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中职环境学基础课程教学的思考

中职环境学基础课程教学的思考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7-13

中职环境学基础课程教学的思考

中职环境学基础课程教学的思考

环境基础课程是中职环境保护专业的入门课程,所选用的教材是中职教育国家规划教材[1]。本教程是环境保护专业的概论性和基础性课程,也是本专业学生的入门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环境的基本概念、当前世界及中国所面临的环境问题、生态学基本原理、人口对环境的影响、资源与能源的可持续利用、环境污染防治及基本的处理处置方法等。由于课程的涉及面较广,该学科的时间性较强,以及我校环保专业学生都来自于西藏,因此根据学生特点和课程特点,我们在课程教学过 程中需要不断更新知识内容,使学生能够充分理解环境保护相关知识,并获得最新的知识。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 上好第一堂课,激发学生兴趣

上好一门课,首先要激发起学生的兴趣。笔者就从本课程及本专业的重要性上着手。由于西藏是青藏高原的主体,野生动植物资源、水资源和矿产资源丰富,不仅是南亚、东南亚地区的“江河源”和“生态源”,还是中国乃至东半球气候的“启动器”和“调节区”,是维系我国和东亚气候系统稳定的重要屏障,生态地位极其重要[2]。因此在本课程开始的第一节课上,笔者首先通过一些事例、数据等,让学生了解“环境保护”这个专业的重要性,认识到自己家乡的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然后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多联系西藏的环境问题,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2 备好课,处理好教材

3 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方法

西藏班是一个特殊的班级,班级学生基础普遍较差,学习水平差异较大,这就给教学工作造成很大困难。根据学生特点,笔者一直在改进教学方法,比如大部分学生对外界事物认识较少,笔者就多采用多媒体教学,将一些新知识、新内容以图片或视频的形式展示出来,克服了传统教学不直观的缺点,“声情并茂”地给人以听觉、视觉冲击,直观形象,有利于理解,有利于记忆[3]。注重理论与实际生活的结合,多给他们介绍一些现实生活中的环保实例,特别是跟西藏有关的,例如在《环境学基础》的“新能源的开发与利用”一节中有关太阳能、沼气、地热能、风能等内容,笔者就发动学生说出实际生活中有哪些太阳能的应用实例;很多同学在西藏家中有使用沼气,就让学生说说有关沼气的内容,如制沼气的原料,使用沼气与以牛羊粪为燃料的不同感受等,从而引出沼气对环境的有利作用,也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此外,再展示我国的风能、太阳能、地热能分布地图,让他们直观了解自己的家乡——西藏的这些新能源都是很丰富的,可以进行开发利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再是完全被动的“填鸭式”学习,而是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更能激发他们学习兴趣,印象会更深[4]。

4 注重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

知识的学习最终是要回归到实际中,与实际相结合,提高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从而指导自身的实际行动。为此,我们会组织同学们到现场参观,将学到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如我们在学习完水污染及防治的章节后,组织同学参观当地的污水处理厂,观察污水处理工艺流程及处理效果。使同学们对这门学科有感性认识,并与所学的理论相结合,从而使所学的理论知识掌握得更牢靠。

此外,在教学中还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这样才能够做到因材施教。西藏环保班学生的学习水平相差很大,因此要充分了解班级内每个学生的学习水平、学习方法和习惯,笔者通过平时的作业、上课表现以及测验掌握他们的学习情况,采用分层次教学,对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教学目标、要求。

总之,根据学生特点,通过不断改进教学方式、方法激发学生对课程的学习兴趣,运用恰当的教学手段有效地组织教学活动,获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注意以身作则,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小丽植树
春天
谁的伞大
快乐的一天
 植树节
我帮爸爸讲卫生
踢足球的故事
文艺委员竞选
春天里的发现
植树
今天真快乐
植树节
不能用鞭炮吓人
植树节
植树节
论析公民法律文化与公民参与行政
古田会议开启党和人民军队建设新篇章
关于新民主主义理论形成发展规律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简析手术病人的心理特点分析及护理对策
从科索沃危机看美国世界战略
爱国主义精神的科学内涵及其现实意义
基于新时期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管理方法研究
试论诺丁斯关怀伦理思想的人本价值
基于抗震救灾精神的制度基础
浅谈民主的理想与现实新论
邓小平对生产力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浅谈江泽民对社会主义民族理论实践的丰富和发展
关于发展廉价政府理论构建节约型政府
东亚的政治权威与现代化
无证诊所禁不绝的原因及治理探讨
《小伙伴》第一课时
《兰兰过桥》教学设计之三
《兰兰过桥》第一课时
《两只小狮子》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之二
《手捧空花盆的孩子》第一课时
《小白兔和小灰兔》
《两只小狮子》教学设计之六
《两只小狮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二
《两只小狮子》第二课时
《兰兰过桥》教学设计之二
《手捧空花盆的孩子》教学设计之二
《小伙伴》
《棉花姑娘》教学设计之二
《两只小狮子》教学设计之八
《两只小狮子》教学设计之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