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谈谈货币时间价值与会计实务的关系

谈谈货币时间价值与会计实务的关系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8-11

谈谈货币时间价值与会计实务的关系

货币时间价值应用贯穿于企业财务管理的方方面面:在筹资管理中,货币时间价值让我们意识到资金的获取是需要付出代价的,这个代价就是资金成本。在项目投资决策中,净现值法、内涵报酬率法等都是考虑货币时间价值的投资决策方法。以货币计量企业资金运动全过程的会计实务充分考虑货币时间价值成为必然。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的规定,会计要素的计量改变了以前单一的以历史成本为主要计量属性的现状,会计计量属性包括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和公允价值。这样货币的时间价值在新准则会计实务中得到较为广泛的运用。

一、在固定资产弃置费用中的运用

新企业会计准则规定,确定固定资产成本时,应当考虑预计弃置费用因素。弃置费用是指根据国家法律和行政法规、国际公约等规定,企业承担的环境保护和生态恢复等义务所确定的支出,如油气资产、核电站核设施等的弃置和恢复义务。弃置费用的金额与其现值比较,通常相差较大,需要考虑货币时间价值。对于特殊行业的特定固定资产,企业应当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13号―― ―或有事项》的规定,按照现值计算确定应计入固定资产成本的金额。

弃置费用现值=100000×(P/ F,6%,5)=100000×0.747=74700(元)特定设备入账价值=1000000+74700=1074700(元)

二、在资产减值中的运用

从新规则具体规定来看,合理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关键需要在资产负债表日合理判断资产可收回金额。而可收回金额应当根据资产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与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两者之间较高者确定。因此,判断可收回金额的主要涉及的因素为资产公允价值、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新准则规定: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应当按照资产在持续使用过程中和最终处置时所产生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选择恰当的折现率对其进行折现后的金额加以确定。

[例2]乙航运公司与2011年末对一艘远洋运输船舶进行减值测试。该船舶账

面价值为320 000 000元,预计尚可使用年限为8年。乙航运公司难以确定该

舶公允价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因此,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确定资产的

可回收金额。折现率15%。计算如下:

年份 预计未来现金流量 折现率15%的折现系数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

2012 50 000 000 0.8696 43 480 000

2014 47 600 000 0.6575 31 300 000

2018 50 000 000 0.3759 18 800 000

合计 219 300 000

应确认的减值准备=320 000 000-219 300 000=100 7000

三、在实际利率法中的运用

实际利率是指将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在预期存续期间或适用的更短期间内的未来现金流量,折现为该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当前账面价值所用的利率。

(一)实际利率法在可转换公司债券中的的核算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37号---金融工具列报》的规定,应当在初始确时将负债和权益成分进行分拆,分别进行处理。企业在进行分拆时,应当先确定负债成分的公允价值并以此作为初始确认的金额,确认应付债券:再按照可转换公司债券整体的发行价格扣除负债成分初始确认金额确定权益成分初始确认金额,确认为资本公积。

甲上市公司有关该可转换公司债券的账务处理如下:

借:银行存款 100000000

应付债券 ―可转换公司债券―利息调整 11671800

贷:应付债券―可转换公司债券―面值 100000000

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可转换公司债券 11671800

应计入财务费用的利息

=88328200×9%=7949538(元)

当期应付未付的利息费用

=100000000×6%=6000000(元)

借:财务费用 7949538

贷:应付债券―可转换公司债券―应计利息 6000000

―利息调整 1949538

(3)2×11年1月1日,债券持有人行使转换权时

债券持有人在当期付息前转换股票,应按债券面值和应计利息之和除以10,计算转换的股份数。

转换的股份数=(100000000+6000000)÷10=10600000(股)

借:应付债券―可转换公司债券―面值 10000000

―应计利息 6000000

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可转换公司债券 11671800

货:股本 10600000

应付债券―可转换公司债券―利息调整 9722262

资本公积―股本溢价 97349538

(二)实际利率法在融资租赁中的核算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21――租赁》,无论是未确认融资费用还是未实现融资收益都应当在租赁期内各个期间进行分摊。承租人分摊未确认融资费用时,应当采用实际利率法。应当将租赁开始日其公允价值与最低租赁付款额现值两者中较低者作为租人资产的入账价值,将最低租赁付款额作为长期应付款的入账价值,其差额作为未确认融资费用,未确认融资费用应当在租赁期内各个期间采用实际利率法进行分摊?在租赁资产时以最低租赁付款额的现值人账的情况下,实际利率法即分摊率理所当然就是计算最低租赁付款额的现值所使用的折现率。在以租赁资产公允价值作为入账价值的情况下,应当重新计算分摊率。

2007年12月31日,租入固定资产

最低租赁付款额现值=2000000×2.6730+300000×0.8396=557880(元)

融资租入固定资产入账价值=5597880(元)

未确认融资费用=6300000 -5597880=702120(元)

借:固定资产――融资租入固定资产 5597880

未确认融资费用 702120

贷:长期应付款 6300000

2008年12月31日,按实际利率法分摊融资费用:

应分摊的融资费用:期初本金×实际利率=5597880×6%=335872.8

借:财务费用 335872.8

贷:未确认融资费用335872.8

(三)实际利率法在收入类核算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14――收入》企业销售商品,有时会采取分期收款的方式,如分期收款发出商品,即商品已经交付,货款分期收回(通常为超过三年)。如果延期收取的货款具有融资性质,其实质是企业向供货方提供信贷时,企业应当按照应收的合同或协议价款的公允价值确定收入金额。应收的合同或协议价款的公允价值,通常应当按照其未来现金流量现值或商品现销价格计算确定。应收的合同或协议价款与其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应当在合同或协议期间内,按照应收款项的摊余成本和实际利率法计算确定的金额进行摊销,作为财务费用的抵减处理。

案例:同方公司2007年1月1日售出大型设备一套,协议约定采用分期收款方式,从销售当年末分5年分期收款,每年1000万元,合计5000万元,成本为3000万元。不考虑增值税。假定购货方在销售成立日应收金额的公允价值为4000万元,实际利率为7.93%。

2007年1月1日购人大型设备的会计核算为:

借:长期应收款 5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4000(公允价值即合同或协议价款的现值)

未实现融资收益 1000

借:主营业务成本 3000

贷:库存商品 3000

2007年12月31日,收到购货方的第一次付款1000万元时:

未实现融资收益摊销=每期期初应收款本金余额×实际利率

每期期初应收款本金余额=期初长期应收款余额一期初未实现融资收益余额

借:银行存款 1000

贷:长期应收款 1000

根据以上的分析,我们知道了实际资金时间在会计实务中的应用范围更加广泛,其目的主要为了更加客观地反映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账面价值,切实提高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相关性。以实现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这些对于提高我国企业会计信息的质量,增强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可比性,提高我国企业会计信息在国际资本市场的认同度将会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写春雨的英语作文
101中学面试考什么?
松树的遗书
要相信付出了必将会有收获
堆雪人
小升初,奥数和英语是敲门砖
〈小抄写员〉缩写
我考12中的经历颇为传奇
发现了除去污渍的好方法
第一次去海上游泳
如今,恨不能当时再加把劲儿
我的好妈妈
小升初之后后悔没上培训班
我爱家乡的特产
我的文具盒
政治学与政治发展:中国政治学发展20年
刑事司法应和民意保持距离(1)论文
山西方山国内客源市场空间结构研究(1)
京津冀地区区域旅游整合营销探析(1)
中共三代领导人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理论的创新
论社会主义的依法治国 
中小食品企业整合营销传播策略研究(1)
解析我国零售业市场集中度问题(1)
完善被执行人财产申报制度-破解“执行难”的出口(1)论文
中国传统家训教化与公民道德素质养成
大学生“高消费”现状及营销对策(1)
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实质和要素
浅论被害人陈述的证据效力和被害人陈述制度的完善(1)论文
试论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农村城市化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晏子使楚》考点练兵 积累篇
《晏子使楚》重点问题探究
《晏子使楚》同步作文范文欣赏
《晏子使楚》同步作文训练素材
《杨氏之子》考点练兵 基础篇
《晏子使楚》教案设计之二
《晏子使楚》随堂练习 巩固篇
《晏子使楚》整体阅读感知
《杨氏之子》同步作文范文欣赏
《半截蜡烛》随堂练习 提高篇
《晏子使楚》同步作文写作指导
《晏子使楚》考点练兵 阅读篇
《晏子使楚》随堂练习 提高篇
《晏子使楚》作家作品及写作背景
《杨氏之子》考点练兵 阅读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