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15-07-24
中专体育教学中师生互动浅谈
体育教学有多方面的意义,一方面能够增强学生体质,另一方面能够使学生掌握体育运动技巧,进一步为全面发展起到促进作用[1]。基于整体层面而言,有效性高的中专体育教学价值作用显著。但是,现状下中专体育教学中师生缺乏互动,从而在一定程度阻碍了体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因此,本文对“中专体育教学中师生互动”进行探究具有较为深远的意义。
一、在中专体育教学中融入师生互动的重要意义分析
传统模式下体育教学中师生互动较为缺乏,从教师层面分析,由于对体育教学不够重视,在体育课程内容设置上马虎了事,针对学生犯的错误,不能及时有效地对其原因进行分析,处罚学生存在片面、主观以及不公平的现象。不能及时与学生交流,从而难以了解学生的基本状况,进而使体育教学的顺利开展受到极大阻碍。从学生层面分析,由于与教师之间形成难以拉近的距离感,畏惧教师,不敢大胆与教师交流心声,而且还有部分学生不尊重教师教学成功的现象,因此导致体育教学的作用大大弱化[2]。针对上述问题,在中专体育教学中融入师生互动便有着实质性的作用:一方面,融入师生互动,能够增强师生之间的互相交流、讨论,使教师更加清晰地了解到学生的基本状况,从而为体育课程设置的优化提供保障依据。另一方面,融入师生互动,能够消除师生之间的代沟,使学生畏惧教师的心理得到有效消除,让学生学会尊重教师,让教师懂得遵循学生个性发展。总之,在中专体育教学中融入师生互动存在诸多积极作用,值得大力支持及推广。
二、中专体育教学中师生互动策略探究
(一)教师需注重自身素质的提升
对于教师来说,需注重自身素质的提升,并将其作为中专体育教学师生互动强化的前提条件。一方面,教师需加强学习,提升自身修养,因为只有教师进步,学生才能进步。另一方面,教师需努力提升自身的专业技术水平,以增强自身这方面的能力使自己能够在学生面前树立威信。另外,教师需不断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擅于与学生及学生家长沟通,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从而为体育教学课程的优化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二)利用体育教学特点协调师生之间的关系
体育课教学往往采取“理论+实践”的教学模式,在室外教学时间更长,且教师与学生面对面交流的机会多。对于教师而言,不但需要讲解体育课需注意的基本事项,还需要教会学生掌握基本体育技能。大多数学生参与体育课前期均会一定程度的兴奋感,因此为了增强师生互动,需充分体育教学特点协调师生之间的关系。教师需将学生分为几个等级,针对对体育学习不够感兴趣的学生进行激发,培养他们参与体育学习的积极性,并结合学生心理特点,做到因材施教,并遵循公平、公正、灵活、科学的原则[3]。例如:在球类教学过程中,部分学生喜欢篮球、部分学生喜欢排球、部分学生喜欢足球。教师便需要根据不同喜好的学生合理安排教学,既使学生能够接触自己所喜爱的运动,又使学生运动能力得到有效增强。
(三)创设互动情景,丰富体育课堂内容
体育课是否能够实现顺利开展,创设有利教学情景显得极为重要。笔者认为,既要使体育课能够顺利开展,又要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创设互动情景显得极为重要。教师需以不同的体育教学内容为依据,创设合理、科学的教学情景,以此时学生学习兴趣得到有效激发,又使学生的想象力及创造力得到有效发挥,从而使学生团结协作能力得到有效增强。比如:在足球踢准教学过程中,通过情景的创设,使学生自主选择,进一步开展个体表演、小组合作以及团队比赛。如此一来,不但时学生思维得到有效激发,而且还使学生的真实体验得到有效强化,学生能够通过想象创造出多类踢球方式,以此使学生的学习技能得到有效提升,从而增强对足球知识的理解。
(四)增强师生之间的情感互动
人类是有情感的高智商动物,在中专体育教学中,要想使师生互动得到有效强化,便需要增强师生之间的情感互动。对于师生情感互动来说,涵盖了多方面的内容,情知互动、认知互动等均属于情感互动的范畴。情感互动指的是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借助技术技能传授教材内容中的情感因素及自身情感内容等,让教师与学生的情感发挥到最佳状态,使教师与学生互相影响,相辅相成、共同发展[4]。总而言之,情感互动是一种双向互动模式,能够实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及思维交流。比如:在开展撒网捕鱼、篮球比赛、足球比赛以及800米接力棒比赛过程中,教师可以主动参与比赛,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这样教师融入比赛更能看清学生体育技能存在的问题,在比赛之后通过与学生积极交流,纠正学生的错误,使学生体育技能得到有效提升。
三、结语
通过本课题的探究,认识到现状下中专体育教学还存在一些较为明显的问题,特别是集中在师生互动环节。因此,在中专体育教学中增强师生互动便显得极为重要。笔者认为教师需注重自身素质的提升、利用体育教学特点协调师生之间的关系、创设互动情景,丰富体育课堂内容以及增强师生之间的情感互动等。相信从以上方面进行完善,中专体育教学师生互动将得到全面强化,进一步为中专体育教学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小猫吃鱼
- “福娃”手电筒
- 钟表
- 第一次乘大轮船
- 新编《宿新市徐公店》
- 歪诗大战
- 大有进步
- 读《吹牛大王历险记》有感
- 神奇的“日全食”
- “0”像什么,象征着什么
- 无锡的奥运缘
- 磨刀老人
- 我为妈妈做好事
- 我的爸爸
- 我的小乌龟
- 浅谈音乐欣赏中感情体验的基本要求
- 论科学美及科学审美作用
- 推进基层民主自治,构筑国家长治久安的制度平台
- 试论美育对学生右脑和智力的开发功能
- 作为艺术家的易卜生:易卜生与中国重新思考
- 基层行政权与社区自治权:冲突与变革
- 中国第二次社会转型期公共领域再建构
- 转型期政府体制内的制度变迁
- 乡镇人大体制的探索与突围
- 中国艺术与中国哲学 (会员资料)
- 非婚同居“合法化”的理性思考(1)论文
- 民主的时空概览
- 立宪政治的道统与法统:借施米特之法眼读八二宪法文本
- 我国未成年人侵权责任承担制度之合理构建(1)论文
- 高空抛物侵权行为归责原则之选择(1)论文
- 《平平搭积木》教学设计
- 《看电视》教学设计
- 《静夜思》教学设计
- 《小小的船》教学设计
- 《雪地里的小画家》教学设计
- 《称象》教学设计
- 《邓小平爷爷植树》教学设计
- 《一次比一次有进步》教学设计
- 《雪孩子》教学设计
- 《阳光》教学设计
- 《雨点儿》教学设计
- 《画》教学设计
- 《小熊住山洞》教学设计
- 《自己去吧》教学设计
- 《小松鼠找花生》教学设计