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现代天文学与诺贝尔物理学奖

现代天文学与诺贝尔物理学奖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8-23

现代天文学与诺贝尔物理学奖

现代天文学与诺贝尔物理学奖

诺贝尔奖中并没有专门设立天文学奖,那么天文学最终是如何融入到诺贝尔奖这个大家庭的呢?天文学与诺贝尔物理学奖又有着什么样的渊源呢?

诺贝尔奖与天文学的尴尬

由于没有设立诺贝尔天文学奖,在很多年里,天文学家既没有推荐权,也不会被人推荐。在这个世界公认的科学界最高奖面前,天文学和天文学家的处境不免有些尴尬。

天文学与物理学相互促进

天文学是研究地球之外天体和宇宙整体的性质、结构、运动和演化的科学,物理学是研究物质世界基本规律的科学。研究各种物质形态都会形成相应的物理学分支,其中包括研究天体形态和特性的天体物理学。很显然,天文学与物理学的关系十分密切,相互关联,密不可分。天文学成就可以归入诺贝尔物理学奖的范围是在情理之中的,但是要使这个道理得到公认很不容易,花费了好几十年的时间。

20世纪初,物理学家根据物理学规律提出了许多天文学预言:如广义相对论预言星光在太阳引力场中的弯曲、水星近日点的运动规律和引力场中的光谱红移现象;预言中子星、微波背景辐射、星际分子和黑洞的存在等。这些预言在证实的过程中曾走过艰难的历程甚至弯路,这些伟大的预言推动着天文学家和物理学家们为之奋斗,并且发展了一个个新的分支学科。

天文观测为物理学基本理论提供了认识地球上实验室无法得到的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的条件。开普勒发现了行星运动三定律以后,牛顿为解释这些经验规律才导出万有引力定律,而在地球上的物理实验室中是总结不出万有引力定律的。此后,从对太阳及恒星内部结构和能量来源的研究中获得了热核聚变反应的概念;对星云谱线的分析提供了原子禁线理论的线索;从恒星演化理论发展出了元素形成理论。天文学观测的新发现也给物理学以巨大的刺激和桃战:中子星的发现推动了致密态物理学的发展,而类星体、星系核、Y射线暴等现象的能量来源迄今还很难从现有的物理学规律中找到答案。

随着物理学的发展,物理学家必然要把宇宙及各种天体作为物理学的实验室。物理学家涉足天文学领域的研究成为一种必然。而天文学家也会密切地注视着物理学的发展,以期用物理学原理来解释宇宙的过去、现在和将来。

一批历史性天文学成就无缘诺贝尔奖

随着物理学的发展,物理学家必然要把宇宙及各种天体作为物理学的实验室。在宇宙中所发生的物理过程比地球上所能发生的多得多,条件往往更为典型或极端。在地球上做不到的物理实验,在宇宙中可以观测到。物理学家涉足天文学领域的研究成为必然。

贝特提出太阳的能源机制1938年美国物理学家贝特(Hans Bethe)研究核反应理论的过程中,提出太阳和恒星的能量来源于核心的氢核聚变所释放出的巨大能量。1967年,他因此项研究成果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汤斯开创分子谱线天文学美国物理学家汤斯(Charles Toanyan Chandrasekhar)还是剑桥大学研究生的时候,就获得了“白矮星质量上限”这一研究成果。这一成果意味着超过白矮星质量极限的老年恒星的演化归宿可能是密度比白矮星更大的中子星或者黑洞,其意义不同寻常。但由于受到权威学者错误的压制,这一成果未能得到进一步深入研究。在这之后,他仍几十年如一日地研究恒星结构和演化理论。1983年,他在73岁高龄时以特别丰硕的成就获得该年度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B2FH元素形成理论宇宙中存在的各种元素是怎样来的?这是个天文学家应该回答、却很难回答的问题。但是由天文学家霍伊尔(Fred Hoyle)、伯比奇(G.Geoffrey Burbidge)夫妇和核物理学家福勒( Foiddot;贝尔(Jocelyn BellBurnell)女士一起发现了脉冲星。休伊什因发现脉冲星并证认其为中子星而荣获1974年的诺贝尔物理奖是当之无愧的,但贝尔博士未能和休伊什一起获得诺贝尔奖却是一件憾事,目前天文学家公认她是发现脉冲星的第一人。

彭齐亚斯和威尔逊发现宇宙微波背景辐射1963年初,彭齐亚斯(Arno Allan Penzias)和威尔逊(Robert Woodrow Wilson)把一台卫星通讯接收设备改造为射电望远镜进行射电天文学研究。在观测过程中意外发现了多余的3.5开温度的辐射。这种辐射被确认是宇宙大爆炸时的辐射残余,成为宇宙大爆炸理论的重要观测证据。由此,他们获得了1978年度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彭齐亚斯和威尔逊发现宇宙微波背景辐射,所获得的黑体谱并不精确,而且他们得到的微波背景辐射的空间分布是各向同性的,这与大爆炸宇宙学的理论有着明显的差别。

新世纪天文观测再续辉煌

观测是天文学研究的主要方法。观测手段越多、越好,所能得到的信息就越丰富。进入21世纪仅仅10余年,已有4个天文项目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分别属于X射线、中微子、射电和光学观测研究领域。

贾科尼创立x射线天文学

贾科尼对X射线天文学的贡献是全面的,瑞典皇家科学院发表的新闻公报把他的贡献归纳为“发明了一种可以放置在太空中的探测器,从而第一次探测到了太阳系以外的X射线源,第一次证实宇宙中存在着隐蔽的X射线背景辐射,发现了可能来自黑洞的X射线,他还主持建造了第一台X射线天文望远镜,为观察宇宙提供了新的手段,为x射线天文学奠定了基础”。贾科尼被称为“X射线天文学之父”当之无愧。

戴维斯和小柴昌俊发现太阳中微子中微子是组成自然界的最基本的粒子之一,中微子不带电,质量只有电子的百万分之一,几乎不与任何物质发生作用,因此极难探测。理论推测,在太阳核心发生的氢核聚变为氦的反应中,每形成一个氦原子核就会释放出2个中微子。太阳每秒钟消耗5,6亿吨氢,要释放1.4×1038个中微子。太阳究竟会不会发射如此多的中微子?只能由观测来回答。

马瑟和斯穆特发现宇宙微波背景辐射黑体谱和各向异性的空间分布美国宇航局戈达德空间飞行中心的马瑟(John C.Mather)和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研究中心的斯穆特(George Fitzgerald SmootⅢ),为了精确测定微波背景辐射的黑体谱和检测其各向异性的特性进行了专门空间观测。他们组织领导了“宇宙背景探测者”卫星(简称COBE)的研制,卫星携带了毫米波、亚毫米波和红外波段的观测设备,进行了4年的观测。最终确认,宇宙微波背景辐射谱与温度为2.726开的黑体谱惊人地一致。还发现宇宙微波背景辐射各向异性现象的存在。2006年,马瑟和斯穆特共同获得了该年度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赶时髦赶出病来
东城孩子为何选择北达?
小升初,我打了一场“胜仗”
小升初后我的经验总结
感悟-调整好心态最为重要
朋友
语文学习要下苦功夫
北达老师的出题水平不简单
时空隧道
假如我是环保局局长
假如我是环保科学家
我抓住了小升初并不多的机会
学习语文要下苦功夫
学习语文要下苦功夫
沙漠中的胡杨
黑白分明的徽州宅院
园林艺术的推陈出新
圆明园的信仰口诀
北方园林的自然特点
树木列植施工四步曲
墙面绿化是未来绿化的一个新趋势
建筑工程项目拖延工期的原因及对策
新建植草坪不容忽视的4个问题
建筑企业创精品工程的六个要诀
国外水域空间规划的理论
浅谈监理在园林绿化施工中的作用
优秀住区规划设计五要素
聚氨酯板材在低能耗建筑中的应用
居住区绿化和树种选择
景区规划与景观设计的区别
《永生的眼睛》范文习作
《永生的眼睛》美文欣赏 别用眼睛伤害他
《永生的眼睛》写作指导
《永生的眼睛》重点字词梳理
《永生的眼睛》教学设计二
《永生的眼睛》训练素材
《永生的眼睛》随堂练习 提高篇
《永生的眼睛》教学设计一
《永生的眼睛》教学设计三
《永生的眼睛》教学设计四
《永生的眼睛》美文欣赏 父亲的眼睛
《永生的眼睛》重难点分析
《触摸春天》范文习作
《永生的眼睛》老师语录
《触摸春天》考点练兵 积累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