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浅谈初三世界历史教学

浅谈初三世界历史教学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14-01-26

浅谈初三世界历史教学

三年时间转瞬即逝,学生很快就已经进入到紧张的初三学习当中,很多学生不约而同地问了我同一个问题:“老师,要怎样才能学好世界历史?”面对学生的困惑,我更加需要好好思考如何才能上好世界近代史课。最终,我总结了近两年初三教学的得与失,现谈谈体会。

一、专有名词的解释要符合初中学生的认知水平。

“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是世界近代史的主线,掌握它对初三学生来说至关重要。如果要让学生抓住这条线,首先就必须先明白什么是资本主义。早在中国近代史当中,学生就已经接触到“资本主义”,但更多的解释是:“一般而言资本主义指的是一种经济学或者经济社会学的制度,在这样的制度下绝大部分的生产资料都归私人占有,并借助雇佣劳动的手段以生产工具创造利润。”[1]这样的解释精准、专业,但到底什么是资本主义,学生不仅没有理解,反而接触了更多的像“生产资料”、“经济社会学”等陌生而专业的名词。最终,不仅学生如堕五里雾里,教师自己也觉得课很难上。

正因为如此,所以在解释“资本主义”这个名词的时候,我先创设了一个情景:“我有钱、有机器(资本家),为了赚钱,现在雇你们(出卖劳动力的人)为我劳动。哈哈,你们给我创造了大量的商品,但是我又把它们卖给了你,最终我就会越来越有钱,我的生产规模就会越来越大。”在此基础上我又设置了一系列的问题:①你我之间是什么样的关系?②生产出来的商品我是如何处理的?③如果我要进一步壮大实力,需要具备哪些有利条件?回答完毕之后,我们总结出:“资本主义的特征就是雇佣劳动和商品经济,资本主义发展的必备因素包括劳动力、资本、制度、市场和原料”等。这样以后只要学生看到雇佣劳动或者市场、劳动力等词语时肯定就会想到资本主义。

这样的讲解或许不是很专业,也可能存在一定的问题,但是它在一定程度上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将复杂的东西简单化、生活化,不仅让学生学得轻松,而且乐于学。

二、抓住历史发展的主线。

(一)设问渗透世界近代史的主线,即近代史就是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史(针对基础较好的学生)。

在学生基本掌握资本主义的特点后,我们就可以有意识地在上课时设置一些问题了:文艺复兴可以给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什么?新航路的开辟满足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那些需求?通过有意渗透,学生便会慢慢将近代史中的事件和资本主义进行联系思考,这时我们只需要在每次单元复习的时候用较专业的术语帮他们归纳总结即可。

(二)引导学生建立历史发展的纵向线索,即以国家为单位,构建国别史框架(针对基础较弱的学生)。

国别史的学习主要以时间发展为线索,所以相对简单易懂。因此先学国家历史,既有利于强化学生对此国历史的整体理解,又有利于减轻基础较弱学生的压力,提高他们的信心。

下面以英国的发展为例。

第一步,学生整理近代史中跟英国有关的事件。这一步我们要求学生把中国历史中他知道的相关事件写出来。(学生很快总结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工业革命、东印度公司、三角贸易、鸦片战争。)

第二步,设问:英国资本主义要发展,需要具备哪些条件或者有利环境?(政府支持、先进技术、市场、原料、资金。)

第三步,将第一和第二步进行对应连线。(资产阶级革命——政府支持;工业革命——先进技术;东印度公司、三角贸易、鸦片战争——市场、原料、资金。)

第四步,利用大括号形式整理归纳,严格规范学生的用语和书写(必须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

当学生逐步掌握了各国基本史实后,我们就可以把英国、美国等词语换成“世界”让学生去套用总结了。

三、借助翔实的历史文字、数据资料,设置问题,培养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资料的应用,不仅在于它是否翔实,更在于它是否适用这节课,是否能激起学生的思考和共鸣。如讲一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时,最初我采用直接讲述法:一战的原因就是“资本主义各国之间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以及老旧殖民地之间的矛盾”,然后解释。结果,学生却更困惑。后来,调整后我只给了两则材料让学生自己去说。材料如下:

材料一:[2]

材料二:1914年,英国殖民地3350万平方千米;俄国约为1740万平方千米;法国为1060万平方千米;而19世纪80年代以前德国没有殖民地,到1914年前后,他的殖民地仅为英国的八分之一。[3]

设问:①由材料一可以看出资本主义世界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发展最快的是那两个?②如果德国要加快发展步伐,还需要具备或者创造哪些条件?③20世纪初,殖民地基本被瓜分完毕,德国要怎么办?

准备工作就绪,我让学生自己选择国家,他本人就是这个国家首脑,然后结合国际形势为本国寻找出路。随着学生逐渐感兴趣,他们的讨论越来越激烈,最终我得到了我想要的答案:德国想要发展更快的话,肯定要对外扩张掠夺,肯定会和英法等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发生冲突。这时我再进行总结学生就更容易理解了。

四、及时练习,训练读题技巧。

练习是最后的一个环节,也是教学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只讲不练是不能巩固知识的,但是练习题也不能随便处理,见题就用,必须坚持的一个原则是慎重选题,材料要新颖,因为是初三,从中考的要求入手更好(最好能是中考原题)。适当的练习不仅能达到及时巩固的目的,而且能让学生自己再一次学着理解资料,获取知识,真正达到提升能力、学以致用的目的。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岳飞传读后感
芷江游
日全食
小孩子千万别喝酒
令我烦恼的磨蹭坏习惯
夏天的荷花
崎岖的白云山之旅
我学会了游泳
坚持到底就会胜利
我的哥哥
两碗红烧牛肉面
狼与羊
雷龙过山车
现实中的我
妈妈的爱
当代大学生犯罪之剖析(4)法学理论论文(1)
浅析未成年人暴力犯罪的情景预防(2)法学理论论文(1)
论无过错责任原则(4)法学理论论文(1)
2013年我国法学研究述评与展望(2)法学理论论文
我国物权立法不应采纳物权行为理论(3)法学理论论文(1)
浅论我国公司法修改与完善法学理论论文(1)
2013年我国法学研究述评与展望(5)法学理论论文
罪刑法定原则中应然性与实然性的冲突法学理论论文(1)
法治与德治的调和(2)法学理论论文(1)
辩证推理在审判实践中的运用法学理论论文(1)
浅论我国公司法修改与完善(2)法学理论论文(1)
关于房地产抵押若干问题的思考(10)法学理论论文(1)
罪刑法定原则中应然性与实然性的冲突(2)法学理论论文(1)
2013年我国法学研究述评与展望(6)法学理论论文
2013年我国法学研究述评与展望(4)法学理论论文
《坐井观天》教案
《酸的和甜的》教案
《农业的变化真大》教案
《黄山奇石》教案
《风娃娃》教案
《黄山奇石》教案
《称赞》教案
《秋天的图画》教案
《我是什么》教案
《农业的变化真大》教案
《葡萄沟》教案
《画家和牧童》教案
《地球爷爷的手》教案
《回声》教案
《纸船和风筝》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