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中学鲁迅作品教学现状与分析

中学鲁迅作品教学现状与分析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8-07

中学鲁迅作品教学现状与分析

中学鲁迅作品教学现状与分析

从初中到高中的语文课本,鲁迅的小说、散文、杂文收入的数量是所有现当代作家中最多的,可见鲁迅在教育、文学、文化中占有着无可取代的地位,可见一代又一代的教育家是多么深切地期望青年学生能够学习鲁迅、读懂鲁迅、认识鲁迅。如今,我们的中学语文教学对鲁迅作品的教育价值的理解及教学取得了长足进步的同时,却也有不尽如人意之处,鲁迅作品教学仍然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点、难点,也是我国中学语文教育界和学术界关注的热点。

(一)中学鲁迅作品教学的现状

教育部于2001年6月8日颁发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宣告一场全国范围内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式启动。基 础教育改革本着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精神,着眼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强调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重视培养学生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素养,可以说新课改为中学语文教学指明了方向,也使中学鲁迅作品教学在探索中发展。

笔者针对中学鲁迅作品教学存在的问题,对部分语文教师与学生进行了访谈,通过访谈,可以看出以下几点:

①被访者都认为鲁迅作品是中学语文课的教学难点。董老师和两位学生都承认老师教的认真,学生学的认真,但是却无法取得满意的教学效果。②学生普遍认为鲁迅作品无趣、难以理解,不爱学。③学生的潜意识里能够认可鲁迅作品的意义和价值,也拥有学习鲁迅作品的意愿,但是语文课没能满足他们的要求、解决他们的问题。

(二)中学鲁迅作品教学问题原因分析

笔者认为,分析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前提和基础,因此,找到造成中学鲁迅作品教学问题的原因,才能有针对性的对其进行有效的解决,那么,在具体的中学鲁迅作品教学中,鲁迅作品教学的开展举步维艰的原因有哪些呢?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点。

1.中学鲁迅作品的独特性

谈到中学鲁迅作品教学为什么问题多多、困难重重,鲁迅作品的独特性是不可回避的主要原因。

(1)鲁迅作品的冷基调

鲁迅作品的基调是阴冷的,它们常常引发读者进行思考,读起来显得无比沉重。正如鲁迅自己所说,他的话往往让酷爱温暖的人觉得冷酷。

(2)思想过于深刻、含蓄

鲁迅作品大都写的非常含蓄。在白色恐怖的笼罩下,鲁迅曾多次受到国民政府的追捕,这也使他更加珍视生命,因为这样才能做出更大的贡献。所以,在灾难随时可能发生的情况下,鲁迅的话不得不含蓄地表达,就像上文中提到的他对于募集水灾捐款的小女孩的“欺骗”态度,而鲁迅的这种态度,也充分表现在了选入中学教材的作品中,这成为了学生难以理解鲁迅作品的一个重要原因。

(3)作品精神与时代疏离

单从选入中学语文教材的鲁迅作品来看,尤其是杂文,文章的写作背景复杂,当代中学生对那个时代知之甚少的同时,也没有了解那段令人忧心的历史的兴趣,学生看不懂文章的深意,自然也就失去了学习的兴趣。而文章内容所表现的对于国民性的批判等问题,由于中学生的年龄与心理特点的限制,更是难以理解。至于其作品中所具有的现实意义,在中学生对作品的表面文章尚且看不明白的情况下,更谈不上去探究作品深刻的立意和对现实的指导意义了,又没有教师的启发,中学生自然就觉得鲁迅作品缺少现实意义,加之文章用词生僻、造句拗口,中学生怎么会感兴趣呢?

2.教与学的投入度过低

对于以上提出的三点关于中学鲁迅作品教学问题的原因,笔者认

为虽然它们是客观存在的、无法改变的,但却是可以通过教学的努力克服的,从另一方面说,鲁迅作品的冷峻基调与思想的含蓄、深刻,正是其吸引读者之处。而教师没有把鲁迅作品透彻的讲解出来,才是造成中学鲁迅作品教学问题的根本原因。

(1)鲁迅作品难教

长期以来,中学鲁迅作品教学多注重传播鲁迅作品知识,而非对文本的细读,更谈不上带领学生进行创造性的解读,教学缺少创造性。教师多只重视对字词的考查,对写作背景、中心思想的死记硬背,对思想高度的僵硬升华,教授速度往往超越中学生的理解速度,一味要求背诵统一的标准答案,这样僵化的教学方式足以构成中学生反感鲁迅的充足理由。还有的教师用刻板、非此及彼的“标准答案”去约束学生丰富的想象力,轻者否定,重者讽刺,这便严重地扼杀了中学生独立思考的思维火花和学习鲁迅作品的兴趣,自然也严重地妨碍了学生全面、深刻、正确地理解鲁迅。

(2)鲁迅作品难学

很多中学生感到鲁迅作品很难学,甚至不去学。学生在学习中虽然也非常努力,但总是觉得难以走进鲁迅,难以理解作品的内涵,这样,学生逐渐失去了学习鲁迅作品的兴趣和钻研的动力,在课堂上得过且过,不再探究鲁迅作品,不再思考作品内容,只是为了应付考试而死记硬背一些现成的问题和答案。

(3)教学状况难改变

①许多语文教师虽然都接受过新课标和新教材的培训,但对于鲁迅作品研究的新的观点和方法的了解却相当有限,更多的时候仍然只能凭经验或者想当然的进行知识传授。②需要强调的是,即使是随着新课程标准的颁布和新教材的投入使用,大多数学生学习语文,学习鲁迅作品的兴趣也仍然没有多大的提高,中学语文课中鲁迅作品教学的状况也没有根本性的改观。③由于受传统评价体系的影响,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教师的教学不敢按照自己的意愿改进,大多数学校对语文课教学和学习的投入不够,语文学习的资源严重不足,学生缺乏学好语文、学习鲁迅的土壤和环境,学生在语文课的学习上花费的时间和精力,同其它课程相比,严重不成比例。

这一切,都使鲁迅作品的教与学外在于鲁迅作品。在鲁迅作品的教学过程中,师生几乎抱有同样的解读心态,即把鲁迅作品作为一种“知识”来学习,只求应付记住生僻字词,了解文章内容,背会中心思想,并不深入探讨其文学价值,更不会去探究文章中折射出怎样的“民族魂”的光辉,更不用说挖掘文章具有的现实意义了。即使相当多的学生有进一步了解和深究鲁迅作品的念头,却难以找到解决对中学语文教师教授鲁迅作品的教学水平不满意这一难题的出路。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俺是张老虎
找自我
博凝 陶器=姐弟
老师的“别称”
我的妹妹
我敬佩的一个人
这段木头里一定有虫
麻辣大队委
我班的“四宝”
粉笔赞
意志的考验
我的同学
我是小魔女的守护神
狂人畅响曲之三(3)班
贾老师
着眼“十二五”,高度关注北京人口问题
从范式理论的发展和困境看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的合流
后马寅初时代的人口问题
浅析哲学视野下的创新
儒家思想影响下的家庭伦理剧审美取向探析
警惕独生子女综合症
浅谈邓小平科技思想核心命题的形成及基本内容
城市流动人口社区化管理模式
浅谈中国人口问题的表现
浅谈技术哲学研究的定位及关键
浅谈我国同行评议制度有效性的反思
近代中华科学文化衰退的制约因素探析
劳模贫困是社会道德贫困
论科技道德的激励功能
浅谈人口问题与和谐社会
《边城》教学设计2
《荷花淀》教学设计3
《荷花淀》教材分析与教学设计
《荷塘月色》精品教案
《拿来主义》教学设计2
《荷花淀》教学设计2
《我有一个梦想》教学设计[推荐]2
《在庆祝北京大学建校一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教学设计[推荐]
《荷花淀》教学设计1
《荷塘月色》精品教案2
《拿来主义》教学设计
《边城》教学设计
《拿来主义》教学设计3
《拿来主义》教学设计[于漪设计]
《在庆祝北京大学建校一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教学设计[推荐]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