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对鸵鸟产业的解释

对鸵鸟产业的解释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8-05

对鸵鸟产业的解释

从5月初开始,作者对鸵鸟产业 发展 进行调查 研究 。查寻了国内外鸵鸟产业信息和研究资料,并多次到鸵鸟繁育基地、养殖小区、养鸵农户、屠宰 企业 和鸵鸟肉销售市场进行了实地考察。

一、鸵鸟产业现状 鸵鸟原产于非洲的草原和沙漠地带。我国不是鸵鸟的原产地。国人有关鸵鸟的知识多来自书本或者动物园。20世纪90年代以前,我国引进的鸵鸟均为野生鸵鸟,供人们观赏。当以羽毛用导向的世界第一次鸵鸟养殖热潮兴起时,中国积贫积弱;当以肉皮导向鸵鸟产业再次兴起时,恰遇中国改革开放大潮,中国人在紧紧地追赶世界 经济 潮流。1992年,广东省江门鸵鸟示范场从美国引进8只经过驯化的鸵鸟,中国鸵鸟产业由此发端。国内一些企业和人士意识到鸵鸟产业潜在巨大财富机会,纷纷投资开发种鸵产业。一度出现一只种鸵鸟售价30万元的“天价”。喧闹过后必是平静。进入21世纪以来,国内鸵鸟养殖开始“两个转变”,即由种鸵扩群向肉鸵生产转变;由注重养殖扩张向注重市场营销转变。北京、西安、广州等地市场推出了“鸵鸟宴”、鸵鸟肉涮锅、五香鸵鸟肉等产品。国内最早饲养鸵鸟的广东江门鸵鸟示范场鸵鸟肉销往香港等地市场。有的企业把鸵鸟养殖与 旅游 业相结合,也取得比较好的经济效益。但由于大多数企业创业之初瞄准的是种鸟市场,注重扩大种鸟养殖规模,没有做好开发终端产品的准备,终端产品开发投资不足,市场营销滞后,产品销售困难。目前,作为鸵鸟产业“中间产品”的种鸟生产,大部分企业压缩生产规模。根据有关资料,2002年全国鸵鸟养殖企业400余家,存栏种鸵1.7万只,生产肉鸵约8万只,是亚洲最大、世界第五的鸵鸟养殖国。

二、鸵鸟产业的独特性

鸵鸟是世界上现存体形最大的鸟,人工饲养的 历史 比较短。根据现有资料, 分析 对比鸵鸟与猪鸡牛技术经济指标,鸵鸟产业具有以下独特性:

(一)繁殖能力强,规模易扩张。母鸵鸟两岁性成熟,公鸵鸟两岁半性成熟,繁殖期40—50年,寿命达70年。人工养殖条件下每只母鸵年产蛋50枚以上。孵化期42天。一般受精率75%以上,孵化率85%以上,育雏成活率85%以上,健雏率90%以上。每只母鸵每年可繁殖后代25只。据此推算,鸵鸟繁育能力是牛的20倍以上。正是由于鸵鸟繁殖能力强,鸵鸟产业比较容易实现规模扩张。只要市场需要和人力许可,鸵鸟产业在短时期内即可做大做强(时间是产业发展的重要资源之一),突破牛羊等草食畜繁殖率低对畜牧产业扩张的制约。

(三)技术简单,易学易会。鸵鸟适应性广、抗病力强。90日龄前鸵鸟苗需人工保温,90日龄以上的鸟适应45℃至零下30℃的环境。通过10年 学习 模索,国内基本掌握了鸵鸟繁育和养殖技术。保温育雏、配合饲料、疫病防治是鸵鸟养殖的重要技术。其中保温育雏至关重要。“陕西英考”与代养农户相结合,利用 农村 火炕取暖传统,开发出的“火炕温棚”育雏技术,一举使鸵鸟育雏成活率达到95%以上,比国际平均水平提高10个百分点。这可能成为我国北方农村发展鸵鸟产业的一大技术优势。鸵鸟饲养技术简便易学。“陕西英考”鸵鸟代养户都能成功掌握养殖的技术要领。

(四)劳动力密集,适合北方农村发展。鸵鸟与猪鸡牛羊一样,属于劳动力密集型产业。从实践经验看,每个农户2个劳动力饲养鸵鸟50只,每个劳动力月收入近1000元。对于贫困的北方农民来说这是一笔颇具诱惑的收入。这为扩大农村就业、农民致富开辟了新途径。有的养鸵大户,雇用3-4名农民工,月工资300-450元(这对于劳动力短缺国家的鸵鸟养殖而言,可望而不可及)。有资料认为,我国北纬35—45度的黄河中游地区是鸵鸟养殖适宜区,年降水量少,沙荒地面积大,劳动力供给充足,草产业发展潜力大。鸵鸟产业有可能成为这一区域农村奔小康的优选项目之一。

(六)产品品位高,市场潜力大。肉和皮是鸵鸟产业的两大主导产品。鸵鸟肉属纯红肌肉,外观与高档牛肉相似,因肌纤维短而口感细嫩。鸵鸟肉具有极高的营养价值,是理想的保健食品。有资料断言,鸵鸟肉是“21世纪人类新食品”。著名营养学家于若木教授认为“鸵鸟肉乃肉中精品”。牛肉品质好于猪肉鸡肉,而鸵鸟肉品质又优于牛肉。根据中山医科大学提供的资料,鸵鸟肉(精肉)所含蛋白质高于牛肉,钙是牛肉的3.1倍,铁是4.3倍,锌是2.8倍,硒是1.8倍,胆固醇和脂肪分别仅是牛肉1/6和1/3。目前国内市场鸵鸟肉价格是牛肉的2.5-3倍。随着收入水平提高,保健意识增强,对鸵鸟肉品质认知深化,以及产业规模扩大形成成本下降,鸵鸟肉必将越来越受市场欢迎。鸵鸟皮属名贵皮革,用于加工高档皮鞋、皮包和轿车内装潢。其皮质轻,柔韧性、耐磨性和透气性好于牛皮,拉力是牛皮的3-5倍。同样面积的鸵鸟皮价格是牛皮的3-4倍。鸵鸟蛋是种鸵养殖的副产品,蛋壳可进行雕刻和彩绘。鸵鸟羽毛可作名贵的装饰品。公鸵鸟血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鸵鸟脂肪可制作高档化妆品。鸵鸟产业向纵深发展富有巨大的扩展空间。

三、鸵鸟产业 发展 遇到的 问题

鸵鸟是一个新兴产业,人们尚有很多未知领域,这也使得鸵鸟产业发展具有较高不确定性。

(一)知识准备问题。人们的鸵鸟知识还相当肤浅。 目前 ,鸵鸟养殖者没有认识到鸵鸟产业与传统畜牧产业的差别,不能用 工业 理念组织产销活动,对产品开发和市场营销重视不够。有90%以上的人尚不知鸵鸟肉可以消费,更不必说对鸵鸟肉品质的认知。已经获得的知识与技术集中在少数人手中。发展鸵鸟产业首先遇到的是知识准备不足。对鸵鸟适应性的监测,鸵鸟产业知识和鸵鸟肉烹调技术的开发,都是重要的 研究 课题。鸵鸟产业的发展依赖于已获取鸵鸟知识与技术的扩散与传播,尤其是向农民的扩散与传播,使更多的人了解鸵鸟,认知鸵鸟。

(二)产业组织问题。我国的畜牧业突出特点是以家庭为基本养殖组织,利用庭院空间资源和农业剩余劳动时间。这种传统的畜牧产业组织方式,使畜牧业与农业紧密结合,创造了辉煌的农业文明。而鸵鸟不宜在农户庭院零星养殖。传统的畜牧产业组织资源难以被鸵鸟产业完全吸收利用。鸵鸟养殖必须走出庭院,迈向小区,走出兼业化,迈向专业化。因此,在初始阶段鸵鸟产业的组织成本比较高,这对一个新兴产业而言,是一个不小的考验。

(三)市场开发问题。人们最想事先知道却又最难预知的便是市场问题。目前市场问题的核心是肉品市场问题。鸵鸟肉与牛肉相似,如果鸵鸟具有较高的生产效率,则可以预示潜在的鸵鸟肉市场。我国每年肉类消费3300万吨,且正处在需求结构调整时期,若鸵鸟肉占到肉类消费量的1%,则每年需肉鸵800多万只。从另一角度看,在鸵鸟肉、皮市场价格滑落至牛肉、牛皮价格之前,有着不可小视的财富空间。但要真正获取这些财富,决非轻易之举。目前的问题是,鸵鸟产品结构单一,市场定位不明确,营销组织与营销策略不到位,营销力量十分薄弱。

(四)规模 经济 问题。任何经济活动都有规模要求。鸵鸟产业也不例外。一个农户养50-80只鸵鸟,劳动力资源就会得到充分利用,产生劳动力规模效应。一个 现代 化的屠宰场,只有屠宰量达到设计规模要求,效益最佳。如果屠宰量过小(吃不饱),就会因规模不经济而发生亏损。只有当鸵鸟养殖达到一定规模时,才会有人愿意投资鸵鸟屠宰加工。就象果品生产达到一定规模后,有人纷纷投资建设果汁加工厂一样。营销规模过小,市场开发成本则过高。只有大批量销售时,才可摊消营销成本,多中取利。另一方面,鸵鸟产业链条长,垂直分工要求高。饲草饲料、种鸟、肉鸟、屠宰、加工、营销诸多环节必须环环相扣,协调推进。这增加了新兴产业的成长难度。

(五)资金供给问题。鸵鸟产业链条长,加上规模要求高,发展过程中必然会遇到资金问题。比如,一个农户养肉牛有500元即可以购进犊牛一头,利用家庭资源养殖。虽然每只鸵鸟苗只有200元左右,但农户一次购进20-30只,再加上场地建设等启动资金仍需万元以上,一般农户会遇到资金困难。龙头 企业 也会遇到资金流量大的困难。

上述问题必须高度重视。国内一些鸵鸟企业开业时红红火火,但遭遇上述问题困惑,有心养种鸟无力养肉鸟,有心养殖无力加工,有心做大养殖无力做大市场,产业各环节不能协调推进,产业链条衔接困难。目前大多数种鸟养殖企业限产,期待分享他人开拓终端产品市场带来的红利。只有认识清楚了,才会有目的的寻找破解问题的对策,才会推进鸵鸟产业顺利发展。

四、对发展鸵鸟产业的建议

我国鸵鸟产业已经走过了10年,这是艰难的一次创业历程,鸵鸟产业从此在 中国 扎下根基。今后一个时期,鸵鸟产业发展的关键在于大力实行“两个转变”,推动“二次创业”,尽快使生产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为此,提出如下建议:

(一)加强规划与指导。我国已进入农业和 农村 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新阶段。鸵鸟具有显明特点和比较优势,必然要在结构调整中充当重要角色,担当重要使命。可以考虑把鸵鸟产业作为一个新兴产业列入农业结构调整规划,加大扶持,加快发展。秦岭以北的大部分地区处于鸵鸟养殖适宜区,尤其是渭河中下游地区条件优越,可以规划为鸵鸟产业带,集中连片发展。要编制鸵鸟产业发展与区域布局规划,明确重点区域、重点措施,认真组织实施。

(二)扶持产业化龙头企业。扶持龙头企业就是扶持鸵鸟产业,就是扶持农民。要防止企业因铺底投资过大,资金链条断裂,造成产业塌陷,好事变坏事,殃及农户。要采取有力措施和更加优惠的政策,注入必要资金,把龙头企业做大做强。龙头企业要尽快调整公司经营战略,不失时机地实行“两个转变”,推动二次创业。调整企业组织结构,建设营销型企业。大胆探索新的种鸟养殖组织形式,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加快与肉类企业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借船出海。

(三)加大市场营销力度。鸵鸟产业发展过程,是鸵鸟产品价格下滑过程,也是产品市场扩展变化的过程。这个过程有多长,现在还无法预知。鸵鸟的产品很多,但目前的重点是鸵鸟肉品市场开发。就近期而言,鸵鸟肉开发要坚持酱制熟食与冷链鲜肉(鸵鸟肉含铁高,不宜常温鲜销)并重,本地与外阜市场并重,主攻国内高消费人群和猎奇消费市场,随生产成本和市场价位下滑,逐步扩张市场空间;鸵鸟皮仍然要依托沿海企业发展外销市场,逐步开发国内鸵鸟皮市场。重点加强产品市场营销,扩大鸵鸟肉销售。尤其是要善于借助既有的市场营销 网络 ,以实现低成本扩张。继续做好鸵鸟蛋壳工艺品加工,积极开发鸵鸟休闲观光 旅游 项目。

(四)推行肉鸵“代养制”。推行肉鸵农户“代养制”,是做大做强鸵鸟产业的一种有效组织方式。农户从公司领养鸵鸟苗,并视领养鸟的大小,交纳不同数额押金。待养到12月龄,体重达到90公斤以上后,由公司按照预先约定好的价格回购。公司对代养户提供技术培训、技术指导和浓缩饲料供应,疫病防治等服务。这种形式,不仅有利于推行标准化生产,实行品牌经营,而且有效化解了代养户的技术和市场风险,减少了农户养鸵的不确定性,克服了农户风险承受能力差的缺陷,解决了结构调整中普遍存在的“市场不明不敢调,资金不足不能调,技术不懂不会调”的问题。推行“代养制”的困难在于,多数农户现金量小,要么交不齐押金,要么短缺流动资金。农村信用社应当为发展鸵鸟“代养制”提供融资服务。

(五)集中连片发展养殖小区。实践证明,建设养殖小区是发展畜牧业的一个大举措。小区养殖有利于养殖户共享信息,共享基础设施,分享 社会 化服务,有利于知识传播、技术进步,有利于污染防治和环境治理,有利于连接产销关系,提高效益。鸵鸟产业从一开始就应当集中连片,发展小区,推进鸵鸟养殖的规模化、标准化和产业化。小区由企业选址兴建,企业经营管理,政府加以扶持。小区要向饲养户提供房舍棚圈,实行水、电、路“三通”,品种、技术、防疫、饲料、销售“五统”。畜牧兽医部门要为小区建设与发展提供必要的指导和服务。养鸵小区用地应与其它养殖小区一样,按农业用地对待,由养鸵农户与土地使用权人或者用地企业与土地使用权人依据《农村土地承包法》的规定流转使用。

(六)加快技术研发与推广。鸵鸟产业规划区各级畜牧兽医技术人员要了解鸵鸟知识,掌握必要养殖技术,开展技术培训,重点推广“火炕温棚育雏、饲养管理、配合饲料和鸟病防治”四项技术。支持大专院校与鸵鸟产业化龙头企业联手,加强鸵鸟养殖研究和鸵鸟产品开发 科技 攻关。如果能够在鸵鸟人工受精、配合饲料技术上取得突破,将会大幅度减少种鸟饲养数量,加快良种鸟扩繁。通过科技进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还有较大潜力。

(七)放松鸵鸟管制。林业主管部门根据国际野生动物保护公约的有关规定,将鸵鸟列入了一类野生濒危动物。鸵鸟引进、养殖、加工,需要办理一系列审批手续,增加了经营成本。我国不是鸵鸟原产地,也没有从“公约”限制地引进种鸵。应该把人工饲养的鸵鸟作为畜牧产业的组成部分,归口由农业行政部门统一管理。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记一次演讲
我的学校
爱,无处不在
烦人的吵闹声
周围等同学是怎样支配压岁钱的
美丽的校园
梅湾街
十元钱能做什么
我最敬佩的人
有趣的秋游
可爱的小弟弟
活到老学到老
车多的烦恼
我很快乐
浅探行政腐败治理中的电子政务功能(1)论文
电子政务与政府管理创新(1)论文
对电力企业经济审计水平提升的若干思考
电子政务与行政体制改革的空间拓展(1)论文
浅析在金融电子化过程中如何提高商业银行非现场审计效能
我国电子政务现状及发展对策(1)论文
浅析商业银行绩效审计
浅谈中国电子政务中的安全问题及对策(1)论文
某县电子政务工作开展情况总结(1)论文
教育管理中电子政务的运用分析(1)论文
电子政务支持下的政府绩效评估体系研究(1)论文
计算机在银行审计中的应用探讨
银行理财业务内部审计探析
发展电子政务,促进政府职能转变(1)(1)论文
浅谈商业银行非现场审计
《荷叶圆圆》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荷叶圆圆》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荷叶圆圆》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荷叶圆圆》教学设计
《荷叶圆圆》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荷叶圆圆》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荷叶圆圆》教学设计
《荷叶圆圆》教学设计
《荷叶圆圆》教学设计
《荷叶圆圆》教学设计
《荷叶圆圆》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荷叶圆圆》教学设计
《荷叶圆圆》教学设计
《荷叶圆圆》教学设计
《荷叶圆圆》第一课时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