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论日语学习中的“日语意识”

论日语学习中的“日语意识”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1-15

论日语学习中的“日语意识”

论日语学习中的“日语意识”

在一次日语的听力教学过程中,请学生翻译了一段对话:

娘:お父さん、紅茶を飲みますか。

父:紅茶か、いいですね。

娘:お母さんは?

母:あたし、いいです。

学生是这样翻译这段对话的:

女儿:爸爸,喝红茶吗?

父亲:红茶啊,好啊。

女儿:妈妈呢?

母亲:我,好的。

这段对话前几句的翻译是没有问题,关键是最后一句话。在日语中,いいです可以解释为“好的”,还有一个解释是委婉地拒绝,可以翻译成 “算了”。这一点能将日本人在语言使用方面的“暧昧”表现得淋漓尽致。像这样的例子,在日语教学过程中屡见不鲜。学生往往掌握了某些语法的相关知识,却不懂如何正确使用,又或者不知道在什么情况下该用、什么情况下必须避免使用。

如果不能准确把握日语的含 义,何来熟练掌握日语之说呢?如果不能正确使用日语的词汇和语法,怎么能够完成凌驾语言之上的商务工作呢?又何谈提高日语能力,培养中日两国友谊的桥梁人才呢。

也就是说,日语学习的队伍庞大而且还在不断扩大,有多少人能顺利通过,我们不得而知。又有多少人获得了日语能力认证却没有相应的能力呢?这是个值得担心的问题,笔者感到了深深的担忧。

那么为何会出现这样的学习误区呢?我觉得原因不外乎这几点:

其一、在日语学习中,没有重视“日语意识”。什么叫“日语意识”,本文是指带着在日语的习惯、思维方式、成长背景使用日语的心理准备。有的学习者,往往会把日语的文章放到中文的语言环境中去理解,这样做很容易产生误解。要么把日语词汇直接充当中文词汇,导致懂日语的人能听懂,不懂日语的人还是不懂;要么搞不清人物关系,将动作的行为人和被行为人的关系搞错,以至对文章的理解产生很大的障碍。

其二、在授课过程中,发现有很多学生虽然对学习的集中度以及理解的能力不尽如人意,但却具有很强的观察力。他们在接触到新的语法后,能迅速地找到其与中文表现手法不同的地方。只是在学习中没有充分练习的机会,从而导致了应用的不熟练。

通过上述说明,我们可以看到,日语学习者在学习日语的关键问题上,很难做到用心灵去接近日语。撇开各种不稳定的政治因素不谈,学习者本身与这种语言的创造者之间存在着很大的认识差异,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文化背景的差异。

文化背景的差异用日语的表示就是スキーマ。这一概念,最早是德国哲学家Immanuel Kant在他的著作《纯粹理性批判》一书中提出,后来在心理学上被广泛使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Bartlett第一次将这个概念沿用到心理学的范畴中。他将印第安童话《幽灵的战役》讲述给欧洲人听,之后再让他们复述故事的情节,被复述的故事情节产生了扭曲。因而他指出,一个读者或者信息的接收者,一定不会将故事或者信息完全自动接受,而是以自己的方式赋予其新的意义,当他向第三者传递信息时,也会以自己的认知方式将所接收到的信息重新组合,从而体现出与原信息不同的结果。

这种人类在认知信息和输出信息问题上的扭曲,也存在于现实的日语教学中。对于不以日语为母语的人而言,日语只是一门由日本的人,在特定的社会大环境和交流背景下形成的语言。外国人即便是掌握了它的文字、词汇、语法,也很难在短时间之内与母语话者衔接好对话,真正做到交流自如。因为,说话人之间存在着由不同的成长背景和对各种文化方面的认识差异,也就是文化スキーマ(以下简称文化差异)。

这种文化差异,在世界上各个国家和地区都存在。比如,在德国,无论是在食堂吃饭,还是在上课,就算是把鼻子咬住也好,也不能打出喷嚏来;还有,喝汤或者吃饭的时候是不允许发出声来的。在日语学习的过程中,我们也注意到了很多类似的例子,下面就简单地介绍几个日常生活中遇到的事情。

「あなた」,当然很多初级的日语学习者都知道,是“你”的意思。其实,「あなた」在某些固定的场合下,表示“亲爱的”、或者是女性对自己先生的昵称。在日语的对话中,真正需要使用第二人称“你”的情况不多。例如,一个人分别面对自己的上司、同事、下属询问是否已经吃过午饭,分别会用不同的词,体现中文的“你”这个意思:

「課長、お昼済みましたか」

「佐藤さん、お昼済んだ?」

「山田君、昼飯食った?」

由此可以看出,日语中经常用一个人的职称、姓名等表示第二人称“你”的意思。

综合以上情况,某个语言圈内都有其特定的文化常识,这就造成了不同语言圈之间的文化常识的差异。我们学习日语,就不得不发现和重视这样的差异,并试图让自己站到能理解对方文化的角度上去,也就是笔者在文章一开始提到的,带着“日语意识”去学习日语。

究竟如何提高日语学习者的“日语意识”,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首先,从源头抓起。无论学习日语的动机是什么,日语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最先、最多接触的还是教师,所以教师对其的影响是毋庸置疑的。作为教师,只有自身养成了这样的“日语意识”,在工作中不断总结、不断学习、完善知识体系,才能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

其次,鼓励和促进学生与外教的接触。很多院校为了提高教师队伍的教学质量想出了很多好办法。积极引进外教,在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还能提高学生对于外语的学习兴趣。所以,应该鼓励学生与外教接触,在交流过程中多听、多看、多问、多说。

最后,“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全国很多高职高专院校都已着手实施专业教师下企业实习,培养双师型人才的项目。虽然,现阶段对语言类专业教师下企业实习的实际意义,外界没有过多微词,但通过对其他实务类专业教师下企业的实习工作的肯定,我们看到这一举措还是有实施必要的。所以,在条件允许的范围内,尝试带领学生一起下企业实习,在交流和切磋

从文化差异这一角度看待日语学习,在实际的教学中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本文结合笔者日本语教授法的学习和教学实践,对实践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几点对策。笔者认为,只有教师正视教学中的问题,积极改善实践,才能不断提高教学手段和教学效果。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婚礼
小龙虾
春晓
野草莓
我的家乡
我的家乡
我的妈妈
春天的色彩
可爱的小草鱼
太阳
小鱼
喝喜酒
吃樱桃
吃西瓜
乌鸦喝水
给老师的一封感谢信
家长给幼儿园老师的感谢信
写给幼儿园老师的感谢信
助学金感谢信
国家助学金感谢信
客服学习感谢信
给医院朋友的感谢信
给陌生人的感谢信
给朋友的感谢信
给爸爸妈妈的感谢信
教师实习感谢信
爱心募捐感谢信
对中行员工的感谢信
孩子给家长的感谢信
给食堂员工的感谢信
论电视电影的艺术流变
试论院线制下的电影市场竞争环境
美国电视电影的发展与现状
当代中国电影:市场与营销
综合艺术与电影剧作构思
试论电影美学的研究框架与学术规范问题
后现代语境与当前中国电影文化
电视电影:民族电影的生存方略
国际化语境中的中国大陆电影
学贯中西:李安的导演世界
大牌导演:超前与落后
全球化、好莱坞与民族电影
电影和电视的融合
一部婚外恋题材电影 《一声叹息》的结构主义分析
理解人物和体现人物(下)
《司马光》教学设计二
《我选我》一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2
《司马光》一
《王二小》教学
《四个太阳》教学设计1
《我选我》教学
《司马光》教学设计1
《四个太阳》教学设计2
《小白兔和小灰兔》一
《两只小狮子》教案
《司马光》教学设计2
《我选我》教学二
《乌鸦喝水》教案
《王二小》教学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