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14-01-27
如何体现学校德育的针对性
如何体现学校德育的针对性
不管是在领导讲话中还是具体工作中,经常听到大家谈论一个问题,就是德育的实效性问题,这也是德育最为重要的问题之一。在谈到德育实效性问题的时候,大家往往一并会谈到针对性和科学性问题,会说“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科学性和实效性”。“针对性”、“科学性”和“实效性”既相互关联,又各有所指,笔者就以此为题,先说说针对性问题。
针对性,是许多工作实施中的一项工作原则,指的是针对特定的对象、特定的时间、特定的环境等特定的条件解决特定的问题,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体现。与之相对的,是一刀切、笼而统之、一概而论,不顾实际情况,机械化、批量化地处理问题。可见,针对性首先是一个解决问题的一般性原则,不管是什么领域、什么问题、什么矛盾,都要针对性地分析和解决,才能取得效果。对于德育来说也是如此。因此,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是毋庸置疑的,关键是从哪些方面去体现或落实针对性原则。笔者以为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是针对不同教育学段,既要整体设计又要分段指导。从总体要求来说,必须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作为中小 学德育的核心内容,落实到各学段教育中。学段要求要有所侧重,比如,小学要强化基础养成,抓文明礼仪教育;初中要关注中小衔接,抓青春期教育、同伴教育;高中要重视“三观”形成,抓生涯教育;职高要加强社会适应,抓职业技能训练和职业道德教育。近年来,小学生传唱“新童谣”、中学生“寻找身边的道德榜样”、高中生“模拟联合国”、职高“职业技能大赛”等受学生欢迎的实践活动在首都中小学广泛开展,就是因为学段针对性比较强,适合所在学段学生的需求和特点,从而形成了层次清晰、富有特色的德育品牌活动。
二是针对不同教育群体,既要面向全体又要重点关注。我们要实现校校精彩、人人精彩,强调一个都不少、人人都学好,这主要是说教育公平特别是起点和机会的平等。但真正的公平不是同等对待而是差别对待,是提供适合每个人的教育。每个人情况不同,提供的教育也就要求不同。因此,必须根据不同教育群体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才能让每一个学生都发展、都成才。比如,面向来京人员随迁子女,要开展手拉手活动和融入教育,以兴趣特长强自尊、树自信,帮助他们尽快融入首都的学习生活;针对行为不良学生,推进专门学校课程教学改革,建立动态监测机制,启动学困生帮扶项目,做好教育转化工作;针对优秀学生开展翱翔计划、雏鹰计划,建设社会大课堂,为他们搭建发展成才的平台,并通过优秀学生追踪、年度评选、事迹报告等形式广泛发挥他们的辐射和感召作用。
三是针对不同教育环节,既要重视常规又要抓好契机。既抓学校德育的教育常规,又抓重大活动的教育契机。一方面,我们要重视“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潜移默化,另一方面,我们还要看到北京的优势,善于抓教育的契机。北京承办大型活动多,学生参与重大社会活动的机会多,能够经常在亲身实践中得到历练和洗礼,我们要充分用好这个有利条件。当然,教育的契机不单单是指大活动、大事件,也可以是一些特殊的环节、节点。我们强化入学、入队入团入党、成人等环节,要求全市中小学开学上爱国主义教育第一课和文明礼仪教育第一课、每周开展国旗下讲话、初中迈好青春第一步、高中举行成人仪式等等,并把它形成制度。同时,我们引导全市中小学生以实际行动积极参与北京奥运会、新中国成立60年庆典、建党90周年纪念等重大活动,践行志愿服务精神,展现良好的精神风貌。
德育的特定因素也不仅仅是教育学段、教育群体和教育环节,以上所说的三点,只是笔者认为在增强德育工作针对性中可以考虑的几个重要方面。针对性提高了,其工作的感染力和吸引力自然也就上去了,随之带来的也必将是德育工作实效性的提高。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原来我N年前偶是老鼠
- 我讨厌的一位卖菜阿姨
- 汪氏家族诺贝尔奖
- 班级狂人大收录
- 说错,没关系!
- 病历本
- 别以为你是老大
- 我的好伙伴
- 感动
- 熟悉的身影
- 我的爸爸
- 我的木匠爷爷
- 我的“机器人”老师
- 我的好妈妈
- 夸夸自己
- 时事:沙特换王储,谜思重重
- 将群众意见记心上 视改善民生为己任
- “实打实”办理换“打心底”满意
- 迈向良法之治
- 人大监督越有力,人民越有“获得感”
- 水源地保护仍存隐患 建议设立生态补偿机制
- 文化:安东尼·布朗和他的形状游戏
- 主动回应方能不负众望
- “五水共治”急先锋
- 如何纠正“笑贫不笑贪”
- 西方人眼中的中国法律
- 父亲,我们永远怀念您
- 贝小戎:《侏罗纪公园》的恐龙
- 用脚步丈量民情 用真心代言民意
- 议案、建议公开势在必行
- 《郭沫若诗两首》教学设计
- 《郭沫若诗两首》教学设计6
- 《皇帝的新装》教学设计15
- 《皇帝的新装》教学设计14
- 《皇帝的新装》教学设计13
- 《月亮上的足迹》教学设计12
-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课《秋天)教学设计
- 《女娲造人》教学设计10
- 《皇帝的新装》教学设计12
- 《皇帝的新装》教学设计19
- 诵读品味《三峡》 领略壮美山水
- 《在山的那边》教学设计10
- 教《春》一文的反思
- 《皇帝的新装》教学设计11
- 《皇帝的新装》教学设计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