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全球史观下的历史学习刍议

全球史观下的历史学习刍议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14-01-27

全球史观下的历史学习刍议

全球史观下的历史学习刍议

全球史观这一概念的提出,为中国史的教学开创了新的局面和广阔空间。对于中国史的教学而言,全球史观引发了历史教学的横向认知,从世界历史发展的全过程来重新审视中国历史,这是一种具备全球视野的认知观点。随着全球化趋势的日益发展,中国的国际地位一度上升,中国再度成为世界关注的中心。对于中国历史的认识与反思,就显得尤为重要。有学者认为,全球史观概念的提出是对“西方中心论”概念的有力撞 击,对当代中国的历史教学意义深远。新课程背景下,全球史观的概念也被日益融入到日常的历史教学过程中,这也使得中国的历史教学备受关注。因此,为了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求,适应中国历史教育发展的趋势,我国的历史教育工作者必须时刻谨记全球史观这一概念,将其与课堂教学妥善融合,不断进步,不断完善教学工作。这对新课改下的历史教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关于全球史观概念的相关特点

1.全球史观强调的是历史的全球性与整体性。在对全球史观研究的过程中,摒弃了以国家为单元的思维模式,克服了狭隘的民族史观。全球史学家们认为,在描述世界历史进程时,以国家为单元的方式具有两个弊端:其一,诸如物种的传播、疾病的蔓延、气候的变化等,这些超越国界的现象大都被忽略,而这些历史现象恰恰对全球历史的发展产生过不容忽视的作用;其二,任何一种社会形态都是全球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每个社会形态又都不是单独存在的,这些形态之间互相发展,互相促进,又相互竞争,相互交融,这些因素都是推动全球发展的重要助推力,而这样一种推动力因为不是发生在国家框架之内的,因而被长期搁置。因此,威廉?麦克尼尔曾这样说过,“我们需要发展出一种世界范围内的历史,为人类的复杂性造成的多样化留有充分的余地”。这就克服了民族历史的狭隘性,往全球史观的方向发展。具体说,就是“世界通史的基本叙事单位应该是相互具有依存关系的若干社会所形成的‘网络’。这个‘网络’可能覆盖整块大陆、整个大洋、半球乃至全球”。

2.全球史观关注的是具有全球影响力的跨区域运动。全球史学家们普遍认为,历史的存在就是世界各国互相影响的结果,是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种族间的一场“跨文化运动”。这种“跨文化运动”的不同意义在于它不存在强势群体强迫弱势群体接受的含义,而是一种公平的交流与合作,它是人类历史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因此,在世界历史发展的过程中,任何一个发展的阶段都不应该以某个国家为代表,去描述全球的一个发展趋势。全球发展的整体性可以从三个方面加以描述,即国家人口的增长、生产技术的进步、交流范围的日益扩大。而人类社会交流范围的日益扩大是有赖于人口增长和生产技术进步的。因此,对于这三个方面彼此之间的交流是必不可少的。在这样的基础之上,全球史观概念的提出为这一历史进程提供了全新的审视角度,从而扩大了历史学者的研究领域和范围。

3.在对全球史观进行研究时应当采取相对中立的价值尺度。传统观点中的“西方中心论”受到了众多史学家的批判,然而对于这种批判大多停留在意识形态的层面,在全球史观概念提出后,史学家重新从根本上分析了“西方中心论”,研究了这种观点产生的原因及其谬误的根源。研究认为,在世界各国形成“西方中心论”的原因有以下两个方面:其一,取决于上文提到的以国家为单元的固定思维模式;其二,是根据结果反推原因的分析方法。这种结果直接导致了全球史学家们自觉抵制“西方中心论”,反对以西方国家作为全球核心的说法和唯一标准,主张建立全球史观学说理论,重新审视人类整体的发展。这正如英国著名历史学家杰弗里?巴勒克拉夫所言,“这种历史观认为世界上每个地区的各个民族和各个文明都处于平等的地位上,都有权利要求对自己进行同等的思考和考察,不允许将任何民族或任何文明的经历当作边缘的无意义的东西加以排斥”。

4.全球史观反对对于历史提出过于绝对的审判。全球史学家们普遍认为,“很多从单一的方面观察认为其具有必然性的历史事件,在进行多方面的比较考察之后就会发现,如果不是各个方面共同提供了审视的条件,这种‘必然性’是可以不存在的”。因此,在对一个有若干社会因素参与其中的历史事件进行观察与研究时,必须充分考虑到该事件发生可能存在的偶然性和特殊情况。因此,在平时的历史学习和教学中,我们更应该重视对全球史观的运用和理解,用全球史观的观点来分析和解决历史问题。

二、如何正确运用全球史观的观点审视历史问题

当前社会正处于知识经济时代,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对于国民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国民素质全面发展的同时,又要强调个性的保持。既要求国民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又不能缺少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既要求国民的思想开放、与时俱进,又不可缺了本民族的传统和特色。可以看到,新课程改革的提出就是对国民素质的一种重新塑造,是适应全球化发展的教育改革工程。从新课改在我国的实施程度来看,全球史观的概念已经融入中学历史课程,并且高中历史课程也不同程度地体现了全球史观。新课程中对于全球史观概念的论述,不仅体现在知识点的设置和分布上,还表现在对于一些具体问题的定位和阐释上。比如,在讲到新航路的开辟、工业革命的影响、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全球化趋势的发展等具体的历史问题时,教师已经将全球史观的概念融入教学当中,获益匪浅。在全球史观的教学模式下,应注意把中国历史放进世界历史中进行考察,从人类历史发展的大背景下展示中国文明的发展过程,做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教育学生从全球的发展去把握中国历史的演变进程,培养学生辩证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新课程内容中提到的“农业文明”、“工业文明”、“民主与专制”等,应融入全球史观的概念,结合中、西方的对比,进行学习与探讨。既将社会生活的内容融入中国近代化的历史进程,又与西方的工业文明相结合,既丰富了历史学科的教学内容,开阔了学生的眼界,赋予了历史学科神秘的色彩,又是全球史观概念的完美体现。

三、结束语

当代历史教学运用全球史观的概念融入其中,已经屡见不鲜,也得到了越来越多学者的支持与肯定。至于如何更好地应用,还有待广大教师和学者的进一步探索。笔者只是从简单的几个方面进行了浅显的论述,并不全面,还存在着不少困惑,等待在今后的研究中多多探索、多多发现。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新型玻璃
我的伙伴——植物储蓄罐
我可爱
可爱的小手机
铅笔刨刀
我家的光波炉
书包伴我成长
一个玩具一份快乐
我的小闹钟
小台灯
我的“老师”
我的小闹钟
我最喜欢的东西
我心爱的玩具
试论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的教育质量观探析
浅谈高校教师激励问题与对策研究
西部省属医学院校教师激励机制的缺失与应对
试论成人高等函授教育质量管理的问题与对策
沈阳理工大学教师激励机制现状及问题分析
高职院校学生职业价值观简析
浅谈高校青年教师激励的制度设计
人力资源管理视诵的高校青年教师激励问题探析
浅析高校教师激励机制
浅谈高校教师激励有效性缺失的成因与对策
高校青年教师激励问题浅谈
浅谈《工科数学教学团队》的建设
试论高职院校教师激励方法的三个层次
高校毕业生职业指导需求的调查与对策研究
关于大众化背景下地方工科院校教育质量研究
《夏夜多美》教学设计
《要下雨了》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要下雨了》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要下雨了》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老师撒谎了”──《要下雨了》教学案例及反思
《要下雨了》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阅读张扬个性──《要下雨了》教学案例
《夏夜多美》教学设计
在情境中诵读,在诵读中感悟──《要下雨了》教学设计及点评
变革学习方式 激活语文课堂──《要下雨了》教学设计案例及分析
《要下雨了》教学设计谈
我们都会说──《要下雨了》教学案例及反思
《要下雨了》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调课的思考──《要下雨了》教学案例
《夏夜多美》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