目前存在的个人及企业信用的信息零碎、不充分,信息不对称等现象,逐步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个人及企业的信用制度,以经济法律的手段对个人及企业的行为形成外部约束,有效避免信息不对称现象的发生,从而可以有效地防止“道德风险”。

【 参考 文献 】 [2]宋潇:对当前房地产金融风险的思考[J],济南金融,2006

(10).

[3]陈灿煌:房地产金融风险的成因及防范[J],经济论坛,2006

(3).

[4]周铭、郑智:房地产金融风险的控制与化解[J],商场 现代 化,2005

(11).

[5]毛立平、胡坚:当前我国房地产金融风险及防范对策分析[J],市场周刊,2004

(9).

[6]苏爱军:由信息不对称导致的房地产金融风险与防范[J], 中国 房地产金融,2004

(6).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快乐的“五一”节
啄木鸟是森林小卫士
我喜欢这样的妈妈
克和千克的对话
夏天,我想……
猴子过河
快乐的“五一”节
美丽的万安——我的家
快乐的“五一”节
爱护国旗
快乐的“五一”节
彭园快乐游
快乐的“五一”节
快乐的“五一”节
我的“五一”节
自发的法律与自由市场法学理论论文(1)
文化的民间传承机制与传统诉讼理念的形成
亟待法治建构的警察裁量权法学理论论文(1)
宪政政府的难题法学理论论文(1)
两种自由概念(二)法学理论论文(1)
中国法引论法学理论论文(1)
法治的基础、目标和途径
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法制问题法学理论论文(1)
法律价值概念的解释法学理论论文(1)
正确的观点、缺憾的论证
市民社会理论的研究法学理论论文(1)
法律家的技能与伦理法学理论论文(1)
析自由心证原则法学理论论文(1)
再论建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学法学理论论文(1)
“非典”事件的法律性质法学理论论文(1)
《葡萄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九
《葡萄沟》教学设想
《日月潭》第二段的语言文字训练
《葡萄沟》教学设计四
《葡萄沟》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葡萄沟》教学设计八
《日月潭》教学设计与反思
《葡萄沟》教学设计一
《葡萄沟》教学设计九
《日月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二
《日月潭》教学设计七
《日月潭》教学构想
《葡萄沟》教学设计十
《葡萄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七
《葡萄沟》教学设计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