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7-11
优化高师教育资源 强化师范教育功能
何谓重点大学、名牌大学?其实并没有、也不可能有统一的标准,因为各类不同的大学的培养目标和承担的任务是不尽相同的,研究型大学主要培养科学家人才、从事科研工作的人才;工科大学,主要培养工程技术人才;师范大学主要培养中小学教师人才。因此不能用一把尺子、一个标准来衡量所有的大学。一所师范大学办得好不好,主要应体现在能否培养高素质、高水平的中小学教师,它的科研成果主要应体现在对基础教育规律、对中小学教师培养规律的研究上,为基础教育的发展、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服务上。然而,目前从政府主管部门到社会有关方面,对师范院校的评价标准并非如此,而是用综合性大学的标准来衡量师范大学。比如在下达科研经费时,以为高科技、为经济发展服务为标准;在评优秀教材时,以为高科技、为经济发展贡献大小为标准;在评211重点大学时,是以博士点、重点学科、科研经费为标准。这种导向,把重点师范院校引至综合性大学办学方向。导致不少师范大学为了增加几个博士点,竭尽全力、不惜代价,有的学校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把博士点攻下来了,学校声望也提高了,但是对中小学教师的培养、培训工作有多大作用呢?可以说,正效应并不大,相反,还会带来负效应,即削弱了师范性的功能。我这里决不是说重点师范大学不要发展博士点、硕士点,不要发展非师范专业。相反,重点师范大学应从本校、本地实际情况出发,必须适当建立一些非师范专业,建立一些博士点和硕士点,一方面能为社会、经济发展培养多方面人才,一方面有助于改变单一的师范专业性质,可为全校开设各类选修课,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师范教育的质量。但从我国现状出发,重点师范院校的主要任务,应定位在为培养和培训师资服务。师范院校的主要精力、主要资源应用于培养、培训大、中、小学教师上。目前,综合性大学不可能承担起师资培养、培训的主体工作,而师范院校的资源又没有充分利用,这势必严重影响基础教育的师资力量。
1.建立正确、公平的评价大学的标准,把师范院校与综合性大学的评价标准区分开来。师范大学质量的高低应体现在为基础教育服务上,体现在培养、培训教师的质量上,引导和激励他们努力办好师范教育专业,为中小学培养优秀教师。
3.师范院校应担负起教师职前、职后培养培训一体化的任务,而不能仅成为职前教师培养的学校。承担职后教师培训任务,一方面是在职教师需要不断更新知识结构,必须依靠实力雄厚的师范院校,一方面可以从职后培训中了解中小学教育和教师的现状,有助于改进师范教育工作。
4.重点师范大学在培养模式上,可实行4+2学制,即从高中毕业生中招收优秀学生,到大学读4年本科、再读2年研究生,合格者获硕士学位,并到中学任教。近年来,报考师范教育专业的考生明显增加,但优秀的高中毕业生报名者不多,举办本、硕连读制,有助于吸引一批优秀学生报考师范专业,有助于为中学培养高素质、高水平的骨干教师。
5.积极鼓励有条件的综合性大学发展师范教育专业,可建立下属的师范学院或教育学院,培养本科或研究生,以培养研究生为主,毕业后担任中学教师。
6.实行教师资格证书制。非师范专业的学生愿意当教师者,可以到师范院校进修一定学分的教育、心理类课程,并完成教育实习任务,经考试合格,可获取教师资格证书,这样有利于吸引优秀的、有志于从教的非师范学生加入教师队伍。
更多内容请进入:
查字典论文网论文频道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美丽的星空
- 续写课文《水乡歌》
- 最好吃的苹果和梨
- 快乐的冬令营
- 我爱我的家乡
- 小毛驴和牛大哥
- 小猴结婚
- 可爱的小虾
- 小鸟,是我们的朋友
- 一次特殊的期末考试
- 给灾区小朋友的一封信
- 笋芽儿
- 小熊拔牙
- 别问这是为什么
- 躲雨
- 论环境法中的公众参与权(1)论文
- 中日园林的比较
- 镇江赛其电子利用工业设计提升竞争力(一)
- 浅论环境法的价值理念与实现途径(1)论文
- 上市公司系统风险与收益的实证研究开题(一)
- 花镜应用要点探讨
- “嘉宝莉”油漆宜昌市场营销策划案(一)
- 在经验事实与公理之间
- 环境因素对企业营销的影响
- 费希特《自然法权基础》简评(1)论文
- 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地域文化
- 城市水景的生态驳岸的设计
- 浅论环境侵权的弱者保护(1)论文
- 简述园林工程施工阶段的质量管理
- 浅论环境侵权救济方式的法律制度(1)论文
- 《“红领巾”真好》 教学设计二
- 《“红领巾”真好》 教学设计一
- 《假如》 教学设计一
- 《浅水洼里的小鱼》 教学设计一
- 《我是什么》 教学设计一
- 《清澈的湖水》 教学设计二
- 《清澈的湖水》 第一课时教学实
- 《假如》 教学设计二
- 《纸船和风筝》 教学设计一
- 《回声》 教学实录
- 《窗前的气球》 教学设计六
- 《假如》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 《我是什么》 教学设计二
- 《从现在开始》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二
- 《清澈的湖水》 教学设计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