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我国创新型产业集群发展的人才支撑对策研究

我国创新型产业集群发展的人才支撑对策研究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8-27

我国创新型产业集群发展的人才支撑对策研究

创新型企业和人才是创新型产业集群的主体,培育创新型企业和人才是发展创新型产业集群的基础手段。查字典论文网为您编辑了“我国创新型产业集群发展的人才支撑对策研究”

我国创新型产业集群发展的人才支撑对策研究

创新型产业集群己经成为区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区域经济之间竞争的本质即是不同产业集群之间生产方式与生产效率的竞争。因此,创新型产业集群在未来全球产业价值链中的地位将十分关键,促进创新型产业集群的发展对增强区域经济实力、乃至国家竞争力意义重大。从整体来看,我国的创新型产业集群发展并不平衡,集群内的知识传导缓慢、集群创新动力不足,究其原因,人才结构和规模不合理是其深层次原因。21世纪企业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产业集群的快速发展,对人才需求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如何破解创新型产业集群发展的人才瓶颈已经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创新型产业集群的内涵与特征

按照产业集群的定义,产业集群是某一产业在特定区域高度集聚的一种经济现象,这种经济现象带来的规模效益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和技术水平的提高。而创新型产业集群可以定义为:以创新型企业和人才为主体,以知识或技术密集型产业和品牌产品为主要内容,以创新组织网络和商业模式等为依托,以有利于创新的制度和文化为环境的产业集群。与其他产业集群相比,创新型产业集群创新程度较高,且知识或技术密集。

创新型产业集群的基本特征有:一是拥有大批致力于创新、不断开展创新活动的创新型企业、企业家和人才;二是集群内的主要产业是知识或技术含量较高的产业;三是具有创新组织网络体系和商业模式,在产业集群内和周边地区有较多较好的高等院校、科研机构、行业组织、中介机构、金融机构、公共服务机构、市场组织和技术基础设施等,拥有不断创新的商业模式;四是具有有利于企业创新的制度和文化环境,如鼓励企业创新的法律和政策环境,鼓励创新、相互学习、容忍失败的文化氛围,致力于创业和创新的企业家精神等。

二、我国创新型产业集群发展过程中的人才瓶颈

当前,我国创新型产业集群的主要任务是:培育企业的合作网络,保证产业集群的持续发展;推动产业集群不断升级,有效提高产业集群的竞争力。要解决这些问题,关键是要培养产业集群所需的相关人才,突破我国创新型产业集群发展过程中的以下人才瓶颈。

我国创新型产业集群由于缺乏高级技术型技能型人才而无法持续发展

随着科技的发展,为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我国不少企业购置了高精尖设备并引进了高新技术,但有的企业却出现了买得起先进设备而无“先进性”人才操作的局面。我国大部分企业技术工人不足,各行业在人才引进中不约而同地遭遇到研发人员紧缺、技术工人难找、人才流失严重等人才危机,从而阻碍了企业的技术升级和整体竞争力的提高,高级技术型技能型人才的缺乏使得产业集群无法持续。

3、我国创新型产业集群由于人才聚集,凸现严重的地区落差布局,呈现条块分割

我国产业集群的布局呈现严重的条块分割,产业集群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省市和珠三角地区,而在广大的中西部地区,这种产业组织形式还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人才的落差而导致的经济落差,是因人才聚集而形成的严重的地区差异,它严重阻碍了产业集群在全国遍地开花。

三、推动我国创新型产业集群发展的人才支撑对策

创新型产业集群应该面向本集群的发展需求,把人才资源作为产业集群发展的战略性力量,着眼于最急需、最紧缺的人才以及高层次、高技能人才的使用、培养与引进,以完善机制、集聚优势为核心,在产业集群内构建起政府引导、市场调节、中介服务、智力流动、契约用人的新模式,从组织层面、制度层面和服务层面整体推进、相互衔接,重点解决人才队伍建设与产业集群发展的适应性问题、人才队伍建设的环境与效能问题,努力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产业集群人才队伍,为实现产业集群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完善创新型产业集群的人才管理政策

(1)设立创新型产业集群特聘专家制度。为千方百计集聚和引进国内外顶尖专家,为产业集群的发展提供高层次人才智力,应建立产业集群特聘专家制度。根据所在行业的发展需要,特聘专家应该主要从两院院士中产生,同时,国家级学术、技术委员会和国家级学术团体中的行业领域著名专家以及本学科领域被同行公认的国家级顶尖人才,也可受聘担任特聘专家。特聘专家主要负责为创新型产业

集群的发展提供决策咨询服务,为产业集群高层领导举办专题讲座,对集群尖子人才进行重点指导和培养。

(2)完善集群人才教育培训政策。完善各类行业人才参与培训教育的激励支持政策,探索与考核、评价和使用相联系的培训教育成果使用制度。加强与国(境)外的人才培训合作与交流,依托国(境)外培训机构和高等院校,提高培训质量和效率。大力实施行业专业技术人才继续教育工程,鼓励和支持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工程技术人才等人才到高校进修学习。

(3)出台产学研合作培养创新人才的政策。制定推动高等学校与科研院所、企业合作培养人才的激励政策,支持和鼓励用人主体参与创新人才培养。建立高等学校、科研院所、企业高层次人才双向流动制度,鼓励学术界、产业界优秀人才到高校从事教学兼职。建立产学研战略联盟,支持高等学校、科研院所、企业建立联合实验室或研发中心,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产业基地和技术中心。制定鼓励本领域“两院”院士与企业联合开展项目攻关、培养人才的支持政策。开辟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企业之间人才流动的渠道。

(4)制定更加开放的人才交流合作政策。建立产业集群各类人才流动导向机制、柔性流动机制、流动激励机制及政策体系,突破体制性障碍,促进人才合理有序流动。根据产业集群发展需要,重点组织实施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和国内一流、有影响的学科带头人和创新团队,努力打造创新人才高地。制定引进海内外高层次人才政策,建立人才和智力引进“绿色通道”,研究团队成批引进、核心人才带动引进、高新技术项目引进等措施,完善政府引导、市场配置、社会参与、协调运作的海内外人才引进机制。

3、健全创新型产业集群的人才服务体系

(1)建立和完善人才市场体系。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人才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引导人才资源的合理流动,推动人才资源的结构调整,实现人才资源优化和高效配置。建设统一开放的人力资源市场,建立高层次人才共享机制,鼓励支持高层次人才跨区域开展各种智力服务。

(2)完善人才统计制度和人才信息系统。集群内要编制各地区、部门及重点领域人才发展规划,形成科学完整、互相衔接的人才发展规划体系。建立人才统计制度,完善人才统计指标体系,建立人才统计调查制度。发布年度紧缺人才报告,建立紧缺人才引进联系会议制度,引进紧缺和关键领域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建立统一、多层次、分类型的人才资源信息网,扩充服务功能,定期发布人才的供求信息、政策信息和培训信息,使其成为全行业人才服务的共享平台。

(3)建立人才跟踪服务机制。对顶尖、高层次人才实行跟踪服务制度,目的是了解顶尖、高层次人才的研究进展、教育和生活情况,为顶尖、高层次人才提供周到的服务,并根据可能出现的新情况适时地做出政策调整。遴选高层次人才代表作为各级党委领导直接联系对象,加强联系服务。要鼓励顶尖、高层次人才与国际国内一流研究机构和科学家保持不断的交流与合作,达到跟踪国际科学前沿,保持持续创新能力的目的,建立顶尖、高层次人才学术休假制度。

(4)营造良好的人才工作环境。设立集群“人才工作热线”,接受社会监督,收集建议,处理问题。加强人才公共服务产品开发、管理,建立政府购买服务制度。实施人才文化培育计划,要加强研究,提炼、充实集群文化的内涵和行业核心价值观,增强集群人才队伍的集体观念和团队精神,提高集群人才队伍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2] 张钢:企业组织网络化发展[M].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

[3] 刘春芝:集群式创新:以辽宁装备制造业发展为例[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

[4] 向世聪:产业集聚理论研究综述[J].湖南社会科学,2006(1).

[5] 王缉慈:关于发展创新型产业集群的对策建议[J].经济地理,2011(7).

以上就是我们为您准备的“我国创新型产业集群发展的人才支撑对策研究”,更多内容请点击查字典论文网论文频道。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书香伴我行
我的生日——王老师的文房四宝
美在金秋
我喜爱的龙眼
我家门前那条河
写春联
寒冬
最辛苦的人——交警叔叔
最辛苦的人——环卫工人
停电的夜晚
地瓜熟了
蛋糕
精美棋盘
谈手色变
堆雪人
论财务管理理论研究的起点
浅议铁路转制科研机构的财务管理
利润及其分配表的结构分析(1)
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不是长久之计?
跨区分销企业的费用预算与控制
要防止企业利用制造费用与期间费用调节成本和利润
谈知识经济时代的企业财务管理
谈中小企业并购的财务风险分析及防范
中国加入WTO对财务的影响
电子商务时代财务管理的新趋势——网络财务
探讨新经济时代企业财务管理模式创新
企业陷入财务困境的理论分析
WTO与公司高层主管人员财务观念更新
知识经济条件下企业财务目标再认识
对企业实行全面预算管理的思考
《我不是最弱小的》教学设计谈二
《我不是最弱小的》教学思考
《我不是最弱小的》教学设计及反思
《我不是最弱小的》教学设计谈
《七月的天山》A、B案
《我不是最弱小的》教学反思
《我不是最弱小的》教材改编之我见
《我不是最弱小的》文本解读
《我不是最弱小的》说课2
《我不是最弱小的》
《爬山虎的脚》教学评析
《钓鱼的启示》第二课时
《我不是最弱小的》说课稿(第二课时)
《我不是最弱小的》教案4
《我不是最弱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