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浅谈服饰中的龙凤文化

浅谈服饰中的龙凤文化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8-05

浅谈服饰中的龙凤文化

论文关键词:服饰 龙凤纹样 民族文化

论文摘要:龙和凤是中华民族服饰中最富有浪漫色彩的纹样,积淀了中华五千年的民族文化与精神。如今,以龙凤为主要装饰母题的中国化衣衫,已经构成了现代生活中体现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部分。深入研究并发扬中国传统服装服饰文化的精髓,把服饰设计根植于民族文化的土壤之中并结合现代审美意识,使服饰中的龙凤文化以崭新的姿态登上世界服装舞台,从而实现“民族的就是世界的”。

龙和凤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集众禽众兽之美于一身并主宰万物的神灵形象。它们积淀了中华五千年的民族文化与精神,是中国传统图案中最具有影响力和生命力的精华,并渗透到中国人生活的各个领域。服饰,作为人类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接纳了龙凤这两位至高无上的客人。从一万年前古越人纹龙、凤于身到现代人服饰中的龙凤纹样,龙、凤作为服饰文化第一个象征艺术造型,伴随着氏族的迁移、历史的发展,记录了人类从蒙昧时代到文明进化的轨迹。

服饰中龙凤纹样的运用从上古到现代,经历了无数的变化,体现出各个时代的特征与审美观的变化。

图腾时期的龙凤以无所不能的超自然力量出现,形态简单、粗犷、轻松、稚气,具有神秘感,多以纹身方式体现在早期的身体装饰上。至于龙凤纹样在服饰中的早期运用,从殷墟出土的玉石人像的服饰绣纹上得以考证:其胸前绣有饕餮纹和蛇纹,与青铜风格大致相同。龙凤造型已脱离原始趣味,造型既具象又抽象,既神秘又怪诞。此时的龙凤主要作为被崇拜的自然力的象征,同时维护着统治者的地位。孔子“服周之冕”,在冕服上绘绣十二章纹 :“周代冕服多玄衣而裳,上以象征未明之天,下以表示黄昏之地,然后施之以纹,帝王隆重场合服衮服,即绣卷龙于上,然后广取几种自然景物,并寓以含意”①。自周以后十二章纹为历代帝王所沿用,成为统治阶级权力的象征。

春秋时期,龙和凤变得大方而富有生活气息,造型随意、简练。龙凤超人的品德尤存,君子、圣人为了标榜自己,以龙自喻,孔子称聃为龙: “吾乃今于是乎见龙!”(《庄子·天运》)当历史迈进了封建社会,龙与凤便一同上升到皇族文化中,并融入衣冠。龙和凤除了超人的神性之外,又披上了一件维护封建统治阶级地位与权力的外衣。从秦始皇以龙为其祖先开始,历代帝王以身效仿,自称为“真龙天子”,龙便成为帝王的象征了。嬴秦先祖崇拜鸟图腾,所以秦宫嫔妃插凤钗,发展到汉代变成了以凤凰形象为主的冠饰,为皇太后、皇后所戴,所以凤便成为帝后的象征了。龙和凤在继承原始文化意识的同时,以观念、象征的方式造型,化为服饰文化,代代相传。

唐代国力强盛,加之丝织工艺由东汉以来的经锦改为纬锦,丝绸纹样更是灵活多样,龙凤纹变得更加华美、富丽。唐代以后,龙纹越来越成为皇权统治的标记,成为帝王不可侵犯的化身。杜甫诗云: “云移雉尾开宫扇,日绕龙鳞识圣颜”。从唐明皇到袁世凯,都以穿龙袍为贵荣,渴望世道太平,霸业可图。其所谓: “飞龙在天,犹帝王之在位”。太平天国期间,洪秀全称龙为“魔鬼”、“妖怪”,可自己登上天王宝座之后,却也未忘情于飞龙,并写下了“展爪却嫌云路小,腾身何怕汉程偏,风雷鼓舞三千浪,易象飞龙定在天”的诗句。所以格罗塞指出:“在较高的文明阶段里,身体装饰已经没有它那原始的意义,但另外尽了一个范围较广的较重要的职务,那就是担任区分各种不同的地位和阶级。在原始民族间,没有区分地位和阶级的服装,因为他们根本就没有地位阶级之别的,在狩猎民族间,很难于追溯出社会阶级的影迹”②。由此看来,在阶级社会,作为着装客体,表现为物的龙袍、凤冠已是一种荣耀及权力意识的物化。作为织锦工艺中的精华当属龙袍,直到明代,才有成熟的龙袍为帝王的标准服饰。宋元时龙为三爪、四爪,到明清时为五爪,称为五爪“金龙”。古时称帝王为“九五之尊”,九五之数象征高贵: “龙袍,色用明黄,领袖俱石青,片金缘,绣文金龙九,列十二章,间以五色云”③。清龙袍绣金龙有九,前后八条,第九条却绣在衣襟里。有盘龙、坐龙、行龙、升龙、降龙、过肩龙、界龙等不同名称。其中“坐龙”又称正面龙,是龙纹中最尊的纹饰,用于帝王服饰正中,龙首作正视状,龙身弯曲,犹如一条正面坐着的龙。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游茶山
浪花
我知道什么叫相思豆
我们身边的垃圾
看动物
啊,茶山真美
蜗牛为什么爬的那么慢
在公园
柿子
我当过一分钟船长
小白免
会唱歌的盘子
菜粉蝶
我想......
地动仪
试析按行业划分中职教育专业的现实性
关于职业院校非均衡发展政策的有效性反思
关于高职院校素质教育的内涵廓清及实践对策
关于中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内涵探析
试论现代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基本类型
试析传播学视阈论高职思政课教师的素质提升
社区教育的根本任务:论繁荣“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试论新课程背景下的高职健康教育
关于高职高专“概论”课精品课程的设计
试析职业教育和技术教育
关于高职学生的择业倾向探析
试论高职生能力评价体系的构建
试论职业能力培养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
关于组织学习文化研究
关于促进高职教师自我导向学习的策略探论
《〈世语新说〉两则》特殊句式
《咏雪》的教学启示
《〈世语新说〉两则》学法导引
《〈世语新说〉两则》学法指导
《〈世语新说〉两则》课文简析
《诗两首》课时训练
千古文人《世说》梦──《世说新语·咏雪》教学实录
《陈太丘与友期》教学实录及点评
《〈世说新语〉两则》课题研究
《诗两首》同步达纲练习
《〈世语新说〉两则》典题例析
《〈世语新说〉两则》课文导读
常用的几种古代计时法
《〈世语新说〉两则》课文鉴赏──简练隽永的语言美
《〈世语新说〉两则》课标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