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中部农业发展策略研究

中部农业发展策略研究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8-07

中部农业发展策略研究

[摘要]中部五省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农业的 发展 对全国 经济 有着重要意义。本文首先论述在崛起背景下发展中部农业的重要意义,继而分析中部农业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中部崛起 农业发展 路径选择

一、大力发展农业是中部崛起的必然选择

大力发展农业,是中部崛起的必然选择,这是由中部的 历史 、地理、人文、资源禀赋等实际情况所决定的。促进中部地区农业发展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

1.是解决中部地区“三农”问题的根本所在。

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没有农业的持续稳定发展,就没有整个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没有 农村 的社会稳定,就没有整个国家的长治久安;没有农民收入的不断增长,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安康富裕。中部五省“三农”问题十分突出,农村目前普遍面临农业发展基础条件薄弱、农民收入水平低、农村发展缓慢等问题 ,促进中部地区农业发展是解决中部地区“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

2.是促进中部崛起,缩小地区差异的重要保证

中部六省居我国腹地,幅员辽阔,是全国重要的农产品产区,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据统计,2008年中部六省主要农产品的粮食产量占全国31.6%,油料产量占全国的40.7%,棉花产量占全国的33.5%,猪、牛、羊肉产量占全国的31.8%,水产品产量占全国的17.6%。中部六省输往省外的粮食占全国省外粮食输出量的 50%以上 ,相当于全国近5亿人的口粮由中部地区提供。中部地区 工业 化和城镇化的发展也要以农业为基础,因此,农业的发展部不仅是中部地区整体经济水平的发展的关键,而且对于缩小要缩小东、中、西部差距,协调区域之间经济发展水平有着重要意义

3.农业是实现社会稳定,吸纳农村劳动力的重要保证

二、中部农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1.农业生产方式落后,农业产业化水平低。

中部地区由于地理条件,历史因素的限制,生产方式仍然停留在传统耕作方式,集约化的生产方式还没形成,劳动生产率低,农业生产规模小,基础薄弱,综合生产能力较差。农产品加工行业,农产品加工停留在初级阶段,附加值低。

2.农业科技水平低,农民整体素质低。

3.农村剩余劳动力庞大,人口转移困难重重。

据农业部测算,目前我国农村有1.5亿富余劳动力,按经济增长和城镇化的速度测算,我国每年大约可新增1000万个就业岗位,其中 800~900万个就业岗位可用于解决农村劳动力就业问题。按照这样的速度,至少需要50年的时间才能将农村剩余劳动力全部转移出去。在拥有9058万农业剩余劳动力的中部六省,如何对这些劳动力资源进行转移是其面临的巨大困境。

三、中部农业 发展 的路径选择

1.推进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加快农业产业化步伐。

中部地区要在特别注意推进粮食生产规模化的基础上,抓好农业优势产业链的建设,推进优质农产品深加工,提高农副产品附加值,打造一批优质农产品知名品牌和龙头 企业 ,从根本上提高农业 经济 效益。加快推进农产品的标准化生产和流通,把中部地区的农业资源优势尽可能地转化为竞争优势和经济优势,实现农业产业化和 农村 工业 化的良性互动,走农业精细化、规程化、工业化、科技型、内涵型的 现代 化农业发展之路。

2.努力提高农民 科学 文化素质,提高农业科技水平。

中部地区农业资源利用效率和农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农业科技进步与实用水平和推广应用的程度。因此,一方面要加强农作物优良品种的培育与推广,提高科学种植和养殖技术的研究,在农产品加工、储运、保鲜、包装等环节大力采用高新技术;另一方面要大力发展 教育 ,开展农民科技培训,提高农民务农技能和科技文化水平;以培养带头致富能力强、带领群众致富能力强的“双强”型村干部为重点,通过系统培训,提高他们带领农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本领和能力。

3.拓展农村劳动力就业和农村人口转移的渠道,减少中部地区农业人口。

目前我国仍旧维持着城乡隔离的户籍制度、劳动用工制度、土地制度、教育制度以及社会保障制度等,使得进城农民的的子女入托教育难以保证;他们自己则因劳动收入低、时间长、几乎不享受社会保障,难以保护自身业已形成的人力资本和进行人力资本再投资,这些给农民进城增加了直接的成本和心理压力。因此,要为中部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研究制定中部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培训的政策措施,消除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制度障碍,帮助中部地区建立完善的农村劳动力资源培训计划,加大中央财政对中部地区职业教育的投入,提高农民的劳动素质和技能,促进中部地区农村劳动力的转移。

总之,中部地区在国家大力支持下,要积极利用自身优势,结合本地区农业特色,扬长补短,努力解决好“三农”问题,把农业和工业统筹起来,使工业和农业的发展相协调,城市和农村的建设相协调,形成二者相互促进的发展机制,从而实现整个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飞跃。

参考 文献 :

[2]胡文海.崛起背景下的中部地区农业发展研究[J].农业经济问题,2007.9.

[3]朱建文.中部地区农业的崛起与农村成人教育[J].继续教育研究,2004.4.

[4]夏兴萍. www.gx-info.gov.cn 2007-3-29.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妈妈,我想对您说
秋天在哪里
找朋友
春天的植物园
下雨了!
奶奶的菜园子
我最喜欢的花
老虎
放飞爱心
我的家
植物园里的假山
可恨的蚊子
我是一片小小的树叶
快乐童星,快乐新年
今天我给妈妈洗碗
谈从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言形式能力
二语习得中母语的积极作用及其在教学中的运用
创业融资过程中的股权融资与债权融资探讨
语境对词义的决定作用
医院财务电子信息失控原因及预防措施
一路的耳光回响——《围城》的语言艺术浅析
谈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及发展私募股权融资策略选择
我国民营企业的融资现状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研究
主体化和多样化相结合
浅析“门”语义演变背后的文化因素
中国四大电信运营商融资策略的对比分析
关于语用翻译及相关译法
关于虹的中外文化特征类析
关于汉字与文化传承的关系
关于词语的内在语义与对应关系
《去年的树》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教学设计
《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教学设计
《飞船上的特殊乘客》教学
《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
《巨人的花园》教学2
《长城》教案3
《去年的树》2
《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教学设计 1
《幸福是什么》教学设计
《去年的树》1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教学
《巨人的花园》教学1
《长城》教案
《长城》教案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