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广州地铁1号线曲线钢轨轨底坡的调整

广州地铁1号线曲线钢轨轨底坡的调整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8-05

广州地铁1号线曲线钢轨轨底坡的调整

摘 要 介绍了广州地铁1号线曲线内轨轨底坡的设置情况,简述了由于钢轨轨底坡设置不合理而引起的危害,并结合地铁的实际情况,提出了调整轨下垫板坡度的解决办法,取得了良好的实际效果。

关键词 地铁,曲线轨道,轨底坡,调整

1 基本情况

广州地铁1号线的线路主要技术标准如下:

① 设计最大行车速度80km/h。

② 最小曲线半径,区间正线在一般地段为400m,困难地段为300m;辅助线在一般地段为200m,困难地段为150m;车站一般设在直线上,困难时可设在R≥800m的曲线上。

③ 区间正线最大线路坡度为30‰,最小坡度为3‰。

④ 列车6辆编组,全长139.48m。

⑤ 设计轴重为160kN。

⑥ 正线及辅助线采用高碳微钒(PD

3)钢轨,正线采用无缝线路。

1号线轨道设计采用1∶40的轨底坡,当超高超过38mm时,内轨将向线路外倾斜。为防止钢轨受挤压后向线路外翻倒,轨底坡的设计遵照了曲线内轨不能外倾的原则,当曲线的超高超过38mm时适当加大内轨的轨底坡,从而使内轨的轨底坡线呈水平状。

2 存在的 问题

从1号线多年运营的实际情况来看,小半经曲线的钢轨主要存在如下几个问题:

① 从运营后2~3年开始,在小半径曲线的内轨轨头外侧普遍出现压溃和飞边。 ③ 小半经曲线外轨的内侧经常出现剥落掉块的情况,有的甚至已达到重伤报废标准而须提前更换。

3 轨底坡的调整方案

3.1 原因 分析

从1号线多年运营的实际情况来看,小半经曲线钢轨的轨底坡设置,不能满足轮轨受力关系的要求。曲线内轨和车轮的接触面没有位于钢轨的轴心,而在轨头外侧,钢轨受力不合理,从而造成内轨轨面外侧磨耗,以及外轨轨面内侧磨耗的不均匀磨耗现象。

3.2 轨底坡的调整方案

根据广州地铁1号线的实际情况,采用调整铁垫板或橡胶垫板的坡度来调整轨底坡;同时,在满足轨底坡调整的情况下,尽量减少铁垫板或橡胶垫板的规格类型。通过扣件横向抗力和锚固螺栓抗拔力的检算,经 计算 决定采用-1∶40和-1∶30两种规格的垫板。

1) 曲线内轨水平时外轨超高值计算

设h为曲线外轨超高,s为两股钢轨的中心距,则有:

1/40-h/s=0

对60kg/m钢轨,s=1508mm,可算得h=37.7mm。

2) 曲线内轨中心线偏离垂线而外倾1/40时的外轨超高计算

此时有:1/40-h/s=-1/40

可算得h=75.4mm。

为尽量减少铁垫板或橡胶垫板的规格,从超高37.7~75.4mm的中点作为轨底坡是否调整的分界点。即该点超高为56mm。

3) 曲线内轨中心线偏离垂线而外倾1/30时的外轨超高计算

此时有:1/40-h/s=-1/30可得h=87.9mm。

所以,为使曲线内轨基本上保持不外倾,当h<56mm时,曲线内轨轨底坡可不作调整;当56mm≤h<90mm时,曲线内轨轨底坡设为-1∶40;当h≥90mm时,曲线内轨轨底坡设为-1∶30。

4 调整方案的效果评价

在轨底坡调整前后,对实验段两曲线内轨的轨底坡进行测量,部分数据见表2。

根据实验段的测量数据,以及从曲线钢轨顶面上被车轮碾磨出的光带位置变化情况,可得出以下结果。

1) 轨底坡调整后曲线内轨的光带向轨顶中心移动了10mm左右,基本接近钢轨的中心线,可见此次轨底坡调整已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2) 曲线外轨的光带并没有因内轨轨底坡调整而产生明显的变化。

3) 有少数地段曲线内轨的光带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主要原因是:由于地铁1号线采用短枕式整体道床,施工时轨底坡较难控制;轨底坡调整前测量的数据表明轨底坡有较大的离散性,由于轨底坡调整施工以及养护维修的实际情况,铁垫板只能采用两种调整规格,故调整时难以适应原有轨底坡离散性大的特点。

5 结 语

轨底坡设置是否合理,可根据钢轨顶面上的由车轮碾磨形成的光带位置来判定。若光带偏离轨顶中心向内,说明轨底坡设置不足;若光带偏离轨顶中心向外,说明轨底坡设置过大;若光带居中,说明轨底坡合适。地铁1号线长寿路站—陈家祠站、东山口站—烈士陵园站下行线两曲线的轨底坡经调整后,从运营1年多的情况来看,曲线内轨光带居中,钢轨的压溃和飞边、剥落掉块明显减少,波浪型磨耗也明显减轻,说明其轨底坡的调整设置是合理、可行和有效的。

参考 文献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二十年后的拖把
做家务
放生
快乐元宵节
“六一”儿童节
第一次坐飞机
《西游记》读后感
家乡的小河
我的理想
快乐的秋假
我与书
读《自古英雄出少年》后感
做鸟窝
抓小鱼
红领巾流“血”了
论科学思想与西方文艺方法论对传统艺术的影响
从心理语言学角度探究大学英语教学
计算机辅助语言学习与中学课堂的整合
浅探赵本山小品语言的喜剧性策略
在新形势下供电企业如何加强营销管理
文学语用理论体系构想
基于多媒体的英语语言学课程模式构建研究
探析景观的科学与艺术
浅谈《共产党宣言》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浅谈马克思农村生态思想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启示
将来时助动词语义
当代中国话语研究的系统思考
从《香妃戎装像》看舞蹈的神态
分析民族舞蹈中舞蹈技巧的应用
产品市场营销方案的设计初探
《童年的发现》考点练兵 阅读篇
《童年的发现》美文欣赏二
《童年的发现》同步作文训练素材
《儿童诗两首》重难点分析
《童年的发现》随堂练习 提高篇
《童年的发现》重难点分析
《童年的发现》美文欣赏一
《童年的发现》同步作文范文习作
《童年的发现》教案设计 精解篇
《童年的发现》教案设计 分析篇
《童年的发现》趣闻故事
《童年的发现》老师语录
《童年的发现》考点练兵 积累篇
《童年的发现》重点字词梳理
《童年的发现》同步作文写作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