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2-07-23
鲁迅文学作品的审美分析
鲁迅文学作品的审美分析
文学作品都或多或少地具有审美的价值。作家通过对作品人物的塑造,故事情节的叙述以及故事环境的描写等,寄托出自己独特的美学态度与理想追求。但是不同的作者,不同的语言艺术形式、表现出的审美特征是不一样的。例如赵树理的“山药蛋派”作家的文学作品中都是通过对现实的正面描述与歌颂,表达作者对于美好的向往与追求;而还有一些作家则是另辟蹊径,他们通过对现实的丑的揭露,对人性的批判,通过“审丑”来达到审美的目的,如鲁迅、李宝嘉、果戈理等,这些批判现实主义作家。鲁迅先生思想深刻,言辞犀利,善于挖掘人性的“阴暗面”、社会的黑暗面,“以引起疗救 的注意”。下面笔者就结合鲁迅先生的文学作品,对其进行审美分析。
一、鲁迅文学潜在的审美特性
鲁迅是思想者,他对这个世界的一切人事物的态度都是通过对其的冷峻剖析,通过内敛审美情感、隐蔽审美情趣而进行传递,表现出外冷内热的情感,而这正恰恰说明他深深热爱着这个国家和这里的人民。
二、鲁迅文学作品的审美反向性分析
孔乙已就是这样的一个典型代表。他深受封建礼教及封建科举的荼毒,麻木、迂腐,通身透着文人的穷酸气,是个深受旧社会摧残的可笑、可恨又可怜的滑稽形象。但我们发现先生对孔乙己表现出更多的则是同情和怜悯,是对社会的批判,是对腐朽社会对人的思想和精神的践踏、蹂躏和摧残地强烈控诉,是对人的尊严、人的精神和人的价值的郑重维护、追求和肯定。
《傍徨》中的阿Q更是这一思想的强烈体现。先生“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但却对他表达了强烈的人文关怀。阿Q是一个由于黑暗社会造成的可怜者的形象。他是一个自欺欺人,一直生活在自己的“精神胜利法”中的人。先生通过对这么一个人物的否定,另辟蹊径地阐述了自己的美学观点。先生作品的审美反向性成了他作品的独特性。他不是按部就班的来进行审美塑造,而是通过否定、揭露封建社会的腐朽,从反方向上体现自己的审美价值和审美取向。
三、鲁迅文学作品审美情感的深刻性
除此之外,先生作品的美,不侧重于其形式(画面的优美、语言的华美),而在乎其内容与思想。作者往往把对“美”的追求放在作品人们对社会对思想的认知层面。也就是说,无论是对作品中的人物,还是对待读者乃至于对待自己,他都渴望人们对于他们的解读是基于对社会、事物的深度理解和探寻上,而并非表面的暂时的解困。而这才是真正对美满、幸福生活和和谐社会的追求和向往。鲁迅作品的审美情感的深刻性也正体现在这里。
《伤逝》中,对子君和涓生这对毅然从封建礼教家庭中走出来,走向自由恋爱生活的年青人,文章并没有给予十足的肯定,甚至还有更多的疑虑。在先生看来,冲出封建家庭只是迈向新生活的开始,而不是结局,盲从也绝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先生正是通过对子君悲剧命运的呈现,来引发世人的冷静思维和深刻反省。美好自由的新生活从来不是简单能获得的。先生作品审美情感的深刻性也由此得到了最好的诠释。
通过这些文章的阅读,我们可以深刻地感受到先生对养育他的祖国的深厚情义,所谓“爱之深,责之切”,渴望她更强、更美,才为她深深地思虑和担忧。一个光明、美好、和谐、强大的国家正是在无数个像鲁迅这样有着强烈责任感和使命感的儿女的缔造中诞生出来的。这样的作品还不够美吗!
四、结束语
鲁迅先生的文学作品具有伟大的审美价值与深刻的审美意义。如果我们单单从其文章的思想性与革命性方向来解读他的作品,显然是对他的误读,也有损于鲁迅先生文学作品的美学价值。他独特的审美风格和审美情感,值得我们认真研读,奉为典范。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下雨了
- 难学的英语
- 我家养了两只小鸡
- 糖果雨
- 游上海科技馆
- 小鱼也会想朋友
- 满洲里游记
- 爬山
- 暑假的收获
- 美丽的秋天
- 洗澡
- 电视
- 我爱秋天
- 未来的月亮
- 去爸爸上班的地方
- 罪犯婚姻权论(2)法学理论论文(1)
- 浅论医疗侵权的举证责任倒置(2)法学理论论文(1)
- 浅析安乐死问题法学理论论文(1)
- 浅析沉默权法学理论论文(1)
- 论单位犯罪的认定法学理论论文(1)
- 论私人财产权的宪法保障(6)法学理论论文(1)
- 浅论医疗侵权的举证责任倒置法学理论论文(1)
- 网络环境下版权的司法保护(2)法学理论论文(1)
- 网络环境下版权的司法保护法学理论论文(1)
- 论税收的宪政精神法学理论论文(1)
- 论口供(2)法学理论论文(1)
- 关于死刑存废的犯罪学思考(5)法学理论论文(1)
- 关于隐私权的探讨(3)法学理论论文(1)
- 行政违法状况及其相关分析(2)法学理论论文(1)
- 行政违法状况及其相关分析法学理论论文(1)
- 《葡萄沟》教案
- 《找骆驼》教案
- 《难忘的泼水节》教案
- 《小柳树和小枣树》教案
- 《风娃娃》教案
- 《看雪》(2篇)教案
- 《一株紫丁香》(第一课时)教案
- 《酸的和甜的》教案
- 《我们成功了》(1篇)教案
- 《花钟》教案
- 《从现在开始》教案
- 《我要的是葫芦》 教案
- 《称赞》课堂实录教案
- 《北京》教案
- 《欢庆》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